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猪种选育与杂交利用
《养猪学》——精选推荐

《养猪学》名词解释:1、温热环境:指直接影响猪体热调节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和热辐射。
2、口蹄疫:由小核糖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3、联合育种:通过一定组织方式,利用公共的性能测定站和人工受精站,在饲养相同猪种的选育场之间形成稳定的种质交流,从而把各独立种猪场的猪群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选育群,提高了育种效率和育种水平。
4、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的猪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群,具有较强的生活力,生产性能高于双亲均值的遗传现象。
5、争斗行为:指动物个体间在发生冲突时的反应,由“攻击”和“逃避”两个部分组成。
6、遗传相关:指一头种猪某两个性状的遗传潜力(育种值)之间的关联程度。
7、产业化经营: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按合同形式有机联合起来的经营模式。
8、功能关系:指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之间在管理和生产中的关系。
9、猪的杂交繁育体系:指为了满足杂优商品猪的高效稳定生产而组织的一套供种体系,主要由纯种的选育、种猪的扩繁和商品猪的杂交生产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由育种场(核心群)、繁殖场和商品场来承担相应的任务,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供种。
10、必需氨基酸:指那些在猪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猪体正常代谢的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1、必需脂肪酸:对幼猪来说,为了生长发育,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其机体不能合成的3种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油酸(二十碳四烯酸)。
营养上称这3种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12、哺乳仔猪: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
13、断奶仔猪:指出生4-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
14、繁育体系:指为了满足杂优商品猪的高效稳定生产而组织的一套供种体系。
15、反交: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作为父本,瘦肉型品种作为母本的杂交称为“反交”。
16、经济杂交:指采用遗传上有差异的不同品种或不同专门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使之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猪,大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生猪三元杂交技术

生猪三元杂交技术生猪三元杂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猪育种技术,通过配对选育优良的母猪和公猪,使其后代具备良好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
这种技术在现代猪肉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猪三元杂交技术的原理是将不同基因型的猪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使后代具备更好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
一般情况下,生猪三元杂交技术选用的母猪品种包括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
长白猪具有生长快、肉质好的特点;大白猪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特点;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的特点。
而选用的公猪品种则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生猪三元杂交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选育优良的种猪、合理的配种、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精确的选种。
首先,在选育种猪时,要选择品质好、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的母猪和公猪。
其次,在配种时要根据母猪和公猪的遗传特点和配种目标制定配种方案,并进行合理的配种组合。
然后,在饲养管理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包括饲料配方、饲喂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措施。
最后,在选种时要根据生长发育情况、繁殖性能、肉质品质等指标进行评估,选出优良的后代作为下一代种猪。
生猪三元杂交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杂交能够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其次,通过选育优良的种猪,能够提高生猪的肉质品质和抗病能力。
再次,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可以提高生猪的产仔数和成活率,从而增加了养殖效益。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种猪进行基因检测和选择,进一步提高猪群的遗传品质。
然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选育优良的种猪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养殖成本。
其次,生猪三元杂交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对养殖人员的要求较高。
再次,生猪三元杂交技术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配种和选种体系,以保证后代的遗传品质。
此外,生猪三元杂交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遗传隐患,如繁殖性能的下降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畜牧专业大作业论文 三元猪的杂交模式

猪的杂交模式设计与利用摘要当前,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
但生长缓慢,屠宰率偏低,瘦肉率少。
而三元杂种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适宜大力推广。
三元猪有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
本文通过对三元猪的选种,营养,屠宰,胴体品质等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三元杂交三元猪猪的三元杂交模式目录绪论 (4)Ⅰ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4)Ⅱ研究现状 (4)Ⅲ研究内容 (4)一选种、选配1.1选种考虑因素 (4)1.2品种选择 (4)1.3杂交模式 (5)二营养2.1营养前序 (6)2.2仔猪饲养管理 (6)2.3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6)2.4疾病的防疫检疫 (7)2.5饲料的调制与饲喂 (7)2.6猪的营养饮水 (7)2.7母猪与小猪的保健 (8)2.8猪出栏时间及注意事项 (8)2.9饲喂添加物对肉质的影响 (8)三屠宰3.1动物屠宰检疫流程图………………………………………………………………………103.2动物产地检疫流程图………………………………………………………………………113.3动物屠宰场动物入场及动物产品出场登记制度…………………………………………11四胴体品质4.1我国猪胴体分级标准………………………………………………………………………124.2胴体鉴定实验用品…………………………………………………………………………124.3胴体性状指标………………………………………………………………………………13五参考文献 (15)六鸣谢 (15)绪论Ⅰ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
猪的三元杂交

猪的三元杂交
三元猪分为内三元猪,外三元猪三元杂交猪是指用第三品种的公猪与二元杂交所选留的一代杂交母猪交配,得到的二代杂种猪。
(如:杜洛克公猪为父本,长白公猪和大白母猪杂交选留的杂交母猪为母本进行交配,得到的杜长大二代杂种猪就是三元猪。
三元杂交猪是用三个猪种按杂交组合试验得出的组合顺序分别进行杂交后所产生的具有优良品质的杂交育肥猪。
三元杂交猪由于生长速度快(即日增重高)、抗病力高、生活力强、饲料转化率好(即耗料少、长肉多)、瘦肉率高而深受养猪场户的欢迎和消费者的喜爱。
外贸出口主要是瘦肉多的"外三元"优质猪,市场上优质三元猪比普通猪要多卖100-200元,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元杂交猪组合模式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三元杂交猪组合模式有两种:一是以国外瘦肉型猪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杂交生产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组合模式,它具有饲料报酬高、日增重快、瘦肉率高的显著特点,适用于集约化养猪场和生产水平较高的规模化养猪场;二是以本地猪如清平猪、通城猪、太湖猪等为母本,以国外良种瘦肉猪大约克、长白为第一、二父本生产长大本三元杂交猪组合模式,此三元杂交猪适合于广大农户和适度规模养猪场饲养。
外三元猪的杂交组合
1、长白公猪×大约克母猪→长大杂交母猪。
2、大约克公猪×长白母猪→大长杂交母猪。
3、杜洛克公猪×长白母猪→杜长大外三元猪。
4、杜洛克公猪×大白母猪→杜大长外三元猪。
以上3、4两组为当代世界养猪业中最为优良的杂交组合。
其后代抗逆性强,具有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
猪的育种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4)肌肉品质
• • • • • • • • 肉色(meat color) 肌肉pH值 肌肉大理石纹 失水率 熟肉率 贮存损失 肌肉嫩度 肌内脂肪含量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肌肉pH:PH测定的时间是屠宰后45min以及宰后 24h 测定部位是背最长肌中心部位可采用玻璃电极(或 固体电极)直接插入测定部位肌肉内测定 现公认: 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5.6和5.5是 PSE肉 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6.2是DFD肉
营养
Genetics遗传
Transport Time/Distance运输时 间/距离
Social/Physical Environment社会与自
然环境
Cooking烹调
Animal Handling
动物处理 待宰时间
Slaughter屠宰
Aging Time熟化时间
Lairage Time
Past slaughter treatment宰后处理
肉色meat color比较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采用贮存损失、熟肉率及失水率测定肌肉的系水力
– 系水力是肉质的重要性状,直接影响肉品加工的产 量 – 也影响肌肉的嫩度 – 肌肉系水力的高低,取决于宰后肌肉的PH – 中国通常采用加压重量法来度量肌肉失水率,以估 计肌肉的系水力,即失水率越高,系水力越低 – 失水率(%)=(压前肉样重—压后肉样重)÷压前 肉样重×100%
第四章 猪的育种
本章主要内容
一、猪育种概况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三、种猪的选择 四、种猪的选配 五、种猪测定 六、纯种、品系选育 七、猪的杂交利用
种猪杂交组合及繁育技术

严格消毒制度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防止 病菌滋生。
健康检查制度
定期对种猪进行检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 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饲养管理
合理配制饲料,保持营养均衡,增强种猪的 抵抗力。
种猪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根据种猪疾病的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 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生素、退烧、消炎 等。
VS
手术治疗
种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
营养需求
种猪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等,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平衡对种猪的繁殖性能尤为 重要。
饲料配制
根据种猪的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如豆粕、鱼粉 、玉米、小麦等,合理配制饲料,以满足种猪的营养需求, 提高繁殖性能。
种猪的饲养环境与卫生防疫
定期称重可以了解种猪的生长情况和 健康状况,为调整饲料配制和饲养管 理提供依据。
03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种猪的食欲、精神状态、排 泄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同时,记录种猪的繁殖性能和后代 生长情况,为后续的繁育计划提供参 考。
04
种猪疾病防治
种猪常见疾病及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05
猪瘟
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猪 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 神沉郁,眼结膜发炎,出 现脓性眼屎。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如关节炎 等,应请专业兽医进行手术治疗。
05
种猪杂交组合及繁育 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某规模化猪场的杂交组合选择及繁育方案
杂交组合选择
该猪场选择了二元杂交组合,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的品种进行搭配,提高了种猪的生产性能 。
繁育方案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挑选优秀公猪的精液进行配种,提高了种猪的品质和生产效益。
养猪第三节 猪的选育与杂交利用

第三节猪的选育与杂交利用(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猪的重要生产性状与选择2.了解猪的选配3.掌握猪的杂交利用方式4.掌握杂交利用的措施5.掌握种猪各阶段的选择方法教学重点:1.猪的重要生产性状与选择2. 猪的杂交利用方式3. 杂交利用的措施教学难点:猪的杂交利用方式种猪各阶段的选择方法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学习任务:1.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课堂讲授以及必备知识点写出任务实施计划,以便讨论与实施。
完成过程:任务准备:利用教材、网络资源、图书做准备,写出任务实施计划。
任务实施:课堂授课(根据教师授课内容,修改任务实施计划)- 现场教学。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任务总结: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做任务报告,集体讨论,教师点评;写出实训报告。
任务后续:学习现代养猪场操作规程,为分组轮流顶岗实训做准备。
【板书】一、种猪的选育(一)猪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1.繁殖性状猪的繁殖性状主要有产仔猪、泌乳力、仔猪出生重和出生窝数、仔猪断奶重和断奶窝重、断奶仔猪重等。
总的来说,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估值是低的,选种时以家系选择为好。
【板书】(1)产仔数。
产仔数有两个指标,即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窝产仔数是包括木乃伊和死胎等在出生时仔猪头数,而窝产活仔数是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
产仔数为一复合性状,受母猪的排卵数、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诸多因素影响。
即产仔数的高低实质上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
【讲解】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母猪排出的卵子均多于产仔数,可达14 —20 枚之多。
我们将猪在一个发情周期内的排卵数称为猪的潜在繁殖力。
提高产仔数不能单纯只选择排卵数,而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尤其是提高胚胎成活率。
【讲解】闽清一猪场产仔猪31头猪的胚胎成活率一般较低,这是导致实际繁殖力与潜在繁殖力之间有明显差距的主要原因。
猪胚胎的死亡大部分发生在受精后25 —30 天内。
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着床以前主要取决于合子的生活力,而在此以后则取决于子宫内环境条件。
【板书】(2)初生重和初生窝重。
2第二章 优良种猪的选育及杂交利用

第二章优良种猪的选育及杂交利用第一节世界著名猪的品种一、长白猪外形特征:全身全白,体躯呈流线型,两耳向前下平行直伸,背腰长,腹线平直不松弛,皮肤薄,骨骼细,平均乳头7-8对。
特点评价: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母猪产仔多,泌乳性能好的优点。
相对缺点是肢蹄不够结实,抗逆性较差,但英系,丹系新长白肢蹄相对有所改善。
杂交利用:常用做生产配套系的父本。
二、大白猪外形特征:毛色全白,体格大而匀称,呈长方形,头颈较长,脸微凹,耳大直立,鼻直,背腰微弓,四肢较长,平均乳头7对。
特点评价:增重快,瘦肉率高,肉质好,适应性强,母猪肢蹄健壮,母性强,繁殖性能高,但性成熟较晚。
杂交利用:常作为生产配套系的母本。
三、杜洛克外形特征:毛为棕红色(可由金黄色到暗棕色),樱桃色最受欢迎,耳中等大,耳尖下前垂,四肢粗壮,头较小而清秀,身上不允许有白毛。
特点评价: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抗逆性强,料肉比低,体质结实、肢蹄健壮,肉色好,公猪性欲强,但产仔数少,泌乳力稍差。
杂交利用:常做终端父本。
目前常用的有美系的杜洛克和台系的杜洛克,它们各有优势。
美系杜洛克:骨架大,性欲好,生长速度快,但色粗,臀部肌肉不那么好,大猪后期生长快,料肉比很理想,大猪出栏可以拉长养大一点,理想出栏110-130kg。
台系杜洛克:体型好,瘦肉率高,背肌宽阔臀部丰满,但易应激,腿脚粗,后期生长速度慢,料肉比增大,因此,菜猪不能太大出栏,理想出栏体重90-115kg。
四、皮特兰外形特征:毛色灰白夹有黑色斑块,还有部分红毛,耳中等大小向前倾,头面平,嘴大且直,体躯呈圆柱形,肌肉丰满,但肢蹄矮短。
特点评价:瘦肉率特别高,可达70%左右,但抗应激能力较差,体重达90kg以后,生产速度明显减慢,肉质不佳。
杂交利用:常用做生产皮杜杂交公猪的父本。
五、太湖猪(梅山猪)太湖母猪是具有繁殖能力最高的母猪,体黑色,耳大下垂,性成熟早,在保证适宜瘦肉,提高繁殖力的杂交改良中,太湖猪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母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宰杀放血
脱毛
去掉内脏
去头
去蹄
去尾
猪 的 胴 体
(三)胴体性状
1.屠宰率 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一)杂交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
杂交:指不同品系、品种个体间的交配。 杂交的效应: 一是迅速和显著地提高杂种的生活力,从而 获得杂种优势,而且杂种的性状较一致; 二是杂交能够丰富遗传结构,使人们可以从 中选择优良个体,经过培育成为新品种。
(二)杂种优势及其度量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 代群生活力提高,生产水平高于双亲平均值。 杂种优势值:杂种一代与纯合亲代均值间 的差数。生产中可用杂种优势率来表示。 父本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效应 母本杂种优势 个体杂种优势
(二)选配的方法
1.品质选配 根据双方个体品质的选配,又叫表型选配。 同质选配 品质选配 异质选配
1.品质选配
(1)同质选配 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的优秀公、 母猪交配。 目的:使亲本共同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 给后代,使优良性状得到巩固和发展。 注意:一是交配双方品质同质,但应该是 优秀的而不是中等以下的交配;二是交配双方 除要求其主要性状同质外,还应无其他共同的 品质缺陷,以免加深这种缺陷。
2.杂交父本的选择
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性成 熟早,精液品质好,性欲强;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五)杂交方式
1.两品种杂交 2.三品种杂交 3.双杂交 4.轮回杂交 5.固定-轮回杂交 6.顶交 7.终端杂交
1.两品种杂交
二元杂交、简单杂交、单杂交
模式: A♂× B♀
↓
洋二元 长白♂ × 大约克♀
胴体瘦肉率=肌肉重÷(骨骼重+皮肤重+肌肉重+脂肪重)×100%
遗传力较高,属中等偏上水平。不同的品 种、类型对瘦肉率影响很大。同一品种不同体 重下屠宰,其瘦肉率有很大不同。饲料中的能 量、蛋白质含量、饲喂方式也影响猪的瘦肉率 。
骨骼、肌肉、脂肪、皮肤
(三)胴体性状
3.背膘厚度 背膘厚是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 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属于高遗传力。表型选择就可获得较大的 遗传,每代可获得1mm的遗传进展。
(三)胴体性状
6.肉的风味 是评价肉的好坏的综合指标,用肉嫩度、 大理石状花纹等指标表示
二. 猪的选配
(一)选配的功能和意义 (二)选配的方法
(一)选配的功能和意义
选配是在选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有计划的 为母猪选择适宜的交配公猪。 目的:使个体间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促 使有益基因结合起来,产生大量品质优良的后 代,以巩固和加强选种的效果,不断提高猪群 的品质。 选配是选种的继续,选种是选配的基础。
↓
土二元 长白♂×民猪♀
↓
AB ♂♀育肥
100%后代个体杂种优势
F1长大♂♀育肥
100%后代个体杂种优势
长民♂♀育肥
100%后代个体杂种优势
1.两品种杂交
评价
●杂交方式简单易于推广; ●杂种优势没有充分利用,仅用后代个体的杂种 优势; ●洋二元杂交,杂交后代生长速度,饲料报酬, 胴体品质较土二元好,但适用性,繁殖力和肉 质不如土二元好; ●洋二元杂交适合城市,土二元适合农村。
四.杂交利用措施
(二)配合力测定和最优杂交组合的筛选 配合力就是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 优势程度,也就是杂交效果的好坏与大小。由 于各种群间的配合力大不一样,只要人们还没 有找到可以精确预测杂种优势的捷径,通过杂 交试验进行配合力测定是选择理想杂交组合的 必要方法。
(一)繁殖性状
1.产仔数 指母猪一窝的产仔总数(包括活的和死的)。 而对生产有指导意义的是产活仔数。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年龄、胎次、营养 状况、配种时机、配种方法、精液品质。
(一)繁殖性状
2.仔猪的初生重
初生个体重:出生后12小时之内、未吃初乳前的重量
包括 初生窝重:各个仔猪体重的总和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营养状况、妊娠后期母
3.双杂交
模式: A♂× B♀ C♂× D♀ ↓ ↓ AB♂ × CD♀ ↓ (AB)(CD)(商品肉猪)
3.双杂交
3.双杂交
评价 ●能够综合四个品种优良特性,获得杂种父本和 杂种母本双重优势,充分利用了个体杂种优势、 母本杂种优势和父本杂种优势; ●缺点:繁育体系复杂,需要饲养四个品种,进 行多次配合力测定。
2.三品种杂交
三元杂交
模式 A♂× B♀ 长白♂×大白♀
↓
AB♀×C♂ ↓ C(AB)(商品肉猪) 三元杂交模式
↓
长大♀×杜洛克♂ ↓ 杜(长大)(商品肉猪)
2.三品种杂交
评价
●能综合三个品种优良特性,充分利用了杂种后代个体和母体杂种 优势,杂交效果好于二元杂交; ●洋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猪是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杂交方式,能适 应外贸和内销的市场要求,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日增重800克以上) 饲料报酬高(2.8~3.0:1)瘦肉率高(65%以上)缺点是繁殖性能 稍低,肉质差。 ●两外一内的土三元杂交方式,由于利用了我国优良地方猪种资源, 在保持一定的增重速度的基础上提高了猪肉质量。生产的优质瘦 肉型猪能满足社会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是今后我国今后养猪生 产的方向。
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产仔数。
从选种意义上看,窝重更有价值。
(一)繁殖性状
3.泌乳力 反映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指标,是母猪母 性的体现。常用20日龄窝重表示。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营养状况、饲
养管理水平、产仔数。
(一)繁殖性状
4.育成率 指仔猪断乳时的存活个数占初生时活仔个 数的百分数。
育成率=(仔猪断乳时存活个数÷初生时活仔猪个数)× 100%
4.轮回杂交
两品种轮回杂交模式
A♂× B♀ ↓ AB♀×B♂ ↓ B(AB)♀ ×A ♂ ↓ ∶
杂种后代的全部公猪和大部分母猪供商品用
4.轮回杂交
评价
●虽然能综合两品种优良特性,保持子代个体和 母体杂种优势不消失,但只能保持 2/3 的个体 和母体杂种优势; ●减少从外引种带来的疾病风险;
●在我国利用比较少。
1.品质选配
(2)异质选配 选择性状不同或同一性状而性能表现不一致的公、 母猪交配。 目的: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公母猪交配,是 将两个个体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取得兼有双亲不同 优点的后代,从而使猪群在这两个性状上都得到提高; 选择同一性状而性能表现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猪交配, 是使后代品质得到改进和提高。 注意:不允许有相同的缺点或相反缺点的公母猪交配。
7.终端杂交
固定轮回杂交的最后一次杂交就是终端杂 交,后代全部商品用。
四.杂交利用措施
(一)杂交亲本种群的选优与提纯 这是杂交优势利用的一个最基本环节,杂种必须能 从亲本获得优良的、高产的、显性和上位效应大的基因, 才能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选优”就是通过选择使亲 本种群原有的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能增大。“提 纯”就是通过选择和近交,使得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上 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差异尽可能减 小。提纯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选优,因为亲本种群愈纯, 杂交双方基因频率之差才能愈大。不以纯繁为基础的单 纯杂交的做法是错误的,纯繁和杂交是整个杂交优势利 用过程中两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互为基础、互相不 可替代的过程。
(三)胴体性状
4.眼肌面积 指胸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 可用多种方法求出,但最准确的还是用求 积仪求得。 估算公式:
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0.7
(三)胴体性状
5.肉的颜色 呈红色或粉红色,一般要求鲜红。年龄大 深,年龄小浅,放血不全呈暗红色,患应激综 合征时易出现PSE肉。
5.固定-轮回杂交
为了克服轮回 杂交的缺点,西方 一些国家,如美国、 德国采取固定-轮 回杂交的方式进行 商品猪生产,即采 用轮回杂交方式生 产后备母猪,然后 将这些杂种母猪与 终端父本公猪交配 生产商品肉猪。这 种方式的操作与轮 回杂交相似,只不 过是轮回杂交中交 配是用来生产终端 杂交用的杂种母猪。
2.亲缘选配
根据配对双方亲缘关系的远近和程度的高 低进行的选配。凡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公母猪交 配就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反之叫非亲缘交 配。 近交有害,一般都应避免,但有时为了达 到某种目的,往往需要这种选配方式。
2.亲缘选配
近交的使用 (1)可以纯化猪群的遗传结构,提高其 同质性,使猪群的遗传性状趋于稳定。 (2)近交使有害基因纯化而提高暴露的机 会,淘汰带有有害基因的个体,可降低猪群内 有害基因频率。
W0:育肥开始时的质量,kg或个; T:育肥开始到结束所用的天数。
属于中等遗传力,表型选择和家系选择或家系内选择 都有明显的遗传进展。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性别、营养状况、 日粮配合水平、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控制等
(二)生长或育肥性状
2.饲料利用率 指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饲料利用率=饲料消耗量÷增加的质量 属于中等遗传力,表型选择和家系选择或家系内选 择都有明显的遗传。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方式、性别、饲养管 理水平、日粮营养水平、环境控制等
宰前活重:宰前停食24h的空腹体重称为宰前活 重。停食但不停水。
属于中等遗传力。不同品种类型对屠宰率 的影响很大。同一品种不同体重下屠宰,其屠 宰率不同。要求在90kg体重时屠宰,用以比较 不同猪的屠宰率。
(三)胴体性状
2.瘦肉率 指将半片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骼、 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分别称重,然后 计算肌肉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数
4.轮回杂交
三品种轮回杂交模式
A♂× B♀ ↓ AB♀×C♂ ↓ C(AB)♀ ×B ♂ ↓ ∶ 杂种后代的全部公猪和大部分母猪供商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