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题库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复习35题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复习35题ppt课件
消费增加4.7亿美元,存货投资增加0.3亿,GDP 增加5亿美元
精选ppt
3
宏观复习题 2
GDP的计算
4
2007 (基年)
2008
P
Q
P
Q
物品 A $30 900 $31 1,000
物品 B $100 192 $102 200
2009
P
Q
$36 1050
$100 205
使用上述数据解决以下问题:
A. 计算 2007年的名义GDP
公共储蓄 = T – G=– 0.3
税收:T = G – 0.3 = 1.7
私人储蓄 = Y – T – C = 10 – 1.7 – 6.5 = 1.8
国民储蓄 = Y – C – G = 10 – 6.5 = 2 = 1.5
投资 = 国民储蓄 = 1.5
精选ppt
21
宏观复习题 9
参考答案:B
转换为“今天的美元”
美国普通的公立四年制学院与大学每年的教育费 用: 1986-87: $1,414 (1986的CPI = 109.6)
2006-07: $5,834 (2006的CPI = 203.8)
经过通货膨胀校正,学生在哪一年会支付更多的 费用,1986年还是2006年?将1986年的数字转化为 2006年的美元进行比较
2009
P
Q
$36 1050
$100 205
C. 计算2009年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 = $36 x 1050 + $100 x 205 = $58,300
真实GDP = $30 x 1050 + $100 x 205 = $52,000
GDP平减指数 = 100 x (名义 GDP)/(真实 GDP)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利率的决定》。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XX年第五版。

该教材以全面反映新知识、新信息为主要特色;在内容上:坚持基础性、针对性原则,根据经济学基础理论选择教学内容。

本次说课的内容在教材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三节,是首次介绍货币市场,进而学习LM模型,掌握IS-LM理论。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和“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动”等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教学大纲的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和“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动”。

教学难点:“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谈一谈。

三、教学目标根据《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这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市场的供给、需求、均衡等理论。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我将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理论逻辑与数学关系相结合以及图形分析”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次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2-3分钟)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货币市场,并且缺乏对货币市场的感性认识,所以拟合产品市场均衡的实现过程,即需求供给均衡。

然后,告诉学生货币市场有同样的实现均衡的过程,只是货币价格是利率。

2.讲授新课:(40分钟)(1)货币需求三个动机:每一个都由案例引入,由函数关系结束。

(word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汇总网上资料),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汇总网上资料),推荐文档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D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为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亿,税率t=250。

(单位均为10美元)(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1)由方程组c=100+0.8yd yd=y-t+tr y=c+i+g 可解得:y=100+0.8(y-t+tr)+i+g=1000,故均衡水平为1 000。

(2)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乘数kg=1/(1-b)=1/(1-0.8)=5税收乘数:kt=-b/(1-b)=-0.8/(1-0.8) =-4转移支付乘数:ktr=b/(1-b)=0.8/(1-0.8)=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1或5+(-4)=1(3)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为:△y=2001)增加的政府购买:△g= △y/kg=200/5=402)减少税收:△t=△y/kt=200/4=503)由题意有:1 200=100+0.8[1 200-(t+△t)+tr]+i+(g+△g),且△g=△t,解得:△g=△t=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析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析ppt课件

(4)无论i 100或50,BS不变 ty g tr 300 200 62.5 37.5
(5)若i 50, g 250, y 1200,则BS ty g tr 12.5
8
(6)从表面上看来,预算盈余 BS 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 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意味着扩 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简单地利用 BS 去检验财政政策就不正确了。这是 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 BS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 投资从 50 增加到 100 时,尽管税率 t 和政府购买 g 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 BS 从赤字(-12.5)变为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 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岂不是错误了吗?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衡 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 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了,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 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 y*=1200,当 i=50 时,充分就业预算盈 余 BS*为 37.5,当 i=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 y*衡量的 BS*也没有变化,仍等于 37.5。但在本题(5)中,由于 tr*未变,但 g从 200 增 至 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 37.5 变为-12.5,因此,显示出财政扩 张。所以我们要用 BS*而不用 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6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3)消费支出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 致?2)政府税收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1)缓和了经济萧条但 增加了政府债务

IS曲线(宏观经济学)说课讲解

IS曲线(宏观经济学)说课讲解

IS曲线概述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意味着需求未能消化当期的产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小于求。

IS曲线的性质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

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因素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1)IS曲线的斜率:dr/dY=-(1-b+bt)/h=-[1-(1-t)b]/h<0(2)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b和hb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Y对r的反应越灵敏;b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答案)及图形推导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答案)及图形推导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 超全面计算题整理
(附详细答案) 图形推导
部分内容来自吴汉洪教授及 网络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3.1】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 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最 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X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同时增加数 量为X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南开大学2012研]
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
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
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
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 X 的开支,考虑定 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X ,
1
其中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 X 的税收,考虑定 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X ,
Y 1 0 0 0 0 .8 Y 1 0 0 0 解得:均衡收入Y* 10000。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消费为 C 1 0 0 0 0 .8 1 2 0 0 0 1 0 6 0 0 ,总需求为 C I 1 0 6 0 0 1 0 0 0 1 1 6 0 0 , 社会非自愿存货为12000-11600=400。由于总产出 大于总需求,存在社会非自愿存货,理性的厂商 会减少生产,因此总产出或总收入减少。
式 y c i ,可得 I S 曲线分别为: (1)中的 I S 曲线为 r300.04y; (2)中的 I S 曲线为 r150.02y; (3)中的 I S 曲线为 r150.025y。 B.比较(1)和(2),当投资对利率更敏感
时,I 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4变为0.02,I S 曲线 更加平缓,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国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题库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某年发生如下经济活动:(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制造了一批餐具售卖给顾客,售价40万美元。

求:(1)用支出法(最终产品)计算GDP;(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是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假如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收入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入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国外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入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求:该国的GNP和GDP。

3.设有某国的国民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

请分别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NP。

4.假设一个国家有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净投资130亿美元,净出口20亿美元,折旧6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美元,企业间接税80亿美元,政府购买220亿美元,社会保险金12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700亿美元,公司未分配利润90亿美元,公司所得税65亿美元,个人所得税85亿美元。

试计算:(1)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民生产净值NNP;(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5.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为38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100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S;(2)投资I;(3)政府支出G。

6.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政府购买支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某年发生如下经济活动:(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制造了一批餐具售卖给顾客,售价40万美元。

求:(1)用支出法(最终产品)计算GDP。

(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是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 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 =100+0.8Y,I=50(单位:亿元)。

试求:(1)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少,乘数将有何变化?3. 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 ,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I=50,政府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x=250。

单位均为亿元。

试求:(1)均衡的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5.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5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投资增至100亿美元,求增加的收入。

(3)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8y,投资仍为50亿美元,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4)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什么变化?6.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加到100,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变成c=100+0.9y,投资仍然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5)消费函数变化后,乘数有何变化?7. 假定其经济的社会消费函数C=300+0.8Yd,私人意愿投资I=200,税收函数T=0.2Y(单位: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少?预算盈余是多少?(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8.假定经济由四个部门构成,且Y=C+I+G+(X-M),消费函数为C=100+0.9(1-t)Y,投资函数为I=200-500r ,净出口函数为X-M=100-0.12Y-500r ,实际货币需求L=0.8Y-2000r ,政府购买支出G=200,税率t=0.2,实际货币供给为1000,单位均为亿元。

试求:(1)IS 曲线与LM 曲线。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第十四章 IS-LM 模型1. 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0.24L y r =- ,货币供给为100,消费为1000.8c y =+ ,投资i=50。

(1)求IS 和LM 方程并画出图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

(3)若货币供给增量为20,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会有什么变化?(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2.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为t=0.25,投资函数为I=900-50r ,政府购买支出G=800,货币需求为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为Mo/P=500,试求:(1)IS 曲线。

(2)LM 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 已知储蓄函数S =200-500r ,消费函数C =100+0.8Y d ,t=0.2,G=300+0.2Y d ,在三部门经济中,货币需求L =0.8Y-2000r ,名义货币供给M=900,价格水平不变为P=1,试求:(1)IS 曲线;(2)LM 曲线;(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

4. 已知某小国在封闭条件下的消费函数为3050.8c y =-,投资函数为395200i r =-,货币的需求函数为0.4100L r =-,货币供给150m =。

(1)求出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人和利率。

5. 在两部门经济中,若消费C =100+0.6y ,投资i=520-r ,货币供给m=120,货币需求L=0.2y-4r ,求:(1)IS 曲线。

(2)LM 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6. 假定(1)消费函数C=80+0.8Y ,投资函数I=120-5r ,(2)消费函数C=80+0.8Y ,投资函数I=120-10r ,(3)消费函数C=80+0.9Y ,投资函数I =120-5r ,(4)消费函数C=180+0.8Y ,投资函数I=120-5r ,(5)消费函数C=80+0.8Y ,投资函数I =220-5r ,(A)分别求出各条件下的IS 曲线。

(B)比较(1)与(2)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C)比较(1)与(3)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D)比较(1)与(4)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E)比较(1)与(5)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7.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y C 8.0100+=,投资r i 6150-=,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r y L 42.0-=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 和LM 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8.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元。

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实际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假设价格稳定)。

9.假设通货膨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人民币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10.在两部门经济中,若i=100-5r ,s=40+0.25y ,求IS 曲线。

11.若货币的交易需求为L 1=0.2y ,货币的投机需求为L 2=2000-500r.(1)写出货币需求总函数。

(2)当收入为10000,货币供给为2500时,均衡利率为多少?第十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产品市场上的消费d y c 8.090+=,投资r i 6150-=,税收100=x t ,政府支出g=100;货币市场上,名义货币供给M=16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函数为r y 42.0-。

劳动力市场的假设经济劳动力需求函数是P W N d 5.12175-=,劳动力供给函数是PW N s 570+=;古典总供曲线为204.014N N y -=。

求:(1)当P=1时,求均衡产出y 和利率r 。

(2)当P=1时,求就业量N 、名义工资水平W 。

(3)根据(2)的结果,求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或收入,并判断(1)的结果是否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已知总供给曲线为AS =500P ,总需求曲线为AD =600-50P 。

(1)求供求平衡点;(2)如果总供给不变,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平衡点;(3)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上升10%,求新的供求平衡点。

3. 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31155Y P =+,消费函数10000.8d C Y =+,税收为0.26T Y =,政府转移支付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1%,政府支出G=2000,投资函数10006I r =-,净出口NX=1000。

货币需求函数100500L Y r =-,货币名义供给量M=2000。

(1)求IS 曲线方程和LM 曲线方程。

(2)求总需求函数AD 。

(3)求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4. 假设有一个三部门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 d y c 8.0800+=,税收,投资:,政府支出:g=200,货币需求r y L 1004.0-=,名义货币供给:900=s M ,求: (1)总需求函数;(2)P=1.5时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5. 假设总需求函数为Yd=120+(200/P),总供给函数为Ys=10P 。

(1)假设均衡状态为充分就业,求总产出和价格。

(2)假设由于工资提高,总供给函数变为Y=8P ,求总产出和价格的变化。

6.某经济存在以下经济关系:消费: C=800+0.8Yd 税收:T=0.25Y 投资:I=200-50r 政府支出: G= 200货币需求: Md/P=0.4Y-100r 名义货币供给:Ms =900,求:(1)总需求函数;(2)P=1时的收入和利率。

7.设消费函数C =100+0.75Y ,投资函数I=20-2r ,货币需求函数L =0.2Y-0.5r ,货币供给M=50,价格水平为P 。

(1)推导总需求曲线;(2)当价格为10和5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3)推导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

(4)推导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曲线,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

8.设总供给函数为p y s +=2000,总需求函数为p y d -=2400,(1)求供求均衡点;y t 25.0=r i 4120-=(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9.设IS曲线的方程为r=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 -0.0001(M/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