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2015年清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硕)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2015年清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硕)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2015年清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硕)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清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院校介绍清华数学系本科专业齐全,具有教育部规定的两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系采取相对灵活的本科培养模式,按数理基础科学班招生,进校分流到数学系后实行宽口径培养,在本科最初的两年重点学习数学基础课,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强化物理基础。

本科三年级确定专业,可以选择基科数学或基科应用的专业方向,也可分流到基科物理,或者到其它同意接收的院系学习。

数学系高年级开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统计学等方向的专业课程,以适应不同的职业需求。

清华学堂数学班项目为有志于以数学研究为职业的成绩优异的同学提供专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帮助,同时其课程对全体同学开放。

三年级开始本科生可以选修数学讨论班课程,获得数学方面科研的初步经验。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现代数学顶峰的攀登者,培养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担当大任的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军人物。

在课程设置上,尤其在一、二年级,强调正规扎实的数学基础训练,为学生将来成才和多方向的发展奠定坚实宽广的根基。

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到数学最重要的分支,接触现代数学思想和框架,拓宽知识领域,激发求知和探索兴趣。

除开设国内一流的、标准的本科数学课程之外,在现代数论、代数、几何、分析、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及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和清华数学中心由国外来访学者开设的数学课程,也对高年级本科生开放。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我系本专业以培养计算数学方面的人才为主,以数学为基础、计算机为工具,研究应用数学、工程数学等应用学科中复杂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的理论和算法。

一、二年级在主要学好基础数学课程的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和数学软件的使用;三、四年级在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的同时主要学习大规模科学计算、运筹、优化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课程。

学生活动及奖助学金我系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生节,师生运动会,足球赛,主体班会等等。

202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介绍、建筑学硕士专业介绍、考试科目、招生情况、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及清华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新祥旭考研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介绍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于1946年10月;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成立景观学系。

目前,建筑学院设有4个系,即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

截至2016年9月,建筑学院学生总数为1140人,其中本科生673人、研究生312人、博士生290人,其中国际学生84人;在职教职工总数为124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7人,在海外取得最高学位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5%;另有兼职教授1人,双聘教授3人,客座教授2人,专职研究人员64人,博士后44人。

七十年的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保持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2011年教育部调整学科目录,将原建筑学一级学科调整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在2012年的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再次获得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

在2015、2016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名列第八,在国际评估中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高水平”(High Standing in the World)。

二、建筑学硕士专业介绍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培养建筑学领域具有职业背景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

清华大学2022工程物理系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2022工程物理系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2022工程物理系培养方案清华大学2020年成立未央书院,负责强基计划数理基础科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

数理基础科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主要致力于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数理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该专业着重突出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学生在工程衔接方向的志趣引导,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为有关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及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基本情况1、数理基础科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专业简介清华大学于1998年创立了“基础科学班”,将其作为学校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试验田”。

以基科班的培养模式为基础,2003年11月,经由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本科专业“数理基础科学”。

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已在数学物理通识教育、科研实践训练、个性化培养等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数理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国际上引人注目的学术新星。

2020年未央书院在此基础上,按照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与国家关键领域的若干工程方向相衔接,探索进行数理基础科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专业理-工衔接双学士学位本科人才的培养。

2、工程衔接方向介绍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的工程衔接方向具体包含: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程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各类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清华大学在上述工程类专业相应的学科领域稳居全球前列。

数学与物理学是现代社会的创新源泉与发展基石,在现代科学技术众多的学科前沿领域,要有重大创新就必须有扎实的数理基础。

数学的研究早已渗透到各个部门和行业,以运筹优化、统计分析、工程控制、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数学技术支撑了几乎每一项前沿领域的发展。

清华分数线多少2023

清华分数线多少2023

清华分数线多少2023摘要:一、清华大学简介二、2023 年清华大学分数线概况三、分数线对考生的影响四、建议及总结正文: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拥有着极高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声誉。

每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是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2023 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情况,以及分数线对考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华大学的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 年,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顶级学府。

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共有20 个学院,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清华大学在2023 年QS 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7 名,亚洲第3 名,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2023 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根据近年的趋势,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一般会受到考生人数、考试难度、招生计划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的分数线情况,将在2023 年高考结束后,根据清华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录取结果进行公布。

届时,考生可通过清华大学官方网站、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等渠道查询相关信息。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分数线对考生的影响。

录取分数线是考生报考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于成绩较好的考生,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他们努力拼搏的目标。

而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则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报考志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因此,考生在了解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同时,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确保在填报志愿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2023 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尚未公布,考生需要关注相关渠道,及时了解最新的分数线信息。

同时,考生在参考分数线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目录
第一章201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2)
第一节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概况 (3)
第二节2011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 (5)
第三节2011届MBA毕业生就业情况 (7)
2011届MBA中国大陆学生就业情况 (7)
2011届MBA国际学生就业情况 (9)
第二章2012届毕业生概况 (11)
第一节MBA入学情况 (11)
MBA大陆学生入学情况 (11)
MBA国际学生入学情况 (13)
第一章201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第一节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概况
本科毕业生工作行业分布
本科毕业生工地域分布
本科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
本科毕业生工作职能分布
第二节2011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
硕士毕业生工作行业分布
硕士毕业生工作地域分布
硕士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
硕士毕业生工作职能分布
第三节2011届MBA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1届MBA中国大陆学生就业情况
MBA大陆学生工作行业分布
MBA大陆学生工作地域分布
MBA大陆学生单位性质分布
MBA大陆学生工作职能分布
2011届MBA国际学生就业情况
MBA国际学生工作行业分布
MBA国际学生工作地域分布
MBA国际学生工作职能分布
第二章2012届毕业生概况
第一节MBA入学情况MBA大陆学生入学情况
入学前工作行业分布
入学前单位性质分布
入学前工作职能分布
MBA国际学生入学情况入学前工作行业分布
入学前工作职能分布。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
清华大学下属机构
01 基本介绍
03 科研成就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领导致辞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是2012年成立,承担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运行服务与建设开发工作,为学校信息 化建设和服务提供保障的机构。
基本介绍
清华大学于2012年成立信息化技术中心和络科学与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技术中心 承担学校信息化基础设 施的运行服务与建设开发工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提供保障。络科学与络空间研究院 联合信息学院等相 关单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络科学和引领国家络空间的科学进步和发展。
电教中心:成立于1978年,承担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教学环境的运行与管理、数字化音视频资 源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培训,有线电视系统的建设及运行管理、重大活动的现场技术支持与保障等工 作。
计算中心:成立于1976年,承担清华大学校园信息系统的研发、运维、用户服务与,建设涵盖上教学、上科 研、上管理、上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
领导致辞
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吴建平致辞2012年,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动信息化 工作的科学、健康和快速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互联和下一代互联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发展以互联和 下一代互联为基础设施的络科学与络空间新兴学科,清华大学整合电化教育中心、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信息 络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信息化技术中心和络科学与络空间研究院。
回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的信息化建设 始终顺应技术变革的潮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求新 求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现代化教育环境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信息化技术中心 和络科学与络空间研究院 的成立,标致着清华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和络科学与络空间新兴 学科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作为学校统一的信息化支撑机构,信息化技术中心承担着清华大学信息化基础设 施的运行服务与建设开发工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提供保障。络科学与络空间研究院将联合信息学院等相 关单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络学科和引领国家络空间 的科学进步和发展。

清华入职要求

清华入职要求

清华入职要求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上最为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作为当代学子,能够在清华大学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

然而,清华大学对于入职者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清华入职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作为著名高校的一员,清华大学对于入职者的基本要求非常明确。

首先是学术背景,应聘者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并且在相关领域拥有充分的研究和学术成果,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

其次是对学术和人才培养的热情和责任感,应聘者必须具备严谨且开放的学术态度,能够致力于为培养一流人才而努力工作。

二、招聘领域清华大学遵循“以人为本、强化学科、注重交叉、注重国际化”这一招聘理念,注重在各个领域招聘优秀人才。

目前,清华大学主要招聘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

其中,在自然科学领域,清华大学招聘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在工程技术领域,清华大学招聘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能源、交通、信息与通信、土木工程等领域;在医学领域,清华大学招聘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工程等领域;在社会科学领域,清华大学招聘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在人文艺术领域,清华大学招聘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文学、艺术等领域。

三、入职流程清华大学的入职流程主要包括提交申请、初审、面试以及录用等环节。

首先,申请人需要在清华大学招聘网站上提交个人简历、研究成果集以及未来研究计划等材料;其次,清华大学会对于申请者的材料进行初审,确定是否符合基本要求;接着,通过初审的申请者将会被邀请到清华大学面试,面试主要包括学术报告、问答和面试等环节;最后,通过面试的申请者将会被录用,并签订聘用合同,正式加入清华大学。

四、薪酬福利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校之一,薪酬福利方面也是非常优厚的。

除了享有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基本五险一金福利外,清华大学还设有住房补贴、年终奖、补充医疗保险、节日福利等多种福利待遇,旨在让入职者享受到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致理书院-日新书院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致理书院-日新书院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日新书院清华大学新成立日新书院,负责强基计划历史学类、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

书院坚持强基固本、综合创新的方针和“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模式,主要依托人文学院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科学史系的顶尖师资力量,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深的人文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跨学科视野、能够运用多种语言从事学术研究、知识和思想创造、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优秀人才。

历史学类一、基本情况1、专业简介清华大学历史学科有着悠久传统和辉煌历史,是中国“新史学”的发源地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蒋廷黻、刘崇鋐、雷海宗、张荫麟、邵循正、吴晗、周一良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诸多蜚声中外的学者。

20世纪80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

1985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1993年重建历史系,2003年所、系合并形成新的历史系。

2000年,历史系获批专门史博士点,2006年,历史学获得一级学科授予单位,2007年,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专门史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8年,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2012年,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11个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该协同中心通过了教育部的正式认定。

如今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学术梯队合理,学科齐全,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学术新生长点多,已成为国内历史学科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师资队伍历史学科(含出土文献中心)共有教师35人,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8人,助理教授7人。

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3、教学与科研条件历史学科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国家一级学科。

中国史在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6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
开办国学研究院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29年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
1932年设工学院
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
1937年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在清华园复员开学
设农学院
1952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0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
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
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复建理学院
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复建法学院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
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成立医学院
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
医院)
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o
o
o
o
国家实验室: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分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国家)电子显微镜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破坏力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室
生命有机磷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