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著名资本运作案例剖析
资本运作经典案例

资本运作经典案例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之路堪称是资本运作的经典案例。
阿里巴巴是由马云于1999年创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在其上市之前,阿里巴巴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包括融资、股权投资和收购等,最终成功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成为了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之一。
首先,阿里巴巴的资本运作始于早期的融资。
在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马云就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资金支持,包括个人投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这些资金的注入为公司的初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帮助公司渡过了初创期的艰难时期。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阿里巴巴开始进行股权投资和收购,以加速其业务的拓展。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的故事。
当时,雅虎投资10亿美元购买了阿里巴巴15%的股份,成为了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之一。
这笔交易不仅为阿里巴巴带来了大量资金,还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阿里巴巴选择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
在此之前,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财务审计、法律法规的遵循和投资者关系的建立等。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了巨额的IPO,募集了250亿美元的资金,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IPO之一。
此后,阿里巴巴又在香港进行了二次上市,募集了110亿美元的资金。
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是资本运作的典范。
通过融资、股权投资和收购等方式,公司成功地为自己的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为其在国际市场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公司在上市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财务审计、法律法规的遵循和投资者关系的建立,确保了上市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阿里巴巴不仅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还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资本市场运作案例

资本市场运作案例资本市场是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企业和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融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购买股票或债券来获取收益。
资本市场的运作对于企业和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资本市场运作的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科技企业,他们开发了一款颇受欢迎的智能手机APP,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为了融资扩大生产和推广产品,该公司决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
在进行上市前,该公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该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
一般来说,大型公司会选择在国际知名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中小型企业则会选择在当地证券交易所上市。
针对该公司的情况,他们选择了在国内知名的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
其次,该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承销商和律师团队,以协助公司进行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承销商将协助公司确定发行股票的数量和价格,并进行市场营销工作,律师团队则将协助公司进行法律审查和文件起草工作。
随后,该公司需要编制招股说明书,并提交给证监会进行审核。
招股说明书是一份详细介绍公司情况、业务模式、财务状况等内容的文件,投资者可以通过招股说明书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公司的股票。
一旦招股说明书获得通过,公司就可以正式公开发行股票。
在发行过程中,承销商将协助公司进行路演宣传,并向投资者推介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购买公司的股票。
最后,公司成功上市后,需要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公司还需要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听取股东意见,做出重大决策。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市场运作的全过程。
资本市场的运作不仅对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获取收益的渠道。
因此,企业和投资者都应该充分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以便更好地参与其中。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
资本运营案例综合

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
第三次资本运营是1998年。当时企业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 是部分国有股东经济实力较弱,企业增资扩股受到限制,整体资本 结构不合理;二是所涉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 科技含量偏低、附加值较小。公司将资本运营的重点放在调整、优 化资本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使亚泰集团既注重规模扩张 又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1998年亚泰集团获准10:8高比例配股,公 司抓住这一机遇,向长春市、二道区政府提出转换国家股东的申请, 长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整体接受二道区所有股权,并以长春市热力 公司的实物资产认购亚泰集团配股,为此亚泰集团不仅解决了配股 的“瓶颈”问题,也吸纳一块优质资产组建了亚泰热力公司。同时, 从1998年开始进军医药产业,经过四年的规模扩张和产业整合,亚 泰医药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
1993年4月,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1995年上市进入证 券市场。1997年“小鱼吃大鱼”兼并双阳水泥厂,1998年进军高科 技制药产业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善抓机遇资本运营的几 次大动作,不仅跨越了同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资本积累和起步阶段, 而且企业也由单一的房地产业一跃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52亿元、主 业突出、管理紧密的大型企业集团。八年三次融资没有一次改变投 向,高效守信,成为资本市场产业发展、壮大厚报资本的典范。公 司连续两年在长春市大型企业效绩评价中名列A类榜首,成为区域经 济发展的重点企业;2001年在有关部门评出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 的100家上市公司”中亚泰名列34位。
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 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 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 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 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 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 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 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 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高盛收购双汇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
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
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
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
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
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
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
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
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
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
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为此,高盛和鼎辉将目标锁定在了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身上。
拥有双汇发展25%股权的海宇投资,其股东中有多名双汇高管。
2006年4月24日,双汇发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资转让手上所有双汇发展股权的决定,如此一来,其他竞标方进退两难。
资本市场学案例分析!

资本市场学案例分析学院:会计学院班级:12财管2班姓名:李倩茹学号:20120500217案例一:金融街集团借壳上市(简述)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纸包装制品。
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
1999年12月27日,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集团与北京金融街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华西集团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约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集团。
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集团在深圳证交所办了股权过户首席。
至此。
原华亚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变为金融街集团。
2000年5月15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资产置换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金融街控股将全部资产及全部负债整体置出公司,金融街集团按照净资产相等的原则将相应的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分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集团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金融街完成资产置换之后,又对原重庆华业职工进行安置,自上述时间起,所有员工的工资关系均由华西集团负责。
完成借壳上市后,全面退出包装行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2000年5月27日进行股本变动,总股本从78691500变为125906400,公司注册资本从7869.15万元变更为12590.64万。
案例分析:金融街此次借壳上市有甚多好处。
首先,金融街集团是主营房地产业的中小企业,2000年房地产业融资较为困难,IPO的标准又高,受严格限制,但是改革开放初期,房地产业又亟待开发,只有上市融资才能不断发展和不断扩大,所以金融街集团选择买壳上市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
其次,金融街集团所选的“壳”原来是主营纸业和包装业,且规模不大,债务关系简单,为之后将资产全部置出提供了条件且华业集团的股权结构简单,金融街集团可直接从华西集团进行购买直接获得控股地位。
再者,金融街集团获得股权之后,将原华西集团的资产全部置换,工资关系全部转移,甩掉了包袱。
全面退出包装行业。
资本运作案例

资本运作案例在国内财经媒体中,《新财富》首创了独特的研究式报道模式,通过对商业痕迹的追寻,并运用财务分析等专业工具进行研究,以案例的方式全面揭示商业真相。
十年来,《新财富》的不少案例进入北大等高校的案例库,不仅推动了国内企业资本运作水平的提高,也为中国经济贡献了一笔精神财富。
为揭示过往十年资本魔杖指向的变迁,2001年4月德隆系:“类家族企业”敛财模式亚洲普遍存在家族企业通过金字塔结构敛财的模式,而中国独有“类家族企业”的敛财模式,德隆系是其中的典型。
其先通过低价受让国家股或法人股,控制多家上市公司,建构金字塔式的金融帝国;之后,利用当时尚不健全的交易监管机制,通过各种“利好消息”推动股价上涨,从而获取暴利。
但是,这个依靠短融长投的金钱游戏支撑的庞大帝国,在2004年遭遇危机,随着唐万新的入狱,德隆系分崩离析。
2002年3月华晨财技境内外资本市场巨大的差异,通常被看成资本运作的障碍,然而,仰融正利用这一差异,创造性地在太平洋两岸成立了具有各种职能优势的控股主体,搭建起层层叠叠的控股架构,并通过穿梭其间的股权运作,有效回避敏感问题,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以汽车业为核心的华晨系。
被称为迷宫的华晨系,是当时国内资本市场最富创造力,也最具国际视野的资本运作,即使站在今天来看,其股权结构和运作轨迹仍有无尽余味。
《华晨财技》获《北大商业评论》评为2002年十大财经案例之首。
2003年8月地产阴谋利用项目节奏运作资金及股权的许荣茂家族2007年10月地产阴谋2.O许荣茂跨市场资本套利财技《新财富》曾经两度深入研究地产大亨许荣茂的世茂集团。
许氏家族利用房地产项目滚动开发的节奏,在先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时,由系下上市公司承担成本及风险;在预售款陆续回笼前后,由家族公司通过合资或增资,不断摊薄上市公司在项目中的权益;最终,大部分收益落入家族企业囊中。
同时,在股改前,许氏利用A股上市公司培育项目,再将优质项目转移到海外私人公司,集体打包到海外上市,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股改后,其又利用A股市场的高估值,将低回报的商业资产剥离给A股上市公司,从而保持海外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和融资效率。
中国资本运营的七个经典案例-让人大开眼界!

中国资本运营的七个经典案例,让人大开眼界!案例一有一IT人士,其实也谈不上他懂多少IT知识,但是他有博士头衔,有在国外学习、生活k的经验和圈子。
这就是他的资源,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富梦想。
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搜索引擎网站设想(那时,中国网站很少,不像现在,网站多如牛毛),并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借给他10万美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探索出一个有可能赚钱的模式,于是找到国外的风险投资进行游说,并成功获得了新的投资,几年后又成功在那斯达克上市,赶上股市正疯狂炒做互联网概念,该股票价格和其他类似股票价格一样,一路彪升,于是乎,该IT人士,立马成为了IT精英,一举进入中国富豪榜。
其他IT精英创富的路数,也基本差不多。
评论:其实现在看来,建一个网站很容易,找10万美金也很容易,那么,为什么他能成功,而别人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
试想,如果他没有在国外生活过,没有博士头衔,他就很难有超前的眼光,来发现他的机遇,很难去说服国外的风险投资商,除非你实打实地拿出现金流,拿出利润来。
二、他抓住了一个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力的项目,既是说,这个项目有无限扩张的潜力。
案例二十几年前,有一个17岁的小伙子来到北京,经过几年打拼,经营起了一家经营家电的商店,后来又变成若干家连锁店,同时也做过一点房地产。
尽管他干的很成功,但也默默无名。
最近由于进行了资本运作,突然身价百亿,成了中国首富。
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
做法是:他首先把房地产作价与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把低于1港元钱一股的股票叫仙股)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从而很容易就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然后迅速扩张他的连锁店,由几家变成几十家,无形资产迅速膨胀。
经过评估,再次作价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上市公司随即变成市值超过百亿的几十家家电连锁店的控股公司。
小伙子也从拥有看不见的、迅速膨胀的、一时无法变现的、说不清楚的无形资产,一夜之间变成了拥有价值上百亿的可以随时变现的上市公司股票。
资本市场案例分析

资本市场案例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蓝筹股: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蓝筹股,经营管理良好,创利能力稳定、连年回报股东的公司股票。
这类公司在行业景气和不景气时都有能力赚取利润,风险较小。
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也出现了一些蓝筹股。
这里选取中国石化作为本次作业的蓝筹股企业进行分析。
背景资料(1)非财务:中国石化公司概况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公司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80余家,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产品销售以及科研、外贸等企业和单位,已在境内外上市.主营石油、天然气和化工经营业务.主要产品有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和其它商品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2月25日成立。
(2)财务:中国石化财务报表如下科目\时间2014-09-30 2013-09-30 2012-09-30 2011-09-30 2010-09-30 2009-09-30 2008-09-30 基本每股收益(元)净利润(万元)5116900 5160000 4194600 5996000 5639700 5055500 1505200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营业总收入(万元)0 0 0 0 0 0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元)净资产收益率0 0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资产负债比率每股资本公积金(元)每股未分配利润(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元)销售毛利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重要指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财务数值%%%%%行业平均%%%%%成长能力重要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TTM)营业利润增长率(TTM)净利润增长率(TTM)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总资产增长率财务数值%%%%%行业平均%%%%%营运能力重要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长期负债权益比率财务数值行业平均偿债能力重要指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比率(TTM)财务数值重要指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比率(TTM)行业平均现金流重要指标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TTM)主营业务现金比率经营活动收益质量财务数值%%%行业平均%%%总结,从以上重要财务指标可以看出,相比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石化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都大大超出行业平均水平2、股市走势预测小幅上涨震荡下跌小幅下涨大涨预测原因,首先,由于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证券交易所闭市停盘,所以18周上证实际交易的日期只有本月的29号,30号,31号和2015年1月2号共四天可以预测;其次,截止到本周五收盘(16周),距离18周还有接近半个月的时间,考虑到中国股市的特殊性(追涨杀跌,信息市,非价值投资),所以本次的预测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