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罩 吸入氧气 , 吸氧对 心肌梗死 患者尤为重要 , 早期 足量 吸氧能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 提高血氧饱和度 , 减轻心脏负担 , 控制
心肌梗死范 围扩大 , 缓解心绞痛 , 减少心律失常。 吸氧速度和流
死患者 4 5 例, 均在 急诊科经 过镇痛 , 吸氧 , 溶栓等抢救后 经监
护送人心内科病房 , 在救治过程 中没有病例发生意外 。所 以急 诊 的镇痛 , 吸氧 , 溶 栓等抢救是救 治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的关键
沟通 , 提高患者护理的主观配合 。 本研究显示 , 观察组不 良反应 发 生情况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P < O . 0 5 ) ; 观察组 临
急 性 心肌梗 死 的 急诊抢 救 与护 理
庄 巨花
( 朔州市朔城 区人 民医院 , 山西 朔州 0 3 6 0 0 2 )
速或者立 即停药 ,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 及 时通知医师 , 配合 医师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并进行处理。 最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 注重患者心理上的护理 ,讲解药物输注过 程中可能 出现 的不
适, 消除患者 紧张 、 焦虑和恐惧 等不 良心理状态 , 加强 和患者 的
[ 3 ] 彭桂芝 , 谭强 . l f , J L 静脉滴注双黄连不 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 J ] . 中国
量根据病情 而定 ,一般用鼻 导管持续 高流量 吸氧 3 d 一 5 d , 流
量为 4 ~ 6 I J m i n , 以后可 间歇 吸氧 , 流量为 1  ̄ 2 Umi n , 保持吸氧 管通畅 , 观察 吸氧效 果 , 纠 正肺 淤血和肺通气 和血流 比例失调
因素 , 而积极有效护理 为其提供保障 , 现在对作如下总结。

心肌梗死护理目标

心肌梗死护理目标

心肌梗死护理目标
心肌梗死(心脏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梗死的护理目标主要是通过紧急救治、恢复血流、减轻心脏负担,以及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以下是心肌梗死护理的一些主要目标:
1.急救和紧急处理:
•迅速诊断心肌梗死,并采取紧急护理措施,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以及进行溶栓治疗或急性冠脉介
入手术(PCI)等。

2.恢复冠脉血流:
•通过溶栓治疗或PCI等手段迅速恢复冠脉的血流,减小梗死面积,限制心肌损伤。

3.缓解心肌负担:
•通过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等手段,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4.管理疼痛和不适:
•使用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提高舒适度。

5.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6.预防并发症:
•防止并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采
取措施维持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7.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因为心肌梗死不仅是身体的一种疾病,也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提供信息、鼓励和支持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8.康复和生活方式干预: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和戒烟等,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心脏病风险。

这些目标需要在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和调整,并且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心脏科医生、护士、康复专家等。

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计划

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计划

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计划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紧急护理和治疗。

以下是一份AMI患者的护理计划,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以恢复和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

1.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病史、体征、症状和心电图等。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并记录疼痛变化。

2.监测和处理心电图变化-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Q波等。

-及时报告异常的心电图变化,以便医生进行干预和治疗。

3.保持氧合-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质量,确保充分氧合。

-在给予患者氧气治疗的同时,注意氧气的浓度和流量,以避免氧中毒。

-定期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疼痛管理-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

-注意疼痛药物的剂量和效果,并定期评估疼痛变化。

5.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状态-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等心血管指标,并记录和报告异常。

-定期监测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和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

6.促进心肌再灌注-保持患者适度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少心肌的氧耗。

-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血栓形成。

-如需要,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以恢复心肌灌注。

7.监测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及时处理。

8.心理支持-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抚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者和家属参加心脏康复计划,以帮助患者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调整。

9.家庭教育-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AMI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知识。

-提供有关饮食、药物治疗、运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

护理计划的关键是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血管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
活 动 , 进 行 腹 式 呼 吸 , 节 主 动 与 被 动 如 关
活动 。
治 疗 与 护 理 , 疗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与 护 理 治 基 础 上 给 予 院前 急 诊 护 理 。结 果 : 疗 组 治
护 理 后 HAMA 评 分 与 对 照 组 干 预 后 比
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0 ) 同时 .5 。
统 计 学 处 理 : 全 部 数 据 输 入 计 算 将 机 , 用 SS1. 采 P S9 0统 计 软 件 包 进 行 f 检
氧 ; 如患者 身边有 急救药 , 应及 时让其
服 用 。要 建 立 “ 色 通 道 ”, 般 来 说 , 绿 一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从 入 院 到 血 管 被 开 通 只 要 5 钟 ,绿 色 通 道 ” 高 效 率 让 患 者 0分 “ 的
护理 意 义 重 大 。实 践 中 , 识 到 患 者 认
有条件 的 , 应争取将患者早期转运至 附近 医院 , 特别是 下壁梗 死 的患者 , 可争 取早 期溶栓机 会。②运 用正 面鼓励 语 言和握 手等 心理 支持方 法 , 稳定 患者情 绪 , 树立 治疗信心 ; 可使用一种或联合使用非药物 止痛方法 ; 如分散注意力 、 象、 想 放松技术 等 。③护理操作要尽量集 中完成 , 以减轻 患者心脏负 荷 。一 般来 说 , 急性 期 1 2小 时应绝对 卧床 休息 ; 若病 情 稳 定无 并 发 症 ,4小 时 内应鼓 励 患者 在 床上 行肢 体 2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 院 前 急 诊 护 理
做好应急 的准 备 , 一旦控 制不 满意 , 病 或
张 巧 风 730 32 0甘 肃 天 祝 县 人 民 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及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及护理PPT课件
• 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 • 抢救室护士: • 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 • 予心电血压检测; •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同时抽取血化验,遵医嘱予药物治
疗。 • 备好除颤器,备好急救车。
大家好
12
AMI的急救与护理
• 急救治疗原则 • 1、吸氧、镇痛、心电监测 • 2、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 • 3、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 4、尽早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 • 5、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治疗 • 6、抗心肌缺血治疗
10
心梗三项化验指标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正常参考值】:0-24nmol/L • 血清(浆)肌红蛋白(MYOG) • 【正常参考值】::50nmol/L • 肌钙蛋白(TNI) • 【正常参考值】:0-0.02nmol/L • (试剂不一样正常参考值范围不一样)
大家好
11
我们该怎么做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性大,注意利尿、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 定位在右冠:发生右心衰可能性大,须补液维持前负荷,
慎重利尿,且警惕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
大家好
8
临床症状评估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MI,主要依靠三个方面: • 临床表现 •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 4.肝素剂量调整:6小时查一次APTT,若APTT不符合标准 按下表调整:
大家好
17
肝素静脉维持48小时后停用。复查血凝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5天。监测患者血常规及血凝等,均无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低症发生。 注意事项:
• 1.普佑克加入生理盐水后轻轻翻倒1-2次,不可剧烈摇荡,以免配 置的溶液产生泡沫、降低疗效。
大家好
1
急性心梗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服务至关重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流程。

1.患者就诊患者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院急诊科应当配备有急诊医生和相关设备,以便进行必要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初始评估和监护急诊科医生应当立即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监护。

这包括记录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确立诊断。

3.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心肌梗死,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的水平。

如果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4.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给予急性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吗啡减轻疼痛、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进行急诊心导管室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通过导管取出血栓并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大血管通路。

5.监护和观察治疗措施实施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

这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血液标志物的水平,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改善。

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留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6.康复与预防-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给予抗心衰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以维持正常心律;-给予规范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

总结起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初始评估和监护、确定诊断、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监护和观察,以及康复与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心力衰竭、剧烈胸痛、意识障碍、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我院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选择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4)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5)岁。

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5±3)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实行溶栓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基本病情的观察与评估、测量各项生命体征等,根据医嘱实施具体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如下。

1.2.1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应即时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为医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严禁患者自主翻身加重病情。

对于有呼吸困难症状者需协助其取半卧体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即时给予扩张血管、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因为该疾病发病急且病死率高,患者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交流,即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1.2.3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等,若患者发生严重传导防碍情况,需即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对症治疗等。

1.3观察指标4患者出院前1d,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实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病情观察以及交流沟通等内容。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能够及时接受院前急救,可以有效减少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成功率。

因此,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1. 保持患者安静**
在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此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 提供吸氧**
急性心梗患者通常会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此时可以给患者提供吸氧,以帮助患者呼吸,增加血氧含量。

**3. 让患者取舒适的姿势**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该让患者取一个舒适的姿势,通常建议让患者坐着或躺下,并保持头部稍微高于身体。

**4. 监测生命体征**
急性心梗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安抚患者情绪**
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感到害怕、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
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过度紧张。

**6. 寻找相邻急救站或医院**
在院前急救时,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尽快将患者转移到最近的急救
站或医院,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7. 提供药物**
在急性心梗发作时,有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硝酸甘
油可以帮助扩张心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急性心梗患者度过危险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因此,在面对急性心梗患者时,护
理人员应该及时有效地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心力衰竭、剧烈胸痛、意识障碍、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我院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选取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4)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5)岁。

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5±3)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基本病情的观察与评估、测量各项生命体征等,根据医嘱实施具体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如下。

121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为医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严禁患者自主翻身加重病情。

对于有呼吸困难症状者需帮助其取半卧体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扩张血管、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由于该疾病发病急且病死率高,患者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交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123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等,若患者发生严重传导阻碍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对症治疗等。

13观察指标患者出院前1d,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病情观察以及交流沟通等内容。

满分为100分,≥80分为十分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并观察患者的抢救情况(抢救成功: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恢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抢救情况观察组55例患者抢救成功53例,成功率为964%,抢救失败2例,失败率为36%;对照组55例患者抢救成功43例,成功率为782%,抢救失败12例,失败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得到了很大发展,其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高。

临床常用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并给予围术期患者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包括院前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循环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实际工作中,让患者停止活动,平卧休息是抢救的关键,为后期治疗赢得了时间,同时避免了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

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恐怖心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

綦甲清陈书艳单位:通化市中心医院第二篇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冠状动脉突发梗阻,导致心肌急性缺血为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临床通过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多种治疗手段,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学者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效缩短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治疗成本,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XX年2月至20XX年11月间我院就诊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AMI,且除外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者。

患者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6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6011±689)岁;病发至就诊时间32~127min,平均时间(8028±1578)min;属ST段抬高性AMI者22例,属非ST段抬高性AMI 者14例。

试验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037±693)岁;病发至就诊时间30~121min,平均时间(8016±1527)min;属ST段抬高性AMI者20例,属非ST段抬高性AMI 者16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发至就诊时间及疾病类型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入院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即包括吸氧、检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健康宣教及遵医嘱治疗。

试验组则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急诊护理路径为在总结长期护理工作后所制定的表格式路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路径逐步进行。

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快速分诊,常规护理及急救护理三部分。

患者入院后立即启动快速分诊,于3min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咨询主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告知家属患者病情。

常规护理于在快速分诊后立即进行,护理内容包括常规吸氧、心电护理、检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及遵医嘱治疗,所有常规护理均于患者入院后5min内完成。

急救护理为完成常规护理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将除颤器、氧气及急救药品准备完全,以备抢救之用,所有急救护理均于患者入院后10min内完成。

13观察方法于患者就诊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对比两组间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

并于患者在院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的在院死亡率,对比两组在院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90分析,本研究中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均为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在院死亡率为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分别应用t检验及卡方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急诊就诊时间试验组分诊时间及急诊留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在院就诊相关情况分析试验组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及住院后卧床时间同样短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平均费用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在院死亡率试验组在院死亡期间共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278%,而对照组共有2例死亡,死亡率为55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555)。

3讨论临床护理路径为目前所提出的新型护理方式,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总结出更为简洁有效的护理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均有着较为有效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分别为(106±057)min、(1078±231)min、(051±021)h及(4277±536)h,而对照组为(279±071)min、(2173±271)min、(116±016)h及(6826±618)h,试验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同时,试验组住院平均费用为(1034272±112519)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11821±261338)元。

可见在应用了急诊护理路径后,不仅患者的急诊相关时间可显著的缩短,同时住院总费用也可得到显著的降低。

此外,本研究又对两组在院期间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院死亡期间共有1例死亡,而对照组共有2例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在AMI中急诊就诊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虽未降低患者在院期间死亡率,但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在院接受治疗时间。

本研究试验组中所应用的急诊护理路径,其可在总结过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后,总结出更为简洁、快速及有效护理方案。

不仅可有效的规范护士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护理耗材的消耗,故此可得到显著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接受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

丁顺苹单位:XX省密山市人民医院第三篇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或急剧减少其供血区域心肌因持续的缺血逆性坏死90%以上血栓形成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变导致心肌严重的持久的缺血达1h以上引起的,其特点是发病急、预后差、死亡率高,常伴有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直接致死,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护理干预对挽救持续性缺血而濒死心肌、遏制并发症和减少死亡率有很大帮助。

现将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XX年5月至20XX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9例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25例入院前未接受急诊护理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16例,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