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复习大纲

视听语言复习大纲

视听语言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一、视听语言建立的基础——人的视听感知特性1、视觉暂留原理2、似动现象3、心理补偿机制(完型心理学)二、视听语言符号系统的建立——人的视听思维的形成(形象化的表现和暗示)1、理解视听语言符号符号是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它是人类传播的要素,它单独地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这些要素在一方的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了这个意思。

——施拉姆a) 符号均能代表一定的意义;b) 符号是传——受之间的一个中介,是传播信息的中介;c) 符号包括语言及其形式要素符号=能指+意指比较文字语言(抽象)和视听语言(具象)●篇章—段落—句子—词汇(语素)●影片—段落—场面—镜头(画面元素✹视听语言的界定:是影视作品用以展示形象、叙述事件、表达情感、传播意义的影像与声音等符号,按照特定的叙事方式组织安排而成的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

✹理解:影像具有纪录性和幻觉性的双重特性视听语言没有为每一个影像规定固定的含义,带来能指的无限性和所指的多义性视听语言的表达和感受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视觉听觉元素在时空中的运动构成的。

2、把握视听语言系统(一)声音:1)人声:包括:l 对话、l 独白l 旁白2)音乐:l 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配乐)l 器乐和声乐3)音响:(自然音响和人为音响)l 动作音响l 机械音响l 自然音响l 背景音响l 特殊音响☆同期声(现场声)=现场语言+现场音乐+现场音响概念(以电视新闻为例):拍摄人物讲话的同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说话声)和现场效果同期声(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

意味着真实感和现场感、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观众的参与意识。

✹(二)图像符号:1、活动影像:1)变化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2)活跃的角度:*平——仰——俯*正——侧——背*客观性角度(主流、基础)*主观性角度包括1、主观视点: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或视觉印象2、主观心理:主体心理投射出来的视觉印象3)运动的镜头:✹推:突出人物主体或事件细节。

视听语言原理

视听语言原理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n:影视的思维方式,表现方式和复合系统。

包括电影的镜头、镜头切分组合,以及声画关系等方面。

视听思维n:由视觉、听觉元素在时空中的运动构成,人们在瞬间就能感受到图像、色彩、声音和运动的具体信息。

●爱因汉姆关于视听思维的两个特征:形象化的表现和暗示,即视听思维要求视听影像来完程序是,他们必须是具体的,非抽象视觉暂留n: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s左右的时间,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应特性。

(当电影胶片以24格画面速度匀速转动,即0.04s的速度,观众看到的是流畅的影像)似动现象:一种运动的幻觉(以相对静止和运动来理解)心理补偿机制n: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做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镜头的三个含义n:1、物理学:只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广角、长焦等。

2、拍摄时谈到的镜头: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画内空间n:我们在画框能能直观看到的画外空间:想象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动作3、画外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起人联想画外空间7、摄影机的运动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9、画外音。

构图n:只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合关系、组合结构。

●构图的分析:线条,几何形状,水平与垂直的关系,位置、中心、平衡,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光影、颜色的变化●构图的原则:平衡、变化、动态构图。

P23机位n:“镜位”,在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

常用机位:1、建立镜头:引介或设定动作发生的地点,常远景。

2、主镜头:提供这场戏中人物全局的概观,全景。

3、切入镜头:与主镜头配合,介绍人物全剧终的某些细部特征,是一个较近的或特定的视野,近景、特写。

《视听语言》PPT课件

《视听语言》PPT课件

.
22
二、人
1 人是电影的主体
A 电影是由人来拍摄; B 人是电影主要表现的
内容,也是画面的主 体,人是视觉形象的 中心。
.
23
2 表现人的重点: 脸、手和形体
A脸 脸的意义: 人最主要特征的集
中体现; 身体状况; 生活经历; 心理特征;
罗中立《父亲》
.
24
电影中的脸:
嘉宝
弗里达
.
25
B手
以外景和实景为主,人 工搭建为辅。
展示大自然的力量人类 文明的奇迹。
优点:纪实风格、叙事 性。
局限性:时空限制, 丹尼·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缺乏主观色彩。
.
8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中的蒙太奇:
从镜头的内容和形式、镜头拍摄方式和剪接 方式到声画关系,甚至于剧作当中的电影 叙述方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都被包含在 内。
蒙太奇被用来专指像苏联电影当中所出现的, 借用平行、交叉、对比、隐喻、象征等等 手段构成非叙事性段落 。(片例)
.
9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之外:
美国:把镜头的组接一般地称为剪接 。 法国:蒙太奇就是剪接。
.
5
放映术:
1888年爱米尔·雷诺的 “光学影戏机”
1894年爱迪生的“电影 视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 “活动电影机”(标 志着电影的诞生)
.
6
二 、视听语言与蒙太奇的关系
视听语言概念的来源:
视听语言来源于蒙太奇,最初也就叫蒙太奇, 后来改叫为视听语言。
.
7
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是苏联电影学派早期创始人,诸如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提出的一个概念。 就其概念而言,我们称之为广义蒙太奇概 念,也就是所有具有电影特点的都被称之 为蒙太奇,即电影独特表现方式的总和。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导言索绪尔——二十世纪,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符号系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能指(signifier)和所(singnified)。

能指(意符):符号的表示成分,在狭义语言中能指是由有声形象构成的,它具有一个物质的实体。

所指(意指):符号的被表示成分(名词解释)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也可以称为“电影语言”。

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狭义的视听语言,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

广义的视听语言,指电影或电视为了表达内容所采用的所有艺术手段,涵盖电影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摄影、录音、剧作、表演、美术、音乐、剪辑等等。

视听语言的构成——可视性系统(视觉)与可听性系统(听觉)视听语言的基本特性(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幻觉性东西方视听语言的差别1,西方重视听刺激 2,东方重情节寓意视听心理基础1,视觉暂留原理2,似动现象3,心理补偿机制(完整与闭合倾向)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人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网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暂留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它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心理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雨果·敏斯特伯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16.视听思维1、形象化思维2、暗示镜头镜头的两层含义光学镜头.镜头画面镜头的定义: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又称镜头画面。

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的职能:提供信息表现风格画框(名词解释)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是指用木条或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导论视听语言是指影像在传达和交流信息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介、方式和手段。

这是一种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用图像和声音两种手段进行交流与传播的语言。

视听语言是由活动画面组成的影像系统,它与日常文字语言有着本质的不同:1,视听语言是由“直接意指符号”组成,视觉形象本身具有直接的表现性,也就是说,其能指与所指之间以“肖似性原则”为基础的;日常文字语言是由“间接意指符号”组成,语言符号本身没有直接的表现性,也就是说,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2,视听语言中的事物永远是单义性的事物,它具有个别性、具体性,不可能有一般性、抽象性;而日常文字语言中的事物则可以二者兼备。

3,视听语言是一种接近世界性的通用语言;而日常文字语言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语言,不具备普遍接受的可能性。

4,视听语言的单个影像的意义是不确定的,而日常文字语言的单个文字的意义则是比较确定的。

5,日常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是线性思维,而视听语言则是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的结合。

第一章影像第三节景别与机位一、机位1,顶角机位,即1号机位,又称主机位。

它处于顶角位置,与被摄物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这一机位通常呈现出的全景镜头,用于交待环境和被摄物之间的关系,常用于一场戏的开始和结束。

2,平行机位,即2、3号机位。

它们分别与轴线垂直,因此相互平行。

在镜头形式上,大多呈现为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

平行机位的语义比较单一,3,外反拍机位,即4、5号机位,又称过肩镜头。

它们以中近景系列镜头为主。

在镜头的外在形式上,它们呈斜后侧构图形态,画面比较灵动、活泼。

因为机位与轴线存在小于90°角的活动幅度,所以镜头中的影像具有层次感,或者一前一后,或者一左一右,或者一虚一实,或者一封闭一开放,彼此对应。

4,内反拍机位,即6、7号机位。

它们与4、5号镜头性质相似,同样以中景、近景、特写镜头为主体,只不过它们的机位角度发生了变化,由外反拍变成了内反拍,而且呈现为单人镜头,人物视线一概向外。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二、镜头的职能 提供信息
三、镜头的分类 按照摄影机拍摄的视点来分 按照镜头的叙事功能来分 按照摄影机运动的方式来分
1、按照摄影机拍摄的视点来分 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
(1)主观镜头 含义 指代表视听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视线,是人物直接募集、观察、发现、感知大千世界各种事物、主体意识以及鲜明的情感色彩。 作用 充当重要的叙述者角色,给人们提供独特的叙事本文 是人物心理刻画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镜头的基本概念 镜头的概念 镜头的职能 镜头的分类
第二章 镜头
一、镜头的概念 技术性概念 摄影机(或摄像机)和照相机上的光学部件,即光学镜头。它由透镜系统组成,在物理学上叫做透镜,俗称镜头。 艺术性概念 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过程中连续拍摄的画格 从剪辑角度讲:从入点到出点的一系列画格
(2)全景 A 大全景 含义:被摄主体与画面高度之比约为 3:4 的构图形式 功能:展示人物动作具体可及的活动空间 B 全景 含义:被摄主体与画面高度之比约为 1:1 的构图形式 功能:强调展示人物完整的形象、人物形体动作及动作范围;展示人物和空间环境的具体关系
C 全景的运用
5
c’大全景的运用 表现角色与空间的关系以及角色的群体行为 确立场景总体空间关系 c’’全景的运用 展现角色动作、表现角色性格 表现戏剧表演模式 展现角色与环境的关系 作为“基准镜头”
(2)客观镜头 含义 代表着创作者的眼睛,处于全知全能、无处不在的地位 作用 充当讲述者的角色,引导观众进入特定事件、特定情景,以及特定人物的生活。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手段,主要内容包括: 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1、视听语言的发展 视听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和电影是同一的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影像(一)镜头:镜头的理解要从设备和拍摄过程中提到的镜头两方面分析。

从设备上讲,物理学中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拍摄时说的镜头指剪辑后说的镜头是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是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

1、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从镜头镜片的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的改变。

照明:拍摄现场中的光效。

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2、摄影对于形成影像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等等(二)画框与构图1、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画内空间是我们在画框以内能够直观看到的,而画外空间是留给我们去想象的。

画框未必包围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画框以内空间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画框以外。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6)对画面长时间停留,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

2、构图: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

视听语言-第二节

视听语言-第二节
突出细节和情感。
镜头运动
镜头的运动方式(如推、拉、摇、 移)可以增强视觉效果,引导观 众的注意力,并营造特定的氛围。
镜头角度
不同的拍摄角度(如平角、俯角、 仰角)可以影响观众对画面的感
知和情感反应。
剪辑叙事
01
02
03
时间剪辑
通过加速或减缓时间的流 逝,剪辑可以强调某个事 件或情绪,或者创造出一 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贴近生活的场景,再现现实生活的原貌。
注重细节
02
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者注重细节的刻画,力求在视听细节上达
到真实可信的效果。
反映社会问题
03
现实主义风格的视听作品常常关注社会问题,通过真实的视听
表现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问题。
浪漫主义风格
强调情感表达
浪漫主义风格的视听语言 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富 有诗意的镜头和音乐,传 达创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追求唯美
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者追 求唯美的画面和音效,注 重通过视听细节来营造浪 漫、梦幻的氛围。
强调个性和创意
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者追 求个性和创意的表达,通 过独特的视听手法展现作 品的独特魅力。
表现主义风格
1 2
重视形式美
表现主义风格的视听语言重视形式美,通过夸张、 变形的镜头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强调作品的形式 感和视觉冲击力。
游戏设计
游戏作为互动娱乐形式,也涉及到视 听语言的应用。
游戏中的视听语言不仅用于营造氛围,还 用于引导玩家、提示游戏进程和提供交互 反馈,使游戏更具吸引力和可玩性。
游戏设计者通过画面、音效和音乐来 创造游戏的虚拟世界,提供沉浸式的 游戏体验。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影像
(一)镜头:镜头的理解要从设备和拍摄过程中提到的镜头两方面分析。

从设备上讲,物理学中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拍摄时说的镜头指剪辑后说的镜头是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是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

1、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从镜头镜片的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的改变。

•照明:拍摄现场中的光效。

•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2、摄影对于形成影像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等等
(二)画框与构图
1、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画内空间是我们在画框以内能够直观看到的,而画外空间是留给我们去想象的。

画框未必包围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画框以内空间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画框以外。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对画面长时间停留,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

2、构图: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

(1)线条。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线条与轮廓。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会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也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6)光影、颜色的变化。

由于照明、色彩的不同,会在画框中形成区域不同的光斑、色块,不同的光线强弱、色彩对比,也是构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

3、构图的重要原则:平衡原则、变化原则、动态构图原则。

(三)景别与角度
1、景别: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远景:广阔的场面。

全景:人物的全身。

中景: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

近景: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

特写:脖颈以上部位或被摄物体的细部。

2、角度
(1)正面角度: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

多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

(2)侧面角度:镜头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左右的夹角。

适合表现运动动作等(3)背面角度:与正面相反。

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制造悬念等。

(4)平视角度:镜头与被拍摄对象在同一水平高度。

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

(5)仰视角度:镜头高度低于被拍摄对象。

表达景仰、崇敬的态度。

(6)俯拍角度: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

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

(四)焦距:从镜头的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变焦:拍摄时对于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

·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拍摄物位于焦距内,成像清晰。

·失焦:被拍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

·选焦:选择景深中的某一个层面清晰对焦,其他层面成像模糊。

·跟焦:改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内。

·拉焦:焦点由一处重点移到另一处,速度相当突然。

·长焦镜头。

俗称望远镜头,视野较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如果拍摄运动物体,往往需要配合变焦摄影,避免失焦。

·短焦镜头。

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

·标准镜头。

(五)景深: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景深大小由光圈、焦距、物距决定
(六)运动摄影
1、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升、降、甩
●推:镜头水平方向直线向前运动。

●拉:镜头水平方向直线向后运动。

●摇:镜头位置不变,角度改变。

●移:镜头在水平面上或空间中的位置发生明显变化,镜头运动线路可以是任意的。

●升:镜头在空间中垂直方向向上运动。

●降:镜头在空间中垂直方向向下运动。

●甩:镜头快速的角度或位置改变。

通常用来表现一个动作与这个动作的快速反应。

(七)灯光与色彩
1、灯光照明作用
•曝光: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

也是灯光照明最基本的作用。

•造型:塑造人物或环境的视觉形象与质感。

•构图:勾画平面,塑造空间。

•强调:被照亮的人或细节是需要引起注视的部分。

•抒情:营造气氛,渲染情感。

•其他特殊作用。

2、光的性质:
(1)硬光:直射光,明暗反差较大,阴影明显,用来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动态的形象。

(2)软光:散射光,明暗反差较小,阴影被弱化,用来表现女性的、静柔的、静态的形象。

3、光的主次:主光和补光
4、光的方向:
(1)水平方向:正面光,侧面光,逆光。

(2)垂直方向:平角光,顶光,底光。

(八)场面调度
1、场面调度
•导演在拍摄现场对于视听语言各元素的综合调度、安排。

•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可以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达到叙事、表意、抒情
2、演员的调度
•人物以怎样的方式、从哪个地方出场,出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多个出场人物时,各自的主次、相互关系的调动。

•人物的行动空间,以及在该空间的行动线路的调度。

3、摄影机的调度
•调度固定镜头,首先要确定机位,包括拍摄的构图、角度、景别、视点等。

•运动镜头的调度,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镜头运动方式。

二、声音
(一)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影视中的声音可以分为:
•人声:指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情感时,所发出的具有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特征的声音。

•音乐:影视作品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

•音响:指影视作品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影视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的统称。

2、功能:
口语:⑴交代剧情⑵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⑶传达潜台词的丰富内涵。

旁白:⑴全知叙事⑵限知叙事⑶有利于时间和空间的转变
3、音响:指除语言(人声)、音乐之外,在影视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包括了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等。

从艺术创作来源角度,分为:自然音响和人造音响。

4、音乐
影视音乐的特征
•分段陈述、间断出现。

•创作上受制约,必须根据影片的题材内容来进行构思创作,并为剧情服务。

•整体上要与影片相伴而行,要与整部影片的艺术风格相统一,并要有助于创造丰满的银幕形象和表达人物的情感心理。

5、声音的录制
•先期录音:拍摄影像之前先进行的录音,这种多用于音乐剧。

•后期录音:影像拍完之后,根据影像内容进行配音。

•同期录音
6、声画关系
•声画同步
•声画分立
•声画对位
三、剪辑
•连贯性剪辑:用于表现连续时空的剪辑。

就是在剪辑的时候表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同一封闭性。

•非连贯剪辑:打破时间的连续性,延长、缩短或打乱。

打破空间的完整性,违反轴线原则。

创造连续时空的假象。

(一)格里菲斯和剪辑手法的基本成型
1、闪回:在某一场景中突然插入另一场景的镜头或片段的一种电影叙述手
法。

闪回内容一般为闪回前面镜头中某个人的思考或回忆,以使观众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维和情绪。

2、平行剪辑技巧和最后一分钟营救
3、加速剪辑的运用
(二)声音的剪辑:
1、声音的多重性特征决定了声音的并置。

2、声音的选择性特征影响着声音的选择和剪辑。

总结以上这些方面,影响、声音、剪辑概括了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08新闻采编班
高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