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美丽乡村典型经验和成效

美丽乡村典型经验和成效美丽乡村是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保护乡村自然环境、传承乡村文化、改善乡村居民生活,实现乡村的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一、美丽乡村的典型经验:1. 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注重生态保护,采取多种措施,如建设水生态园、生态示范村,推行有机农业,制定农田保护政策等。
例如水生态园的建设,通过改善水体环境、增设湿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了水源质量,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保障。
2. 产业发展:美丽乡村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例如发展农村旅游、乡村民宿、农产品加工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例如修建道路、改善供水供电、建设学校和医疗设施等,促进农村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二、美丽乡村的成效:1.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美丽乡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 传承乡村文化:美丽乡村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乡村传统建筑、乡土文化等,激发了农村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义:1. 坚持生态优先: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为乡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支撑。
2. 依托乡村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利用乡村自然、人文资源,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联互通。
4. 强化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自治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一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1. 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民主自治和村民参与,提高农村建设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村民应参与农村规划、环境整治、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 注重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并将乡村旅游资源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3. 岗位转移和技能培训:对于贫困地区的乡村建设来说,岗位转移和技能培训是关键。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帮助他们从传统农业转向农村产业、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实现就业增长和脱贫致富。
4.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要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推进污水治理等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乡村形象。
5. 合理规划和完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要合理规划,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包括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条件。
6. 加强宣传和品牌塑造: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宣传,树立乡村形象和品牌。
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推介农产品等方式,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增强外界对农村的认知和了解。
以上是一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它将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村民主体作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中国农村将迸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美丽乡村创建经验

美丽乡村创建经验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成为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大课题。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还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弘扬乡村文化。
本文将从美丽乡村创建的意义、经验总结、案例分享、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对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各地区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美丽乡村创建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二、美丽乡村创建的意义1.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美丽乡村创建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有助于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3.弘扬乡村文化: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乡村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建美丽乡村的经验总结1.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生态环境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4.乡村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5.农民培训与参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案例分享某地美丽乡村创建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举措,成功实现了美丽乡村的目标。
该项目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资金投入不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政府投入的资金仍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3.乡村人才流失:乡村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4.乡村产业发展瓶颈: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瓶颈,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分享。
本文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物资源。
采取科学的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的肥力。
同时,加强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二、发展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提高乡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可以是农业、旅游、手工业等。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市场营销。
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市场营销,通过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三、改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乡村的交通便利性,改善乡村的生活条件。
同时,要注重环境卫生的改善,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保持乡村的整洁和美观。
四、加强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乡村的组织建设。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乡村自治组织,加强乡村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建立村级委员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可以提高乡村的自治能力,增强乡村的凝聚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乡村的干部队伍,提高乡村的管理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文明乡风建设活动,可以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要注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乡村居民的技能水平,增强乡村的创新能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好经验好做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一、基础设施建设:1.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设现代化农村路网,提高乡村交通便利性。
2. 发展绿色能源:鼓励农村地区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3. 完善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产业发展:1. 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2. 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 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农产品在线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
三、公共服务:1. 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待遇,增加农村教育资源。
2. 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四、生态环境保护:1.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 发展生态农业: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严格控制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五、文化传承与传播:1. 保护乡村文化遗产:重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修缮和保护传统建筑、村落、文物等,加强对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的传承和培育。
某市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做法

某市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做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某市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某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优化公共服务。
首先,加强道路建设,改善乡村道路的硬化程度,确保道路通行畅顺。
其次,加强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某市还加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畜禽养殖品质。
二、推进农田整治和生态修复农田是乡村的重要资源,保护农田、改善农田质量对于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
某市大力推进农田整治和生态修复,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量,推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出。
同时,该市还加大了对农田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并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收入。
某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和乡村民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同时,该市还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创业,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某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该市注重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产出质量。
五、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市注重保护乡村的文化遗产,通过修缮古建筑、收集和整理民间传统艺术和习俗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乡村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乡村文化认同感。
和美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及经验

和美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及经验美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综合性改革,旨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美乡村建设目标,我国不断探索和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做法和宝贵经验。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农村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的关键。
在美乡村建设中,我们注重加强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修建或修缮道路,方便农民出行和商品出入;加强水库、水井、灌溉设施的建设,保障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商发展。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美乡村建设的关键。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培育农业产业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注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植被覆盖和农药使用管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防洪工程,提高农田的防洪能力和保育能力;通过推行农田生态补偿政策,调动农民保护农田生态的积极性。
四、实施农民转移就业政策农民转移就业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们注重通过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向城市转移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过创办乡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旅游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五、关注农村教育与文化建设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注重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通过改造农村学校和幼儿园,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通过修建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通过推进农村电商和互联网普及,提高农民信息获取和自我学习能力。
绿美村庄建设主要做法及经验成效

绿美村庄建设主要做法及经验成效绿美村庄建设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美丽化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环境和村庄面貌,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绿美村庄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成效。
1. 生态环境治理:绿美村庄建设注重农村环境整治与治理,进行河道的清淤、水源的保护、农田的保育等工作,确保农村生态环境良好。
2. 乡村美丽化:绿美村庄建设强调乡村的美丽化,通过改造村容村貌,修建农村风格的建筑,美化道路绿化和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
3. 农民参与:绿美村庄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形式,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和美化工作,增强农民对村庄建设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4. 旅游开发:绿美村庄建设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发展农村旅游,吸引游客来村庄观光、观赏农田风光,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5. 循环经济:绿美村庄建设鼓励农民在经济发展中应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循环化和低碳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经验成效:1. 提升农村环境质量:通过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美丽化措施,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积,提高了农村环境的整体品质。
2. 增强农民获得感:农民参与到村庄建设中,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生活品质,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村旅游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应用,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4. 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能力:绿美村庄建设鼓励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组织形式的建立,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农民自治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绿美村庄建设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乡村美丽化、农民参与、旅游开发和循环经济等措施,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作者:焦瑞莲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3年第12期
一、张壁村基本概况
张壁村也称为“张壁古堡”,属介休市龙凤镇,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三面环沟背靠绵山,属丘陵地貌,现有耕地3600余亩;人口1143人。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村均集体年均收入25万元,该村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辖区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壁古堡保存完整的堡内结构、特有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吸引了不少媒体为它制作记录专题片,而且还有不少当红影视剧也在此采景,电影《温故2012》及《长征》等著名影视作品都在此采景。
2011年11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将张壁古堡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张壁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近几年,张壁村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
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二、主要成效与经验
1、政府修路,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张壁村曾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
村内古堡集军事、民俗、宗教、星相于一体,博大精深,弥足珍贵,含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早在2007年我村就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
2009年,在“大招商、大引资,创优发展环境”战略思想的带动下,张壁村成为了“大招商、大引资”的先行村。
为了利用村内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各方努力引进了本地大型企业对村内古堡进行全面保护性开发。
2010年政府出资新修了7.5公里旅游路,景色优美,道路畅通,为游客们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2011年又启动了378旅游线改线工程,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绵山、张壁旅游线框架。
现今,张壁村旅游业发展迅猛,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年接待游客数达15万人。
2、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随着张壁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与旅游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村民的收入来源,由最初的农业生产、劳务输出转向了旅游服务及与旅游相关的生产活动。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业和以旅游为依托开办农家乐饭店,同时,张壁村现有核桃林2560亩,其中已有2000余亩为挂果盛,500亩为幼苗树,下一步该村准备要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和核桃深加工产业为主,建立集观光、采摘、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3、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新农村建设更加完美
201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旅游开发范围,使村内古堡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张壁旧村外建设了新农村,对堡内村民进行了迁移。
整个张壁新村建设占地141亩,总投资9700万元,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以单元楼和二层小楼为主,所有住房全部为精装房,可安置村民350户。
新村按照“安全、质量、精致、一流”的施工要求,充分体现“古朴、典雅、实用、宜居”的设计理念。
村内商铺、道路、管网、花园、村委、学校、文体中心、集中供暖、AAA级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厂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目前已有部分村民搬进新居,提前惠享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城镇化生活品质。
4、生活在美丽乡村的村民,家庭更加和谐,精神生活更加多样化
在巩固“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成果的基础上,张壁村开展了“文明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
村民们积极参加柔力球等文体活动,这大大地丰富了张壁村人民生活,改变了村民以往“家长里短、麻将馆”的生活方式。
5、建设清洁农村,使新农村更加整洁漂亮
张壁村还完善了垃圾收集体系。
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10名卫生垃圾清运员,新建15个垃圾池,配备了60个垃圾桶及2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
6、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张壁村支委还经常召开党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下一步发展重点
1、打好文化牌,让张壁美在底气
张壁古堡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这些年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打造“美丽乡村”工作的力量之源。
我们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充分挖掘多元文化资源,运用多种多样手段,丰富文化内涵,创造
文化产品,放大文化效应,把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寓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中,努力使张壁发展的事事处处都体现出文化的气息,让张壁在发展进程中底气十足。
2、打好产业牌,让张壁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文化是魂,产业是形。
要全力支持张壁古堡旅游开发。
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模式,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拟通过2~3年的建设,将古堡景区打造成以星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休闲观光、影视动漫为支撑,以黄土高塬乡野休闲度假为延伸的AAAA级景区,年接待能力达到50万。
同时,鼓励扶持新上核桃加工业、绿色种养殖、传统手工业、农家乐项目,积极引导农民组建旅游服务、造林绿化专业队伍,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受益度,让旅游产业富有活力、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张壁美在人气。
通过一村一品的实施,使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千万元,农民收入翻一番。
3、打好生态牌,让张壁更美丽
依托一村一品工程建设。
以核桃干果经济林为基础,在工程管护上下功夫,真正使工程项目成为产业基础。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4、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张壁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改变群众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要改善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
在十二五期间,张壁村将以建设旅游休闲服务基地为目标,把张壁古堡旅游景点的开发,逐步发展成为旅游风景区,同时,还要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态庄园旅游和观光农业,从而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