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学习教材

《企业文化》学习教材
《企业文化》学习教材

《企业文化》教程

第一章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与进展

(一)企业文化——企业治理新的里程碑

企业文化那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往常的企业没有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治理本来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之因此要把它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因为当代的企业治理差不多冲破了先前的一切传统治理模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出现,只有企业文化那个词汇才能比较妥贴地反映这种新的治理模式的本质和特点。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进展过程是企业治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

过程。正如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所讲的,“文化专门可能开始于微弱的没有把握的摸索,而这种摸索到后来取得了专门大的明确性和确信性”。企业文化开始孕育、发生也是一种微弱的没有把握的东西,只是到了以后才开始明确和确信起来。

能够讲,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治理进展的一个新里程,是治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的反思谈起。

过去,在世人眼里,日本只是一个国土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0.25%,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7%的弹丸小国。然而,确实是那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高达10300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一事实成为20

世纪经济世界的一大奇迹,构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要紧威胁。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率为美国的400%。1980

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集成电路由1973年的627亿日元猛增到723.61亿日元,还向美国大量倾销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1981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高达18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占

到了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45%。人们惊呼:“桃太郎” 生吞了“山姆大叔”!

1965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以转让IBM计算机制造技术为条件,打开了日本市场,但专门快就被富士、三菱、日本电器赶出了日本。在富士抢走了IBM在香港的市场后,IBM又相继失去了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市场。

非但如此,日本还巧妙地用资本出口代替了产品出口,在美国及其欧洲伙伴的土地上开工厂、办公司。日本对美国经济的渗入,不断冲击着美国经济。美国人发觉“美国的时代差不多结束了”。

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气概,震惊之余,美国人不得不开始考虑是什么力量促使了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日本人凭借什么来实现经济的崛起?

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国内资源缺乏,作为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严峻打击。确实是

3 / 194

如此一个经济基础几乎为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70年代安稳度过石油危机,80年代成为经济强国。在不足20年的时刻内,日本不但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其变化之快,令人不禁想寻出背后的究竟。

受冲击最大的因此要数美国,因此美国更要研究日本成功的奇妙,查找自己失败的缘故。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派出了由几十位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治理学方面的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日本进行考察研究。

结果表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缘故,不是科学技术不发达,也不是财力、物力缺乏,而是因为美国的治理没有日本好。在进一步进行了治理学方面的比较研究之后,专家们发觉,美国倾向于战略打算、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硬件治理,缺乏对人的重视,因而治理僵化,阻碍了企业活力的发挥。治理缘故也还只是表象,背后的真正缘故是文化差异。日本经济的崛起,是因为在日本企业内部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因素在起作用,这确实是日本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之后,把目光放回到本国的企业文化身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调整本国的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罗杰·史密斯接任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之后,对日本采取“特洛伊木马”战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韦里蒙特花1.5亿美元与日本丰田合资兴办了“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生产新型汽车。借此,通用汽车公司学习和掌握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治理方式,“学习注重人性和需要”,并活学活用,形成自己的新型治理方式。

实践使史密斯认识到,美国汽车工业最强劲的对手是日本。日本公司文化由于历史和民族的缘故,使职员们志同道合,而美国国民富于创新、勇于竞争、倾向个性自由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企业内部由于意见不易趋于一致而导致了白费。职员和治理层之间隔阂专门深,合作不力。要想应付全球性的激烈竞争,通用汽车公司需要将日本人的合作精神与美国人富于想象、富于创

新的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最佳的公司文化。

5 / 194

现实也使美国学者和企业家认识到,美国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美国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治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确实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

能够讲,企业文化的实践开始于日本。日本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治理,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美国学者对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进行调查、总结、研究,并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使之成为能够指导美国企业治理改革的治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动身,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西欧各国也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得以兴起和进展。

因此,从最全然的缘故来看,企业文化的兴起乃至形成,归结一点确实是原有的治理科学陷入了困境。

治理作为一门科学,自泰罗创立起来才100年,但它却得到了极大的进展,令世人刮目相看。特不是当代运筹学等新学科的

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更使它如虎添翼。因此治理科学被泰罗称为“全面的智力革命”,被列宁称为“包含着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进入本世纪以来,治理成了时代的宠儿,人们把它与科学、信息并立,称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根支柱。也有人干脆声称:今后的世界将是一个“经营治理的时代”,而文学家和诗人则把它比喻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亮的明珠。

然而正是在鲜花和赞歌声中,治理科学的一场真正的危机却悄悄来临了。在一场移山倒海、声势浩大的生产力大变革的潮流面前,它显得软弱无力,束手无策。

首先,科学治理的骄傲——“定额治理”发生了危机。有人可能,当代每两年内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相当于20世纪初的30年、牛顿往常的300年、石器时代的3000年的变化。究其缘故,确实是科学技术差不多真正成为生产力的推动力。“知识确实是力量”这句17世纪培根提出的名言,在当代得到了最好的证实:美国经济学家分析了1929-1969年间美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各种因素,其中知识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做出的贡献,1929-1941

7 / 194

年为33.8%,1943-1948年为50.8%,1949-1953年为52.8%,

1954-1964年为44.6%,1963-1969年为71.9%。知识来自于人的头脑,“头脑已成为企业的生命”。泰罗的“动作和时刻”的研究,能够测定体力劳动者,而无法测定脑力劳动者的“多余时刻”,更无法制定“标准化”的思维方法。泰罗那块测定体力劳动者定额的“码表”,在脑力革命的今天,失灵了,不准了!

其次,流水线上的工人开始躁动起来。一方面,高技术必须有高情感。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使劳动者成为机器的一个零件。单调重复的劳动使劳动者感到疲乏不堪。另一方面,今天的劳动者已不是泰罗时代的劳动者,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关于由于分工越来越细致所造成的越来越简单的劳动,只需通过短时刻的培训,即能够适应。劳动者不愿为了如拧紧一个螺丝帽之类的简单工作而为资本家卖命一辈子。

分工关于生产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如何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给流水线旁辛勤操作的劳动者带来乐趣,增添情感,这确实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给治理带来的新课题。

既然往常的治理科学无法回答那个难题,那么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劳动者自然躁动不安起来。据调查,美国现在每年有10%的人变更工作,其中三分之一的人不止变动一次。英国至少有32%的人试图调换工种。流水线工作的发祥地,大名鼎鼎的美国福特公司,之因此被后来赶上的日本汽车公司抛之身后,没有解决好那个新课题也是缘故之一。

再次,官僚等级制的大殿开始动摇。当代的职员素养已非昔比。一方面,职员的构成发生了专门大变化,1956年,美国白领工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进入20世纪80年代,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之比达到了5 :3.3。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掌握知识的劳动者占全部劳动者人数的60%。另一方面,职员的文化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现在的工人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大多数具有较高的学历,因此当今的职员十分清晰自己的权力和价值,也十分清晰如何正确处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细节,反对每道工序,每个操作都要服从上级的指挥棒。他们仇视由上而下指挥一切的直线等级制,不情愿使自己成为企业的一部“活机器”,任人摆布。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感。因此,往常的治理面临着一个

严峻的挑战!现代企业应该如何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力,使一

9 / 194

大群具有高度文化而又有强烈展示自我价值的职员紧紧吸引在

企业周围,这是困扰当代企业家的一个必须立即找到答案的难题。

最后,集中划一的治理模式,受到信息化、多元化的不断冲击。众所周知,新技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信息革命。信息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个新的信息社会正在出现。信息技术导致整个社会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网络社会。信息化成为新技术革命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扩大了人们的信息量,因此,个不人和个不利益集团已专门难长期操纵信息,因而信息化的结果是多元化。例如,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了多元化,需求心理不再是过去的“大伙儿都买,我也要买”的认同需求,而是“大伙儿都买,我就不买”的个性化需求。与此相适应,企业生产出现了多品种、少批量的趋势。

当初科学治理的兴起,与今天它的困惑,均源于生产力的进展。前者是由于生产力进展迅猛的要求,后者是生产力进展太迅猛的结果。治理与生产力的不相适应,表现为职员对旧治理模式的对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对工人“管、卡、压”的

泰罗制已引起工人们的广泛不满,他们用怠工和罢工与之对抗。为此,许多明智的资产阶级治理学者提出种种的改良措施,但均无济于事。其缘故正如一位美国治理学家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泰罗去世尽管差不多60年了,但之后却并没有增加专门多东西。”新瓶装旧酒式的努力,解除不了治理学的危机,因此一场治理学的革命正在悄悄地酝酿着。

正是在如此的情形下,善于标新立异的美国人,将日本人的这种治理方式起了一个响亮的给予时代感的名词,即为“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那个名词响彻了全世界。

(二)企业文化的进展

美国和日本是全世界最早进行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国家。美国式的企业文化和日本式的企业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企业文化。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是人类社会生存和进展

的具体方式,与一定地域条件下的种族特性紧密相联系,一定条

11 / 194

件下文化的进展程度和形态受一定的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同样会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阻碍。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经济体制、治理方法都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进展产生阻碍,并在企业文化上得以体现。

法国学者米歇尔·阿尔贝在《关于两种资本主义体制之争的对话》一书中概括出了“美国模式”和“德日莱茵模式”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他指出,“美国模式”注重即时利润、眼前效率,忽视国家为爱护社会公平面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劳动者作为一种商品而受到市场规律的“摆布”。“德日莱茵模式”把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结合了起来,尊重社会权利。在如此一种体制中,市场法则受到了严格尊重,但同时,大伙儿都承认仅靠市场经济的运转是管不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既是一种商品,又同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在日本和美国企业文化的差异上,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及民族差不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么,美国式的企业文化和日本式

的企业文化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各举一例得以认识。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学的一个最重要、最差不多的主体范畴,这一范畴的生成、进展和确立从全然点上标志着企业文化学科的诞生。因此,研究、讨论和学习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际,首先应当把这一概念弄清晰。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推动着人类的进展。企业运营情况的好坏,对国家经济有着特不直接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进展的基础是企业。企业是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一大主体。有关人员在对全球的许多大公司进行考察和分析之后发觉,现代企业有许多有不于传统企业的地点,正是这些差异性的东西在推动着企业的进展。

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如下:

13 / 194

(1)有若干大企业为骨干,以众多中小型企业为基础的企业共生体,从而造就了现代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社会化大生产。

(2)企业治理权不是掌握在资本家家族手中,而是由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和丰富的治理经验的治理专家来负责企业治理。

(3)通过股份制的形式,使得公司股票广泛分散,在经理和股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经济制约关系,同时,公司国际化会促进产权逐步社会化。

(4)生产方式由标准化向现代的非标准化过渡,企业治理由消除工人发生的错误转化为激发工人的制造力。

(5)形成了拥有自己风格特色的一套企业文化,并通过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来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展。

这5个特征中,企业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因为国外许多大公司、大企业的经营治理者差不多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是

现代企业治理的灵魂。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刻、精力和金钞票来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时专门多公司也形成了特不闻名的企业文化模式。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一个历史时期、一种亚文化。因此,要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文化。

1.什么叫文化

乍一提起文化,大概人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在我们平常的谈吐中,也常常离不开“文化”那个词。例如我们常常讲“要好好学文化”,“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某某是“文化人”,等等。事实上文化在那个地点只是泛指语文和知识,离它的精确定义还有一段距离。

文化那个词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在欧洲,“文化”一词刚出现时,是与其他词汇一起混

合使用的,它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给予的意蕴。在拉丁语和中古英

15 / 194

语中,它指“耕耘”或“掘种土地”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和“园艺”两词中保存着,它指的是一种农艺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专门早就独立使用,同时对它的理解比欧洲要更深刻一些。早在南朝,闻名文学家王融(公元467~493年)在《曲水诗序》中写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之”,文化在那个地点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在那个地点,文化尽管含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权术的意思,但它包括的内容要比当时的西欧对“文化”内容的理解要广泛得多。“文化”一词在欧洲第一次独立使用,是在18世纪的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文化”解释为一种教养,指通过教育能获得的良好的风度,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修养。关于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则是在当代,认为文化不仅是某一种工艺或农艺,也不仅是人们的教养和风范,文化涉及范围十分宽敞,从政治、经济、艺术到科学、技术、教育、语言、习俗几乎无所不包。尽管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讲有120~250多种,然而不论它们之间有多大的不同,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在长期斗争中积存下来并世代相传的关于如何适应环境,与自然作斗争,协调人类内部关系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类关于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全部认识,同时通过人类的道德、价值、知识、

信仰、风格、适应、才能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沉积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宝,也是人类区不于其他生物的标志。

由此可见,文化首先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其次,文化不是指个不人,或者少数人,而是指某一群体共同的行为模式;再次,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几乎包括人类的所有行为领域,但其核心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最后,依照不同的价值标准,又可把文化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或亚文化(在一个比较小的社会中的文化)。

2.什么叫企业文化

弄清了文化,什么叫企业文化大概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望文生义,企业文化是发生在企业中的文化。但在实际上,关于什么叫企业文化,不管国内依旧国外,众讲纷纭,莫衷一是。

(1)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

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成或是灵活—

17 / 194

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职员活动、意见和行为的规范。治理人员躯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职员,并代代相传。”

(2)沃特曼和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认为“企业将其差不多信念、差不多价值观灌输给它的职员,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宽敞职员为自己的信仰而工作,也确实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他们把企业文化概括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治理思想与策略,为企业职员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气氛,以便整体地、静悄悄地进行经营治理活动。”

(3)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由5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①企业环境,这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进展具有关键阻碍的因素。

②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构成的核心因素。

③英雄人物,他们将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为职员提供具体的楷模。

④礼节和仪式,即企业的日常惯例和常规,向职员们表明了所期望他们的行为模式。

⑤文化网络,即企业内部要紧的“非正式”的联系手段,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媒介”。

总的来讲,西方学者们比较统一的看法是:企业文化的要紧内涵是价值观,一个企业组织内部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信念、历史传统、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等等,同时,依靠于这些文化,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五层次论”认为企业文化有五个层次:

(1)在企业领导人与一般职员中树立起一种适合于本企业利益的价值观,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激励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爱本企业,为企业的繁荣与成功奋斗,从而提高治理水平,

以达到取得良好效益的目的。

19 / 194

(2)提高企业家的经营文化和治理文化水平。

(3)提高企业一般职员的文化水平、文化素养,丰富职员的文化生活。

(4)对企业外部社会文化事业的进展做出贡献。

(5)企业领导人认真研究问题,提高自己参与宏观决策的意识。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在总结经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企业的经营者提炼和培育起来的一种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经营治理的方式和方法,是由企业群体所共同认可的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规则。也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治理思想和治理实践两个部分构成的。

从治理思想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治理部门通过自己的治理实践,精心培植、倡导、塑造的一种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差不多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实践角度看,其构

企业文化与人文管理

企业文化与人文管理 进入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国际间竞争加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距逐渐变小。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市场多变的需要。企业文化与人文管理悄然兴起,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一、人文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升华 人本管理,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以人为本,管理的对象主要不是物,而是人,管理者也是人。因此,企业管理主要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人的一切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处理好经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之间、高中层经理人员之间,以及不同工序、岗位的生产人员之间的关系。无论管理现代化还是管理科学化,都是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制度,通过对人的管理和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效益最大化。在社会主义企业里,人,无论是决策人员、高中层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都是企业的主人,是有意识、有理想、有道德、有精神的人,是在一定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因而,企业管理不仅要以人为本,而且要以德育人,要依据人的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来调剂人际关系,培育人的灵魂,

提高人的素质,发掘人的潜力。因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人文管理。 人文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本管理理论的超越,它不仅重视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而且强调用文化(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来开发人力资源,不仅把人看作生产的中心、管理的中心,而且把人看作企业的主人、管理的主人;不仅重视人力,更重视人才;不仅重视人的体力,尤其重视人的智力、灵魂、首创精神。人文管理体现的是对人的重视和激励,因而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人文管理力图塑造协调的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极大的群体合力。协调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企业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促进他们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从而有效地消除企业内部的相互冲突和系统内耗。人文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因而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人文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软管理。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生产经营计划,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严格的符合工作生产要求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计划的执行,维护机构的运转,保障规章的遵守。软管理恰恰相反,它注重对人的管理,注重宽松和

企业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文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理念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一、企业的理念文化 企业的理念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1.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标准,所以,员工者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可以抛弃的。 2.企业的经营哲学 企业经营哲学就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长期形成的;企业的经营哲学是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思想;企业的经营哲学反映出企业的领导者的信念、抱负以及工作重点;企业的经营哲学是地企业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一切活动所刻意追求的目标。必须注意,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经营哲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技

术、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每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尽管如此,在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相似的企业精神。这些精神大致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服务精神、团结精神、民主精神等内容。 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崇高的使命感和奋力工作的干劲。因此无论从哪个方说经营理念都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力量、销售力量、资金力量以及人才等等,虽然都是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正确的经营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即是企业行为的规则总合,是一种显形的企业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目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企业制度的内容体现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制度的执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能够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理念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

《企业文化》课程标准

附件 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企业文化》课程标准 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 月课程代码20010043学分2周课时数2总学时数32英文名称Corporatc Culture 开课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 适用专业会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会计职业道德》后续课程《商务礼仪》等 ( 1)黎群(编编),《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选用教材 (2)刘光明(编编),《企业文化》 (第五版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7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 1-1-1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关于西方和东南亚等一些文化(企业文化)和经济都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概貌、文化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特色。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一种营造企业绩效和满意度,创造管理者和员工最佳行为品格和素质,从而确保产出成功业绩和能力的科学。企业文化学是一门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 新兴学科。企业文化学为探索适合不同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即创造具有民族化、个 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视野,开辟了新的道路,所以在整个企业管理学科体系 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涉外会计工作中要运用外国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 系,灵活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自身的人 文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作用是: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 能人才,本课程的开设满足会计专业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养成要求。 《企业文化》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属于基础性地位,由它的基础性进而才能引伸出《会计职

公司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愿景

服务为本共促为赢 河北嘉福物业治理有限公司(文案草本) 2009年1月

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变革”使各行各业在革故鼎新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与进展。医院作为医疗卫 生体制改革的最前沿,同样面临着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变 革与考验,这也是摆在每个医院治理者面前的一个需要深入 考虑和研究解决的永恒课题。 曾几何时:纵观世界医疗市场的进展格局,我们不难看出,在新的医疗市场需求下,医院追求不断壮大与进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不 仅仅只靠提高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还要把提升服务质量和 服务水准作为最务实、最有效、最具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走 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治理的改革之路,谁先占据这一新业 态的市场,谁就赢得了新的生存与进展的空间。

勿庸置疑: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治理有利于医院卸去包袱、轻装前行,是在“节流”基础上的“开源”之举。但它却像一条河流横 亘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医院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大服务、 大市场和大后勤的理念,勇于突破自我的封闭模式,引进国 内外先进理念和治理经验,通过将医院后勤工作整体“外包” 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品质,改善核心业务绩效,从而最大 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使医院的医疗、服务和形象得到全面 提升。 势在必行:积极稳妥地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已是医院进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总趋势,是一项业务性、专业性强且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必须激活诸多方面的 因素,其中一个专门重要的工作,确实是要因地制宜地引进 外部专业服务提供者,“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让医院 就此从繁琐的后勤工作中完全解脱出来,用心致志地投入医 疗教研工作之中。 终极选择:河北嘉福物业治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院物业治理为主,集绿色环保、科技清洁、工程维护、物业治理为一体的大型 物业治理公司。公司成立十年多来,秉承着“服务为本,共 促为赢”的宗旨,以诚信求精的专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 态度,追求卓越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认知度和美 誉度。特不是在与省会多家医院的紧密合作上,随着后勤服 务项目覆盖面的逐步扩大、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 与医院双方的经营理念、治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得到 了专门好的融合,形成了“服务医院、服务患者、相辅相成、

企业文化教材

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讲师:刘予蒙 一、企业文化的差不多概念 1、概念 企业文化是公司成员所共同持有的理念和期盼,这些理念和期盼能够有效地塑造公司里个人以及小组的行为举止,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企业个性,包括企业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气氛、工作行为,是公司成员的共识,是公司成员的办事方法。 2、企业文化是: 学习而来的: 分享的:职员共同知晓并遵从其原则的 引人注目的:表现为可见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述 文化标志及其意义是相互关联的:表现为企业标识、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

3、形成文化的环境 语言价值观和态度 法律教育 经济文化宗教 社会机构技术和物质文化 4、企业文化 价值观: 作为成文的企业使命、目标或战略的一部分,较易辩明;多数较模糊,例如“为社区服务”或“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等注意区不:企业创办人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因为要改变不人的价值观专门难。 信仰: 更具体。企业人员常常谈论的情况,如公司不应该和伊朗做生意,或专业人员的工作行为不应该由经理们来评判。 理所因此的事: 通常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在工作中难以辩明和解释的

一些内容,但大伙儿都明白是惯例。 注意:要挖掘那些难以理解的惯例或规章制度产生的根源,考虑是否能够消除这些根源。 5、企业文化与组织结构设置 创业家式: 由一个人拥有和操纵 中等规模经理 环境不稳定 金字塔式 权利和专门技术下传的复杂模式 庞大规模和复杂技术 环境稳定 矩阵式 复杂的机构功能部门客户为导向

有官僚的特色 专案组式 支持独立的项目和任务 协作性小 个人顾问 注重专业性,治理操纵力减弱 二、 企业文化的进展历史 1、 治理进展的三个时期 1876~1910——经验治理时期,“人治” 要紧经营者靠个人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和治理 1911~1980——科学治理时期,“法治” 依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高效率 1981年以来——文化治理时期,“文治” 产 品 经 理

浅谈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新版)

浅谈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50

浅谈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新版)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增加,事故的发生更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性,保护人类自身是21世纪最重要的课题。实现安全的最根本的途径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是一项很重要又比较容易忽视的工作,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运输等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告诫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自然离不开管理的主体、对象,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人们愈来愈注意到,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实现自主安全管理,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其他管理,特别是生产过程管理和设备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安全管理又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操作)层,他们对自己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及各自具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在安全科技的物质领域,还在人对安全的生

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海尔是让我们很多人羡慕的企业,他的“激活休克鱼”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这种观念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张瑞敏坚信“观念一变天地宽”,因此,海尔对其他公司的兼并就是将其强有力的文化注入进去,进行彻底的培训和“洗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提升企业绩效和管理水平为目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包涵两个要素:一是核心理念是否正确、清晰与卓越,二是这种理念是否能够宣传贯彻下去,让每个员工认同并且体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其实并不缺乏优秀的文化理念,比如“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诚信、创新”等,核心理念在不同企业间没有本质差别,只是体现在工作方法与行为上,却有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通过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来使全体员工了解企业理念是什么,如何将企业理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国内很多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培训工作,但往往不得要领,主要表现在:一、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培训时,往往是想起来才做,或者是有了问题才做,也就是“救火式”的培训,没有系统规划;二是没有针对不同层级和职能的人员,“大锅烩”式的企业文化培训;三是培训形式过于单一,没有采取案例学习、研讨、活动都培训方式的综合运用,忽略了企业管理者的学习特性,“学习式”的企业文化培训。 根据笔者对企业进行培训和咨询的经验,建议企业可从内容、形式和组织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体系的规划。 一、内容要求层次性。 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培训时,恨不得所有的人都来听,有时一个教室有一两百人,企业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人都有,讲师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对象,跟谁都是一个内容,这样往往没有好的效果,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初期,需要对企业文化理论有基本了解的时候,可采用这样的培训方法,但如果进行深入的文化建设,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够科学的。笔者认为,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需要针对不同层级和职能的人,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比如著名的HP公司,他们的培训非常的优秀,从员工进行公司开始,就要接受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基本的思路是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成熟

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管理

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企业文化是国外在1980年前后提出的新管理概念,也有人近似地称之为组织文化或公司文化。这一新概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间收购、兼并及联合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大量兴起,如何处理好企业间及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成为高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看来,企业文化可以作为一种高级的管理手段,因为企业中许多重大的管理问题(例如国有企业的机制转换、企业购并的组织调整、跨国公司的地区协调等)都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也只有通过适当地利用或改变企业文化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学习和运用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时,也必须考虑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管理实际上很大的工作量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在管理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就是管理者根据他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管理的第二阶段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利用运筹学的方法,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来进行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管理应进入第三阶段,那就是文化管理阶段。所谓文化管理,就是在企业中培养企业文化,使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通过这些价值观、道德观来加强管理。当然,这三个管理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在企业中既要有经验管理,又要有科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管理。 以质量管理为例,在经验管理阶段,管理者主要是凭经验观察产品的质量并对员工的操作进行现场监督;在科学管理阶段则主要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调PDCA循环,强调全员的、全面的、全程的质量管理;在文化管理阶段则要求在职工中普遍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价值观。我认为,如果说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则可以说21世纪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

企业文化解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和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精神,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能否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将取决于我们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团队建设。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诸如松下、惠普、诺基亚、海尔等无不是这方面的楷模。有远见的企业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精神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仅仅依靠其体制的科学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建设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并努力使这种文化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否则,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必然趋势。 而目前《太平洋保险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由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诚信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和谐文化共八项要素构成。各要素互为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肩负神圣使命,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经营理念为指引,以构建诚信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和谐文化为抓手,实现美好愿景。 愿景:成为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愿景是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之上、为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并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愿景描绘的美好未来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激励员工努力奋进。使命: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说明企业为什么存在,创造什么价值。确立企业使命是企业成熟的标志。只有准备永续经营、建百年老店的企业,才会深刻思考自己的使命。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二是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

企业文化培训形式的创新

企业文化培训形式的创新 李四新现代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是让员工通过持续的学习,提高其知识、技能水平,影响其态度,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技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一、当前企业文化培训存在问题 (1)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不够理想 首先,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注重培训计划布置的周密性,但是实际行动起来却缺乏后期足够的关注,一线管理者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对培训结果如何却不太关心,最终培训只是流于形式。这种培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果却不好。 其次,企业的培训没有风险意识,对人才的流动和人才的流失没有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忽视了培训迁移的情况,导致了培训了优秀的员工,但是却离开本公司,形成“马太现象”。最后,培训工作没有与企业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企业总目标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培训工作中往往培训课讲得很好,可不知怎么用;理论性很强,实践的指导性很差;听的时候体会很深刻,用的时候不知从何入手。 (2)只培训少数成员 有的领导认为培训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培训那些经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人员,有的领导认为单位的现时工作最主要,还有的单位忽视了管理人员的培训,只培训一般的员工,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环,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群体的缺失都可能形成“木

桶效应”,因此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培训人员的差异,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 (3)培训方式单一。目前在公司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课堂学习,这样的培训,形式枯躁,没有吸引力,强调观念的灌输,缺少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结果是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二、现代企业文化培训的发展方向 1.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趋势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就是生命力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培训工作,如企业E- learning系统、KM 系统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对话、自我辅导培训、利用终端技术互联网进行规模巨大的远距离培训等等,这种技术创新,能使员工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使企业可以迅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2.企业培训的深层次发展 现代企业的许多要素,如管理、经营、销售,乃至文化理念,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培训工作要向各个领域渗透,还要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劳资双方通过素质的提高,增强职工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来提高效率,坚定职工搞好培训的信念,提高自学能力,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形成高科技、深层次、社会化、高质量,形成“学习型企业”除了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培训企业文化、团队

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

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2015年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

目录 一、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一)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梳理构建阶段 2、整体推进阶段 3、深化完善阶段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控制点

XX公司2013-2015年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为进一步凝聚全体员工,持续提高公司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根据《公司2013-2017年发展规划》,特制定《XX公司2013-2015年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一、总体目标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锻造和培育企业之魂,使之成为凝聚共识、激发力量,鼓舞斗志、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坚持把价值理念渗透于制度体系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文化变革管理,不断健全完善适合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把价值理念内化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内外关系的经营准则、经营思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完善员工行为准则,培养员工自我管理的习惯意识,增强道德约束能力。 加强形象文化建设,坚持用文化塑造企业品牌,打造良好的员工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环境形象,规范企业标识,建立企业与公众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在传承XX公司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以先进的理念、制度、行为、形象推动文化落地,努力形成具有独特魅力与活力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形成内涵丰

企业文化教材

企业文化教材 讲师:刘予蒙 企业文化的差不多概念 概念 企业文化是公司成员所共同持有的理念和期盼,这些理念和期盼能够有效地塑造公司里个人以及小组的行为举止,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企业个性,包括企业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气氛、工作行为,是公司成员的共识,是公司成员的办事方法。 企业文化是: 学习而来的: 分享的:职员共同知晓并遵从其原则的 引人注目的:表现为可见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述 文化标志及其意义是相互关联的:表现为企业标识、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 形成文化的环境 语言价值观和态度 法律教育 经济宗教 社会机构技术和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 价值观: 作为成文的企业使命、目标或战略的一部分,较易辩明;多数较模糊,例如“为社区服务”或“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等 注意区别:企业创办人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因为要改变别人的价值观专门难。

信仰: 更具体。企业人员常常谈论的情况,如公司不应该和伊朗做生意,或专业人员的工作行为不应该由经理们来评判。 理所所以的事: 通常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在工作中难以辩明和讲明的一些内容,但大伙儿都明白是惯例。 注意:要挖掘那些难以懂得的惯例或规章制度产生的根源,考虑是否能够排除这些根源。 企业文化与组织结构设置 创业家式: 由一个人拥有和操纵 中等规模 环境不稳固 金字塔式 权益和专门技术下传的复杂模式 环境稳固 矩阵式 复杂的机构 功能部门客户为导向 有官僚的特色 产 品 经 理

专案组式 支持独立的项目和任务 协作性小 注重专业性,治理操纵力减弱 企业文化的进展历史 治理进展的三个时期 1876~1910——体会治理时期,“人治” 要紧经营者靠个人直觉和体会进行决策和治理 1911~1980——科学治理时期,“法治” 依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高效率 1981年以来——文化治理时期,“文治” 依靠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经营治理达到更高的境域 观念的转换 从静态到动态——static to dynamic 从规章制度到价值观念——rules to values 对治理的深入懂得 企业进展的五个时期 创业期:以产品为主,市场、技术、冒险和事业心为辅。 坚持期:以组织结构为主,靠制度和人来坚持。 成长期/进展期:以策略为主,基于网络和关系,开始形成核心竞争力,即人+科技+体会+关系+组织结构+治理制度,企业文化开始被提到治理日程上。

什么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

什么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是什么,在现在可以说各有各的答案;企业文化包括什么,我想也不单是一些口号、标语。公司的管理制度也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制度也是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载体之一。 但有些企业却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对立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有些员工也是认为企业文化是虚假的、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东西,完全是老板为了笼络民心而搞的一个假东西;而管理制度就更可恶了,是为了管人的,是为了惩罚人的。 悲哀呀!我们不能抱怨员工没有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真正意义,也许我们只能怪企业的高层没有将二者的意义解释明白,我们只能怪我们的中层没有将二者的意义传达清楚!但实际上可能这些高层和中层他本身就没有搞清楚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一个企业管理上的问题了! 那究竟二者的存在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它们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我们就从一个企业的成立及发展来看一下吧!企业成立之初,公司人数少,大家一门心思的工作、一门心思的想把企业搞好,这时候的公司也相对的好管理,公司可能不需要什么文化与制度。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有了发展,员工人数也有所增加,员工的心理也发生的变化,特别一些“新生”,他们没有“老革命”的创业激情,也不知道事情该怎么办。这时的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了,他明白需要告诉员工们企业的发展方向、公司的人文环境、办事程序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于是最基本的文化与制度就正式诞生了(其实在一个公司的成立之时,

它们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一切都处在潜意识下,并没有被提到桌面上来),一些口号和一些文字也就被打印出来挂在了墙上。企业在继续发展,人数也越来越多,原来的口号和文字也就越发显得太过单纯,越发的不适应企业的需要,这时企业的管理者或一些管理人员就不自觉得将他们扩充和提炼(这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已经管不了这么多、这么细的东西了,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是迫于工作的压力着手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结果却在无意中促成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和进步),结果就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被完善和发展了。 从这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都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经营、发展而产生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致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可能自它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定性”,也就是说它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而管理制度则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增加或废除。 但为什么会出现员工及一些管理者对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误解呢,我认为是企业在高速的发展中,特别是爆炸式的发展中,企业的管理出现了这方面的真空。这个时候的企业是最危险的,表面上风风光光,业务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其实由于对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真空,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出了问题就有可能一败涂地、一蹶不振。 人们所熟知的三株、秦池等企业的失败,从表面上看是那些显在的原因,是那些导火索,但我认为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企业文化上的真空。

企业文化建设课程

企业文化建 提纲 一、企业文化 1.1企业文化的含义 1.2企业文化包含的内容 1.3 企业CIS系统的建立 二、自律文化 2.1企业博物馆 2.2企业公告栏 2.3部门公告栏 2.4自律量化管理手册 2.5现场自律文化氛围及企业人文氛围的营造 三、监督和保障体制 3.1内审 3.2培训 一、企业文化 1.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是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 1.2 企业文化包含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三大结构要素是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 企业物质文化: 1、企业福利体系制度 2、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 如:出品(产品))的创新及市场定位(市场调查、产品); 销售和促销策略;出品(产品)述求(这是销售策略及市场定 位的具体表现) 3、成本控制; 4、品质保障; 5、金融机构、股市对策 企业制度文化: 1、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

2、生产管理行为及部门的规章制度(百分考评制度) 企业精神文化: 1、使命、目标、服务宗旨、企业愿景等 2、干部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3、职安健、环保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4、员工精神面貌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的载体): 1、CIS系统 2、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 3、企业自己办的厂刊、厂报 4、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 5、干部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等等 1.3企业CIS系统战略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既企业识别系统或者称为企业形象战略。CI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MI(Mind Identity)企业理念、BI(Behavior Identity)企业行为、VI(Visual Identity)为视觉识别,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 CIS即企业识别系统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为了塑造组织(企业)形象,透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设计,运用整体传达沟通系统,将组织(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传递出去,以凸显组织(企业)的个性和精神,与社会公众建立双向沟通的关系,从而使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的一种战略性的活动和职能。 MIS(Mind identity System)是指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MI是企业的思想。MI的主体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还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行为准则、座右铭、经营方针等内容。MI是企业CI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经营观念的重新认识和定向,进而指导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MI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展开活动的行为(BI)指南。因此MI不仅要注重它的内容,而且要讲究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观念的正确表达形式。这是MIS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重视经营理念的内容,而且重视其传播效果。只有通过具体、鲜明、精练的文字形式传达出来,才能强化MI对企业员工思想的指导意义。 在企业实施中首先要在企业统于思想,使全体员工行为举止符合企业的个性,这就要求MI不仅仅是个别企业领导个人的思想,而应在企业内部成员中形成共识和认同。

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它有主导性、共识性、卓越性的特征。企业文化战略,一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企业而文化的前提。建立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完成了战略的制定之后,就是实施的问题。实施的过程,就是把战略分解为战术的过程,包括造势、发动改变、完成战略目标并使之进入稳定状态。 关键词:企业;文化战略;实施 “文化”是与人类文明同步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存在于一切人类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是与现代企业同步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亚文化(或称之为子文化),它是以企业为依托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是从文化学的角度观察到的企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和经营哲学等等,具体说就是企业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企业的生产、组织、经营而表现出来。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主导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即企业精神。首先它是一种意识,一种对企业起推动作用的主导意识,它是企业优良的价值观念经升华、浓缩而形成的,它不仅可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且可以直接延伸到社会上去,这种意识可以影响职工个人的信念,影响职工在生产、经营,甚至社会交往中的思维方式、心理定式等,也可以成为企业家进行决策、组织、经营活动的主导意识,促使每个职工产生强烈的

责任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而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2)共识性。是企业文化的又一特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到某个企业,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们都是特定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为广大职工所认可的能反映企业精神实质 的集体智慧。个人因素只有通过企业成员整体的认同和接受,经过集体实践融合成集体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共识性是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期。(3)卓越性。企业文化从宏观上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即商业文化的一个部分,从微观上讲,是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是一个过程,是以积极的方式不断走向完美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以求取得各方面最佳效果的过程。 企业文化战略究竟有什么意义呢?(1)企业文化战略,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包括许多方面的整体战略,但归根结底是以某一阶段的效益为衡量标准的,企业的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需要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广大员工的人生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种动力、一种精神,仅靠物质刺激和惩罚手段是不够的,因此,需要营造一种文化,这就是企业文化战略要解决的问题,一种优良

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企业的内在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要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 评价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华为的文化功能最终决定华为人的识别系统特征是什么?谁是真正的华为人,确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的标准是什么?组织成员如何获得机会、职权和待遇,什么是华为的英雄行为和有害行为?而企业家的职责就是创建和驾驭文化,并在二次创业中不断升华,提炼企业的文化假设系统,实现对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 目的。同时,又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遵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而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下属员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 外著名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现有华为企业家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管理思想。其中,华为企业家群体的管理思想是华为文化的主流,它不断创新,使得 我们在进行华为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文化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公司文化与部门文化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我们就要反对固步自封,要继续坚持开放式地吸纳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我们要防止社会上不良文化和价值观对我们已有的优良文化的稀释与侵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次创业公司大了,部门大了,部门工作性质差别太大,业务评价标准、内容、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可在一次创业公司文化中找到经过实践验证为正确的价值评价"公理",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已有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鼓励各部门逐步形成适合各自工作特点,有利于推进部门工作的特色文化。具体地说,公司要抓好组织行为和干部行为的价值评价工作;部门要抓好员工个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价值评价工作。[!--empirenews.page--] 我们要重视华为人与准华为人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要加强华为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是否认同华为文化,看成是判别准华为人是否转化为真正华为人的尺度和标准。总之,管理者要抓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创建和管理文化,并提高自身驾驶企业文化 为文化就像企业的"魂" 中酝酿而成的,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华为的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照搬其它企业制度。制定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才能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因为华为文化是华为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华为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华为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并可再次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东西用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化,通过试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华为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华为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目前,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已摆脱了生搬硬套的形而上学管理模式,走上了在自身文化氛围中借鉴成功企业先进经验来酝酿和构建具有华为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规

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

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倡导,并经过筛选提炼而形成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形象、行为规范及物质载体等。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经营理念是支撑企业价值观的各种信条、观念,是企业发展与竞争策略的指导思想;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中最真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它特别要求理念与行为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全面而细致地渗透在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灵魂。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使得企业长盛不衰;消极落后的企业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培育着积极的企业文化,这是因为积极的企业文化不但能够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也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建一流企业和建立百年企业的内化动力。具体分析如下: 1、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团队力量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

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促使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从而在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那时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2、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的企业 文化强调把企业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在企业实际运作中,企业文化起到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等一系列作用,对形成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延长企业的生命力。任何一个企业 都有生命周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但为什么还有一些百年老店经久不衰?这主要源自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意味着要面临危机和被淘汰。因而,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特别是企业家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力,使企业

培训机构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培训机构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第一篇:好的企业培训机构有哪些好的企业培训机构有哪些 很多企业经理人高管等都会问“好的企业培训机构有哪些”的问题。好的企业培训机构是比较出来的,要确切认定一个企业培训机构的好,这个很难判断,这是因为每一个企业培训机构擅长的课程是不同的,对学员实践的引导也是不同的。 好的企业培训机构一般都集中在各个高校中,课程资源,师资资源等相对其他来说更为优质。企业培训机构主要培训的方向也不同,有的培训机构在管理方面很擅长,有的则擅长营销。 还有的擅长高层主管的培训,有的擅长基层。 正因为如此,强调“最好”这个排名是没有的,只能说在某个领域最擅长。 从口碑上来看,清华大学北京院领

导力培训中心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清华大学北京院领导力隶属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作为北京清华工研院培训部培训品牌,定位于终身教育的承担者,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依托清华大学智力资源,有效地整合了清华乃至北京其他高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在企业管理和政府组织行政管理领域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可行性极高的培训体系。 从2014年开始,清华工研院培训部实行品牌战略,在清华领导力这一品牌的运作之下,成功的推出了总裁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经理人领导力再造专题研讨班、房地产企业总裁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女性管理者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等一系列班型; 2014年底,我们又在上海建立了分部,将北京的成功经验移植到上海,成功地整合了北京上海两地的高校资源,在培训领域获得了更大的优势。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成立于

1998年8月,是在贾庆林同志提议下,由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和管理的事业法人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任理事长,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任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戴猷元教授任院长。自成立以来,清华工研院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力量、科研基地、科技成果,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通过多元化资金渠道的介入,为北京市高新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支撑,使清华大学成为发展首都经济的重要科技源头,为北京市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服务提供支持和服务,并逐步成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孵化中心、企业发展的服务中心、科技信息的集散中心、政府决策的咨询中心。 冀云襄 他职业经历丰富,曾任两家上市公司的企划部总经理、集团副总裁。15年致力于思维方式、领导力、企业经营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