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练习题1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一、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错)2.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错)包括:物质产品与劳务(goods and services)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错)只有商品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Real 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RGNP)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错)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

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5.一个国家的总产值和总收入是相等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

消费支出可能( )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3.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则消费支出( ) A.可能大于零 B.可能小于零C.等于零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服装;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 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8.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政府债务9.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

A.发行货币B.向银行提供贷款C.向企业提供贷款D.主持全国各银行的清算10.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通货持有,那么,货币乘数就是( )。

A. 2.8B.3C.4D.1011.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准备金(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12.根据IS-LM模型( )。

A.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B.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D.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13.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 )。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1. 宏观经济学2. 国民收入3. 总需求4. 总供给5. 通货膨胀答案:1.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的学科,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 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企业和政府愿意购买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4. 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企业和个人愿意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5.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地上涨的经济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简述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3. 简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

答案: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宏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国际收支等。

2. 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政府政策等。

3.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在短期内,总需求对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内,总供给对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出现通货膨胀;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会出现通货紧缩。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45分)1. 假设一个国家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T),投资函数为I=200-10r,政府购买为G=150,税收为T=300,货币供给为M=1000,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100r。

求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2. 假设一个国家的总需求函数为Y=C+I+G,其中C=100+0.8(Y-T),I=1000-50r,G=500,T=300。

求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3. 假设一个国家的总供给函数为Y=1000+500r,总需求函数为Y=3000-1000r。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配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配答案

1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要取得经济增长,则要么要素投入数量有所增长,要么要素使用效率有所增加。

(V)2、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短期内上升。

(X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V )4、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该国的总储蓄率。

(X )5、与微观经济学一样,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X )6、在长期中,货币政策影响产量水平。

(X )二、单项选择1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则人均收入增长率(B )A. 先下降,再升高到原来水平B. 先升高,再下降到原来水平C. 保持不变D. 以上都不是2、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A. 资本存量保持不变B. 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C. 储蓄率保持不变D. 人均产出保持不变3、某国人民突然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看,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A. 人均消费数量将增加B. 人均资本占有将增加C. 人均产出将增加D. 总资本存量将增加4、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名义货币存量增加20% ( C )A. 价格下降B. 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C. 名义工资上升 20%D. 真实货币供应上升 20%5、 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 A. 产出下降10%B. 对产出没有任何影响C. 价格上升10%D. 真实货币供应上升10%6、 根据供给学派经济学(C )A. 高税率使总需求增长B. 高税率使总供给增加C. 低税率使税收收入增长D. 低税率使税收收入减少二、计算题1、假设索洛模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处于人口增长 n 为每年1%。

总产出和总资本以每年 增长。

假设资本占收入份额为 30%。

请计算各要素(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考察增长核算方程 - :小• 的应用劳动要素贡献率:| — 1 ■-资本要素:「■- -:〜屹技术进步:■ - ' ■' - 12、已知总需求曲线 Y d =600-50P ,总供给函数为 Y s =500P (单位:亿元)。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62页文档资料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62页文档资料

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名义GDP、实际GDP)2.消费物价指数3.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4.流量与存量5.折旧6.投资(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7.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二、判断题1、折旧费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

2、无论房东把房子租给别人住还是自己住,他得到的或他本应得到的租金总额都括在GDP 中。

3、如果两个邻居相互帮忙,一个为对方修水电,一个为对方修鞋,但他们实行亲兄弟,明算账,都向对方付费,他们的行为将对GDP不会产生影响。

4、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已经提高。

5、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6、如果两个国家的GDP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7、折旧费是GDP的一部分8、本年度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GDP 之内。

9、国内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扣除了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10、旅游爱好者购买吉普车是消费的一部分三、单项选择1.在某汽车公司经营中,不属于按支出法核算GDP的投资选项是A 购买1台新的冲压机B 增加了500辆汽车存货C 购买1000万元政府债券D 替换了一部分报废的机床2.在通货膨胀期间,名义GDP的增长率比实际GDP增长率A 快B 相等C 慢D 都有可能3.去年的CPI为120,今年为132,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A 6%B 10%C 12%D 无法判断4.下面不属于政府购买的项目的是A 政府用财政资金建设三所中学B 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C 政府从国外购买一批武器D 政府给公务员发放工资5.“棉纱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是A 正确的B 不正确的 C可能正确可能错误 D 以上说法全对6.下列选项中不是收入法核算GDP的是A 净出口B 工资C 企业利润D 净利息四、多项选择1.一国一定时期内的GDP等于A 总支出B 总收入C 最终产品总量的价值D 总资源消耗2.从理论角度来看,一国的投资A 来源于国内储蓄B 来源于政府预算赤字C 来源于向其他国家的借款D 来源于上一年的产出3.污染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依据先行核算体系,在核算GDP时A 考虑了这种污染的成本B 有夸大经济福利的倾向C 有低估经济福利的倾向D 有高估排污企业产值的倾向4.以下关于潜在GDP的经济学含义的正确理解是A 是一国经济最大产出值B 是一国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时的产出值C 经济可能在潜在GDP上下波动D 在短期,GDP不可能超过有潜在GDP五、简述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2.分析GNP和GDP的联系和区别。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曼昆)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曼昆)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曼昆)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以上都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D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外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B.GN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外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C.GD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本国要素在外国取得的收入D.GNP是按照地域原则定义的3.核算GDP的方法有A.支出法B.收入法C.增加价值法D.以上都是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中A.购买一辆旧自行车B.购买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5.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B.购买40股股票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D.购买政府债券6.政府部门的产出A.根据其售价计入国民帐户B.是被作为投资处理的,因为它使经济中的生产性财富增加C.是用成本估价的,因为其大部分是免费提供的D.是可分的,因而可以单个出售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DP的特征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9.下列哪项不属于投资支出三种基本类别A.企业投资B.住宅投资C.政府投资D.存货投资10.下列哪项不是恒等式A.Y=C+I+GB.C+I=C+SC.S+T=I+GD.S=F(Y)1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12.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政府购买乘数值为A.1.6B. 2.5C.5D.413.()控制着货币供给量A.财政部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国务院14.货币政策首先通过影响(),进而改变总需求A.工资B.利率C.税收D.消费1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要通过()调节货币存量A.新股上市控制B.改变法定储备金比率C.公开市场业务D.改变贴现率16.如果存在货币中性,那么货币存量变化会导致()发生变化A.产量B.价格水平C.就业D.真实利率17.()有助于理解滞胀(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A.价格粘性B.货币中性C.挤出效应D.价格预期理论18.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2%,货币流通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19.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厂商将经历A.非意愿存货下降B.非意愿存货上升C.利润上升D.总销售增长20.一个逆向的供给冲击将A.降低生产函数,左移SAS,但对劳动市场无影响B.使SAS左移,降低产出,提高实际工资C.减少劳动需求,所以实际工资,就业和总产出都会下降D.降低实际工资,提高劳动供给21.下列不属于货币需求的是A.交易性需求B.预防性需求C.投机性需求D.储蓄性需求22.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失业23.自然失业率A.恒为零B.依赖于价格水平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24.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收入的增加,是因为A.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B.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消费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C.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收入的上升D.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25.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那么减税会使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26.当短期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且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向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27.能够充当自动稳定器的是A.累进收入税制B.失业救济金C.最低收入保障制度D.以上都是28.长期总供给水平是由()决定的A.价格水平B.利润水平C.人口数量、技术和资源状况D.人口数量2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是A.失业率与GDP的反向关系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反向关系C.通货膨胀率与GDP的正向关系D.以上都是30.周期性失业是由()引起的A.总供给不足B.总需求不足C.产业结构调整D.国家竞争力下降二、判断题1.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要多一些。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1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1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1、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A、28%;B、30%;C、32%;D、20%。

2、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B)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B、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模型的假设条件。

3、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4、根据哈罗德模型,若资本生产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5、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A)A、持续萧条;B、持续过热;C、均衡;D、变化不确定。

6、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B)A、持续萧条;B、持续过热;C、均衡;D、变化不确定。

7、新剑桥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B)A、较高;B、较低;C、相等;D、不确定。

8、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B)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9、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A)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0、A、失业率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1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D)1、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B、刺激消费水平;C、减少工作时间;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根据哈罗德模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B)2、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1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3、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B、实现均衡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D、经济持续增长。

1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

宏观经济学练习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二、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F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F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T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 F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F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T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 T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F )一、C.A.B;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第二单元 IS -LM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2. 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3. 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4.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5. 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6. 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财政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当()时,挤出效应小。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2.当()时,挤出效应最大。

A.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零B.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C.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零D.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无穷大3.挤出效应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A.乘数越大B.越难实施C.越难实施D.越无效4.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5.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6.“挤出效应”发生于()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7.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8.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B.国民收入减少C.国民收入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发生9.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10.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项主要目标之一()A.政府预算盈余B.充分就业C.价格稳定D.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1.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是()A.税收B.举债C.发行国库券D.公债12.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产生()A.预算赤字B.预算盈余C.物价上涨D.失业减少13.弥补赤字的途径有()A.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B.增加转移支付C.货币升值D.促进经济增长1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政府债务15.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16.在政府的财政政策中,属于内在自动稳定器的是()A.政府公共工程支出B.货币供给C.税收D.政府购买17.下面哪项财政政策工具能够在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增加就业水平()A.提高个人所得税B.增加货币供给C.增加政府购买D.提高税率水平18.如果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缺口,要消除这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增加政府支出B.增加税收C.增加转移支付D.减少税收19.下列哪种情况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带来的结果()A.产出下降,利息率下降B.产出下降,利息率上升C.产出上升,利息率下降D.产出上升,利息率上升20.内在稳定器的功能()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推迟经济的衰退21.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22.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D.减少税收23.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24.在()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的利率也有敏感性B.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C.货币需求具有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25.以下因素中,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的是()A.政府支出乘数B.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26.在凯恩斯区域内,()。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财政政策无效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27.对利率变动反应最敏感的是()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28.以下各项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

A.税收B.公债C.罚没D.转移支付29.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是()A.消费需求增加B.投资需求下降C.总需求增加D.“A+B+C”30.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付D.增加转移支付二、判断并改错题1.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需求,货币政策则是间接影响需求。

2.假如挤出效应等于100%,财政支出政策十分有效。

3.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

4.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在总需求量不足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衰退。

6.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7.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二曲线相交,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8.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增加政府支出完全不会挤占私人投资和消费支出。

9.IS曲线越平坦,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10.在非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不存在挤出效应。

11.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12.在经济繁荣时,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

13.平衡预算财政思想认为为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14.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公共工程的不足之处是在萧条时必须增加税收以便为政府支出融资。

15.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16.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性。

17.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结构累进越快,财政自动器作用越大。

18.转移支付增加一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一美元相同。

三、作图题1.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

2.紧缩性财政政策效果。

3.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4.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5.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四、计算题1.假定经济满足Y=C+I+G,且消费C=800+0.63Y,投资I=7500-20000r,货币需求L=0.1625Y-10000r,名义货币供给量6000亿元,价格水平为1,问当政府支出从7500亿元增加到8500亿元时,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多少私人投资?2.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0.8Y,投资I=200,税收函数为T=0.2Y,政府支出G=220(1)求均衡收入。

(2)假如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 f=2250,如果用增加政府支出实现充分就业,政府支出要增加多少?如果用降低税率来实现充分就业,税率t要降为多少?如果同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税收而不出现新的赤字,那么政府支出要增加多少?3.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 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 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 0.8 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 =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4.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c=90+ 0.8y d,t=50,i=140 -5r,g =50。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 0.8 y d,t =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6.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c=100+0.8y d, i=50, g=200, tr=62.5,(单位都是10亿美元)t=0.25(边际税率)。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7.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五、简答题1.极端的凯恩斯主义者如何说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零?2.什么是财政政策?这一政策是如何调节经济运动的?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4.如果经济衰退,政府打算用一种会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方法来刺激产出,那么政府更喜欢用什么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5.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6.财政政策的执行工具都有哪些?六、论述题1.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什么样的政策可有效削弱或消除“挤出效应”?2.用IS-LM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需求的影响。

(1)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2)货币供给量的增加;(3)所得税的增加;(4)边际消费倾向降低;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有哪些?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4.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七、综合题1.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