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煤柱的留设
251采区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

251采区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1、防水煤(岩)柱种类;本采区田地质构造较中等,无岩浆活动,井田内无河流。
根据本矿的煤层赋存特征,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确定如下:⑴井田边界煤柱;⑵井筒及大巷煤柱:⑶采空区隔离煤柱;⑷地面工业广场及村庄煤柱;⑸断层煤柱⑹陷落柱煤柱⑺风氧化带煤柱2、防水煤(岩)柱留设与计算结果根据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留设煤柱。
⑴田边界煤柱:依据《采区初步设计》本矿留设20m。
⑵副井广场:副斜井、回风斜井均沿煤层反倾向掘进,地面工业广场煤柱保护等级确定为II级,围护带宽度确定为20m,按照表土层岩层移动角45°,基岩移动角73°进行计算。
最大垂深为(1350-880)=470,其中表土层按20m,基岩按450m,计算结果为158m,加上围护带的宽度20m。
所以副井广场留设的煤柱宽度最大为158+20=178米。
③大巷煤柱:本矿1030m水平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均沿2#煤层附件布置,距离5#煤层45m,岩石为中硬,小于8-10倍煤层厚度(8-10M=60.48-70.56m),所以需留设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6、83条规定采用下式进行计算:S=2S1+2a f 0.6M)H(2.5 1+=S式中:a—受护井筒或巷道宽度的一半,(m),2.4S—保护煤柱,(m)S1—保护煤柱的水平宽度(m)H—煤层距离巷道的最大垂深,(m),最大65m。
M—煤厚,(m),平均7.56mf—煤的强度系数,10Rc1.0=fRc—煤的单向抗压强度,Mpa,本矿煤性软,取10Mpa则10Rc1.0=f=1.00S1=21.4S=2S1+2a2=21.4×2+2.4×2=47.6m即1030运输大巷下侧需留煤柱47.6m,设计留设煤柱50m。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5月).doc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5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5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建筑物保护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3第一节建筑物保护煤柱的留设3第二节建筑物压煤的开采5第三章构筑物保护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11第一节构筑物保护煤柱的留设.11第二节构筑物压煤的开采.12第四章铁路保护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16第一节铁路保护煤柱的留设.16第二节铁路压煤的开采.17第五章水体安全煤(岩)柱留设与压煤开采21第一节水体安全煤(岩)柱的留设.21第二节水体压煤的开采.23第六章井筒与工业场地及主要巷道保护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30第一节立井与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的留设.30第二节斜井保护煤柱的留设.33第三节平硐、石门、大巷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的留设.36第四节立井井筒保护煤柱的回收.37第五节斜井保护煤柱的回收.39第六节平硐、石门、大巷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的回收.39第七章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工作的管理40第八章沉陷区环境影响评价与土地治理、利用41第一节开采沉陷的环境影响评价.41第二节沉陷区的土地治理与利用.41第三节煤矿开采沉陷区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42第九章压煤开采的经济评价45第十章附则46附录1本规范专用名词解释.47附录2本规范用词说明.50附录3地表移动影响计算.51附录4近水体采煤的安全煤(岩)柱设计方法.53附录5煤矿开采损坏建筑物补偿办法.58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保护建筑物(构筑物)、水体、铁路、主要井巷和地面生态环境,根据《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铁路法》《水法》《物权法》《环境保护法》《公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生产和在建的煤矿。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煤矿区建筑物(构筑物)、水体、铁路和主要井巷保护煤柱或者安全煤(岩)柱的留设原则与设计方法,压煤开采原则与方法,开采沉陷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与治理途径,沉陷区稳定性评价原则与治理途径,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的管理办法等。
煤柱留设说明

xxx采面保安煤柱留设说明一、xxx采面位置xxx综采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翼,北部为5919采面未开拓区域;南部为5915采空区,东部为采区边界保护煤柱。
xxx采面走向长度(运巷):675m;倾向长度185m;煤层平均厚度2.8m。
二、xxx采面回采现状xxx综采工作面相对应地面位置为四面山,地面均为荒山土坡,无大型建筑及水体,但有部分矿区公路、杨家沟部分河沟及少数居民将会受xxx采面回采的影响。
现xxx运巷剩余可采长度77m,xxx风巷剩余可采长度118m,累计剩余可采煤量7.9万吨。
三、xxx采面保护煤柱留设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结合xxx采面的实际生产情况,采面地表矿区公路、河沟及居民房屋呈条带状分布,现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上册》第七章保护煤柱留设设计第二节保护煤柱的留设方法来对xxx采面的保护煤柱进行留设,针对xxx采面本矿采用垂直剖面法留设保护煤柱,被保护对象的等级及围护带宽度的选择取定见下表:不易确定者,可组织专门论证,并报省、直辖市、自治区煤炭主管部门审定。
垂直剖面法计算示意图:如图可知:L--为需要留设保护建筑的总长度L1--为建筑物的围护带宽度L2--为表土层需要留设的宽度L3--为基岩层需要留设的宽度a--为表土层的移动角a1--为基岩层的移动角H--为表土层至基岩层的垂高H1--为基岩层至煤层的垂高则有:L=L1+L2+L3=L1+H*cota+H1*cota1结合xxx采面的实际回采情况及煤层赋存条件,xxx采面煤层沿煤层走向布置,煤层倾角变化不大,属于近水平煤层。
相对地面建筑物为砖木、砖混结构平房或变形缝区段小于20m的两层楼房,属于矿区建筑物保护等级Ⅲ类,围护带取10m。
根据贵州煤安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龙凤煤矿扩建初步设计(变更)》说明书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可知,表土段移动角取45°,走向移动角取70°。
251采区安全煤柱和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

251采区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1、防水煤(岩)柱种类;本采区田地质构造较中等,无岩浆活动,井田内无河流。
根据本矿的煤层赋存特征,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确定如下:⑴井田边界煤柱;⑵井筒及大巷煤柱:⑶采空区隔离煤柱;⑷地面工业广场及村庄煤柱;⑸断层煤柱⑹陷落柱煤柱⑺风氧化带煤柱2、防水煤(岩)柱留设与计算结果根据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留设煤柱。
⑴田边界煤柱:依据《采区初步设计》本矿留设20m。
⑵副井广场:副斜井、回风斜井均沿煤层反倾向掘进,地面工业广场煤柱保护等级确定为II级,围护带宽度确定为20m,按照表土层岩层移动角45°,基岩移动角73°进行计算。
最大垂深为(1350-880)=470,其中表土层按20m,基岩按450m,计算结果为158m,加上围护带的宽度20m。
所以副井广场留设的煤柱宽度最大为158+20=178米。
③大巷煤柱:本矿1030m 水平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均沿2#煤层附件布置,距离5#煤层45m ,岩石为中硬,小于8-10倍煤层厚度(8-10M=60.48-70.56m),所以需留设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6、83条规定采用下式进行计算:S=2S 1+2a f 0.6M)H(2.51+=S式中:a —受护井筒或巷道宽度的一半,(m ),2.4S —保护煤柱,(m )S 1—保护煤柱的水平宽度(m )H —煤层距离巷道的最大垂深,(m ),最大65m 。
M —煤厚,(m ),平均7.56mf —煤的强度系数,10Rc 1.0=fRc —煤的单向抗压强度,Mpa,本矿煤性软,取10Mpa 则10Rc 1.0=f =1.00S 1=21.4S=2S 1+2a2=21.4×2+2.4×2=47.6m即1030运输大巷下侧需留煤柱47.6m ,设计留设煤柱50m 。
煤柱尺寸留设

各种煤柱留设尺寸
井田边界煤柱:30米
阶段煤柱:斜长为60米,若在两阶段留设,则上下阶段各留30米
井田浅部防水煤柱:斜长为50米
断层煤柱:每侧各为20米
工业广场煤柱:根据工业广场占地面积,按几何作图法确定;
斜井井筒保护煤柱:两井中间为30米,两侧各为30米;
煤层大巷护巷煤柱:对近水平煤层,运输大巷与回风大巷布置在开采水平时,两巷水平间距为20米,垂距为10米,回风大巷上方留斜长为20米的煤柱。
采区边界煤柱:20米
采区煤层上山:两巷中间为20米,两侧各为20米;
区段煤柱:斜长10米
平巷掘进速度
说明书内容:
1、采区概况
2、采区设计方案
3、采区各系统
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工作面主要设备
6、通风与安全
7、巷道断面设计。
煤矿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

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1.设计是采掘工程施工的依据和目标。
没有设计的施工是盲目的施工,轻者造成无效进尺、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严重时可导致发生各类事故。
近些年来部分乡镇、个体煤矿开采前不按规定进行设计或设计不科学,不按规定程序审批,胡采乱掘造成事故者屡屡发生。
因此,《规程》规定,采区开采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
(1)采区设计方案必须符合《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以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
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必须具备的文件:经矿总工程师审批的采区地质报告书;矿井设计文件;矿井的长远规划;采区接替图表;矿压观测资料。
(2)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应进行多方案论证和对比,以求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采区设计方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对编制完毕后的设计进行签字,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增加了开采强度,通风阻力增大,不利于通风管理,还可能造成应力叠加,给顶板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造成循环风,不利于瓦斯事故的防治,另外也不利于顶板管理。
3.矿井内的各种煤柱的设计是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经过计算后划定的,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是预防矿井灾害提高矿井应变能力的需要。
同时也是保持矿井稳产、高产、提高回采率,保证生产接替提高矿井服务年限的需要。
⑴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打乱了设计布置,降低了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回采工作面回采率。
“三量”达不到国家规定,采掘接替紧张,回采工作面搬家倒面的次数增加。
另外,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增加了煤炭自然发火条件,在采区内任意留煤柱,还会形成所谓的“孤岛”,孤岛煤柱能把上方的应力集中向下传递,使下部的煤层巷道,硐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任意留设的煤柱下方有近距离煤层,其下方的煤层将处在高应力区内开采,尤其在有冲击危险的煤层中采掘,影响更大。
急倾斜坚硬煤层开采防水煤岩柱留设方法

急倾斜坚硬煤层开采防水煤岩柱留设方法摘要:文章综合分析福建省高陂井田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实际特点,就开采急倾斜坚硬煤层防水煤岩柱留设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或杜绝采掘工作面水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急倾斜坚硬煤层隔水煤岩柱留设矿井水害事故是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它不但影响该矿井安全生产,而且还造成矿井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还对周边的矿井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地表水、矿井水和裂隙水灰岩水从矿井采空区、钻孔和砂岩裂隙等导水通道进入井下采掘工作面,通过导水通道的各种矿井水的涌水量超过矿井中央泵房的最大排水能力时,就会造成重大水灾事故。
2011年龙岩市新罗区某矿,由于水文地质情况不明,又未采取必要的措施,巷道掘进遇导水断层导通地下灰岩水。
灰岩水通过导水通道进入采掘工作面,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超过矿井的中央泵房最大排水能力,导致全矿被淹的重大水灾事故。
1 急倾斜坚硬煤层赋存条件福建煤电公司高陂煤矿矿区中井田属童子岩组三段地层,井田范围内有4层急倾斜煤层(13#、18#、19#、23#),岩性为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地层稳定性好,岩石质量好,岩体较完整。
矿区内岩层均为富水性弱至中等的裂隙水,对工作面不会造成危害,含水层补给来源少。
但高陂煤矿周边小窑较多,且小窑入侵严重,存在部分小煤老空积水。
2 防水煤岩柱留设原则①防水煤岩柱留设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减少煤炭损失。
②防水煤岩柱留高设必须考虑高陂井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急倾斜煤层特性、开采方法等因素。
③多煤层开采,各煤层的防水煤岩柱必须统筹考虑,因高陂井田的13#和14#的层间距只有4 m,所以开采13#煤层时要同时留设好13#、14#两层煤的隔水煤岩层柱,以免开采13#煤层影响14#煤层的防水煤岩柱,造成防水煤层柱失效。
④防水煤层柱留设计算公式参数选择尽量选用本井田资料,并且适当加大安全系数。
3 高陂煤矿急倾斜坚硬煤层防水煤岩柱留设计算方法高陂井田F0断层接近灰岩水,所以当高陂井田煤层开采至深部时,极易与F0断层伴生断层相连,常常成为含水层间联系的通道,可能把灰岩水导入工作面,造成淹井事故,所以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特别是有预测有断层出现的采掘工作面掘采时必须要考虑如何留设防水煤岩柱,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煤矿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

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1.设计是采掘工程施工的依据和目标。
没有设计的施工是盲目的施工,轻者造成无效进尺、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严重时可导致发生各类事故。
近些年来部分乡镇、个体煤矿开采前不按规定进行设计或设计不科学,不按规定程序审批,胡采乱掘造成事故者屡屡发生。
因此,《规程》规定,采区开采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
(1)采区设计方案必须符合《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以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
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必须具备的文件:经矿总工程师审批的采区地质报告书;矿井设计文件;矿井的长远规划;采区接替图表;矿压观测资料。
(2)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应进行多方案论证和对比,以求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采区设计方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对编制完毕后的设计进行签字,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增加了开采强度,通风阻力增大,不利于通风管理,还可能造成应力叠加,给顶板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造成循环风,不利于瓦斯事故的防治,另外也不利于顶板管理。
3.矿井内的各种煤柱的设计是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经过计算后划定的,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是预防矿井灾害提高矿井应变能力的需要。
同时也是保持矿井稳产、高产、提高回采率,保证生产接替提高矿井服务年限的需要。
⑴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打乱了设计布置,降低了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回采工作面回采率。
“三量”达不到国家规定,采掘接替紧张,回采工作面搬家倒面的次数增加。
另外,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增加了煤炭自然发火条件,在采区内任意留煤柱,还会形成所谓的“孤岛”,孤岛煤柱能把上方的应力集中向下传递,使下部的煤层巷道,硐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任意留设的煤柱下方有近距离煤层,其下方的煤层将处在高应力区内开采,尤其在有冲击危险的煤层中采掘,影响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煤柱合理尺寸的因素是煤层所受压力的大小以及煤柱本身的强度。
在通常情况下,煤层埋藏深度和厚度较大、围岩较软时,煤柱承受的压力就较大。
煤柱强度主要取决于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与煤柱的形状尺寸、巷道的服务年限及巷道支护情况有关。
在选择合理煤柱尺寸时须综合分析确定。
目前,尚无计算煤柱尺寸的可靠方法,主要依靠现场实际经验确定。
1、采区上(下)山间的煤柱宽度(沿走向):对薄及中厚煤层为20m;对厚煤层为20~30m。
工作面停采线至上(下)山的煤柱宽度:对薄及中厚煤层约为20m;对于厚煤层约为30~40m。
2、上下山区段平巷之间的煤柱宽度:对薄及中厚煤层约为8~15m。
对于厚煤层约为30m。
3、运输大巷一侧煤柱宽度:对薄及中厚煤层约为20~30m;对于厚煤层约为25~50m。
4、回风大巷一侧煤柱宽度:对于薄及中厚煤层约为20m;对于厚煤层约为20~30m。
5、采区边界两个采区之间的煤柱宽度为10m。
6、断层一侧煤柱宽度根据断层落差及含水等具体情况而定:落差大且含水时留30~50m;落差较大留10~15m;采区内落差小的断层通常不留煤柱。
应当指出:大巷布置在较坚硬的岩层中,或大巷距煤层垂距在20m以上时,一般不受采动影响,其上方不留设护巷煤柱。
采区内留设的煤柱可以回收一部分,如区段隔离煤柱、上(下)山之间及其两侧的煤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