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1. 提升乡村形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美化环境,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农田、水域和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传承文化遗产: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增强乡村的历史文化魅力。
4. 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1. 确定发展目标:根据乡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明确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目标,如提升乡村形象、保护生态环境等。
2. 进行资源调查:对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景观布局、交通规划等,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加强生态保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农田、水域和森林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引入创新技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提高规划设计的精确性和效率。
6.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乡村居民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四、案例分析: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以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某省某县,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旨在提升乡村形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1. 资源调查:通过对该乡村的地形、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分布等进行调查,了解乡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旅游吸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具体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1. 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要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可以提高农村的整体环境品质,增加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农村环境,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农村的居住品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3. 提升农村旅游吸引力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使得乡村环境更加优美,提升农村的旅游吸引力,增加农村的旅游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1. 尊重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尊重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保持乡村的传统风貌,不断提升乡村的整体品质。
2. 突出乡村特色和文化内涵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突出乡村的特色和文化内涵,让乡村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增加乡村的文化吸引力和乡愁色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3.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禀赋,推进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规划设计出合理的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强化生态和环保意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强化生态和环保意识,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乡村景观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乡村景观规划的背景和分析进行阐述。
乡村景观规划背景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土地闲置,农业产业无法继续发展。
乡村景观规划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吸引力,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实现农村振兴。
二是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乡村景观规划通过保护农村自然环境,提升乡村生态品质,满足人民对美丽乡村的向往。
三是农村旅游的兴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旅游需求的提升,农村旅游成为广大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重要选择之一。
乡村景观规划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景观规划的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自然环境保护。
乡村景观规划需要保护农村的自然景观,保留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系统,避免过度开发。
二是人文景观塑造。
乡村景观规划需要通过保留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风格,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人文景观,营造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景观规划需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照明等设施,提升农村交通和生活便利性。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景观规划需要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增长。
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大对乡村景观规划的支持力度。
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参与,提供相关资源和资金支援,推动乡村景观规划的落地。
公众宣传和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需要提高公众对乡村景观规划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培养爱护乡村环境的意识,共同推动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漂亮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漂亮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提升乡村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漂亮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目标、原则、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二、目标设定1. 提升乡村形象: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2.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通过优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
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挖掘乡村的资源优势,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三、设计原则1. 保护和宏扬乡村文化: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宏扬乡村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乡村的历史、民俗和传统建造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2. 生态环境保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景观空间,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设计方法1. 研究分析:对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了解乡村的特点和问题,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布局:根据乡村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景观规划布局,包括道路、绿化、水系、建造等方面的规划,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域。
3. 设计元素:根据乡村的特色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包括植物、雕塑、水景等,打造独特的乡村景观形象。
4. 参预共建: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与乡村居民的互动和参预,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五、效果评估1. 美化乡村环境: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有效美化乡村的环境,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漂亮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
为了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形象,漂亮乡村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漂亮乡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漂亮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1.提升乡村形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打造出漂亮宜居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2.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农田、水源和生态景观,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3.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布局和设计合理的农业观光景区、农家乐等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1.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定农田、居住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区域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道路和交通规划:规划乡村的道路和交通系统,确保交通便利性,提高乡村的可达性。
3.建造和景观设计:根据乡村特色和文化传统,设计建造和景观,打造独特的乡村风貌,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4.水资源规划:合理规划和保护乡村的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良好。
5.生态保护规划:保护乡村的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农田、林地和湿地等,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某省某县为例,该县自2022年开始实施漂亮乡村建设,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土地利用规划:该县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农田、居住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区域进行了划分和布局。
农田面积占总面积的60%,居住区和工业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0%。
2.道路和交通规划:该县修筑了一条环绕县城的环城公路,并规划了连接各个乡村的支线道路,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3.建造和景观设计:该县注重保护和利用乡村的传统建造和景观资源,修缮了一些历史建造,并设计了一些文化景点,如古镇、农家乐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一、体现乡村文化特色1.1 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传统建筑、民俗风情、乡土文化等,通过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具有乡村特色和韵味的景观设计。
1.2 强化乡村文化元素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强化乡村文化元素的体现,包括民间艺术、乡村节庆、传统手工艺等,让乡村景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
1.3 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在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将自然、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体现乡村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2.1 保护生态环境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绿地、农田等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2.2 增加绿化覆盖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增加绿化覆盖率,种植乡村绿化植被,打造绿色生态乡村,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2.3 倡导绿色出行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广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优化乡村空间布局3.1 合理规划乡村用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乡村用地,科学布局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功能区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2 完善交通网络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完善乡村交通网络,建设便捷的道路、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提升乡村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3.3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在规划设计中,应该优化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4.1 挖掘乡村产业优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挖掘乡村的产业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乡村景观规划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乡村景观规划旨在通过改善和优化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乡村景观规划的分析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
乡村景观规划要与乡村的特点和需求相结合。
不同地区的乡村具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的地理、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旅游、文化等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乡村的资源,有效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
乡村景观规划要注重保护和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
乡村的自然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景观的核心要素。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乡村的水体、山地、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和利用。
可以规划设置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农田景观带等,以丰富乡村的景观特色,提高乡村的生态环境品质。
乡村景观规划还需要注重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
乡村的人居环境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该注重提升乡村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创造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
可以规划设置公共空间、休闲广场、健身路径等,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
乡村景观规划还需要注重乡村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空间。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的历史、风俗、民俗等文化资源,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还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活动策划,激发乡村的文化创新活力,促进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热词之一。
乡村景观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保护乡村景观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收益,同时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出发,探讨乡村景观规划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乡村生活和乡村旅游体验。
据统计,仅2019年全国农村旅游接待总人数就达到了44.55亿人次,同比增长10.3%。
同时,乡村旅游业也成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乡村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乡村失去了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导致乡村经济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因为缺少规划和保护,遭受了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乡村景观也越来越丑陋,甚至已经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乡村景观规划的必要性乡村景观规划是指在对乡村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乡村的规划定位、发展方向、景观形态和空间格局,系统规划乡村景观的植被、水系、建筑等要素,保护和提升乡村景观特色和品质,促进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解决乡村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乡村景观规划可以为乡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良好的乡村景观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旅游就业机会。
其次,乡村景观规划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乡村景观不仅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营造出秀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社区氛围,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再次,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提高乡村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水平。
乡村景观规划可以对乡村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整合,合理利用乡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
发表时间:2019-09-11T16:41:48.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徐恒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四会市规划编研室 526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
但是,在建设美丽乡村时不仅要注重乡村经济的发展,还要重视乡村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合理的对各个乡村的建设进行景观规划,在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和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探讨以乡村自然资源、发展现状、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完整、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做到城市乡村同进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
我们要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地进行乡村建设,结合政策与规划共同绘制一幅美丽乡村的蓝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乡村景观规划
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部分,其依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最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为要点,认真完成乡村建设目标。
如今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节奏越来越快,为分散城市居住压力,完善乡村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作为乡村建设的一种因素,外部景观规划设计则是乡村建设的开始,针对不同乡村的特色特点,设计不同的开发模式,建设拥有不同特质的乡村,以此丰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多样化的经济来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1 针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的分析
“美丽乡村”这一概念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时候提出来的,当“美丽乡村”这一概念被提出以后我国社会各界就开始认真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美丽乡村的建设也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的主要动力,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数占比较高,美丽乡村的设计和建设能够更好的提升乡村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提升。
除此之外,积极的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物质条件。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地区优势,更好的凸显出来乡村景观的特色。
2乡村景观规划原则
2.1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及我国农耕文化的源头,乡村地区保留着我国较为完整的特色农耕文化。
乡村地域文化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是当地农民最大的精神财富。
因此,乡村景观规划应按照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和保护地区文化的原则,规划设计时对于乡村地区的村庄,要保持村庄聚落形态,重点美化环境、完善配套,传承民俗文化,展现岭南乡村独特韵味。
加强岭南农业文明和岭南农村文化特色的保护,尤其是古建筑、古村落、古楼、古塔、老祠堂、古碑文、古树等的保护。
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光照、水分、温度以及食物等,是人类生长繁衍的基础。
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时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及尊重生态环境为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先进施工技术,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有机融合到一起,真正形成一个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环境。
由于过去乡村过度粗放开发,进行陡坡地开荒、乱砍乱伐,填湖造田等,给乡村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植被减少。
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制定合理开发制度,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原则,对乡村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开采、经营和开发。
2.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受限于人口、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滞后。
乡村居民为改变贫困现状,往往采取一系列措施获得短期效益,如乱砍滥伐林木、围湖造田、陡坡地开荒等。
虽然由此获得了短期利益,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当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遭到严重浪费。
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必须引入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能为了快速见效不顾后果地破坏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应当谨慎开发,规范开发。
各地区应按照村庄布局优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统筹安排全域乡村规划建设,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措施,充分挖掘利用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优势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针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面临问题的分析
3.1 存在城乡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首先在乡村规划中存在城乡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城市地域和乡村地域两者之间在文化、经济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给地区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以很大的阻碍。
很多省市在地域空间结构分布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城乡地域分布不平衡就是当前最显著的问题,形成了在一个地区中有着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
除此之外,各个省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层次程度存在不同,一些乡镇的结构出现松散的现象,导致区域之间缺少一定关联,给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形成制约。
3.2 存在城乡二次结构日益明显的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0%以上,正是由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城镇人居环境和综合承载力显著提高和完善,各个省市地区的生产总值也在逐年递增。
从GDP生产率上进行分析来看,我国城乡二次结构问题越来越明显,也正是由于城乡二次结构日益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的正常进行。
3.3 存在景观规划平均规模受到限制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一些省市空间结构来进行分析,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来带动整个区域性的发展并且以小城镇为依托来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向前发展的城乡体系。
这种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但由于城镇平均规模有限,单从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整个经济文化交流的辐射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述种种不良因素都给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带来了不良影响。
4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建议
4.1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为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我们要在文化内涵、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突出当地特色。
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古村落,
需要传承历史,深入挖掘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等特色文化,使其印在墙上、刻在砖上、雕在门楼上,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标签”。
要结合山区、平原、沿江等不同地域实际,结合各村的传统民居、传统建筑的实际,对已有民居院落进行改造,努力做到既传承历史风貌,又搞出现代特色,打造一道道靓丽的民居风景线。
村庄古建筑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补加固,传承岭南特色文化脉络。
4.2景观设计应考虑功能划分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开始发展壮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工业企业布局和景观规划不合理,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峻,大大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这与上述提出的乡村景观规划原则不相符。
因此,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将工业区和居民区有效地隔离开,工业厂区景观设计时应注重热量排放与吸收效应,厂区绿化植被不宜过于茂密,而居民区景观设计时应突出宜人特色。
在道路与植被群落交叉的界面上,需要预留过渡空间,以水土保持,植被保持恢复为原则,避免与其冲突。
当村道经过农田、水田、果园等植被较为单一的人工自然环境时,道路绿化景观的选择应与农业景观相辅相成。
4.3构建完善的乡村聚落格局
从村落的原始形态入手,对村落景观塑造起主要作用的节点元素、空间肌理、景观素材等进行深入挖掘,构建出乡村聚落温馨格局;因地制宜规划乡村道路,整治村内风水塘,建成生态休闲公园,为村民农闲时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将乡村空间编织起来。
要用好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农林牧渔等资源,着力打造农家特色餐饮美食、乡村游览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农业科普教育等特色村庄,充分展示美丽乡村的魅力。
5总结语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美化乡村、美化道路、美化外表,而是完善乡村整体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为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者,应该更加清晰的了解建设地区的人文景观以及历史发展,更好的带给村民实际的实惠。
村民是乡村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建设乡村就是在为村民服务,为中国最广大的身份者造福,建设现代化的乡村,建设群众满意的乡村。
参考文献:
[1]王芬芬.浅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魅力中国,2017,(35):42.
[2]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3]郑文堂,邓蓉,华玉武,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J].现代化农业,2015(2):46-48.
[4]吴端炯.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5]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136-137.
[6]四会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