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22课
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

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共有三本,要背的知识点特别多。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小编整理了以下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书目录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必修一:政治史
必修二:经济史
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一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课商课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
家思想的形成
第 2 课“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第 3 课宋明理学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家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
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的起源
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
第 7 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
庆历新政 第 2 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
要内容 第 3 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
史作用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
改革 第 1 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
第 13 课辛亥革命
第 1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崛起
第 15 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 16 课抗日战争
第 17 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 18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
第 19 课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0 课新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
第 21 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来自第 22 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
外关系
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
交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
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快乐学习,一目了然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知识点整合

第八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解读】一、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3)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3)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4)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1、道家(老庄之学)(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为救国救民,孙中山提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民族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面对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讲述的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它是中外理论成果的结晶;第二目“三民主义”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第三目“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重点介绍孙中山理论的新发展,以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对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情分析】对于孙中山和三民主义思想,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学习起来会倍感亲切。
高二的文科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当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难点。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知道三民主义渊源于多元的人来优秀文化遗产。
(2)学生通过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深远的影响。
(3)学生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理解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三民主义变化的背景以及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近代史》

经济发展
近代经济体系的变革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探究不同 国家的经济模式。
国际关系
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深入研究国际关系的动态 和影响力。
近代史的意义和影响
1 历史启迪
从近代史中汲取教训,引 导未来的发展。
2 价值观碰撞
近代史中的各种冲突和对 立,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 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世界格局
近代史对世界格局的塑造 和重塑。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近代史》
欢迎来到《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近代史》。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近代史的 重要内容和影响,为您展示近代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纲
模块一
近代史的定义和时期划分, 了解近代史的研究范畴和学 科特点。
模块二
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探究 近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模块三
重要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 近代史上的关键事件和具有 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社会变革和政治转型
社会变革
近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包括革命、社会制度改革和 社会思潮的兴起。
政治转型
各国政权更迭及治理体制的演变,从专制到民主体 制的探索。
文化变迁和科技进步
文化变迁
近代文化的多元化和传统文化的冲击,探讨文 化的传播和交流。
科技进步
近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深远 影响。
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达标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2.(2013·福建会考)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答案:C3.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主题是()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B.反封建残余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三幅作品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A项。
答案:A4.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
“他”是() A.雪莱B.雨果C.海明威D.贝克特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D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
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答案:A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信息“(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可知是指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故D项正确;A、C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揭露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B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22 文学的繁荣

巴尔扎克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 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 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 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 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 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 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 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 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 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 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 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 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 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
普希金诗歌欣赏
三、现代主义文学
时间: 20世纪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 我,手法比较怪诞,故 事模糊不清,语言风格 悖离传统。 代表: 贝克特《等待戈多》
“理性王国”失望和不满。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浪漫主义文 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特点: 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挖掘人 的感情。 2、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 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 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诗歌、戏剧、小 说、文艺理论等方 面均有建树。1831 年,雨果发表小说 《巴黎圣母院》, 揭露中世纪教会的 黑暗和罪恶,同时 宣扬仁慈与爱情创 造奇迹的人道主义 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托尔 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 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 会大变动时期。其代表作 《安娜· 卡列尼娜》从贵族婚 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 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 的广阔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 设想
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 点。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 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个性 化修改
【导入设计】:首先问“可能在座很多同学都很热爱文学, 那么你们阅读过以下作品吗?”打出一系列文学作品的书 影,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设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 属于哪个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吗?”顺利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课堂小结】 在指导学生阅读【本课要旨】的基础上,理清19世纪以来
世界文学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最终得出世界文化具有延 续性和多元性的历史结论。 作业:
教 后 反 思
回顾14至18世纪世界文学发展主流: 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欧洲文学 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19世纪以来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自主探究: 各组分别选择《西风颂》、《人间喜剧》《等待戈多》之 一,思考如下问题: (一)、结合各组材料,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包括思 想内涵、表现手法) (二)、这些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 还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三)、结合时代分析这些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西 风颂》组: 1、分析作品特点:思想上反对封建制度,表现手法上夸 张、想象力丰富…… 讨论从哪里表现出反对封建制度?(引导分析“如果冬天已 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一句中“冬天”和“春天”的含义) “冬天”是指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春天”指光明美好的未 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从哪里又可以看出有夸张和想像?——“枯叶一样”“咒符似 的”“灰烬和火星”…… 2、 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 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流派; 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 代;同时期的代表作概括(包括国别、作家及其代表作)
国别 作家
作 品 法国
巴尔 扎克
《人 间喜 剧》 (资本 主义社 会的百 科全 书) 英国
狄更 斯
《大 卫·科 波菲 尔》 俄国
普希 金(俄 国现实 主义的 奠基 者)
《叶 甫盖尼 ·奥涅 金》
列夫· 托尔斯 泰
《安 娜·卡 列尼 娜》 《战争 与和 平》 丹麦
安徒
生 《安
徒生童 话》 挪威
易卜 生
国别 作家 作品 美国 海明威 《老人 与海》 法国 贝克特 《等待 戈多》
3、 阅读材料,分析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材料: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 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 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从这段材料中你可以找到哪些原因?——“两次世界大
战”、“经济危机”、“十月革命”……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导致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严重的社会危机会引发人们精 神的困惑、迷惘,从而产生精神危机。 原因归纳: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过渡:刚刚我们分组学习了18世纪末以来世界文学的繁 荣。大家发现没有,这些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 成就,难道其他国家的文学就是一片萧条?——引出苏联 文学和亚非拉美文学。 阅读教材,找出这两类文学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作。 ★ 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 1、背景: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成就:(完成表格)
作家 作品 高尔基 《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学思之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 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 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 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 人生态度。 讨论: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学科 组
高二历史备课组
主备 人执教人课来自题文学的繁荣课 型
新授课 时 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 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分析现代主义文 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 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 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探 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 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
国别 作家
作 品
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
院》《悲惨 世界》
大仲马 《基督山恩 仇记》 英国 雪莱 《西风颂》 《解放了的 普罗米修 斯》
拜伦 《唐璜》 德意志 海涅 《德国,一 个冬天的童 话》
3、阅读材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 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 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 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 争”。 材料二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 实” 。 引导:从“法国革命”、“旧制度”、“理性国家完全破 产”、“美丽的理想”这些信息你找到哪些原因? 原因归纳:(1)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 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 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4、影响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 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 争。 ★《人间喜剧》组: 1、分析作品特点:思想上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表现手 法上真实地再现…… 从哪里看出对社会罪恶的批判和揭露?——通过对吝啬鬼 葛朗台对待金钱和家人的态度的反差,反映了资本主义社 会人性的贪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2、 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 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流派,19世纪30年代后成为文学的主 流。 代表作有:
《玩 偶之 家》 美国
马克· 吐温 《哈克 ·贝恩 历险 记》 英国
萧伯 纳 《苹果 车》 法国
罗曼· 罗兰 《约翰 ·克里 斯朵 夫》
注意:后两篇作品是20世纪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 3、阅读材料,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材料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 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 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 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 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①面对 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 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② ( 注:① ②出自 《共产党宣言》) 19世纪30年代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何在?——工业革命
的发展,政治上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经济上推动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越来越 尖锐。 原因归纳: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 4、影响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改变社会现实而 奋斗。 三、《等待戈多》组: 1、作品特点分析:思想上表现西方人的精神危机,表现手 法上集中强调自我,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作品是如何反映这些特点的?——《等待戈多》主要写两 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 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戈多实 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 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2、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 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品。20世纪早期成为文学的主 流。 代表作:
差别:空虚、迷惘、痛苦 —— 朝气蓬勃、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 苏联正处 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作:
国别 作
家 作
品 印度 泰戈 尔 (亚 洲第 一个 诺贝 尔文 学奖 获得 者) 《戈 拉》 中国 鲁迅 《呐 喊》 哥伦 比亚 马尔 克斯 《百 年孤 独》( 魔幻 现实 主义 作品 ) 尼日 利亚 索卡 因 《解 释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