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四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往往在小儿会走路后才发现,女性比男性多,单侧比双侧多,单侧中左侧比右侧多。

(一)病情评估

1.有无家族史

2.有无宫内胎位不正及臀产过程中牵拉下肢。

3.患儿出生后双下肢活动是否对称。

4.有无学步时间晚及跛行或鸭步步态。

5.患侧骨盆有无向外侧倾斜、脊柱向患侧倾斜。

6.有无双侧臀纹不对称及髋关节外展受限。

(二)护理常规

1.保守治疗的护理: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岁以内患儿多行保守治疗。在2岁以上,保守治疗失败则行手术切开复位。

(1)对1岁以内婴儿可采用穿连脚裤或用外展支架治疗,护士应告知家长穿连脚裤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正确的穿戴方法,并于3个月后来院复查。

(2)对较大的幼儿可行蛙式石膏矫形。石膏矫形分三期,告知家长,按规定的时间来更换石膏,并向家长说明石膏护理的注意事项,保持石膏的清洁,勿污染。

2.术前护理

(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皮牵引、骨牵引2周,按牵引护理常规。

(3)术前指导1)指导患儿术前注意保暖,勿着凉,以免影响手术。

2)训练床上大小便,及做被固定肢体的静态舒缩运动,以利术后康复。

3)教会病儿及家长石膏护理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防止发生并发症。

3.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2)卧位护理:由于髋关节切开术后多为单髋人字石膏固定,使病人身体活动障碍,大小便时易污染石膏,因此需用卧位垫将病人摆在舒适方便的体位,便于护理。

(3)注意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足趾尖勿压被褥。

(4)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5)检查边缘及会阴部石膏,进行必要的修理,以免造成皮肤的损伤。

(6)石膏干后,协助病儿翻身,按摩受压处皮肤。翻身时注意以健侧为轴,翻身后垫好卧位,以防石膏断裂。

(7)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清理石膏渣屑,防止压伤的发生。

(8)指导患儿做被固定肢体肌肉的静态舒缩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并鼓励患儿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等。鼓励患儿吃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多饮

水,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大便通畅。

(9)协助患儿定期拍片复查。

(10)出院指导:注意饮食及石膏的护理,准时定期复查。

(11)拆除石膏后,鼓励患儿尽早活动髋关节,进行功能训练。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髋发育不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髋发育不全 本病简称CDH(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isplasia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其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Hipkocsates早在公元前就描述了本病,之后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率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活习惯、民族等,其发病率相关很大,在意大利北部、法国和德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Mckeown等1960年报道英国伯明翰发病率为0.7%,而瑞典为1%,在日本和美洲印第安部落发病率也较高。而Hodgson 认为我们中国的发病率很低,他主要是指中国南方地区,因为带小孩的习惯是二髋分开;膝关节屈曲,因这种婴儿体位能纠正髋

关节脱位,而实际上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病率也不一致,但缺乏完整统计资料。但发病率也不会太低。而在非洲地区,发病率为世界上最低地区。 我国资料大致是:存活儿童发病率为1%。左侧多于右侧约为10∶1,双侧脱位者以右侧为重。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6。头胎特别是臀位产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约有16%的臀位产儿并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同,中国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华北地区的发病率为3.8%,华东地区为1.1%,华南地区为0.7%。 病因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当然,多发性畸形附有髋关节脱位应属于先天性畸形。总的说来,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这说是说有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一)遗传因素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

先天髋关节脱位和治疗

DDH即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国内有学者将DDH翻译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等等。DDH的概念是指因某种因素导致患儿出生时或在发育过程中髋臼陡浅或股骨头脱出髋臼之外的现象。 CDH即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近十年来,国外学者注意到,有患儿在出生时髋关节是正常的,但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出现髋臼发育不良或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因此,1991年美国骨科学会(AAOS)和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OSNA)建议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它包括患儿出生时就已存在的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也包含了生长发育逐渐出现髋臼发育不良或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 由CDH变为DDH,反映了人们对DDH的病理改变、自然史的认识更加深入。由于DDH的名称尚未列入WHO的“疾病分类”中,仍有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将其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rowe分类法即根据X线片测量股骨头移位距离与股骨头及骨盆高度的比例将其分为四型: Ⅰ型:股骨头移位占股骨头高度不到50%,或骨盆高度不到10%; Ⅱ型:股骨头移位占股骨头高度的50%~75%,或骨盆高度的10%~15%; Ⅲ型:股骨头移位占股骨头高度的75%~100%,或骨盆高度的15%~20%; Ⅳ型:股骨头移位超过股骨头高度的100%,或骨盆高度的2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第七届全国小儿骨科学术会议2009年4月15日-18日) (张建立、杨建平)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DDH可造成患儿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DDH治疗的目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一)出生~6个月 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金时段,方法简便易行,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1、临床表现与体征:大腿皮纹和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和下肢不等长等。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Ortolani/Balow征阳性。肢体不等长,Allis(Galleazzi)征阳性等。 2、影像学检查:≤4个月患儿首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月患儿可拍X线双髋正位片,常用指标为Perkin方格、髋臼指数(AL)、中心边缘角(CEA)、Shenton线、泪滴(Teradrop)征。 3、治疗:首选Pavlik 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24小时维持。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衣服)。定期B超检查,1次/1~2 周。若3周后B超提示取得同心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月。然后使用外展支具直至髋臼指数(AL)<25°,中心边缘角(CEA)>20°。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示未取得复位,则停用Pavik 吊带,改用其他治疗方法。否则后脱位的股骨头持续压迫髋臼壁可致吊带病(髋臼后壁发育不良)。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支具(固定体位同吊带)或直接采用闭合石膏固定,禁忌非麻醉下复位、穿戴极度(蛙式)外展支具,以避免损伤股骨头软骨和AVN。 (二)7个月~18个月 随年龄的增加,体重与活动量加大,使用吊带的依从性和疗效下降。 1、临床表现和体征:除上述表现外,查体可见双臀外观不对称,会阴宽,大转子高位,望远

得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何治疗

得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何治疗 髋关节脱位一般为高能量暴力损伤造成的脱位,多发生于青少年,既往无下肢跛行等情况。由于遗传、臀位产、捆腿等因素造成单侧或双侧髋关节不稳定,股骨头与髋臼对位不良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骨病。 1、根据病变程度及年龄决定处理方式,争取尽早而又不间断的治疗,早期手法复位或牵引后复位,如有困难,应考虑手术开放复位。 2、6个月以内婴儿行经皮内收肌切断,然后采取髋外展即可复位,并使用外展尿枕、夹板或支具保持外展位9~12个月。应注意髋关节屈曲90°、外展外旋不超过60°。 3、稍长幼儿宜全麻下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3个月更换一次,可逐渐改为下肢外展内旋位固定。如效果良好,可改用外展支具维持位置。 4、非手术疗法失败或3岁以上小儿可考虑手术,手术包括开放复位、髂骨截骨术(Salter 截骨术、Pemberten截骨术、Chiari内移截骨术等),并根据前倾角改变同时或分期作股骨旋转截骨。 5、4~8岁儿童应常规进行软组织松解和骨牵引术,将股骨头拉至髋臼水平再切开复位及行上述截骨术稳定关节或行髋臼加盖、Steele三联截骨。 6、对年龄大不能复位,因髋部不稳,可作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晚期病例发生严重的骨关节炎,疼痛跛行明显时,可作全髋关节置换。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根据股骨头头脱位程度分为四度详细如下: 第一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第二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第三度: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对于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传统方法是采用截骨术或关节融合术,但是这些方式术后关节功能差。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去除患者的疼痛、改善跛行,此外,会减缓因脊柱的代偿性侧突引起的下腰痛。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会发生肢体长度,股骨髓腔形态和前倾角,髋臼形态结构,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改变,这些改变随脱位程度增加而加大,高度脱位患者的THA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手术,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髋臼重建,臀中肌延长,特殊假体等处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杨亚红(黑龙江省医院150036)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婴儿出生后或生后不久股骨头从髋臼脱出的一种畸形,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造成髋关节松弛、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我国发生率约为 4%,男女比例为 1: 6,左侧多于右侧,主要是后脱位。 1 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配合和保持头臼关系,使其能获得正常发育的环境。 治疗可分为非手术及手术两大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脱位程度、病儿年龄有密切关系。 1.1 1 岁以内的治疗①加用尿布枕;②穿戴连衣袜套;③使用 Pavlic吊带;④手法复位和髋关节外展支架的使用;⑤持续牵引复位法。 1.2 1~3 岁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可行持续牵引复位如悬吊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待牵引2~3 周后复位,行蛙式石膏固定 9 个月,每 3 个月更换一次石膏。 1 / 6

因蛙式石膏容易影响股骨头发育及产生缺血性改变,现有学者主张使用人字位石膏而不用蛙式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或困难者及牵引效果不佳者。 常用手术方式是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法。 1.3 4 岁以上的治疗此时先天性髋关节的继发病变加重,手法复位已不能成功,须采用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 切开复位术;股骨上端旋转截骨术;Salter 骨盆截骨术;Chiari 骨盆内移截骨术;髋臼成形术等。 2 护理评估 2.1 健康史 2.1.1 询问畸形出现的时间及发展过程。 2.1.2 询问以往的治疗过程及效果。 2.2 身体状况 2.2.1 观察病人患侧大腿内侧及臀纹有无加深上移。 2.2.2 观察步态。 对已会走路的幼儿观察其步态,单侧髋脱位有无跛行或双侧髋脱位鸭行步态。 2.2.3 观察脊柱有无异常弯曲。 双侧髋脱位时,腰部脊柱前凸增加,臀部后耸;单侧髋脱位时脊柱呈侧弯状态。 2.3 心理及认知状况观察病人有无因担忧预后而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检查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检查 临床检查是诊断的第一步,它只能说明髋关节有问题,但最后作出诊断需用X线摄片。婴儿出生后2~3月内,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X线检查乃依靠股骨颈的干近侧端与臼关系来测量。骨化中心出现后,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的骨盆片可以确定诊断,摄片时将双下肢并拢,将患肢上推和下拉住各摄一片对比测量,则变化更明显可靠。测量方法有以下几 种: (一)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垂线(称Perkin线或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应在其内下区,若位于其它地区,则为脱位。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图5)。 图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测量 YY′=Y线Hilgenreiner线;EP、E′P′=Perkin线;虚线=Shenton线(健侧相连续)(二)髋臼指数自Y形软骨中心至髋臼边缘作连线,此线与Hilgenreiner线间夹角称髋臼指数,此角说明髋臼之斜度亦是髋臼发育程度(图6)。出生时髋臼指数为25.8~29.4°,6个月婴儿在19.4°~23.4°(Caffey 1956)。2岁以上者在20°以内。多数学者认为超过25°即为不正常,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如超过30°则有明显脱位趋向。近年来对于正常新生儿的髋臼指数发现高达35~40°,而绝大多数以后转化为正常髋关节。因此在诊断上下不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但大于正常值者说明臼顶倾斜度增加,为髋臼发育不良。

图6 髋臼指数测量法 (三)骨骺外移测定自股骨头骨骺中心至耻骨联合中央垂线之间距离称为旁氏中心距,两侧比较,有距离增宽表明股骨头向外移位。常用于髋关节半脱位,此法在测量轻度半脱位时很有价值,骨骺出现前,同样可用股骨颈内侧缘为点作测量。 (四)Von Rosen线双侧大腿外展45~50°并内旋,摄包括双侧股骨上端至骨盆正位片。作双侧股骨中轴线,并向近侧延长即Von Rosen线。正常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上角;脱位时通过髂前上棘。在股骨头骨化中心未出现前,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图7)。 图7 Von Rosen线 左侧正常:股骨干轴线经过髋臼外上缘 右侧脱位:股骨干轴线经过髂前上棘 (五)兴登(Shenton)线正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之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之弧形可以连成一条完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线。凡有髋脱位,半脱位病例中,此线完整性消失。 此线在任何脱位中都消失,因此不能区别炎症、外伤、先天性等情况。但是仍不失为最 简单的诊断方法这一。 (六)股骨颈前侧角摄片偶尔需要X光摄片进一步明确前倾角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患儿平卧,髋部向上作骨盆正位摄片。同样,将大腿完全内旋再作骨盆正位摄片,将两片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牵引指导以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并针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出院后的恢复教育等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患者恢复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在半年到两年,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32例患者干颈角恢复正常127度,髋臼完全包容股骨头,各项功能良好;7例患者干颈角基本恢复正常,髋臼基本包容股骨头,患者各项功能较好,还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关节粘连,髋臼无法包容股骨头,需要实施二次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8.5%。结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标签: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手术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叫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在于患者在出生时股骨头存在异常,存在不完全或者完全脱出髋关节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关节囊、髋臼以及附近肌肉韧带等发生松弛,最终导致髋关节脱位或者半脱位。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果能够在6个月到2岁期间得到确诊治疗,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痊愈,如果患者年龄大于2岁,一般需要进行手术矫正[1]。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牵引指导以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并针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出院后的恢复教育等护理措 施。在此基础上观察患者恢复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脱位31例,双侧脱位9例,男7例,女33例,年龄1.9~12.4岁,平均(4.8±3.1)岁。 1.2 方法 术前护理:基于患者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出现胆怯、焦虑、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时与其建立良好关系,通过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其信任感,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牵引过程中注意詢问观察患者感觉,

护理干预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12-28T16:06:02.6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作者:孟丽娜 [导读]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主要是指小儿出生后或者出生不久出现的股骨头脱出髋臼的现象。 天津医院 30021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良率为71.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保证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主要是指小儿出生后或者出生不久出现的股骨头脱出髋臼的现象,同时,会出现骨性和软组织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先天性畸形现象。该疾病主要是一种动态的发育异常,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好转和加重的可能。在临床上,将该疾病分为三种类型,即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者关节不稳。一般来说,左侧多发于右侧,比例为5:1,如果病情发展会累及股骨头、髋臼、韧带等,导致关节松弛或者脱位等。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儿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4.3±0.4)岁;对照组年龄2-7岁,平均年龄为(4.4±0.3)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不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具体为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复位,并且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只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而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感干预方法。具体方法为: 1.2.1心理护理 在患儿住院时,因为年龄小,缺乏心理耐受能力,对于陌生的环境和疼痛的侵袭,往往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患儿,以和蔼、温柔的语气加强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尽可能成为患儿的朋友,可以准备一些患儿喜欢的玩具和饰品,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增强患儿对治疗的信心,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手术。 1.2.2皮牵引护理 牵引可以松弛挛缩的软组织,促使脱位的股骨头复位,同时,缓解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压力,以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一般情况下,在手术之前都会实行皮肤牵引,牵引1-2w,并随时观察牵引患肢末梢血运。具体来说,第一,牵引重量是儿童体重的七分之一,牵引方向一般为患肢外展35度至45度,呈中立位。第二,在牵引的过程中,应将牵引绳和肢体长轴保持直线,同时,护理人员需确保患儿牵引的肢体摆放舒适,骨突处无受压。第三,护理人员应注意帮助患儿保暖,以免肢体着凉。第四,应保持反牵力量,可抬高床尾,不能随意改变患儿的体位【1】。 1.2.3术前准备 在患儿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基础检查,比如,尿常规、血常规、血压检查、血交叉检查和药物敏感实验等等;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在术前8-10小时需禁食;做好皮肤护理;在手术前一个晚上,应叮嘱患儿充分休息;按照医嘱按时服用术前用药,全方面做好术前准备【2】。 1.2.4术后护理 第一,在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保持良好体位,一般来说,在术后全麻清醒之后,应保持去枕平卧体位,且禁饮食6个小时,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吸入氧气4小时,下肢以20度至30度的角度抬高,减轻患儿肢体肿胀。在患儿手术后,将其髋部用高分子石膏裤固定。第二,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患儿的神志、血压、呼吸和脉搏等。确保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出现伤口感染,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勤换敷料,如果伤口局部红肿且伴有体温升高,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予以及时处理。第三,饮食护理。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但总体来说,均为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豆奶、蒸鸡蛋、米糊、豆腐等,叮嘱患儿多饮水。由于石膏裤需要每隔2小时左右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并且注意观察石膏裤的松紧度,因此在术后,患儿最好不要一次性吃的太饱,应少量多餐。第四,会阴部会理。由于患儿髋部被石膏固定,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的二便通畅,同时,勤擦洗,确保患儿会阴部的皮肤清洁干燥,不仅预防石膏被污染变形,而且防止发生其他感染。第五,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身体恢复情况,指导患儿进行功能性锻炼,一般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由于患儿的石膏裤需要在术后6周才能拆除,因此,康复训练需在术后6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采取相应地屈髋运动,循序渐进,如果患儿经X光片检查,显示髋关节生长良好,可以指导患儿拄双拐下床活动等等【3】。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儿的临床功能和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估,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69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为优良之和所占比。 1.4统计系处理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以%表示,并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有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及精神状况。 2、患儿髋关节活动度、步态及双侧腹股沟皮纹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术前 8-12 小时禁食,6-8 小时禁水。 (2)患儿心理护理: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加病房环境的亲切感,使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做好骨牵引的护理:骨盆截骨术前须行股骨髁上牵引,牵引过程中保持牵引装置的稳定、安全、有效。要注意若牵引针与周围皮肤有红肿、皮疹,予以 75%酒精消毒针孔处,2 次/天。 (二)术后护理 1、了解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肢端温度、感觉、血运情况及活动。 3、观察伤口处渗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做好石膏固定的护理: (1)应妥善保护好患肢,制动体位,禁止患肢屈曲。 (2)石膏松紧应适宜,与皮肤容纳一个手指空隙即可。 (3)在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以防大小便污

染。 (4)密切观察被固定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石膏干后,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防止患肢肿胀。 5、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 6、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严重时遵医嘱予以镇静止痛药。 7、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 8、加强功能锻炼 (1)早期锻炼: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足趾的活动,帮助患儿按摩肌肉,忌旋转。 (2)后期锻炼:拆除石膏后,帮助患儿进行屈髋、屈膝、坐起练习,再循序渐进指导患儿练习外展、内收、内旋直到下蹲运动,使髋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石膏固定时应经常检查松紧度,密切观察末端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 2、指导患儿及家属配合维持有效牵引。 四、注意事项: 1、加床栏保护,防止患儿坠床 2、注意防止再脱位或半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好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世界各地区有较明显差别,我国并没有完全整的统计资料,就上海某些产院调查的约为0.91‰,北京地区为3.8‰,沈阳某院为1.75‰,香港为0.07‰,这些资料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反映我国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沈阳某院新生儿普查家族遗传为1/14,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226例中只有4例有遗传史;遗传因素并非为先髋脱位发病的重要因素。先髋脱位发病率以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之比为1:4.75. 地区与种族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发生率低,如南非、中非一些地区,爱斯基摩人,朝鲜族人和广东、香港地区;喜欢用捆绑方法的民族,使新生儿髋关节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北意大利,北美印地安人,德国和北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我国汉族的习惯。冬季出生的婴儿,其发生率明显增高。臀位产发病率较高,国外约23%,上海26%,沈阳28.5%,正常生产中只占5%;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上海统计占30%,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剖腹产中体重重的婴儿发病率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 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 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先髋脱位的分型: 1、单纯性先天性髋脱位 (1)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 (2)髋关节半脱位: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髋关节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肌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 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Ⅲ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 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一诊疗原则 【诊断依据】 病史: 1.单侧脱位出现跛行,双侧脱位表现为鸭步态,臀部明显后突。 2.臀部不对称,皮肤皱纹加深加宽;患肢短,轻度外旋;腹股沟空虚,股动脉搏动弱。 体格检查: 1.Allis征阳性:新生儿平卧,屈膝85°一90°,两足平放床上,两踝靠拢可见两膝高低不等,则称为Allis征阳性。 2.Barlow试验(弹出试验)阳性:是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不稳定的可靠方法。患儿仰卧位,检查者面对婴儿臀部,双髋、双膝各屈曲90°,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处加压,向外上方推压股骨头,感到股骨头从髋臼内滑出髋臼外的弹跳,当去掉拇指的压力,则股骨头又自然弹回到髋臼内,称为阳性。 3.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此法可靠,是新生儿普查的重要方法。患儿平卧,屈膝、屈髋各90°,检查者面对小儿臀部,两手握住双膝同时外展、外旋,正常膝外侧面可触及床面,当外展一定程度受限,而膝外侧不能触及床面,称为外展试验阳性。当外展至一定程度突然弹跳,则外展可达90°,则为Ortolani征阳性,是髋关节脱位最可靠体征。一旦出现Ortolani征阳性,就可以确诊为髋关节脱位。 4.套叠试验阳性:小儿平卧,屈髋、屈膝各90°,检查者一手握住膝关节,另一手抵住骨盆两侧髂前上棘,将膝关节向下压可感到股骨头向后脱出,膝关节向上提可感到股骨头进入髋臼,即为阳性。 5.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单腿站立,另一腿尽量屈髋、屈膝,使足离地,脱位侧臀中肌松弛无力,不能平衡地拉住患侧骨盆,使对侧骨盆下降,即为阳性 辅助检查: X线检查能够明确是否有脱位,以及髋臼和股骨头发育情况。但是在新生儿期股骨头骨骺尚未骨化,诊断困难,目前多采用B超检查以补X线检查的不足。此外还可以考虑MR检查,可显示股骨头和髋臼软骨的情况。近几年,较大儿童进行螺旋CT三维成像,比X线检查能更直观的显示髋臼的缺损部位,股骨头股骨颈情况。 1.Perkin象限当股骨头骨骺核骨化出现后可利用Perkin象限,即两侧髋臼中心连一直线称为H线,再从髋臼外缘向H线做一垂线,将髋关节划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内。若在外下象限为半脱位,在外上象限为全脱位。 2.髋臼指数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与H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称为髋臼指数,其正常值为20°~25°,髋脱位时则明显增大,甚至在30°以上。 3.CE角也叫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即股骨头中心点与髋臼中心连线,髋臼外缘与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两者所形成的夹角。对诊断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有价值。正常为20°以上。 4.Shenton线正常闭孔上缘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弧形线相连呈抛物线,称为Shenton线,脱位时此线中断或消失。 5. Von—Rosen氏摄片法婴儿仰卧位,双下肢外展45°,内旋位摄片,正常时股骨干轴线的向上延长线,经髋臼外缘相交于腰5与骶1的平面以下。脱位时此线则经髂前上棘相交于腰5骶1平面以上。 6.股骨头上移程度:在Y线下经耻骨联合上缘再做一平行线,如有脱位,则该侧大粗隆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