中医基础理论心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1页
❖中医学区分西医学基础特点 是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2页
中医学概念
❖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经数 千年发展而形成,是中医研究人体生 理、病理以及疾病诊疗和防治一门科 学。其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 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含中医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等内 容。
第27页
❖ 2、说明人体生理功效——“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
❖ 阴气平顺,阳气固密,阴阳双方在对 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正确动态平衡,人 体生命就正常。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28页
3、说明人体病理改变
(1)正、邪含义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效活动及
其抗病和康复能力。包含脏腑、经络、精 气血津液及其所产生维护人体健康能力。 用阴阳来区分其属性,可分阳气和阴精两 个别。
第6页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完整个体,“完整”
一词数学概念是不可分意思。
中医学整体观念是指机体本身完 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统一性。
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
体
(1)
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经过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作用,组成了心 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效系统。
病性质、疾病部位及邪正之间关系。如:
风寒表实证,
❖ 病因一风寒
❖ 病性一寒
❖ 病位一表
❖ 邪正关系一实
❖ 反应了疾病在现阶段本质,可作为治疗
疾病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18页
❖ (3)、病:疾病,
❖
疾病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人体后,
正邪斗争而引发阴阳失调所出现含有
中医基础理论篇_PPT课件

脏腑篇
五脏-肝、心、脾、肺、肾、心包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三焦
肝胆
一:主解毒
症状: ⑴皮肤:斑、痘、疹、暗黄、粗糙
⑵大、小便:胀气、腹硬、便秘、干
结大便色深、小便黄
二:主情志
症状: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抑郁、乳腺增 生、胁肋胀痛、小腹胀痛
三:主藏血
症状:头晕、月经量少、色深、提前
四:主筋
症状:容易扭伤、崴脚、抽筋、酸痛
五:开窍于目
症状:干涩、疲劳、视力模糊、视力下降、
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
六:分泌胆汁,储藏于胆囊
胆
一:协助消化
症状:消化不良、胀气、 脂肪肝、酒精肝、
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等
二:主决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症状:犹豫不决、 胆小
脾胃
一:主运化水湿
症状:眼袋、胸部结节、腹部肿胀、腿部肿胀、 白带多、经期坠胀感、赘生
(二)黑
肤色发黑、黑眼圈、嘴唇发黑、乳头发黑、腋 下发黑、鼠溪部位发黑、外阴发黑、肾的反射区 发黑
(三)痛 头痛、腰背酸痛、肌肉僵硬酸痛、关节疼痛
二:主运化气血营养
症状:气血不足、月经量少、易疲劳、肤色暗
黄或苍白
三:主肌肉紧实
症状:法令纹、面部松、胸部松、腹部松、 阴道松弛、全身肌肉松弛
四:主统血
症状:月经淋漓不断、易淤青、皮下出血点、 便血、尿血、崩漏
四:脾主免疫 症状:免疫低下、易感冒发烧、皮肤湿疹、慢性
疾病
五: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症状:口干、唇裂、嘴唇颜色深 六:脾固涉中气 症状: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低血压
大肠(排泄糟粕)
症状:便不尽、便秘、便溏、大便干、色 深
中医基础理论心ppt课件

心的功能及证治
常用的安神药朱砂、酸枣仁。 朱砂(HgS)
[性味归经]甘、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应用]
1.镇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宁之心悸失眠。 2.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口舌生疮,咽喉肿 痛。 使用注意:不可多服久服,忌火煅。 常用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
6
心的功能及证治
中医与中国文化
心的功能及证治
1
心的功能及证治
(一)生理功能: 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 方面,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 营养全身的功能。(心气充沛,心气不足, 心血瘀阻)
2
心的功能及证治
2.主神志:亦称心主神明,心藏神。 广义的神是指人体一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血虚的表现:精神萎靡、反应迟纯。
朱砂1
7
心的功能及证治心、 胆经。 [功效应用]
1.养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2.收敛止汗,用于体虚多汗。
8
心的功能及证治
酸枣
9
心的功能及证治
酸枣仁
10
3
心的功能及证治
(二)与体液志窍等的关系 1.在体合脉: 2.在窍为舌,“舌为心之苗”。 3.在液为汗。(汗为津液化生,津液是的 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志为喜。 5.其华在面。 6.在腑合小肠。
4
心的功能及证治
心包络(简称心包)代心受邪, “热入心包” 痰迷心窍。----神昏谵语。 心病主要有心阴虚、心阳虚、心气虚、心 血虚、心火上炎、心血瘀阻等,多有心悸。 治疗由心引起的神志方面的病变分为镇心 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种。
中医基础课程--心 PPT课件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2. 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 的盛衰。 (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 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 态。 (4)心在液为汗:“汗血同源”。
心火炽盛
概念: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病因:
七情郁久化火 六淫内郁化火 证候: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 赤,苔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 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 谵语。
心火炽盛
病机分析:
内扰心神,轻者——心胸烦热,失眠 重者——狂躁,谵语 灼伤津液——口渴,尿黄,便秘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尖红赤, 甚者舌体糜烂 灼伤络脉,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心血虚与心阴虚
病机分析:
心血虚 不能充盈脉管——脉细 不能上荣头面——眩晕,面白无华,唇舌色淡 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心阳偏亢,虚火内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心阴虚
治法与方药: 心血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心阴虚: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 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 花,外有心包护卫。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完整版).ppt

病理:
湿邪容易困遏脾气。
治疗:
“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最新.课件
45
(三)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生理:
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 脾气健运 → 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
病理: 脾气虚 → 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
最新.课件
46
足痿软
最新.课件
47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 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 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最新.课件
12
治疗方面
治法
清宫汤、清 营汤、安宫 牛黄丸
补心气、温心阳、滋心阴、 养心血、清心火、活血化 瘀、祛痰开窍
清心开窍
多种外感热病的危重阶段 热病神昏、危重急症等
最新.课件
13
(二)心的生理特性
精
狭义: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最新.课件
54
肾所藏之精
活力资助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不断培育充养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人出生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的 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 的精微物质。
最新.课件
55
肾藏精,精化气,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 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 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 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 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 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 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藏象学说五脏—心五脏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成为“神脏”。
五脏—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
形态尖圆,如未开之莲蕊。
*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
*主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01生理特性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心位于胸中,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称为“阳脏”或“火脏”。
心以阳气为用。
心阳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
心阳必须与心阴阴阳协调,维持心主血脉与藏神的正常功能,才能使心脉畅通,心神清明。
失常:*心阳不足失于温煦、鼓动,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精神委顿,神识恍惚*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血行加速,心神不宁——心悸、心烦、失眠心火宜降人身之火,又称“少火”,即生理之火,具有温煦脏腑、养神揉筋作用的阳气。
人身之火又分君火、相火:心为君主之官,故称君火。
相对于君火,肝、肾为相火。
君火暖炽,下行以温肾阳,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心肾两脏的水火阴阳平衡协调。
*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上热下寒、阴阳失调失常:*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上热下寒、阴阳失调02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心主血《素问·五藏生成》“诸血者,皆属于心”①行血:心阳激发心的搏动,心阴抑制心的搏动,心气推动调控血液运行,营养全身。
失常:*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心阴或心阳不足——血液运行失常②生血:“奉心化赤”,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其化成血液,须经心火(即心阳)的化赤。
(2)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失常:*心气虚:面色无华(苍白、萎黄),舌淡,胸闷气短,心悸怔忡,脉虚无力。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37
脏腑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生理:心主血脉,肺司呼吸。心主
血,肺主气。两者是气与血的关系、呼 吸与循环的关系。在气血的运行方面, 两者要密切配合,气行则血行。
病理:肺气不畅则心血瘀阻(肺心 病);心血瘀阻则肺失宣降(心力衰竭)
最新版整理ppt
38
2、心与脾:
生理:血液发挥正常的营养功能要依赖于脾的化 生、升清以及心气的推动运行(充盈与畅通) ,缺 一不可。心主血、主神依赖脾的化生和统血;脾的运 化依赖血脉的滋养。
病理:心血虚与脾气虚常相伴出现。思虑过度伤 心血,结脾气,出现心脾两虚的病症。
最新版整理ppt
39
3心与肝:
生理:心主血,肝藏血,血行方面 关系密切。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两者 在情志方面密切相关。
2、主藏血: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意义:制约肝阳 过亢;防止出血;调节外周循环血量;月经;
最新版整理ppt
18
3、肝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1)在志为怒:大怒伤肝;肝阴血不足易于发怒。 (2)在液为泪:目干涩或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甲:依赖肝血濡养 (4)开窍于目:
最新版整理ppt
(4)在窍为鼻:
最新版整理ppt
11
最新版整理ppt
12
(二)脾脏
特点:脾主升清;脾喜燥恶湿
脾主运化、升清,统血。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最新版整理ppt
13
1、主运化: 运化是指脾脏具有把饮食物化生为精微,并将精微
运送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1)运化水谷精微:
营养脏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2)运化水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心的功能及证治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液志窍等的关系 1.在体合脉: 2.在窍为舌,“舌为心之苗”。 3.在液为汗。(汗为津液化生,津液是的 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志为喜。 5.其华在面。 6.在腑合小肠。
4
心的功能及证治
心包络(简称心包)代心受邪, “热入心包” 痰迷心窍。----神昏谵语。 心病主要有心阴虚、心阳虚、心气虚、心 血虚、心火上炎、心血瘀阻等,多有心悸。 治疗由心引起的神志方面的病变分为镇心 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种。
5
心的功能及证治
常用的安神药朱砂、酸枣仁。 朱砂(HgS)
[性味归经]甘、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应用]
1.镇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宁之心悸失眠。 2.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口舌生疮,咽喉肿 痛。 使用注意:不可多服久服,忌火煅。 常用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
6
心的功能及证治
中医与中国文化
心的功能及证治
1
心的功能及证治
(一)生理功能: 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 方面,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 营养全身的功能。(心气充沛,心气不足, 心血瘀阻)
2
心的功能及证治
2.主神志:亦称心主神明,心藏神。 广义的神是指人体一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血虚的表现:精神萎靡、反应迟纯。
朱砂1
7
心的功能及证治
酸枣仁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肝、心、 胆经。 [功效应用]
1.养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2.收敛止汗,用于体虚多汗。
8
心的功能及证治
酸枣
9
心的功能及证治
酸枣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