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认识论_复习提纲ppt
生活与哲学PPT课件

D 3、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 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 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 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示】“统一”不同于“总和”。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统一”有两层含义: • 第一、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
A 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
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2、下列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D ①哲学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②生活处处有哲
学 ③哲学指导生活 ④哲学就是爱智之学
•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4、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 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 个性的关系)
二、哲学的起源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 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 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 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
最新高考政治复习ppt课件: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要原理及主观题应用PPT

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 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坚 持真理时,要做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丰 富和发展真理。
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解题模板 答题要素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 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分析 (2)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分析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
③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失败原因,直至发现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
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最新高考政治复习ppt课件:生活与哲 学辩证 唯物主 义认识 论重要 原理及 主观题 应用PP T
最新高考政治复习ppt课件:生活与哲 学辩证 唯物主 义认识 论重要 原理及 主观题 应用PP T
7、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群众路线教育是新形势下顺应群众期盼、加强执政党建 设的重大部署。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深人开展,有利 于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效果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受检 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同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每点3分, 共12分)
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课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方面、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不存在适用于一切领域的普遍真理。
研究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真理标准,涉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探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
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中三大规律的内涵及其应用;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历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
如何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论中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历史观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联系的多样性
任何联系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条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联系的条件性
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同时还应看到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现了发展的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03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繁多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ppt课件

精选2021版课件
16
哲学上运动的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 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 物质)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 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理解) 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论最重要的两个原理 ★
精选2021版课件
13
含义
物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质 运动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辩 证意 唯识 物
起 源:意识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 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注意: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 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精选2021版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 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 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 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精选2021版课件
8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任何哲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12页word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与我们的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人都有,自发形成)哲学是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通过主观努力而形成的)(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用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形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是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这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和),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生活与哲学哲理归纳精选ppt

智慧哲理的启示
理性思考
智慧哲理启示我们要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从,不轻信传言,以 事实和证据为依据进行判断和决策。
洞察力
智慧哲理启示我们要培养洞察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 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全面思考
智慧哲理启示我们要全面思考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片面和 偏见。
智慧哲理的实践与应用
科学决策
生活与哲学哲理归纳 精选
目录
• 生活的哲学 • 人生哲理 • 幸福哲学 • 道德哲学 • 智慧哲学
01
生活的哲学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生活是哲学的源泉
01
哲学思想往往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生活为哲学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问题。
哲学为生活提供指导
02
哲学通过探讨生活意义、价值、伦理等问题,为人们提供思考
人生哲理的应用
自我反省
交流分享
通过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 想,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人生观。
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 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成长进步。
实践锻炼
通过实践锻炼,不断增强自己的意志 力和应对能力,将人生哲理应用到实 际生活中。
03
幸福哲学
幸福的定义与追求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职业道德
在职业领域中践行道德哲理,推动职业道德水平 的提升。
3
个人品德
通过实践道德哲理,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实现 个人价值。
05
智慧哲学
智慧的内涵与价值
智慧的内涵
智慧是一种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深刻理解和洞察力,它涉及到理 性、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智慧的价值
智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它 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解决问题,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
《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完整版实用)PPT课件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 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 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 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 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 的飞跃和发展;还要坚持适度原则,防微杜渐.
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前提
(1)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坚持二分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P70、P74)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其一,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其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 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其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投身社会实践;重视 真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最新哲学轮复习认识论PPT课件

-
5
重点知识深化:
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
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 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 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该变,而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第四,物质性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开始,屠呦呦从一些疟疾单秘验方集中筛选了一些 药物,主要集中于胡椒,因效果不够好而放弃。
1970年初,屠呦呦因另有任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
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
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
-
8
在卫生部领导的敦促下,中药所重新组织力量进行 筛选。屠呦呦仍担任组长,并与钟裕蓉等其他组员
-
17
典题例析
(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
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
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
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
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16
考点二 :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 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 约,也是客观的。 【提示】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 义的思想。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
遵循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1、遵循客观规律 2、认识把握规律基础上, 利用规律
辩 证 唯 物 论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的过程,是 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 的上升的过程。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返回>>
辩证的唯物论
哲学的一般知识 第一单元
辩证唯 物主义
二、三单元
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六课
唯物的辩证法
第七至十 课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课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第十二课
一般到个别
第四单元
人生观
整本书知识构架
1、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2、三大关系: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认识应当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 显示其实际意义。 【提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 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认识的反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 反作用不同。 (2)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 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的辩证关系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 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 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 传递而得。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 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 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 不能止于纸上谈兵。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 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3、求真务实(理解) (1)含义 “求真”侧重于认识世界,体现的是科学性的品格,着 力于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务实”侧重于改造世界,体现的是实践性的品格,通 过认识指导实践,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地位: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求真务实不但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精神,而 且发展了其“实践”精神。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如实反映。 第二,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 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 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 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第一单元: 哲学的一般 知识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统一性 4、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个对子,两大阵营 5、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社会变革的先导 6、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基础,特征,中国化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 是物质的
《生活与哲学》
【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
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 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 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 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如唯 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 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世界观决定历史观, 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 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 【提示】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 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二)什么是认识(了解)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认识形成的过程: 实践 感觉器官 感性认识 抽象思维 理性认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真理的相对性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 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 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离开这一特定的 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 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实事求是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4、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 无限性。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求真务实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 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 来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
意识造世界
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 方法论
世界观(原理)
实践的含义 实践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 动性,社会历史性
认 识 论
认识的来源 认识
主 观 符 合 客 观 的 认 识
认识的特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方法论要求 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二)认识的发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第一,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二,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 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 【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 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 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 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 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衣》所寓: 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而忽视了什么是 判断真理的标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 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 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4、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 限性。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三)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 【提示】 (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