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0.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中的货币贬值是与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相 联.
◐通货膨胀中的物价上涨存在公开和隐蔽两种类型.
(二)通货膨胀的测量
• 通货膨胀的程度多以物价上涨的幅度表示 出来,而物价上涨的幅度又通过物价指数 反映出来。 • 物价指数是指本期物价水平对基期物价水 平的比率,用以反映物价涨跌的幅度。 •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以下几种 物价指数来测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1.消费物价指数(CPI) 2.批发物价指数(WPI)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对策
• 控制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 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 • 改善供给 • 收入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
● 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主张,即将主要经 济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 率挂钩的政策。
◎指数化政策的主要作用是消除通货膨 胀对经济运行、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的 不良影响。 ……
(三)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威胁
社会总需求受到抑制 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可能引发银行业的危机 严重地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四)通货紧缩的对策
• 1、扩大有效需求 • 2、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 • 3、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讨论
• 房地产市场限购令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四)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不同的观点:
“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 应,有利于经济增长;“中性论”认为通 货膨胀对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 无负效应;“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必然 会损害经济增长。
(五) 通货膨胀的治理
★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立足点是认为其对经济和社会 的影响弊大于利. ★把握现有各种治理方案的作用机理.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对症下药: ☆各国通货膨胀的起因各不相同;一国在不同时期 的通货膨胀成因有所不同,没有一个万能的治理方 案; ☆不能简单或机械地理解对症下药(主次和力度); ☆应进行综合治理,并尽量减轻副作用.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012 年 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 ( CPI ) 较上年同期 增长2.5% ,较上月上升 0.5 个百分点。 11月工业 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9%,连续 十个月维持负增长。
CPI:当月同比增长 %
2010-07
2010-09 2010-11 2011-01
2011-03 2011-05
上月回落幅度扩大,鲜蛋和水产品也继续保持回落,
而牛、羊肉、水果和牛奶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非 食品价格较上两月季节性高位后回落;此外,服务价 格环比增幅-0.2%,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但仍位于历 史同期均值水平以上,反映出经济回暖面临压力。
2、11月CPI同比上涨3.0%。由于负的产出缺口连续两个 月扩大,11月CPI同比较上月回落,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为 3.0%,12月通胀或由于翘尾因素叠加产能过剩回落至3%以 内,预计为2.8%。食品价格中肉禽类价格略有回落,但仍保持 今年以来的较高位置,能繁母猪和生猪存量均处于历史高位, 受原料成本上升压力小影响,猪粮比位于盈亏平衡点上方,养
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购买力变迁
100元法币的购买力 1937:两头牛 1941:一头猪 1945:鱼一条 1946:鸡蛋一个 1947:油条1/5根 1948:大米两粒 1937,6——1949,5;物价上涨3.68*1013倍, 年均上涨近14倍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 (1923年每月上涨2500%)
2008-10
2008-12
2009-02
2009-04
2009-10
2009-12
2010-02
2010-04
2010-06
2010-08
2010-10
2011-04
2011-06
10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
第一节
一、定义
通货膨胀的定义、量度及起因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和自由浮动条件下,因货币供 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 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更为通俗的理解可以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持续地
上涨。
2
二、通货膨胀的起因学说
理论 凯恩斯主义 通货膨胀的原因
24
促退论的提倡者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 发展有害。无论是温和的还是恶性的通货膨胀都 是一种不正常的货币现象,必然会损害经济增长。 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使生产者决策出错, 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 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资源配臵无效率,或者 政府会采取价格管制措施,从而使经济运行更加 缺乏竞争性和活力。 中性论的提倡者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 发展既无益也无害。因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会使社 会公众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合理的预期必然会
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在2%-3%左右)对 经济的影响不确定。 促进论的提倡者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 发展有利。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增加资本形成, 提高储蓄率和产生货币幻觉。资本形成的增加是 政府将膨胀收入用于实际投资。提高储蓄率是因 为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提高家庭的储 蓄比例。存在货币幻觉,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调整 缓慢,预期工资上涨率低于物价上涨率,企业利 润增加。
三、财富分配效应
财富分配效应又称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即通货膨胀 对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有不同影响,通货膨胀有利 于债务人,而有损于债权人。 发生通货膨胀时,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基本随通货膨 胀率的变动而相应升降;金融资产相比于实物资产 要复杂些,如股票,由于行市可变,与通货膨胀的 相关关系不确定。至于货币债权债务的各种资产, 共同特征是有确定的货币金额,物价若上涨,实际 货币值减少,反之则增加。 面值和收益稳定的金融财产在通货膨胀下价值通常 会降低,因而持有这些资产的个人和阶层会受到损
第10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隐蔽型通货膨胀
特点是:为了保持物价平稳,国家对物价进行
管制或冻结,进行价格补贴。
典型的做法是:实行票证制等定量供应办法。
12
2、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1)温和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在2%~3%。
对未来货币购买力有足够的信心,经济能正常运转。
◆(2)爬行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在3%-10%。
明显察觉到物价的变化,开始寻找其他保值方法。
◆(3)严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在10%-50%。
本国经济将陷入混乱,但还不至于金融崩溃。 ◆(4)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超过50%。 本币大幅贬值,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流通和经济 生活,可能导致整个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的崩溃。 13
3、按照通货膨胀的形成成因
23
★横轴表示产出水平(Y),纵轴表示物价水平 (P),S代表总供给曲线,D代表总需求曲线, Yf为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最大产出。
P P4 P3 P2 P1 P0 0 图9-3 S2 B S1 S0 Yf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 C A D0 Y
24
s E D2
D1
4、结构型通货膨胀假说 ◆基本观点:即使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平衡
37
3、中性论:
◆通货膨胀对产出和经济增长既不会促进也不会损
害,是中性的。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各种 效用的作用会相互抵消。 ◆显然,中性论者观点的理论色彩较浓。 ◆一般认为,在通货膨胀初期,温和的通货膨胀可 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通 货膨胀会对经济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较为现实的
和程度的物价指数,又称为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优点是: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
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从而能
1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一.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和衡量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所讲的物价上涨指物价总水平普遍上涨,物价总水平上升指持续、大幅上升。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100%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0%(二)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以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形成了通货膨胀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物价水平上涨,形成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方面因素变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形成的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导致失业率上升极度膨胀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通货膨胀有利于货币收入相对灵活的人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对储蓄者不利不利于货币收入相对固定的人(四)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治理紧缩货币政策减缓货币供应量控制实际利率紧缩财政政策紧缩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刺激社会总供给增长紧缩收入政策工资、物价指导政策实行工资--价格管制税收等奖励收入政策二. 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其判断含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续下跌。
判断通货紧缩的依据:根本标准是货币是否升值;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赶不上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
西方经济学界的两种代表性理论:生产过剩论和需求不足论我国的通货紧缩成因1.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滞后效应2.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所引起的生产能力过剩3.居民收入预期不佳及消费心理的下降4.出口需求减少加大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5.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偏低是根本原因(二)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三)反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反通货紧缩政策建议•实行“通货非膨胀”的稳健货币政策•优化财政赤字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确处理扩大信贷投放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心理预期,同时大力拓展农村市场。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可编辑ppt
19
Structure of Wage 工资结构:
当各个行业、各种工资结构成为刚 性时,只要有一部分行业由于劳动生 产率提高工资上升,其它劳动生产率 没有提高的行业工资会有相应提高时, 就会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可编辑ppt
20
D、“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定义:在需求和供给 相互作用下所导致的 通货膨胀。
The Inflation & Deflation
第十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可编辑ppt
1
The Inflation
通货膨胀
可编辑ppt
2
(1)通货膨胀的含义
❖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 (一)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体水平的显著的、持 续的上升的现象。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价格水平变 化的速度。”
❖ (二)关键点:
可编辑ppt
11
(4) Four Sources of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四种原因
可编辑ppt
12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P
准通货膨胀
P
AS
真正的通货膨胀 AD2
AD1
Y
可编辑ppt
AS
AD2 AD1
Y
13
接上页
P
AS
❖ 货币主义的解释:
❖ 共同点:过多的货 币追逐在充分就业 条件可能生产出来 的有限的物品供给。
可编辑ppt
9
C、按通胀产生的时间区分
❖ 战时通货膨胀(War-time Inflation) ❖ 战后通货膨胀(Post-war Inflation) ❖ 和平时期的通货膨胀(Peace-time Inflation)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 信贷规模膨胀。国家银行贷款
余额增长率1985年为23.9%。
•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
率1985年为19.8%。 • (4)1994通胀高峰(21.7%)
• 货币超额投放。为了启动 经济,1988年货币流通量 增、通货膨胀与失业
菲力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 菲力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 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 替代关系. • 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 胀率就较高;反之,当通 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 较高. • 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政府 无法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需求管理政策 • 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改变社会 的总支出,控制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以实 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效应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一、含义 1、通货膨胀: 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 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 • • • 三个含义: 1)总体价格水平。 2)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3)明显价格上涨。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
• 一、再分配效应 • 1,债务人获利,债权人损失; • 2,实际财富持有者获利,货币财富持有者 损失 ; • 3,浮动收入者获利,固定收入者损失; • 4,国家获利,居民损失;
• 二、产出效应 •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能够刺激经济增长。 政策主张: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 量、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 促退论认为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 会降低生产效率,阻碍经济增长; • 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失业无 必然联系。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十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涵义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三、通货膨胀的度量四、通货膨胀的影响五、通货膨胀的治理一、通货膨胀的涵义◆通常的涵义: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理解:➢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或持续上升。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发生原因分◆需求拉动型。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的通货膨胀。
西方出现最早的通货理论,凯恩斯、弗里德曼等都强调该因素。
资料:凯恩斯的“需求拉上论”凯恩斯认为,一般物价水平是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加所引起。
凯恩斯对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作了区分,他认为:当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和闲置资源时,如果货币供给数量增加不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而只能促使就业增加和产出增加。
当经济逐渐接近充分就业时,货币供给增加所形成的过度的总需求一方面使产出增加,另一方面又使物价逐渐上升。
从而产生所谓的“半通货膨胀”现象。
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形成的过度总需求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比例上升,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
资料:货币学派的“需求拉上论”强调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决定作用,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主义者认为,从长期趋势看,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就会发生,货币供应量对产量的增长影响很小。
而从短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暂时会影响产量的增长。
他们反对凯恩斯借助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避免通货膨胀和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图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
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产品成本的上升。
成本上升的原因:工会力量强大、行业垄断。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垄断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而人为提高产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汇率变动(本币贬值)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不当等造成原材料、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会引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章一、名词解释1、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的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的总和,或者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全部购买支出。
2、社会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或者是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
3、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4、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
5、供应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干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
6、需求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人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
7、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8、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
9、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方面的因素发生了变化,所引起的物价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
10、通货紧缩:是指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币值不断上升的一种货币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B、总需求等于货币供给C、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D、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答案:C2、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将会。
A、不变B、增加C、减少D、先增加后减少答案:C 3、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的是。
A、货币供给规模B、货币需求规模C、商品服务规模D、出口规模答案:A 4、企业和个人的货币需求从总体上受制约于。
A、总需求B、货币总供给C、货币总需求D、总供给答案:D5、1980年我国提出的“两平一稳”政策中的“一稳”是。
A、稳定物价B、稳定财政C、稳定信贷D、稳定国际收支答案:A6、货币失衡的需求型调节针对的是( )。
A、货币供应量B、先是货币需求量,后是货币供应量C、货币需求量D、先是货币供应量,后是货币需求量答案:C7、滞胀现象可以用下列哪种通货膨胀理论来解释。
A、需求拉上说B、成本推动说C、结构说D、混合说答案:B8、把利息和租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在通货膨胀时期会。
A、增加收益B、损失严重B、不受影响D、短期损失大答案:B 9、成本推动理论从方面找寻通货膨胀的根源。
A、总需求B、总供给C、货币需求D、货币供给答案:B 10、需求拉上理论解释通货膨胀时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A、总需求稳定B、货币需求稳定C、总供给稳定D、货币供给稳定答案:C 11、认为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是通货膨胀的。
A、强制储蓄效应B、收入分配效应C、资产结构调整效应D、财富分配效应答案:B12、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
A、突发性的商品抢购B、挤兑银行C、货币制度的崩溃D、投机盛行答案:C 13、供给学派提出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A、减税B、单一规则政策C、工资管制D、利润管制答案:A 14、最能直接反映与公众的生活相联系的通货膨胀指标是。
A、GDP冲减指数B、PPIC、通货膨胀扣除率D、CPI 答案:D 15、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多数国家使用最多的手段是。
A、宏观紧缩政策B、收入紧缩政策C、宽松货币政策D、宽松财政政策答案:A 16、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服务部门,但所有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要求同步增加,从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属于( )通货膨胀。
A、需求转移型B、部门差异型C、小国开放型D、瓶颈制约型答案:B 17、政府为了应对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通常采取( )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A.紧缩性 B.扩张性C.中性 D.紧缩与扩张相结合答案:A 18、通货紧缩在本质上是一种现象。
A、经济B、货币C、供不应求D、供过于求答案:B 19、通货紧缩主要通过影响和来影响投资。
A、投资成本与风险B、投资收益与风险C、投资收益与成本D、投资风险与意愿答案:C、20、有人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膨胀所引起,其提出的应对主张包括调整投资结构和。
A、紧缩信贷B、控制收入C、限制价格D、压缩基建规模答案:D 三、判断题。
1、实际经济运行中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所以两者应该是等量的。
答案:错误往往是不等量的2、在现代社会,当社会总供求失衡时,政府采取的主流思路就是间接调控,通过货币均衡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 ) 答案:正确3、货币的需求型调节是中央银行针对可变的货币供应来调整货币需求。
( ) 答案:错误4、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往往是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
( ) 答案:正确5、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 ) 答案:错误持续普遍的物价上涨6、中性论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
答案:错误7、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利。
( ) 答案:错误过度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都有害8、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
( ) 答案:错误机会成本很高9、通货膨胀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引起扩大就业、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 ) 答案:错误长期不利于经济的增长10、“工资——价格螺旋”出现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案:错误成本推动型11、通货膨胀的发生只会有利于债权人,且不利于债务人。
答案:错误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债务人12、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
答案:正确13、通货膨胀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现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答案:正确14、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
答案:错误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都属于经济失衡现象15、80年代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施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错误控制失当的产物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答:一般地说,经济社会的均衡,既包括商品和劳务等实物经济中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也包括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的均衡。
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如图:AS AD Md Ms 其解释为: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
货币总需求决定货币总供给。
货币总供给形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必须与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保持平衡。
2、如何理解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
答:第一,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货币供给量为名义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量为实际(或真实)货币需求量。
不能将货币均衡单纯的理解成为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的绝对相等,而是相对意义上的相等。
货币均衡并不是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某一时点上的偶然相等,而是一种货币供求的动态均衡。
货币均衡不仅指货币供求总量上的均衡,还包括货币供求结构上的均衡。
货币供应的时间和货币需求的时间要均衡,否则也影响到货币供求的均衡,时间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影响商品的供求平衡,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第二,货币失衡,是相对于货币均衡而言的,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不相适应已达到了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程度,即供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当货币供求失衡时,宏观上就表现为物价上涨或经济衰退。
3、简述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答: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出现地区之间物价上涨幅度极不均衡的现象,促使资源配置不均,必然导致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
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如果利息率的调整难以弥补物价上涨所造成的货币债权损失,那么正常的信用关系也会极度萎缩。
会引起突发性的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风潮,甚至引发政治动荡。
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货币流通自身,可能导致货币制度的崩溃。
4、简述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影响的分析。
答: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促进论,其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扩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投资支出,就能达到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提高了全社会的投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促退论,基本观点是持续的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生产和流通秩序,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生产成本,从而引起资金生产部门流向商业部门和投机;同时,货币不断贬值,存贷款等借贷活动风险增大,甚至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的瘫痪。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
三是中性论,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5、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紧缩政策。
答:宏观紧缩政策主要是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具体包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地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缩小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缩小货币发行的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款,减少货币流通量。
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减少信贷规模。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包括增加税收、压缩政府支出、缩小财政赤字等。
税收的增加,减少了企业和家庭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来源;政府支出的减少则直接意味着总需求的下降。
五、论述题。
1、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2、论述引起通货紧缩的各种成因。
和投机;同时,货币不断贬值,存贷款等借贷活动风险增大,甚至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的瘫痪。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
三是中性论,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5、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紧缩政策。
答:宏观紧缩政策主要是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具体包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地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缩小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缩小货币发行的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款,减少货币流通量。
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减少信贷规模。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包括增加税收、压缩政府支出、缩小财政赤字等。
税收的增加,减少了企业和家庭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来源;政府支出的减少则直接意味着总需求的下降。
五、论述题。
1、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2、论述引起通货紧缩的各种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