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薄膜干涉-1教材
合集下载
薄膜干涉(课堂PPT)

4.竖直放置的铁丝框中的肥皂膜,在太阳光的照射 下会形成( C) A.黑白相间的水平干涉条纹 B.黑白相间的竖直干涉条纹 C.彩色水平干涉条纹 D.彩色竖直干涉条纹
9
5.关于薄膜干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B波D 峰和波峰叠加处,光得到加强,将出现亮
条纹,在波谷和波谷叠加处,光将减弱,出现暗条 纹 B.观察皂液薄膜的干涉现象时,观察者和光源应该 位于薄膜的同侧 C.当薄膜干涉的条纹是等距的平行明暗条纹时, 说明薄膜厚度处处相同 D.薄膜干涉中,同一条纹上各点厚度都相同
6.在光学镜上涂有增透膜,已知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4 ,绿光的波长为5600Aº,则增透膜的厚度为________ .1000Aº
10
7.下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的上表面是 否平整的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 所示,则 ( BD) A.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上表面和b的 B.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下表面和b的上 C. D.
3
问题思考:
1、增透的条件是什么?即镀层薄膜的厚至少多大?薄膜的厚度至少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2、是否对所有颜色的光都有增透的作用?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 增强绿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 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由于其它 色光不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 这样的镜头呈淡紫色。
6
被检测平面的凹凸判定:
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 如图(b)所示;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c)所示, 则表示被检测表面微有凸起*(或凹下),这些凸起(或 凹下)的地方的干涉条纹就弯曲。从弯曲的程度就可以 了解被测表面的平整情况。这种测量精度可达10-6cm。
单色光
标准样板 薄片
9
5.关于薄膜干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B波D 峰和波峰叠加处,光得到加强,将出现亮
条纹,在波谷和波谷叠加处,光将减弱,出现暗条 纹 B.观察皂液薄膜的干涉现象时,观察者和光源应该 位于薄膜的同侧 C.当薄膜干涉的条纹是等距的平行明暗条纹时, 说明薄膜厚度处处相同 D.薄膜干涉中,同一条纹上各点厚度都相同
6.在光学镜上涂有增透膜,已知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4 ,绿光的波长为5600Aº,则增透膜的厚度为________ .1000Aº
10
7.下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的上表面是 否平整的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 所示,则 ( BD) A.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上表面和b的 B.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下表面和b的上 C. D.
3
问题思考:
1、增透的条件是什么?即镀层薄膜的厚至少多大?薄膜的厚度至少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2、是否对所有颜色的光都有增透的作用?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 增强绿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 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由于其它 色光不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 这样的镜头呈淡紫色。
6
被检测平面的凹凸判定:
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 如图(b)所示;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c)所示, 则表示被检测表面微有凸起*(或凹下),这些凸起(或 凹下)的地方的干涉条纹就弯曲。从弯曲的程度就可以 了解被测表面的平整情况。这种测量精度可达10-6cm。
单色光
标准样板 薄片
第三章 干涉

两波到达P点的相位差为:
2 1 2 ( n2 r2 n1r1 ) ( 01 02 ) 2 c c ( 2 c , n1 , n2 ) 1 2
( r2 r1 ) ( 01 02 )
1、相位差
2
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光矢量 E )平行、相
位差恒定。
3、波动的特征 “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动的重要特征。
四、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
1、两简谐振动的合成
1 A t 1 ) 1 cos(
2 A2 cos( t 2 )
1 2 A cos( t )
'
dx r2 r1 d sin d tan D
考虑到移动方向相反
D x s R
例1:用白光做光源观察双缝干涉,缝间距为d,试 求能观察到的清晰可见光谱的级次。白光波长范围 390—750nm。
例2:一双缝实验中,两缝间距为0.15mm,在1.0m处 测得第一级和第十级暗纹之间距离为36mm。试求所 用单色光的波长。
——分波阵面法
(3) 劳埃德镜
P'
P
s1
d
s2
M
L
d'
半波损失 :光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 反射光相位突变π 。
三、干涉条纹的移动
零级条纹在P0 光源移动δs 条纹移动δx
R2 r2 R1 r 1
R1 R2 (r1 r2 )
傍轴, 小角度下:
R1 R2 d sin ' ds d tan R
n2 n
2
Q
2 L 2h n 2 n1 sin 2 i1
薄膜干涉-等倾干涉

02
在等倾干涉中,光线在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后发 生相干,形成干涉条纹。
03
等倾干涉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光通信等领域,是 光学干涉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倾干涉的条件
1
入射光束必须为平行光束,且入射角相等。
2
薄膜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上下表面反射率相 近。
3
入射光波长需满足一定条件,使得光在薄膜中发 生相干。
发展等倾干涉的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计算机模拟等倾干涉现象,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干涉结果,为实验设计和优化提供指 导。
等倾干涉的实验研究
探索新型的干涉实验技术和装置
开发更先进、更高效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提高干涉实验的精度和可靠性。
拓展等倾干涉的应用范围
将等倾干涉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光学传感、表面检测、生物医学等,发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薄膜干涉的应用
01
02
03
光学检测
利用薄膜干涉现象检测光 学元件的表面质量、光学 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等参 数。
光学信息处理
利用薄膜干涉现象实现光 学信息的调制、滤波和合 成等操作。
光学仪器
薄膜干涉现象用于制造各 种光学仪器,如干涉仪、 光谱仪和望远镜等。
02 等倾干涉原理
等倾干涉的概念
01
等倾干涉是指当平行光束入射到薄膜表面时,在等 倾角的位置上产生干涉现象。
实验设备
分束器
将激光分成反射和 透射光束。
观察装置
包括显微镜和屏幕, 用于观察干涉现象。
激光源
用于提供单色相干 光源。
薄膜样品
需要制备不同厚度 和折射率的薄膜样 品。
测量工具
用于测量薄膜厚度 和折射率。
在等倾干涉中,光线在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后发 生相干,形成干涉条纹。
03
等倾干涉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光通信等领域,是 光学干涉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倾干涉的条件
1
入射光束必须为平行光束,且入射角相等。
2
薄膜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上下表面反射率相 近。
3
入射光波长需满足一定条件,使得光在薄膜中发 生相干。
发展等倾干涉的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计算机模拟等倾干涉现象,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干涉结果,为实验设计和优化提供指 导。
等倾干涉的实验研究
探索新型的干涉实验技术和装置
开发更先进、更高效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提高干涉实验的精度和可靠性。
拓展等倾干涉的应用范围
将等倾干涉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光学传感、表面检测、生物医学等,发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薄膜干涉的应用
01
02
03
光学检测
利用薄膜干涉现象检测光 学元件的表面质量、光学 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等参 数。
光学信息处理
利用薄膜干涉现象实现光 学信息的调制、滤波和合 成等操作。
光学仪器
薄膜干涉现象用于制造各 种光学仪器,如干涉仪、 光谱仪和望远镜等。
02 等倾干涉原理
等倾干涉的概念
01
等倾干涉是指当平行光束入射到薄膜表面时,在等 倾角的位置上产生干涉现象。
实验设备
分束器
将激光分成反射和 透射光束。
观察装置
包括显微镜和屏幕, 用于观察干涉现象。
激光源
用于提供单色相干 光源。
薄膜样品
需要制备不同厚度 和折射率的薄膜样 品。
测量工具
用于测量薄膜厚度 和折射率。
3-02 薄膜干涉(一)——等厚条纹

n
h
第三章:干涉装置 光场的时空相干性 § 2 薄膜干涉(一)——等厚条纹
2.6 薄膜的颜色、增透膜和高反膜 薄膜的颜色:干涉导致不同波长光的反射率不同。 增透膜:
n1 < n < n 2 nh = λ 4 , n1 n n2
例: n1 = 1,
3λ 4 ,
n1 n 2 时完全消光
→ n 0 = 1 . 23
2.2 薄膜表面的等厚条纹(i固定,h变化) 光程差计算:
Q
i1
C
n
A
i
B
P
h
Δ L ( P ) = ( QABP ) − ( QP ) = ( QA ) − ( QP ) + ( ABP ) Δ L ( P ) ≈ 2 nh cos i
第三章:干涉装置 光场的时空相干性 § 2 薄膜干涉(一)——等厚条纹
2 nh cos i = conL ) = − 2 nh sin i δ i + 2 n cos i δ h = 0
第三章:干涉装置 光场的时空相干性 § 2 薄膜干涉(一)——等厚条纹
2.5 等厚干涉条纹的观测方法及倾角的影响 ii)反衬度下降: 眼睛瞳孔限制扩展光源 参与干涉的区域。光源 不同处的 i 不同, h 越 大,反衬度越低。
rk2+ m − rk2 R= mλ
由于半波损失,中心时暗纹。
rk
DP k2 = CP k2 − CD 2 rk2 = R 2 − ( R − h k ) 2 = 2 Rh k − h k2
第三章:干涉装置 光场的时空相干性 § 2 薄膜干涉(一)——等厚条纹
2.5 等厚干涉条纹的观测方法及倾角的影响 严格的等厚干涉要求点光源、正入射。但扩展光源、斜入 射,用眼睛也能观察到干涉现象。主要是眼睛的瞳孔对光 束进行了限制,只是干涉的结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i) 条纹偏离等厚线: 干涉条纹:
高中物理薄膜干涉教案

高中物理薄膜干涉教案
1.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掌握薄膜干涉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b.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a. 重点:薄膜干涉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b. 难点:理解薄膜干涉的相位差计算和干涉条纹的理论分析。
3. 教学准备
a. 实验装置:需要准备激光、薄膜样品、干涉仪等实验器材;
b. 实验资料:提前制作干涉条纹观察器材、资料和实验记录表;
c. 教学讲义:准备相应的讲义和教学辅助材料。
4. 教学过程
a. 导入:通过介绍薄膜干涉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
b. 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调试和操作,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
c.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干涉条纹的性质和规律;
d. 计算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薄膜干涉的相位差计算和复数形式表示;
e. 结论总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干涉条纹规律和结论。
5. 教学反思
a.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薄膜干涉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b. 存在问题: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为学生解决;
c.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案范本的设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和开展薄膜干涉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光学课件)7.薄膜干涉

薄膜近似平行, 出射的两光线近似平行
n sin r n1 sin 1
薄膜装置的干涉图样
薄膜装置在整个交叠区的干涉图样是个复 杂问题 两个实用且较简单的情况:等厚条纹、等 倾条纹
等倾干涉条纹
I I 1 I 2 2 I1I 2 cos(
2
L)
入射角相同的光束形成同一干涉条纹
2
n=1
dk
rk (k 1 2)R
暗条纹
rk
rk kR
牛顿环的干涉条纹特点
圆环半径↑,干涉级↑ 随着圆环半径↑,空气 层上下两面间夹角↑, 条纹越密
标准透镜 被检体
按下时圆 环向外扩 大,中心 保持为暗
被检体
被检体
按下时 圆环向 中心收 缩变少
被检体
牛顿环检测工件
补充讨论
条纹间距的计算
如条纹间距离为 l
l
l
ek
ek 1
l
2n2 sin
条纹与劈角的关系
劈角增大, 条纹变密 劈角减小, 条纹变疏
牛顿环装置
显 微 镜 A-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
B-平面光学玻璃
干涉图样
半反 射镜
r
A
B
随着r的增大而变密
条纹半径
O
R O’ R
rk
明条纹 2d k k
2
k
1 2 n2 d cos r (k ) 2 2
干涉条纹的中心点
亮圆环的位置
亮环的半径 由中心向外数第N个亮环 的级次为m=m0-N>0 入射角为(取小角度近似, 及 ) n1 1
n sin r n1 sin 1
薄膜装置的干涉图样
薄膜装置在整个交叠区的干涉图样是个复 杂问题 两个实用且较简单的情况:等厚条纹、等 倾条纹
等倾干涉条纹
I I 1 I 2 2 I1I 2 cos(
2
L)
入射角相同的光束形成同一干涉条纹
2
n=1
dk
rk (k 1 2)R
暗条纹
rk
rk kR
牛顿环的干涉条纹特点
圆环半径↑,干涉级↑ 随着圆环半径↑,空气 层上下两面间夹角↑, 条纹越密
标准透镜 被检体
按下时圆 环向外扩 大,中心 保持为暗
被检体
被检体
按下时 圆环向 中心收 缩变少
被检体
牛顿环检测工件
补充讨论
条纹间距的计算
如条纹间距离为 l
l
l
ek
ek 1
l
2n2 sin
条纹与劈角的关系
劈角增大, 条纹变密 劈角减小, 条纹变疏
牛顿环装置
显 微 镜 A-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
B-平面光学玻璃
干涉图样
半反 射镜
r
A
B
随着r的增大而变密
条纹半径
O
R O’ R
rk
明条纹 2d k k
2
k
1 2 n2 d cos r (k ) 2 2
干涉条纹的中心点
亮圆环的位置
亮环的半径 由中心向外数第N个亮环 的级次为m=m0-N>0 入射角为(取小角度近似, 及 ) n1 1
光的干涉1-2(简)

试 件 标准件
出现的 位置
课
堂
讨
论
劈尖干涉的应用 ——检验平面的平整度
例 3.4(P145) 试根据干涉条纹弯曲方向判断工件变形是凹还是凸? 并求出纹路深度h 。 分析:
(1) 凹凸判断
(2) 深度计算
(参P145146 ) 试 件
标准件
例3.5 (P146) 把金属丝夹在两块平玻璃间形成劈尖。如测得金属 丝和棱边间距离为D=28.88mm,用波长λ=589.3nm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时,测得30条明纹间的总距离为 4.295mm。求金属丝直径d。 待测工件 解: 由图示几何关系可知 d = D tg α D sinα 因条纹间距 而
课
堂
讨
论
例3.6(P149) 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观察等倾干涉条纹,视场中 心为一亮斑。外面围以若干圆环。若慢慢增大薄 膜厚度,则看到的干涉圆环会有什么变化? 分析: 由 2e n 2 sin 2 i 2 k , (k 1,2,3,) 2k 1 , (k 0,1,2,)
e
B
2
2ne cos
2
3
4
二、薄膜干涉分析 (分振幅干涉) 2. 分析——光以入射角 i 入射 2ne cos
2
∵ sin i n sin n 1 - cos
2
S
n
·
i
A
1
D
2
C
sin i n (1 cos ) n2 cos2 n2 sin2 i
反射光1
反射光2
e
2e
2
《光的干涉》课件人教版

5.图 1 是用单色光照射透明标准板,来检查 b 的上表面的平直情 况,观察到的现象如图 2 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 2 的图样是由于光从 a 的上表面和 b 的下表面反射后干涉的结果 B.图 2 的图样是由于光从 a 的上表面和 b 的上表面反射后干涉的结果 C.图 2 的图样说明 b 的上表面某处向上凸起 D.图 2 的图样说明 b 的上表面某处向下凹陷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 C.用红光照射狭缝 S1,用紫光照射狭缝 S2,屏上将出现干 涉条纹 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 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
解析 根据薄膜干涉产生的原理可知,图 2 的图样是由于光 从 a 的下表面和 b 的上表面反射后干涉的结果,故 A、B 两项错 误.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亮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同;现在 向左弯曲,说明提前出现条纹,则说明 b 的表面某处向下凹陷, 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6.如图为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某一时刻的 波形,S1、S2 为双缝,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 缝发出的光的波峰和波谷.在此时刻,介质 中 A 点为波峰相叠加点,B 点为波谷相叠加 点,A、B 连线上的 C 点为某中间状态相叠加点.如果把屏分别 放在 A、B、C 三个位置,那么( A )
3.光的干涉条件 两列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4.干涉条纹间距: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dl λ. 二、光的薄膜干涉及其应用 1.薄膜干涉:光照到薄膜上,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射 回来的光再次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2.常见的薄膜干涉现象:白光照射肥皂液膜出现彩色条纹、 蚌壳内表面透明薄膜上呈现各种色彩、有透明薄膜保护层的激光 唱片呈现彩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说明:这里的光源为面光源, 而不是前面所用的线光源或点光源。 面光源又叫扩展光源, 面光源需要考虑光源的发光面积,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薄膜干涉是如何产生的。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B
假设阳光照射到一层油膜上,
用人眼观察薄膜表面上任一点B时,
进入人眼的光线是这样的:
从面光源上S点发出的光线入射到薄膜上, 在薄膜上表面点 B 处,
2
1
2
2dn cosr
2
2
k 加强 k 1,2,...
(2k 1) 减弱
2 k 0,1,2,...
2d n2 n2 sin2 i
21Βιβλιοθήκη 2k 加强 k 1,2,...
(2k 1) 减弱
2 k 0,1,2,...
上述光线 2和光线3
S
n n
1
2L
P
●
●
是经薄膜上下表面反射而成的。 1
上节课内容 一. 相干光
1. 发光的原理 2. 普通光源产生相干光的方法
二. 双缝干涉实验
“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薄膜干涉
上一节讨论了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
基本思想:
将同一光源同一次发出的波列分为两束光,分别通 过不同的路径后,再令其叠加,则它们自然满足相 干条件,从而得到相干光。
有两种方式:
P
2
iD
*经过薄膜的透射光
n1
i
3
也有干涉现象
n2
Ar r
C
d
n1
BE 5 4
在反射点C 处光线是由光密媒质入射到光疏媒质,
不发生半波损失,所以不产生附加光程差。
光线 4 和光线5光程差 2d n2 n2 sin2 i
2
1
反射光
2d
n2 n2 sin2 i
S ●
2
1
2
n n
1
2L
1
2
二. 薄膜干涉的一般公式
设一厚度为 d,
n n
1
2
S
●
折射率为 n2 的薄膜 处于折射率为 n1 的介质中
1
2
面光源上一点 S
n1
3
A
C
发出一束光 1入射到
n2
d
薄膜上表面的点A 处
n1
B
入射光线在点 A 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反射光线为2,折射光线经薄膜下表面反射到上表面,
又折射成为光线3,
二. 薄膜干涉的一般公式
S
n n
1
2L
P
●
●
光线 2 和光线3 为平行光,
1
2
经过透镜会聚一点P,
D
2 和 3 为相干光,
n1
3
A
C
它们来自同一光束,
n2
d
具有相同的初相位, 相位差仅决定于光程差。
n1
B
过C 做光线 2 的垂线 CD
光线 2和光线3,在P点的光程差,
等于光程 ABC 和光程 AD 之差。
S
n n
1
2L
P
P
●
透射光
iD
n1
i
3
2d n2 n2 sin2 i
●
●
在 B 点发生半波损失吗?
1
2
D
光线 2和光线3,
n1
3
A
C
在P点的光程差,
n2
d
n1
B
n
n2 ( AB
n
BC
)
(n1 AD
2
)
?
1
2
光线 2 是光由光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反射而成,
在反射点要发生半波损失,所以产生附加光程差。
过A点做两介质面的法线 S
n n
1
2L
P
●
●
光线入射角为i
1
2
折射角为r
入射光线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ab
B
反射光线为a,
折射光线经薄膜下表面反射到上表面,
又折射成为光线b,
光线 a 和 b 来自同一光束,
具有相同的频率、振动方向、相位差恒定, 为两束相干光, 经过人眼(透镜)会聚一点,发生干涉现象。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ab
BC
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人眼看到B 处是亮的,
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人眼看到B 处是暗的。 同样 C 点也有相同的结论。
如果入射光为单色光, 薄膜表面将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阳光为复色光,所以看到的是彩色条纹。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ab
BC
由于反射光 a 和折射光 b 来自同一光束,
只是能量不同,它们的能量是由入射光分出来的, 因此形象地说入射波的振幅被“分割”成若干部分, 这样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称为——“分振幅法”。 以上是薄膜干涉的原理, 下面进行定量分析在薄膜上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1
2
iD
n1
i
3
n2
Ar r
C
d
n cosr 2
n2 n2 sin2 i
2
1
n1
B
2dn 2
(1 sin2
r)
co s r
2
2dn cosr
2
2
n cosr n2 n2 sin2 i
2
2
1
2dn cosr
2
2
S
n n
1
2L
P
●
●
1
2
iD
n1
i
3
n2
Ar r
C
d
n1
B
2d n2 n2 sin2 i
暗纹 x (2k 1) D k 0, 1, 2,...
2d
❖ 条纹间距 两相邻明纹或暗纹的间距
与波长成正比
x D
d
§3.6;3.7 “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薄膜 干涉
一. 薄膜干涉现象 二. 薄膜干涉的一般公式 三. 等倾干涉 四. 等厚干涉
一. 薄膜干涉现象
薄膜干涉现象并不陌生,阳光照射在肥皂膜或者 油膜上,薄膜表面常出现美丽的彩色花纹, 这就是薄膜干涉现象。
C
d
2n
d
n1
2n dtgr sin i
B
2 cos r
1
2
2dn 1 2d sin r n sin i
2 cos r
cos r 1
2
折射定律
S
n n
1
2L
P
●
●
sin i n 2
sin r n 1
1
2
iD
n1
i
3
n sin i n sin r
1
2
n2
Ar r
C
d
2dn
1
iD
n1
i
3
光线 2和光线3,
在P点的光程差, n ( AB BC )
n
n2
n1
AD
A
r
r B
C
d
2
d
1
2
AB BC
AD AC sin i 2dtgr sin i
co s r
2n d 2n dtgr sin i
2 cos r
1
2
S
n n
1
2L
P
●
●
1
2
iD
n1
i
3
n2
Ar r
1. 分波面法
S*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2. 分振幅法 S *
·P
薄膜干涉
薄膜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r r
1
2
通常情况下,
●S
D>> d, θ 很小
E
S 1
●P x
dM
C
o
S 2
D
S S C ,S P CP
21
1
r r
1
2
S2C d sin
d x
D
dtg tg x
D
明纹
x k D
d
k 0, 1, 2,...
2d
sin
n1
r n
sin i
B
2 cos r
cos r 1
2
2dn 1 2d sin r n sin r
2 cos r
cos r 2
2
sin i n
折射定律
2 sin r n
S ●
n n
1
2L
P
●
1
n sin i n sin r
1
2
n2 sin2 i n2 sin2 r
1
2
n2 (1 cos2 r) 2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B
假设阳光照射到一层油膜上,
用人眼观察薄膜表面上任一点B时,
进入人眼的光线是这样的:
从面光源上S点发出的光线入射到薄膜上, 在薄膜上表面点 B 处,
2
1
2
2dn cosr
2
2
k 加强 k 1,2,...
(2k 1) 减弱
2 k 0,1,2,...
2d n2 n2 sin2 i
21Βιβλιοθήκη 2k 加强 k 1,2,...
(2k 1) 减弱
2 k 0,1,2,...
上述光线 2和光线3
S
n n
1
2L
P
●
●
是经薄膜上下表面反射而成的。 1
上节课内容 一. 相干光
1. 发光的原理 2. 普通光源产生相干光的方法
二. 双缝干涉实验
“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薄膜干涉
上一节讨论了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
基本思想:
将同一光源同一次发出的波列分为两束光,分别通 过不同的路径后,再令其叠加,则它们自然满足相 干条件,从而得到相干光。
有两种方式:
P
2
iD
*经过薄膜的透射光
n1
i
3
也有干涉现象
n2
Ar r
C
d
n1
BE 5 4
在反射点C 处光线是由光密媒质入射到光疏媒质,
不发生半波损失,所以不产生附加光程差。
光线 4 和光线5光程差 2d n2 n2 sin2 i
2
1
反射光
2d
n2 n2 sin2 i
S ●
2
1
2
n n
1
2L
1
2
二. 薄膜干涉的一般公式
设一厚度为 d,
n n
1
2
S
●
折射率为 n2 的薄膜 处于折射率为 n1 的介质中
1
2
面光源上一点 S
n1
3
A
C
发出一束光 1入射到
n2
d
薄膜上表面的点A 处
n1
B
入射光线在点 A 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反射光线为2,折射光线经薄膜下表面反射到上表面,
又折射成为光线3,
二. 薄膜干涉的一般公式
S
n n
1
2L
P
●
●
光线 2 和光线3 为平行光,
1
2
经过透镜会聚一点P,
D
2 和 3 为相干光,
n1
3
A
C
它们来自同一光束,
n2
d
具有相同的初相位, 相位差仅决定于光程差。
n1
B
过C 做光线 2 的垂线 CD
光线 2和光线3,在P点的光程差,
等于光程 ABC 和光程 AD 之差。
S
n n
1
2L
P
P
●
透射光
iD
n1
i
3
2d n2 n2 sin2 i
●
●
在 B 点发生半波损失吗?
1
2
D
光线 2和光线3,
n1
3
A
C
在P点的光程差,
n2
d
n1
B
n
n2 ( AB
n
BC
)
(n1 AD
2
)
?
1
2
光线 2 是光由光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反射而成,
在反射点要发生半波损失,所以产生附加光程差。
过A点做两介质面的法线 S
n n
1
2L
P
●
●
光线入射角为i
1
2
折射角为r
入射光线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ab
B
反射光线为a,
折射光线经薄膜下表面反射到上表面,
又折射成为光线b,
光线 a 和 b 来自同一光束,
具有相同的频率、振动方向、相位差恒定, 为两束相干光, 经过人眼(透镜)会聚一点,发生干涉现象。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ab
BC
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人眼看到B 处是亮的,
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人眼看到B 处是暗的。 同样 C 点也有相同的结论。
如果入射光为单色光, 薄膜表面将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阳光为复色光,所以看到的是彩色条纹。
一. 薄膜干涉现象
S ●
ab
BC
由于反射光 a 和折射光 b 来自同一光束,
只是能量不同,它们的能量是由入射光分出来的, 因此形象地说入射波的振幅被“分割”成若干部分, 这样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称为——“分振幅法”。 以上是薄膜干涉的原理, 下面进行定量分析在薄膜上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1
2
iD
n1
i
3
n2
Ar r
C
d
n cosr 2
n2 n2 sin2 i
2
1
n1
B
2dn 2
(1 sin2
r)
co s r
2
2dn cosr
2
2
n cosr n2 n2 sin2 i
2
2
1
2dn cosr
2
2
S
n n
1
2L
P
●
●
1
2
iD
n1
i
3
n2
Ar r
C
d
n1
B
2d n2 n2 sin2 i
暗纹 x (2k 1) D k 0, 1, 2,...
2d
❖ 条纹间距 两相邻明纹或暗纹的间距
与波长成正比
x D
d
§3.6;3.7 “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薄膜 干涉
一. 薄膜干涉现象 二. 薄膜干涉的一般公式 三. 等倾干涉 四. 等厚干涉
一. 薄膜干涉现象
薄膜干涉现象并不陌生,阳光照射在肥皂膜或者 油膜上,薄膜表面常出现美丽的彩色花纹, 这就是薄膜干涉现象。
C
d
2n
d
n1
2n dtgr sin i
B
2 cos r
1
2
2dn 1 2d sin r n sin i
2 cos r
cos r 1
2
折射定律
S
n n
1
2L
P
●
●
sin i n 2
sin r n 1
1
2
iD
n1
i
3
n sin i n sin r
1
2
n2
Ar r
C
d
2dn
1
iD
n1
i
3
光线 2和光线3,
在P点的光程差, n ( AB BC )
n
n2
n1
AD
A
r
r B
C
d
2
d
1
2
AB BC
AD AC sin i 2dtgr sin i
co s r
2n d 2n dtgr sin i
2 cos r
1
2
S
n n
1
2L
P
●
●
1
2
iD
n1
i
3
n2
Ar r
1. 分波面法
S*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2. 分振幅法 S *
·P
薄膜干涉
薄膜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r r
1
2
通常情况下,
●S
D>> d, θ 很小
E
S 1
●P x
dM
C
o
S 2
D
S S C ,S P CP
21
1
r r
1
2
S2C d sin
d x
D
dtg tg x
D
明纹
x k D
d
k 0, 1, 2,...
2d
sin
n1
r n
sin i
B
2 cos r
cos r 1
2
2dn 1 2d sin r n sin r
2 cos r
cos r 2
2
sin i n
折射定律
2 sin r n
S ●
n n
1
2L
P
●
1
n sin i n sin r
1
2
n2 sin2 i n2 sin2 r
1
2
n2 (1 cos2 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