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合集下载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1.1 数据收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收集的定义强调数据收集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收集数据的情景1.2 数据整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整理的定义强调数据整理对数据分析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必要性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2.1 问卷调查法介绍问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教授问卷设计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问卷2.2 观察法介绍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教授观察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第三章: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技巧3.1 数据清洗介绍数据清洗的概念与重要性教授数据清洗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清洗对数据分析的影响3.2 数据可视化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与作用教授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传达信息第四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4.1 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描述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应用4.2 推断性统计分析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推断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局限性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5.1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讨论并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5.2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评估和讨论各小组项目的结果和改进建议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considerations6.1 伦理原则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等。

强调遵守伦理原则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讨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法。

6.2 数据安全与保护介绍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教授如何确保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包括加密、访问控制等方法。

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

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

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医院统计与信息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效率,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决策和规范运行,订立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员工以及相关合作单位。

第三条【定义】1.统计与信息管理:指医院对医疗、医保、人力资源、财务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的工作。

2.统计数据:指医院各项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资料。

3.信息管理:指医院对统计数据进行存储、加工和传递的活动。

第四条【原则】1.真实准确:统计数据应真实准确,禁止虚假填报和窜改数据。

2.及时完整:统计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报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保密安全:统计数据和信息管理应保守秘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4.管理规范:统计与信息管理应依照制度规范进行,做到有章可循。

第五条【责任主体】1.医院综合办公室:负责医院统计与信息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并负责本部门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六条【数据收集】1.全部部门在医院规定的时间内依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准确收集和记录所属业务领域的数据。

2.部门负责人要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并及时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收集应包含医疗、医保、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数据,并依照各自的工作要求进行分类和整理。

第七条【数据整理】1.部门负责人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核对、比对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整理后的数据应依照医院统计与信息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汇总和报送。

3.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疑点应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并进行记录。

第八条【数据报送】1.各部门负责人应依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将经过整理的数据报送至综合办公室。

2.数据报送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附上认真的数据报表和相关说明。

第三章信息管理第九条【数据存储】1.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和维护医院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完整。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整理方法;3.能够利用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特征;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2.数据整理和分析;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收集数据?•数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数据的收集方式•主动收集与被动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等方法。

3.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分类、归纳、整理等;•制表、图表的制作。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重要性(15分钟)。

2.数据的含义:讲解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数据(10分钟)。

3.数据的收集方式:介绍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多样性(15分钟)。

第二课时1.数据的整理方法:讲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数据(15分钟)。

2.制表、图表的制作: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格和柱状图等(20分钟)。

第三课时1.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制作的图表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20分钟)。

2.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总结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件:包括数据收集整理的例题和图片资料。

2.试卷和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练习表现: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3.测验成绩:对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验。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统计学(微课版 第2版)全书教案1-8章全

应用统计学(微课版 第2版)全书教案1-8章全

1.1.4 统计学的学科体系现代统计学是一门多分支的科学。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统计学科划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个大类,统计学学科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统计学学科体系1.2 统计研究的特点、方法和作用1.2.1 统计的含义所谓统计,顾名思义就是统而计之,即汇总分析。

具体指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物或人类实践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

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规律进行描述、推断、认识的一门学科。

1.统计活动统计活动也称为统计实践、统计工作,是指根据统计目的及要求,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研究客观事物或者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是基本的统计活动,所提供的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统计资料、整理结果和分析结论。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这几个阶段依次进行,如图1.2所示。

是非曲直的背后,引导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

统计虽然不能创造历史,但用数字真实记录了历史的发展。

作为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部人类生活和斗争的历史,更是社会文明积累的结果。

统计学发展史中蕴含着大量做人的道理,统计学的发展和完善是众多统计学者和研究者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结果,了2图1.3 统计方法体系图1.2.4 统计的作用与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职能将越来越重要。

统计已由单纯的统计信息搜集整理职能转变为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部门已成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咨询和监督机构。

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上。

具体表现为:①为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构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资料;②为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依据;③为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料;④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⑤为国际交往提供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是指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或者表达,数据收集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数据的过程。

2.能够用图形的形式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初步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包括直尺、铅笔、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3.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内教学环境整洁、安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并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意义。

2. 学习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直方图。

3. 学习条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条形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技巧。

4. 数据分析教师让学生观察绘制好的直方图和条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的数量分布等。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独立练习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分析数据。

六、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初步了解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目,按要求绘制直方图和条形图,并分析数据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条形图的绘制方法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然后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了所学内容,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方面还需要加强。

企业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办法模版(四篇)

企业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办法模版(四篇)

企业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统计管理,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业的统计工作。

第三条企业的统计工作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责和责任。

第五条企业应当制定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统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益。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防止统计数据的失真、造假和篡改。

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九条企业应当设立统计部门,负责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十条统计部门应当配备统计人员,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第十一条统计部门应当制定统计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第三章工作机制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工作的工作机制,明确统计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报告制度,规定统计数据的报告内容、方式和时限。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归档制度,规定统计数据的保存期限和归档方式。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机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发布机制,及时向内部和外部发布统计数据。

第四章工作计划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制定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统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八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经过企业的领导审批,并及时向全体员工公布。

第十九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第二十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确定统计工作的重点和重要统计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

第二十一条统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章数据收集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统计数据的收集制度,明确统计数据的收集来源和方式。

应用统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收集

应用统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收集
1.排序:从没有排序的数据中很难看出数据的整体范围。排序是把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2.茎叶图:
2.3
当数据量很大时,排序和茎叶图都很难得出结论。此时需要使用图表。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可以用来精确描述数值数据,包括频数分布表、折线图、面积图、柱形图、条形图、直方图、频数多边形、圆饼图、散点图、时间序列、曲线图以及对数图等等。
4.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由于样本数据测量程序的设计和应用不当所引起的误差。
1.3.6
优势:及时性和共享性 ,便捷性和低成本 ,可靠性和客观性 ,更好的接触性 ,穿越时空性 。
1.4
问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调查表。其特点是表中用一系列按照严密逻辑结构组成的问题,向被调查者调查具体事实和个人对某问题的反映、看法,它不要求被调查者填写姓名。问卷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3组限:组限也即各组区间的上、下限。确定各组区间的上限和下限时,应保证各组之间既不重叠,又不能遗漏任一数据,使每一个数据都属于某一确定的分组。
重叠和组限不重叠组限
重叠组限——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合。
适用于连续型变量。但各组上、下限中有一个不包含再内。通常按“上限不在内”处理,即组区间是 [a, b)的形式。
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1.3.3
在总体中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的特点:
(1) 重点调查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这些单位的管理比较健全,统计力量比较充实,能够及时取得准确资料。
(2) 重点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总体现象某些方面的基本情况,而不要求全面准确地推算总体数字。
应用统计学侧重于阐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并将理论统计学的成果作为工具应用于各个领域。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4.用Excel汇总第二季度中三个月份的资料,用()功能。(知识点3.3答案:B)
A.透视表B.合并计算C.单变量求解D.分类汇总
5.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知识点3.5答案:D)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
37
பைடு நூலகம்33.6
130-140
12
10.9
103
93.6
19
17.3
140-150
5
4.5
108
98.2
7
6.4
150-160
2
1.8
110
100.0
2
1.8
合计
110
100




A.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39.1%B.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84.5%
C.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9棵D.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03棵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数据的来源
2.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3调查方法
2.4调查的组织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5抽样的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6数据的审定:误差
2.7数据的分组
2.8.编制次数分布表:频数(次数)、频率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是次级数据。(知识点:2.1答案:C)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8.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知识点:1.7答案: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型数据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 连续型数据的制表过程: Step 1:确定组距; Step 2:将数据分组,一般来说将数据分成10~15组为
宜(样本含量:组数,30~60:6~8,60~100:7~10,
100~200:9~12,200~500:12~17,500以上:
17~30); Step 3:确定组限、组界。
0.94 0.69
0.96 1.14 0.79 1.03 1.05 0.95 0.93 1.00 1.06 0.65 0.93 0.99 1.10 0.73 0.94 1.03 1.02 0.93 0.90 1.22 0.82 1.02 0.53 1.00
0.88 0.88
0.87 1.00 1.04 1.12 0.73 1.08 0.96 0.64 0.92 1.00 1.37 1.04 1.13 0.93 1.17 1.18 0.93 0.98 1.00 1.02 1.02 0.95 1.10 0.82
1.15
1.07 1.19
1.17 1.18
1.35 0.85 1.13 1.21
1.08 1.02
1.21 1.06 1.38 1.20
1.10 1.01
0.80 0.95 1.22 0.88
1.06 0.78
0.95 1.45 1.33 0.97
1.03
1.18 0.85 0.85 1.00 0.72 0.99 1.20 1.04 0.76 0.90 1.03 0.98
体重,则不可能拿到全部数据,因为新生儿不断出生。
由此可见,只能从全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出一部分 个体(样本),通过这一部分个体推断全体的情况。
1.1.2 总体与样本
统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 总体(population),又叫“统计总体”,是指一个统计问题研 究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特征的元素的集合。 总体又分为无限总体( infinite population )和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 无限总体:某种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的株高、新生儿体重。 有限总体:一所学校今年新生的身高。 统计学中所遇到的总体多数都是无限总体、动态总体和假想总 体。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individual)。 样本(sample)是总体的一部分,样本内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 样本含量(sample size)。
样,这种抽样方式可能会重复抽中某一个个体;(2)
非放回式抽样(sampling without replacement) , 从总体中抽出个体后,不再放回。
1.2 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
1.2.1 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1.2.2 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 1.2.3 研究频数(率)分布的意义 1.2.4 频数(率)分布的不恒定性
•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概率与统计基础: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 理;概率和概率分布;常见概率分布;抽样分布;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检验;期中考试。 第二部分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常用统计方法与实验 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 析;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及复相 关分析;非参数统计;实验设计;期末考试。
1.2.2 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
离散型数据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 例1.1 调查每天出生的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 kg的人数,共调查120天。 每天的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 kg的人数,可 能有11种情况:0、1、2……10人,如表1-1的第一列, 称为组值(class value)。 对每组的人数计数,得到频数,或将各行的结果 除以总数得出频率(将某一类别的数目除以总数)。 把频数或频率按超过3 kg的人数的顺序排列,得 到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或百分率分布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频数表可以比较清楚地描述数据变化规律。
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Biostatistics)
•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本科生的专业必 修课,是统计学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研究经常涉及到大量的实验 和采样数据,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进行数据 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常用统计方法。
19
39 34 10
0.158
0.325 0.283 0.083
10
总计
31200.025源自0.999为更直观地描述数据变化规律,可绘成频数图
50 40
频 30 数 20
1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组别(体重超过3kg的人数) 图1-1 频数图,柱形图(column diagram)。 横轴表示每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 kg的人数, 纵轴表示每一组的频数。若将纵轴改为频率的话,则得 到频率图。频率图和频数图的图形完全一样。
0.92 0.99
0.81 1.26 1.32 1.17 0.94 0.89 1.19 0.92 0.94 0.95 0.59 1.21 1.10 0.95 1.16 1.11 1.02 1.10 1.01 1.09 1.50 0.81 0.85 1.07
1.21 0.83
0.74 0.96 1.13 0.90 0.88 1.10 0.95 1.05 0.98 1.06 0.91 0.88 1.04 0.94 0.99 1.05 0.89 1.36 1.01 0.88 0.92 0.97
1.10 0.95
0.94 0.61 1.00 1.27 1.00 0.69 1.10 0.62 1.13 0.80 1.00 1.27 0.79 1.22 1.11 0.75 0.98 1.13 1.04 0.93 0.92 1.08
0.94 1.13
1.18 1.00 0.97 0.94 0.99 1.13 1.07 0.88 0.84 0.94 0.87 1.04 1.11 1.11 1.08 0.95 0.99 1.04 0.85 0.97 1.00 1.01
1.2 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
1.3 样本的几个特征数
1.1 总体与样本
1.1.1 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1.1.2 总体与样本 1.1.3 抽样
1.1.1 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即使从同一类对象中所得到的数据也不完全相同。 例如,(1)考察我国18岁男青年身高,由于个体间存在 着变异,从理论上讲,应当测量全国18岁男青年,用其平均数 来代表身高数值,但这是很难做到的;(2)考察所有新生儿
1.08 1.23
0.61 1.28 1.08 1.01 0.97 1.32 1.20 0.94 0.99 0.91 0.79 0.90 0.91 0.84 1.11 0.52 0.88 0.80 1.09 0.80 1.08 1.21 1.25 0.81
0.93
0.90 1.00 1.09 1.01 1.16 0.96 0.87 0.71 0.99 1.00 0.80 1.10
表1-1 每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 kg的人数的频数(率)表
组值 (体重超过3 kg的人数) 0 1 2 3 4 5 — 丅 正正丅 频数计算 0 0 0 1 2 12 频数 频率 0.000 0.000 0.000 0.008 0.017 0.100
6
7 8 9
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
0.88 0.89
0.93 0.93 0.94 0.95 0.97 0.97 1.00 1.00 1.01 1.01 1.03 1.03 1.06 1.06 1.09 1.09 1.12 1.12 1.17 1.18 1.22 1.22 1.36 1.37
0.89
0.93 0.95 0.97 1.00 1.01 1.03 1.06 1.10 1.13 1.18 1.23 1.38
表1-3 黑莲子单粒重排序结果
0.52
0.75 0.81
0.53 0.59
0.75 0.76 0.82 0.82
0.61 0.61
0.78 0.79 0.83 0.84
0.62 0.64
0.79 0.79 0.84 0.85
0.65
0.80 0.85
0.69 0.69
0.80 0.80 0.85 0.85
0.92 0.92 0.94 0.94 0.96 0.96 0.99 0.99 1.00 1.00 1.02 1.02 1.04 1.05 1.08 1.08 1.11 1.11 1.16 1.16 1.21 1.21 1.32 1.32
0.88 0.88
0.92 0.92 0.94 0.94 0.97 0.97 0.99 0.99 1.01 1.01 1.02 1.03 1.05 1.05 1.09 1.09 1.11 1.11 1.17 1.17 1.21 1.22 1.33 1.35
为检验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试为笔试闭卷,需带计算器
(如为手机,只能用作计算器),不能带书本和可存储阅读文 件的工具如电脑、ipad、存储与课程有关文件的手机等,为减 少背的内容,试卷会给出相关公式、统计量、查表数据等。
第1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的学科。 1.1 总体与样本
0.71 0.71
0.80 0.80 0.85 0.87
0.72 0.73
0.80 0.81 0.87 0.87
0.73 0.74
0.81 0.81 0.88 0.88
0.88
0.92 0.94 0.96 0.99 1.00 1.02 1.04 1.08 1.11 1.15 1.21 1.31
0.88 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