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练习(包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练习(包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温度B. 水分C. 阳光D. 空气2.《说苑•正谏》中有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A. 蝉→螳螂→黄雀B. 露水→蝉→螳螂→黄雀C. 树→蝉→螳螂→黄雀D. 黄雀→螳螂→蝉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 猫头鹰→老虎→种子B. 青蛙→蛇→鼠→猫头鹰C. 植物遗体→细菌→动物D. 草→兔子→狐狸→狼4.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A. 益虫被大量消灭B. 食虫鸟大量减少C. 使害虫产生抗药性D. 环境污染严重5.深海中无绿色植物分布,这是因为()A. 太热B. 太冷C. 缺氧气D. 无阳光6.下列不属于生物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是.A. 温度、湿度B. 害虫、蝗虫C. 水分、阳光D. 土壤、空气7.下列食物链的写法准确的是()A. 草→羊→狼B. 草→兔→狼→细菌C. 兔→狐→细菌D. 阳光→草→昆虫→蛙8.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 生物都能自由运动B. 生物都是由病毒构成C.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二、双选题9.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如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和向下可各达10千米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表层和岩石圈的大部C. 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D. 只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才能在大气圈中生活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以下关于生物圈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包括了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 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C. 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是由浮游植物提供的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11.具有一系列生命活动特征的物体叫生物,请判断并选出以下全属于生物的一项()A. 转基因大豆、珊瑚虫、大肠杆菌B. 克隆羊、月季、孔雀C. 试管婴儿、禽流感病毒、恐龙蛋化石D. 珊瑚虫、智能机器人、酵母菌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是()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C.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D.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13.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B. 生物都能进行繁殖C. 生物都能运动D.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反应三、填空题14.调查也是________ 的常用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________ 和调查________ ,制订合理的________ .15.福州内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人家”的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1)内河属于________ (湿地/河流)生态系统.(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________ 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3)过渡排放污水,使内河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 的.1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_与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详解】
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非常丰富。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错误。
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B错误。
【解析】
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详解】
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绿化应尽量减少地面裸露、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教室前后应注意通风,采光好。名贵花木价格昂贵,不易打理,不适合种植在校园内,故C错误。
【点睛】
绿化校园,应本着经济、环保、不改变校园原有规划的原则进行。
10.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
B.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
【答案】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答案】D【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由直方图确定,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初级消费者,乙表示次级消费者,丁表示三级消费者,从而获得解题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甲次之,其次是乙,丁的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在该食物链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

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名师点睛】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资源.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生长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繁殖D.要呼吸【答案】B【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初一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及答案

初一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

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原。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5. 2003 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食物、氧气、水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C .食物、氧气、香烟D.食物、饮料、啤酒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排除体内的废物C.给汽车加油D.树苗长大11.以下不属于生物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 )A.呼吸B.出汗C.排大便D.落叶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酸雨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D.一块草地15.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学校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

(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的韭黄,影响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 阳光 C. 土壤 D.空气2.下列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沐川竹海中的动植物 B.沐川湿地公园C. 沐川舟坝水库 D.沐溪河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 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5. 蚂蚁在地下形成一个百万只蚂蚁生活的巢穴,说明生活在地下的蚂蚁可以没有()A. 营养物质B. 适宜的温度C. 一定的生存空间D. 阳光6. 下列现象中,属于影响和改变环境的例子是()A.荒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在土壤中活动的蚯蚓,使土壤疏松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枯叶蝶的体色与落叶颜色基本一致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A. 水B. 光C. 空气D. 土壤8. 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A. 草→狼→兔→细菌B. 昆虫→蛇→鹰→鼠C. 阳光→草→狼→兔D. 草→昆虫→青蛙→蛇→鹰9.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B.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C. 生物圈中制造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0.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 蛾类夜间活动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 候鸟的迁徙D. 山顶的旗形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12.假设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狐是消费者B. 若将狐捕杀干净,草场可能会被破坏C.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阳光→草→兔→狐D. 若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积累最多的是草13.蜜蜂找到蜜源后,会在空中跳“8”字舞或圆圈舞,指引同伴到相应地点采蜜,这体现了蜜蜂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竞争关系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A.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B.缺氮时植株矮小C.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 D.鹿遇敌害时快速奔跑15.沐川县森林覆盖率高,降雨较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D.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16.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解析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在科学探究中,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A.减少测量误差B.增加实验次数C.数据越多越好D.增加实验难度3.在生物圈的各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A.大气圈的上层B.大气圈的下层C.岩石圈的上层D.水圈的底层4.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B.能调节区域小气候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5.下列对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中有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蛇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当环境受到污染时,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6.红楼梦葬花呤中的“花谢花飞花满天…桃李明年能再发…三月香巢已垒成.”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应激性和适应性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7.按照生活环境对下列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属于水生生物的是()①鲫鱼 ①羊 ①麻雀 ①狗 ①水绵 ①玉米 ①鸡 ①鲤鱼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8.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A.具有细胞核B.呼吸并消耗氧气C.繁殖后代D.能进行反射9.下列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蚯蚓体表分泌黏液,适于在土壤中生活B.蝗虫的外骨骼适应陆地的生活环境C.青蛙和乌龟水陆两栖,完全依靠肺呼吸D.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10.下列能够适应水中生活环境的生物是()A.绿藻B.月季C.麻雀D.蚂蚁11.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据报道,地震发生前一日,博克拉附近的野生动物园内很多大型野生动物都涌到了开阔地带.野生动物的这种现象能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12.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组 ①对照组 ①黑暗中培养 ①在光下培养 ①生长良好 ①生长不良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13.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要认真仔细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观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观察用具D.观察时要按一定的次序观察14.某学生对图草原生态系统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B.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C.若将狐捕杀,兔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D.狐、鹰、蛇与鼠是竞争关系15.下列不属于“生物圈①号”实验失败原因的是()A.绿色植物的数量相对太多B.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越来越低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D.由于环境恶化,很多物种逐渐死去1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一整体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17.目前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对其它生态系统的依赖很大,比较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鱼塘生态系统D.果园生态系统18.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浮游植物B.肉食鱼类C.浮游动物D.大型鱼类19.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20.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生物→剑水藻→蜻蜓幼鱼→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入难解难分的有毒物质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是()A.微小水生植物最多B.大鱼最多C.各种生物一样多D.活的时间比较长的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下列谚语或诗句均与生物密切相关并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理解作答:(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关系.(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营社群生活,组成一个和谐大“家庭”,为利于种群生存,它们之间大都有明确的分工,表现为________关系.(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物质供植物体重新利用.(5)“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2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郭沫若:《女神》,1927)这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诗句,让人感动,更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请你仔细阅读理解上面诗句,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诗中的“你”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__,它是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所依赖的资源与环境.(2)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良行为,不经意间就可能会对诗中的“你”造成危害.请试举一例发生在你身边的这种不良行为:_________.(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某些乡村大面积兴建基础设施,导致绿化面积大大减少.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列举两条保护措施:①_________;①_________.(4)请你设计一条永久性的环保宣传标语:_________.23.小明对校园的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到的生物记录如下:①铁树、①枯枝落叶、①含羞草、①月季、①小鱼、①蚯蚓、①麻雀、①人、①感冒病毒、①蘑菇等.(1)其中不属于生物的是(填序号),应在调查表中除去.(2)所调查到的生物如果按形态结构特点划分,属于植物的是(填序号);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划分成和等.(3)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做法正确的是(可多选)A.老鼠、蟑螂等生物携带病菌,应马上打死,不需记录.B.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中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C.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拔出来去问家长和老师.D.天空中飞过一只麻雀,要马上记录下来.24.请同学们利用已学到的归类方法,按要求对以下生物进行归类.(1)某学生在某村调查到的生物有小麦、玉米、牛、家鸽、花生、鹌鹑、羊、鹅、猪、高粱、棉花、鸭子等,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并说明理由.(2)下面是刘刚、李明、张琳同学调查到的校园生物:麻雀、金鱼、柿树、冬青、水草、樱花、蘑菇、杨树、柳树,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并说明理由.25.下列是小明所调查的生物,蒲公英、蘑菇、鼠妇、狗尾草、鲤鱼、大叶黄杨、荷花、蚂蚁,请尝试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将它们进行归类.注意:请写出类别以及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并准确将他们归类.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生态系统中有花、有草、有马的生物景象,故不符合题意.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体现了有花、有水的田园风光,故不符合题意.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故符合题意.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故不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估读时造成的偏差.3.【答案】C【解析】A、大气圈的上层,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A不符合题意;B、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C、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可见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的上层,C符合题意;D、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D不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由于湿地多水、过湿,故不透气,不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也多是各种水鸟或鹤类,生物的种类相对不够丰富,因此湿地生态系统不是所有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年降水量多,且分配均匀,无明显旱季,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以及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

解析卷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解析卷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某草原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其中“草→鼠→蛇→鹰”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草B.鼠C.蛇D.鹰2、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B.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3、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种现象属于()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4、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某学生小组的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

对此结果,同学们持怀疑态度,想继续进行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修改实验数据B.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5、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B.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D.生物因素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6、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7、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A.慢慢长大的钟乳石B.会扫地的机器人C.叶片像石头的生石花D.色彩绚丽的珊瑚礁8、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兔→蛇→鹰B.草→兔→蛇→鹰→细菌和真菌C.猫头鹰→蛇→鼠→草D.阳光→草→鼠→蛇→鹰9、最近,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绒毒株继续在全球肆虐。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具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

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

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符合题意。

D.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人类在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利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它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亚系统,是一种被人类驯化了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诗句能反映气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

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原。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5. 2003 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食物、氧气、水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C .食物、氧气、香烟D.食物、饮料、啤酒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排除体内的废物C.给汽车加油D.树苗长大11.以下不属于生物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 )A.呼吸B.出汗C.排大便D.落叶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酸雨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D.一块草地15.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

下面所写的,能反应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A.水草→鲫鱼→乌鱼B.水草←草鱼←乌鱼C.螺蛳←鲫鱼←乌鱼D.螺蛳→鲫鱼→乌鱼16.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B.种内斗争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17.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最多的生物是( )A.狼B.禾本科植物C.羊D.老鼠18.对生物的生存来说,不是它生长的基本条件的是( )A.空间B.温度C.营养D.时间19.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B.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成山C.生态系统将会越来越大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维持20.蛇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故推测其较不适合生活于( )生活环境A.热带雨林B.亚热带森林C.温带草原D.寒带地区2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A.夏季人出汗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C.植物落叶了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22.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人B.杨树C.蘑菇D.艾滋病病毒23.一般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 )A.植物需要营养B.植物要生长C.植物会释放过多的氧气D.植物要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24.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 )A.水B.温度C.阳光D.空气25.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 )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分工关系26.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 )A.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躲避敌害27.在海面15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光B.温度C.水D.空气2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食物链和食物网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9.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 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C.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D.树叶表面生在大量的气孔30.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蚯蚓缺乏食物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3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李时珍B.司马迁C.达尔文D.袁隆平3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33.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特征的是( )A.保护色B.警戒色C.捕食D.拟态34.马克思说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

这里的物质是( )A.营养物质B.空气C.水D.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3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肉动物3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泰山林区37.在没有使用 DDT 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 DDT 存在,企鹅体内的 DDT 是通过( )A 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食物链积累的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 鱼类的洄游带来的3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不稳定的成分是( )A.高大乔木B.低矮灌木C.细菌、真菌D.大型动物39.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初来源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本身的呼吸作用C.各种草食性动物D.各种肉食性动物40.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42.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43.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44.细菌类生物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任何圈层。

()45.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水、温度和土壤。

()46.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且都需要吸入氧气。

()47.“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48.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9.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50.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51.食物链的开始总是_____ ___,即食物链是从____ ____开始的,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52.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有____ _,非生物因素有____ ____。

53.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___ __构成的。

5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___ __是沿着__ _ _和_ _ 流动的。

55.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消费者是______,而不是野生动物。

56.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合_________生存的地方。

它的范围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___ __ _____内,___ __与_____ 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是生产者,能通过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__________是消费者,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为食;____ ____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58.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 ____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____ _______生态系统四、分析题(共25分)59.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0分)⑴.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请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因素,后者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 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___ __ __而生存。

60.下表表示几种不同生物体内一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DDT的含量,生物A-D代表的是藻类植物、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和较大型肉食性鱼类。

(15分)⑴分别写出A-D代表的生物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⑵用A-D表示,写出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 .⑶从⑵中可以看出,的积累量也越多。

二、判断题:(共34分)(每小题1分,共10分)41.(×)42.(√)43.(×)44.(√)45.(×)46.(×)47.(×)48.(√)49.(√)50.(×)三、填空题:(共25分)51.植物生产者分解者52.农作物(或:水稻、杂草、昆虫等)阳光、空气、土壤等53.细胞54.能量食物链食物网55.人类人类56.生物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57.空间范围生物环境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58.森林湿地四、问答题(25分)59.⑴.菜、皂荚树、桑树、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2分)⑵.它们都具有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能够生长、繁殖、都需要营养等等(2分).⑶.非生物(1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1分)竞争关系、合作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2分)。

⑷.环境(2分)60. ⑴.A: 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2分) B: 藻类植物(2分)C: 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2分) D: 较大型肉食性鱼类(2分)⑵. B→C→A→D (4分)⑶.食物链(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