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7课《昆明的雨》教学课件共20张

合集下载

昆明的雨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明的雨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任务一
1.列举关于“雨”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 月四日风雨大作》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学习任务一
2.划分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的大意,明确线索。
学习任务一
2.第2段中,作者写“我想念昆明的雨”,运用了哪种表达方 式?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抒情。 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 怀念之情。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应朋友之邀而想到的昆明 雨季,开启下文对昆明雨季的深情回忆。
学习任务一 3.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
“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 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这样的昆明,四季如 春。春城昆明下起雨来会是怎样的呢?在昆明生活 了七年的异乡人汪曾祺,对昆明的雨有着怎样的情 结?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品读文字中的真情。
预习任务 字音字形
乍( zhà) 辟(bì)邪
鲜腴( yú ) 篱笆( lí ba)
课堂小结
汪曾祺把对昆明的想念,用雨这个带有浪漫色 彩的意象传达了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带出了昆明 的景、物、事、人,形散神聚,书写了昆明独特的 风土人情,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品读。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圈点批注喜欢的语段。 2.发展型作业:完成此课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课文,初步感知了汪 曾祺先生笔下昆明雨季的美。汪曾祺擅长“用 平常话写平常人、平常事,却意味无穷”。这节 课,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继续感受文字的魅力。

第17课《昆明的雨》说课 课件(共26张ppt)

第17课《昆明的雨》说课 课件(共26张ppt)
本单元是多种类型散文聚集的单元,《昆明的雨》的教学就需要为 同学们明确散文大宗里的“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帮助同学们 “以文识类”,扩展阅读。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景物、滋味、人情、 氛围都信手拈来, 紧扣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这根情感的线索, 很好地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将感情寄托在一些凡人 小事上,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1、快速浏览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并进行相应勾画
(1)快速浏览文章,用横线画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阅读文中直接描写雨的语段,找出昆明的雨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点拨指导,都是为了 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课文情节和结构,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雨” 是对象,“美”是特征,“喜爱”和“想念”是情感。自读散 文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理解。
2、引导学生说一说汪曾祺最让你动情的地方,在学生的感悟发 言中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的 课堂学到阅读此类散文的方法,能从从凡人小事中捕捉生活的诗 意美好,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汪曾祺是个性情中人,善于从凡人小事中捕捉生活的 诗意美好。链接背景资料,和汪曾祺先生的话,不仅丰富了教学 内容,更让学生在真实生活的苦难和乐观生活态度的对比中引起 情感共鸣,于无声处完成了情感目标的教学。
1、聚焦第七段,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如下问题
(1)本段中描写了哪几种美食。
(2)其中的哪个词语、哪个标点、哪个句子写得很巧妙。
通过对比阅读,换标点加感叹词、示范朗读等方法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赏析语言。在这样的品读学习中自然总结出汪曾祺 散文语言的特点:淡而雅。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 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首先通过问题 引导让学生聚焦精读第七段,教师激活学生思维,通过领学 让学生深入阅读、品赏语言;而后让学生“以法炮制”自主 探究、学习其它文段。由“引导”到“自主”,水到渠成的 突破了文章的难点,真正意义上实现培育和提升学生语文核 心素养的目的。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结构上
这个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 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第二次 (第11段)

内容上 结构上
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 念之情。
照应第2段,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二】
研读赏析
本文是一片充满美感和诗意 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 的美、人情的美。请小组合作共 同赏析。
第17课 昆明的雨
汪 曾 祺
学习目标
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01
(重点)
体会作者所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
02
的风土人情。(难点)
导入
春花秋月,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 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 明的雨》来一探究竟。
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肥大:长势好
代替篱笆 防猪和羊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 8段 “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
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 明的火炭梅。
通过比喻和对比,突出杨梅的大和甜。
(6)炽红( chì)
(14)bì( 辟 )邪
(7)缅桂花(miǎn)
(15)苔hén( 痕 )
(8)绿釉( yòu )
(16)mù( 暮 )年
记一记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辟邪:_避__免__或__驱__除__邪__祟__。_ (2)鲜腴:_新__鲜__肥__美__。_ (3)格调:_不__同__作__家__或__不__同__作__品__的__艺__术__特__点__的__综__合__表__现__;__人__的__风__格__或__品__格__。_ (4)择净:_挑__拣__,__用__于__口__语__。_ (5)密匝匝:_非__常__浓__密__的__样__子__。_ (6)张目结舌:_睁__着__眼__睛__说__不__出__话__来__,__形__容__人__窘__迫__或__惊__呆__的__样__子__。_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运用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焦 煤的苗族女孩子。用卖杨梅的娇美情态存托出昆明雨季的柔 美。

②送缅桂花的房东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 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②送缅桂花的房东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丰满的
匀称
“丰满”
充足
找出文中让你认为体现昆明雨季充足的地方。
1、直接表述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 像是相当长的。”
2、侧面描写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 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草木繁盛
菌子多:牛肝菌、青头菌、鸡 枞、鸡油菌……
杨梅大而红:昆明的杨梅很大 ,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 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缅 桂 花 茂 盛
木香花
动情的
“使人动情的”
雨?
人?
1、他人使“我”动情 ①卖杨梅的女孩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 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 “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 空气更加柔和了。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 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2、自我的动情 ①雨带来的乡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②小酒馆
有好物可吃 有好酒可喝 有好花可赏 有好友可聊
语言 特色
汪曾祺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 家常一点。”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 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 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第17课 昆明的雨 课件(共5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昆明的雨 课件(共5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
是浅绿色的,格调 高;鸡油菌颜色浅 黄,做菜时配色用。
作者娓娓道来,在自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昔日
生活的怀念。
品味语言
“牛肝菌色如牛肝, 滑,嫩,鲜,香,很好吃。”
牛肝菌色如牛肝, 很滑很嫩,很鲜很香, 非常好吃。
下锅前 出锅后 哪一种表述更好吃?
精读细研
杨梅
杨梅有什么特点?写杨梅味道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形近字辨析
guàng( 逛)街 kuāng( 诳)骗 kuáng( 狂)妄
yòu ( 釉)彩 yóu( 邮)局 yòu( 柚)子
词语释义
辟 邪: 避免或驱除邪祟。 名贵: 著名而且珍贵。
鲜 腴: 新鲜肥美。
方比: 比较,比得上。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情味: 情调,意味。 张目结舌: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正字正音
jūn 青头 菌
xiè 蟹腿
bǎo zhànɡ 饱涨
miǎn diàn 缅甸
lín 淋湿
yú 鲜腴
yūn dǎo 晕倒
bìxié 辟邪
ɡuà 八卦
suàn dié 蒜碟
líbā 篱笆
mèn 黄焖 鸡
多音字正音
(juàn)圈养 圈
(quān)圈子
晕 (yūn)晕倒 (yùn)红晕
菌 细菌( jūn ) 菌子 (jùn)
乱无章法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种怀旧与珍视的情愫贯穿全文,课文以 “昆明的雨”为话题,围绕“雨”穿插各个回忆的画面,表 达自己对昆明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因此,文章中所叙人、 事、物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杂乱,而是围绕作者的情感构成 一个整体。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共19张PPT)

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 缅桂花等景物
宁坤作画
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
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都与雨有联系
杨梅 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 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 结尾想念的不仅是昆明的雨,还有 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 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 然的生活。
主题思想:
● 作者借写昆明的雨、雨中的景物、人、 昆明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想念, 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
感谢各位聆听
士大夫。” •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背景介绍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 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 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 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预习检测
读一读
鲜腴(yú) 青头菌( jùn) 黄焖(mèn ) 鸡草茎(jīng) 松毛择(zhái) 净炽( chì )红 桂花绿釉(yòu)
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仙人掌、菌子、花
均是昆明雨季特有,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 体的描述。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 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 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出了…… 例句: 课文中有一片仙人掌,它倒挂着还能
开花,让我读出了它的姿态和色彩,读出了昆明 倒挂仙人掌避邪的民俗风情。
13
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有什么, 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岂止是拆开,去 掉一个标点,放错一个位置也是不可以的 啊。
—评汪曾祺的语言
14
二、品句中情味
1、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 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 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 舒服。
改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 好吃。
原句嫩,滑,鲜,香一字一顿,表明牛肝 菌的色泽、鲜香的味道、嫩滑的口感给作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垂涎欲滴。
17
4、句1:这种东西也能吃?! 句2:这东西这么好吃?! 句1:怀疑嫌弃 句2:怀疑赞叹
18
5、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语言直白平淡,如话家常,让人倍感 亲切,自然流露出作者的轻松喜悦之情。
15
2、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 的,使人动情的。
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明亮;雨中 植物色泽浓绿,枝叶饱满,所以丰满。这 样的雨季让人动情,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 的喜爱之情。
16
3、原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 香,很好吃。
1
作者简介
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被誉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写作从小视角切入
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
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代表作:《人间草木》、《受戒》

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
语文课本。
2
汪曾祺与昆明
1939年到1946年,汪曾祺(19岁-26岁)在昆明先后待了 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 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这七年,是他人生中最美妙的七年, 又年轻,又无牵挂。除了读书,就是游荡。当然,也有过一 个时期,贫困潦倒,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精神上,却是极 其自由的。昆明的岁月,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昆明的一 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事,数十年后,他仍念念不忘。 (摘自《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8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8张PPT).ppt
假设你是苏州园林的导游,你会怎样介绍苏州园林? 课堂模拟场景:你扮演导游,老师及在座的同学是游客。
提示: 可结合课文内容或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介绍。
拓展延伸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寄语: 用睿智的眼睛发现美,用灵动的妙笔描绘美, 用善良的心灵欣赏美,用高尚的人格塑造美!
课后作业
2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3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4 远景近景的层次美
目 录
5 园林角落的图画美
6 门窗雕镂的图案美
7 建筑颜色的色彩美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 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 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 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 样的回廊。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是重峦叠 嶂,或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 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 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 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只觉得身在山间。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 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园林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雕镂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建筑颜色的色彩美
1 亭台轩榭的布局美
2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3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4 远景近景的层次美
目 录
5 园林角落的图画美
6 门窗雕镂的图案美
7 建筑颜色的色彩美
编辑宣传册
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的内容编辑: 苏州园林宣传册
生字正音
鉴(jiàn )赏 丘壑(hè ) 着眼(zhuó) 蔓(màn)延
轩(xuān )榭(xiè ) 池沼 (zhǎo) 嶙(lín ) 峋(xún ) 庸俗(yōng) 蔷(qiáng) 薇 (wēi ) 镂(lòu )空 斟(zhēn)酌(zhuó ) 琢(zhuó)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汪老曾说过他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 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 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当时正处于
的困苦年代,安宁闲适的
生活对作者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8
9
(四)选点细读,品析研讨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学习活动三:玩味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2.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
学习活动二:再读解惑
选两名同学,代表本组汇报: 1.请3号或4号,先选题回答。 2.请1号或2号,综合问题作答。
4
学习活动二:再读解惑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并未用大量笔墨 直接写雨,却写了许多其他事物,这些事物 跟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2、这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事,作者为何“四 十年后”,都念念不忘? 3、本文写雨,还写了这么多的人、事,他 想要表达的仅仅是对雨的情感吗?
主旨情感 5
• 由画引入(1—2)
• 昆明雨季特征(3-5)
• 仙人掌(6)
• 菌子(7)
• 果 (8)
• 花(9)
• 友(10)
• 想念(11)
6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 、散文家、戏剧家。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 明生活了7年,结识佳人, 相知相爱,昆明无异于是他 的
切,而且“与有荣焉”。文言——典雅10
学习活动三:玩味语言
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
“ ”用筷子挖着吃。
4.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 Nhomakorabea的咸味,
也可
以。
口语(方言)——通俗11
学习活动三:玩味语言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 就冒出来了。 《端午的鸭蛋》
12
学习活动三:玩味语言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体现 这两个方面语言特点例句,读一 读,品一品。
1
2
学习活动一: 预习理疑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 雨,却写了许多其他事物,这些事物跟昆明的雨 有什么关系? 2、这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事,作者为何“四十年 后”,都念念不忘 ? 3、本文写雨,还写了这么多的人、事,他想要表
达的仅仅是对雨的情感吗? 主旨情感 3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8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
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葡萄月令》开头三段 。
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吧
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葡萄月令》
19
13
学习活动三:玩味语言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韵律悠长——标点断句(短句)
14
学习活动三:玩味语言
韵律悠长——标点断句(短句)
15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语 言 的 味 道
16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 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
17
学习活动三:玩味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