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合集下载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n、yi -4 y = _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n ,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 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 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 间有什么不同?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

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

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 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 属于连续型数据。

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 分布表。

序和计算结果如下: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62-63='62-63'68-69='68-69' 70-71=70-71' 72-73=72-73' 74-75=74-75:run;data weight;in file 'E:\data\exer1-5e.dat';646666264766 5 7 13 4 66 6 6 666 64644 6 10 3 6 6 6 7 6 9 6 12 76 6 6 6 616 4 3 7 6 6 6 6 614 2 8 7 6 6 6 6 6 566 7667464756266646464696464666464646662 72616664666666661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626666726462772E:\data\exer1-5e.dat 。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二、单项选择题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

A、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7、调查时限是指(B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D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10、某市规定201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天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3、设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4—6岁,7—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拟为( C )A、110岁B、104岁C、104.5岁D、105岁14、为充分利用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取得大量统计指标,在统计整理时关键是要( C )A、进行各种汇总B、进行各种计算C、充分利用分组法D、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15、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分为( C )。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心得体会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心得体会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心得体会
统计学是我们班这个学期开设的课程,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学期的课程,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内性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说,这一学期我的收获颇。

就统计学这门课程来说,了解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根据事物的随机性规律来收集、分析、处理数据并利用其进行推断的科学,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其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的作用下,描述其现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

其实这门学科有两大难点:统计有许多相似的概念,要求理解内涵,辨别异同和实际应用◇对于公示不能像数学那样,只从抽象的式子到式子的变换,而是理解公示整体和每个符号的统计含义,掌握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应用的灵活性。

通过老师上课授教和课后不断的学习,对这两大难点已经克服。

结合到平时的工作学习,我能比较快的理解并能掌握统计学的一些知识。

统计知识点总结初中

统计知识点总结初中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调查方法在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方法是指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2. 数据的整理与汇总数据的整理与汇总包括数据的分类、分组、计数、绘制统计图表等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频数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工具来整理和展示数据。

3. 数据的中心趋势中心趋势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中心位置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便分析数据的中心分布。

4. 极差、标准差和方差极差是描述数据分布范围的指标,标准差和方差是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和理解这些指标,并能够使用它们来量化数据的差异程度。

二、描述统计1. 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概率概念,包括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的加法和乘法规则等。

2.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

学生需要掌握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 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常见的一种分布形式,它具有特定的均值和标准差。

学生需要了解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并且理解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相关系数、绘制散点图等技能,以便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1. 抽样与总体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以及抽样误差的计算方法。

2.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置信区间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置信区间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

3.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的统计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还是社会管理中,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

然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以及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获取准确、可靠数据的基础。

只有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才能保证后续的分析与应用能够基于真实且有代表性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文献搜集等。

在收集数据的同时,需要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避免未经证实的信息对最终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将收集到的庞杂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组织,使其变得易于理解和分析。

数据整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统计学方法等。

一方面,数据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另一方面,数据整理还可以为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提供更加方便和高效的方式。

二、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应用与解决问题是数据价值的具体体现。

在数据背后掌握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基于这些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应用与解决问题的方法:1. 基于统计分析的数据应用:统计学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重要工具。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相关性以及潜在的规律。

例如,通过对一组商品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找出销售最好的产品,了解不同产品之间的相关性等。

2. 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间段内销售额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分析销售趋势和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3. 数据挖掘的应用:数据挖掘是通过技术手段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习题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习题
设20个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分别是:
单位:%
6
2
9
4
25
4
10
27
9
8
12
8
17
16
10
18
14
24
11
9
具体分组如下:
序号
按产值利润率分组(%)
企业数(个)
1
0——10
9
2
10——20
8
3
20——30
3
产值利润率的取值范围从0——30%,使20个企业都有组可归,这就遵循了分组的“穷尽原则”。其中有两个企业的产值利润率为10%,该数值同时作为相邻两组的界限值,统计上规定“上限不在内”,把这两个企业列在第2组,这就遵循了“互斥原则”。
②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数据分析],调出“数据分析”对话框,选择“直方图”选项,调出“直方图”对话框。
注意,若“数据分析”命令没有出现在“工具”菜单上,则应先使用[工具][加载宏]命令来加载“分析工具库”。
③在“直方图”对对话框中,输入相关数据,见下图。
输入区域:$A$1:$A$51
接收区域:$B$1:$B$6(接收区域的数值应按升序排列)
包括折线图的直方图如下:
⑦对于曲线图。右键单击上图中的折线,在弹出式菜单中单击“数据系列格式”,在调出的对话框的“图案”选项卡下,选中“平滑线”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结果如下图。
(4)累计曲线图
(5)根据频数分布曲线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类型属于钟型分布。
10236
4
20
27
86
合营饮食业
17
1144
17
114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或非数字形式的过程。

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分类和组织的过程。

数据描述是指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阐释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途径来获取数据。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评价和反馈;在科学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设备获取各种物理、化学等数据。

数据的收集过程应当尽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采样误差和非响应误差。

2.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常见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筛选、数据转换和数据格式化等。

数据清洗是指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删除;数据筛选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和关注重点,剔除不必要的数据;数据转换是指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方便后续统计和分析;数据格式化是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组织和存储,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管理性。

3. 数据描述数据描述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阐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趋势。

数据描述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图形化方法进行。

统计学方法包括中心趋势度量和离散趋势度量,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变异程度;图形化方法则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包括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数据描述的目的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直观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4. 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工具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工具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据管理工具可以帮助进行数据的存储、查找、更新和删除等操作,例如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可视化工具则可以将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例如Tableau、Power BI等。

统计学(4)

统计学(4)
第三,由于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调查项目相对 稳定,有利于积累资料并进行动态对比分析。
.
第一节 数据的收集
统计报表
按实施 范围分
按调查 范围分
按主管 系统分
按填报 单位分
按报送 方式分
国部地 全 非 基 专 基 综 电 书 家门方 面 全本 业 层 合 讯 面 统统统 统 面统 统 报 报 报 报 计计计 计 统计 计 表 表 表 表 报报报 报 计 报 表 表表表 表 报表 报
明确规定调查资料的起止时间; 调查资料登记时间:是指对调查单位进行调查并取得调
查资料的时间; 调查工作期限:是指从调查工作开始到调查工作结束所
经历的全部时间。 2.调查空间: 调查单位应在什么地点接受调查。
.
第一节 数据的收集
(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的组织计划,是指为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建立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好人员的配备与分工; ➢ 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文件
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 有绝大比重的单位。
选取重点单位的原则:根据调查任务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 况确定选取的重点单位及数量;也要注意选取管理比较健全、 业务能力强、统计工作基础好的单位为重点单位。
特点:调查单位少;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 位的场合。
注意:重点单位的选择是客观的。只适用于客观存在着重 点单位的情况。
注:1.资料来源于《世界概况》,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出版)最权威报道; 2.中国2010年人均GDP为4283美元,居世界182个国家的95位。
.
第一节 数据的收集
1.定类尺度(类别尺度、列名尺度) 是对统计客体类别差异所作的反映,是最粗略、计量层次 最低的测量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