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科研项目到款信息表-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研情况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研情况
多孔储氢材料的研制
倪恨美教授(留学日本) 13675106412
脉冲药物缓释系统的研制 乳液聚合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新型透析膜的研制 呼吸用药装置的研制
吴敏副教授
wuminnj@
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
本课题组从2002年开始生物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 的技术研究,已完成了菌种的培养筛选工作、实验室 5L发酵罐发酵、2吨罐中试等技术研究,与国内其它工 艺相比,菌种耐受性好,发酵浓度高,发酵周期短 (24-28小时),生产强度高,生产成本低,最终摩尔 转化率在60%以上,1,3-丙二醇含量达65g/L,为微生 物法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工业化提供了经济可行的 发酵工艺路线。该项目成果已申请专利。
主要研究方向
制药:生物制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天然药物分子的合成, 药物缓释系统
功能性材料:介电材料,光敏性材料,生物材料,仿生材料, 氟材料
新能源开发:太阳能电池,新型化学电池,多孔储氢设备 医疗诊断设备:综合性诊断试剂盒 环保型材料:改性沥青复合材料,油田抗乳及破乳剂、无磷
水处理剂, 化工技术与工艺: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与工艺,含氮杂环药物
氮杂环含能材料研究(多氮杂环高爆炸 药和火箭固体燃料)
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研究 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 含氮杂环化合物 吡啶工业化专用催化剂 光致变色材料六芳基二咪唑系列化合物 哌嗪、哌啶、氯化吡啶系列药用材料
林保平教授 院长
13601401581, lbp@
光敏银浆的制备及研究 超细玻璃粉的制备及研究 超细银粉的制备及研究 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的合成及研究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研情况
科研概况
师资(2009年)
教职工总数:99人;教授:25名(博导19名); 副教授:31名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它附件材料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其它附件材料目录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及获奖部分:1.张常群教授2003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杨祖荣教授2006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3. 实验中心主任杨屹2007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4.《物理化学》课程2003年获国家级首批精品课程5.《化工原理》课程2003年获国家级首批精品课程6.《大学化学实验》课程2005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7.《计算化学》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8. 《分析化学》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首批双语示范课程9.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2004年获国家级优秀基地10.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7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7年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2007年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单位 13.“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校合作)14.“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5.“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一流化学教学基地”,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6.“依托学科优势,建设化学系列精品课程”,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7.“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8. “发扬特色,锐意创新,构建先进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 “化工原理实验技术与系列装置和测控软件的开发”成果通过教育部鉴定20. “仿真与化工原理实验改革”1989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1. “发扬特色,锐意创新,构建先进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2. “面向21世纪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200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4. 实验中心张泽廷教授等“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8.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获得多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 化工原理实验室多次评为全国高校实验系统先进单位出版实验教材及教材获奖部分:1.《大学化学实验》,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2. 《化工原理实验》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2.《化工原理》2006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 《化工原理》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4.《基础化学》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5.《有机化学》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6.《复杂物质剖析》2006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7.《仪器分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第二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8.《计算化学》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9. 《新一代反应与分离技术》2002年获得第七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10.《化工过程优化》2007年获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11.《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2005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张常群等,《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4.《分析化学计算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基础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416. 杨祖荣.《化工原理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 姚飞等.《合成氨》北京化工大学. 200018. 李建伟季生福任钟旗包雨云刘晓琳.《创新型化工实验教学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519. 化学工程教研室.《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020. 杜俊琪等.《中水教学实践课程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5实验示范中心开发的设备及仪器部分推广情况:1.推广情况一览表2.部分装置照片学生获奖部分:1. 何伟等同学2006年获国际跨学科综合建模竞赛获奖2. 何平等同学2006年获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3. 陈桂子等同学2005年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二等奖4. 马伊等同学2004年获第三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5. 姚远等同学2006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四届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6.孙雅丽同学2005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四届大学化学竞赛二等奖7. 陈桂子同学2005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三届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8. 胡阳旭等同学2005年获高教杯全国大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二等奖实验教学改革发表论文部分:1.张常群等,多原子分子振动的统计热力学CAI课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19)2.张常群等,开展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2,(72)3.张常群等,《计算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杨屹等,理科实验班“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8)5.杨屹等,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5)6.李蕾,“Us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PhysicalChemistry Classroom”. The China Papers-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20037.李蕾等,悉尼大学本科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3,(5)8.李蕾等,如何在大学化学的大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大学化学,2004,(19)9.李蕾等,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开设与实践[J].宁夏大学学报,2007,(28)10.李蕾等, “物理化学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5,1011.白守礼等. “ 发展创新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12.白守礼等, “创新教学管理迎接WTO挑战”.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6月13.白守礼等,关于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04,(3)14.白守礼等,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大学教学, 2002.(1)15.白守礼等,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香港). 2004,(12)16.白守礼等, “分类·构建·创新”.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1月17.王桂花、张常群、杜洪光. 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8.杨祖荣等.谈谈化工原理实验室的改造与创新[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9.陈旭东等.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氧解吸实验装置的开发[J]. 化工高等教育,2003,(1)20.杨祖荣等. “面向21世纪化工原理实验室的改造与创新”.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21.刘丽英等.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注重工程观点的培养[J]. 化工高等教育,2001,(1)22.苏海佳等.传热与吸收的类比分析[J]. 化工高等教育,2001,(4)23.王宇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2)24.陈旭东等. 计算机在线控制沸腾干燥试验装置的开发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25.王宇等. 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26.王宇等. 流体输送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27.陈旭东等. 教学研究型化工试验装置的开发与应用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6,(4)28.李春喜. 黄大铿.圆形直管内湍动流体的摩擦因数计算[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0, 27(4): 19-2129.李春喜等.用SRK状态方程计算二氧化碳在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的溶解度[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14(4):373-37730.石冰洁等.以制度建设为起点创新教学运行机制 [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8:17-1831.石冰洁等.创新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52-5532.齐再前、石冰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我校教学成果的产生. 面向21世纪高等工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0,12:101-10233.郑秀英、石冰洁.对高校形象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34.马至成、黄大铿.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化工专业教学中应用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4,(1)35.张卫东、张泽廷等,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编写面向21世纪教材《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49-5436.张泽廷、张卫东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教学中的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77-7937.张卫东等,加强启发式教学,建设研究型大学.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38.张卫东等,以“四个不断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建设研究型的化学工程专业的新路.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39.杨祖荣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实验教学中心的科研成果部分:1.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新型结构层状及层柱型无机功能材料”2001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高粘度、易自聚等特殊物系精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5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异丙醇清洁生产成套技术的研发及工业应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纳米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200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基础研究”2007年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酯化催化剂”,2000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8.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阴离子层状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 2000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层状及层柱结构无机功能材料的超分子插层组装”, 2001获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10.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年产12万吨大型磷酸成套装置”2005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1.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4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2.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项目”2005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13.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丁二烯溶液聚合反应器新型搅拌系统”2004年获得燕山石化公司科研成果一等奖1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无机纳米颗粒增韧改性塑料制品工业化技术”2004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颁发的技术发明一等奖15.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2001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6.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材料及其应用”2001年获得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17.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化技术”2006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8.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化工原理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小型化工单元实验研究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2006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19.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易自聚物料精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苯和丙稀液相烷基化催化剂YSBH-1的研究与工业应用”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1.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化学反应器强制动态操作特性的研究”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技奖励二等奖22.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导向筛板塔在PV A生产中应用的开发研究”200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3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高效导向筛板塔在化工生产中的开发研究与工业应用”200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化工创新型中水实习基地“生产工艺过程节水减污技术及设备研究”200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科研项目到款信息表-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

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科研项目到款信息表-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

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科研项目到款信息表-化学化工学院新世

项目概况
本文档记录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科研项目的到款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拨款金额、到账日期等内容。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新型催化剂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项目编号
CHEM2021-001
项目负责人
李明教授
资助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到款信息
第一笔拨款
•拨款金额:100,000 元
•到账日期:2022年1月10日
第二笔拨款
•拨款金额:80,000 元
•到账日期:2022年5月15日
第三笔拨款
•拨款金额:120,000 元
•到账日期:2022年9月20日
总计
•总拨款金额:300,000 元
其他信息
本科研项目是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科研项目,旨在研究新型催化剂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经过项目负责人和团队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希望未来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为我校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以上为化学化工学院新世纪科研项目到款信息表,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管理部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批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批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批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3.11.03•【文号】教高厅函[2003]16号•【施行日期】2003.1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批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3]16号)有关高等学校,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步伐,我部自2000年5月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本工程共分三批实施,立项321个。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检查,积极推进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我部于2003年4月和7月对其中的第一、二批共277个项目进行了验收。

现将第一、二批通过验收的项目予以公布。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是一项投入大、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工作。

共有83所高校参与第一、二批项目,先后从事开发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多达3380多人。

自从这两批项目正式立项以来,有关高校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开发,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从验收情况看,通过此工程的实施,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支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希望各高校认真总结此次项目开发的经验,不断提高网络课程的研发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此次项目的成果,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使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展。

由于种种原因,此两批项目中仍有一部分未能按期通过验收,希望这些项目的主管学校加强管理、充实力量,落实政策支持项目的配套资金,保证项目的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开发工作结束后,仍按原程序提请验收。

附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批通过验收项目名单教育部办公厅二○○三年十一月三日附件。

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

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

名师指导 Famousteacherguidance13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以《化学第2册(必修)》为例文/崔玥摘要:“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它已经在中国许多省市进行了测试和应用,并被大多数教师和研究人员广泛接受。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并且有了质一般的飞跃,国家开始了深刻的课程改革,研发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且由骨干教师王磊带头编写了新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

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旧课标下两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进行对比,总结其编写规律及特点,对比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力求能通过此提出有益的教学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鲁科版;教材研究;新旧教材1 教材编排体系对比分析化学必修教材的修订与编制,必须严格依照和遵循《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条目来进行,力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在新课标中所提出的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一步步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再走向科学素养,最终走向核心素养。

对此我国也出台了针对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标准”,相应的教材也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文对比了新旧课标下“鲁科版”化学必修二教材的编排体系,试图找到新旧教材间的联系与区别,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改革创新之处。

1.1 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将两本教材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两本书的编排思路和体系大致上是一样的,但在一些细节布局和规范上做了一些改动。

《化学第2册(必修)》是对《化学第1册(必修)》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的关键阶段。

整体编排思路不难看出,是以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键和化学反应规律”和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贯穿的体系。

第一章的编排变动不大,第一节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增添,第三节则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合重编,将知识系统划分为了两个部分。

安徽大学2016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师生互选情况一览表

安徽大学2016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师生互选情况一览表

资助经费 (万元)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KYXL2016020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高效远程量子态制备方案的设计 KYXL2016021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氢氧化钴基纳米结构在外加磁场驱动下的物相转变机理研究 KYXL2016022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稀土铁氧体单晶磁热效应的研究 KYXL2016023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24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25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26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27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28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29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30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31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32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33 化学化工学院 KYXL2016034 生命科学学院 KYXL2016035 生命科学学院 KYXL2016036 生命科学学院 KYXL2016037 生命科学学院 KYXL2016038 生命科学学院 KYXL2016039 生命科学学院 氮、铁和钴多元素掺杂多孔碳微球材料制备与电催化性能研究
王章银 讲师 吴明在 教授 李秋菊 讲师 陈平 副教授 副教授
许非凡 刘瑶瑶 奚坚超,黄京城 刘闯,薛震泳 孙帅,钱鹏飞 纪迎港,刘小虎 洪峰,印月如 钟卓浩,韦丹蕾 李鋆,尹博皓 谢兴丽,陈贵宝 何文军,何仕辉 孙奇轩,陆影 时旭,谢小雨 李天竹,谢志远 刘壮 程源江,周舒利 李竹君 刘天妍,程毓 吴思妤,邹思唯
KYXL2016017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强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处理与功能化 KYXL2016018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双光谱气体检测技术研究

三十年,呕心沥血,教学科研工程化取得累累硕果新世纪,自主创新,科学发展产业化再铸崭新辉煌——热烈

三十年,呕心沥血,教学科研工程化取得累累硕果新世纪,自主创新,科学发展产业化再铸崭新辉煌——热烈
功 能材 料 学 会 中 国仪 表 材 料 行 业 协 会 《 能材 料 》 学 术 期 刊 《 能 材 料 信 息 》学 术 ・ 术 期 刊 功 功 技 功 能材 料 出 版 物 丛 书 “中国 功 能 材 料 网 ” “ 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中
二 o 九 年 十 月 三 十 日于 重 庆 o
云 院 士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在 黄 可 龙 院 长 的 直 接 指 挥 下 , 全 院 师 生 员 工 紧 紧 团 结 在 以 黄 可 龙 院
长 为 核 心 的 院领 导 班 子 的 周 围 , 并 肩 携 手 ,顽 强 拼 搏 ,忠 诚 于 党 的 教 育 事 业 , 锐 意 开 拓 自 主 创 新 , 无 论 在 教 书 育 人 ,科 学研 究 , 还 是 科 研 成 果 工 程 化 、产 业 化 等 方 面 , 都 取 得 了令 国 内 学 界 、业 界 ,甚 至 世 界 科 技 界 、 产 业 界 高 度 关 注 的成 绩 和 成 就 。 我 们 为 您 们 取 得 的款 款 佳 绩 与 硕 硕 成 就 而 高 兴 ,而 自豪 —— 因 为 , 您 们 与 我 们 , 是 情 同手 足 的朋 友 ,是 血 浓 于 水 的兄 弟 ,是 在 功 能 材 料 的战 壕 里 并 肩 战 斗 的 战友 !最 后 ,
值 此 贵 院三 十 周 年 华 诞 之 际 ,我 们 以 “ 国 功 能 材 料 核 心 服 务 平 台 ” ( 国 仪 表 功 能 材 中 中 料 学 会 、 中 国仪 表 材 料 行 业 协 会 、 《 能 材 料 》 学 术 期 刊 、 《 能 材 料 信 息 》 学 术 ・ 术 功 功 技 期 刊 、功 能 材 料 出 版 物 丛 书 、 中 国功 能 材 料 及 其 应 用 学 术 会 议 、 中 国功 能 材 料 网 等 ) 的 名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业绩计分及津贴切块-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业绩计分及津贴切块-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奖励津贴分配办法(试行)(2013年1月15日党政联席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为了准确客观地考核我院教职工工作业绩,公平公正地分配我校教职工奖励津贴,充分调动学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院事业快速持续和谐发展,根据《西北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西北大学绩效工资实施细则》,结合学校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有关业绩核算办法和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暂行办法实施范围为绩效工资中的奖励津贴部分。

第二条学院奖励津贴分配坚持“稳步推进、逐步完善、突出业绩、多劳多得、切块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

第三条奖励津贴分配总额由学校按照学院年度本科教学奖励津贴、研究生教育奖励津贴和科学研究奖励津贴总额等切块核算后下拨给学院。

第四条学院按照每名教职工所在岗位的奖励津贴全额标准核算学院奖励津贴分配所需总额。

如学校下拨奖励津贴总额低于所需总额,可由学院从奖酬金中补充,按照相应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

第五条奖励津贴分配方案:一、学院按照每名教职工所在岗位的奖励津贴全额标准先行发放50%(考核不合格者除外),剩余50%用于年终奖励津贴分配。

二、奖励津贴按照岗位分为行政教辅人员津贴和教学科研人员津贴两类。

三、行政教辅人员津贴参考《西北大学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中关于学校机关人员的分配方式,对年终考核合格以上者全额发放奖励津贴,考核不合格者不发放奖励津贴,并扣回当年已发放的基础补贴的50%。

四、教学科研人员津贴由本科教学津贴、研究生教育津贴和科研业绩津贴三部分组成。

教学科研人员分配津贴总额为学院奖励津贴分配总额扣除行政教辅人员津贴分配总额后的余额。

第五条教学科研人员津贴计算细则一、个人津贴(J)=本科教学津贴(B)+ 研究生教育津贴(Y)+ 科研业绩津贴(K)二、每个本科教学津贴分对应的津贴金额(元/分)= 本科教学奖励津贴总额/本科教学津贴总分;每个研究生教育津贴分对应的津贴金额(元/分)= 研究生教育奖励津贴总额/研究生教育津贴总分;每个科学研究业绩津贴分对应的津贴金额(元/分)= 科研业绩奖励津贴总额/科研业绩津贴总分;三、各项津贴分具体计分办法如下:1、本科教学津贴分(B):B1:教学工作量分B1—1.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一课时计1分;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实际授课课时分分别乘以系数1.2、1.1和1(实验课不区分,系数均为1);B1—2.指导本科生实习一课时计1分,实习课时按学院有关办法核算;B1—3.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课程设计一课时计1分,指导课时按学院有关办法核算;B2:教学项目津贴分B2—1.承担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包括教学研究项目、精品课程、双语课程以及其他新增设的项目)立项当年分别计20分、40分和80分,以后每个建设年度(以合同为准)分别计10分、30分、50分;B2—2.承担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改革平台建设项目(包括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其他新增设的项目)立项当年分别计50分、80分和150分,以后每个建设年度(以合同为准)分别计30分、60分、100分;B2—3.指导学生承担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教育)计划项目执行期间每年分别计10分、20分和3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07042037
纵向
3.0
3.0
0.0
吴敏
高细胞密度发酵生产1.3-丙二醇工艺优化集成
7707048043
纵向
25.0
25.0
0.0
吴敏
微生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工艺研究
8507043017
横向
10.0
13.0
0.0
吴敏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优化和放大项目
8507043029
横向
30.0
7707043019
纵向
4.0
4.0
0.0
李新松
生物吸收高分子/纳米晶体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临床应用
7707048017
纵向
25.0
25.0
0.0
李新松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的合成
8507041023
横向
6.0
6.0
0.0
李新松
高透氧软性接触镜的研究
8507041047
横向
49.5
34.65
4.9
李新松
美白护理(滴眼)液的研发
11.0
0.0
盛晓莉
炼厂催化重整重质油(C9混合芳烃)的技术开发
8507042035
横向
49.0
15.0
30.0
孙柏旺
氮氧自由基-金属单分子磁体的嫁接和磁学性质研究
6507041616
纵向
27.0
16.2
3.0
孙柏旺
甲烷直接氧化IT-SOFC电解质及其阳极材料的研究
7707048046
纵向
25.0
25.0
8507041052
横向
90.0
50.0
0.0
陈志明
年产1200吨PIBA工程技术研究
8507041054
横向
50.0
50.0
0.0
陈志明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工业生产技术
8507043014
横向
16.0
8.0
0.0
陈志明
聚乙丁烯丁二酰胺生产技术
8507043020
横向
9.0
9.0
0.0
陈志明
聚异丁烯胺工业生产技术
0.0
肖国民
高效絮凝剂的选择
8507042026
横向
5.0
1.0
0.0
肖国民
固定床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研究
8507042032
横向
9.0
2.5
0.0
陈志明
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制备技术
8507041022
横向
50.0
67.254
0.0
陈志明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工业生产技术
8507041034
横向
8.0
5.0
0.0
陈志明
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工业生产技术
8507041038
横向
75.0
45.0
0.0
陈志明
高速公路和道桥用环氧沥青材料工业生产技术
0.0
谭勇霞
土壤溶液中AL形态、分析及酸度变化研究
6507041217
纵向
0.5
0.5
0.0
谭勇霞
L-2-磺基苯乙酸或酰氯的合成
8507042020
横向
3.0
3.0
0.0
陶中东
橡胶助剂新产品研制开发
8507041002
横向
6.0
25.0
0.0
王国力
苯酚直接氧化法水杨醛中试
8507041019
横向
15.0
孙岳明
混酸体系中氯苯的定位硝化技术
6707043001
纵向
35.0
35.0
0.0
孙岳明
染料敏化薄膜太阳能电池
7607043102
纵向
7.0
6.0
0.0
孙岳明
非光滑物体表面物证无损提取技术研究
7607045807
纵向
3.0
3.0
0.0
孙岳明
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
7707048037
纵向
30.0
硫磺沥青改性剂
8507042038
横向
6.0
6.0
0.0
潘晓梅
车间粉尘治理
8507043022
横向
8.0
8.0
0.0
祁争健
储存式冷铺(补)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与应用
7607042021
纵向
7.0
2.0
0.0
祁争健
新型热敏变色染料的研究
8507042016
横向
15.0
15.99
0.0
祁争健
草甘膦生产中三乙胺催化剂的优化改进
8507043024
横向
21.0
15.0
3.0
丁收年
增强型半导体纳晶电致化学发光器件
7707042145
纵向
5.0
5.0
0.0
付国东
含氟聚合物超低介电常数电子芯片绝缘材料
7607044041
纵向
4.5
4.5
0.0
葛裕华
纳格列奈原料药的研制
8507042008
横向
20.0
8.8
0.0
葛裕华
环氧洛芬钠合成工艺研究
8507041050
横向
16.8
48.95
2.6
李新松
超含水隐形眼镜材料的研发
8507041060
横向
58.5
52.65
8.5
李新松
聚-D,L-乳酸超细(纳米)纤维膜技术
8507043018
横向
180.0
80.0
20.0
李新松
连续式大规模电纺纳米纤维制造技术
8607041008
横向
60.0
29.9911
0.0
廖志新
三种藏药植物中的VEGF抑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6507041673
纵向
25.0
15.0
4.0
廖志新
烈香杜鹃油有效部位微囊制备新工艺
8507043030
横向
6.0
6.0
0.0
林保平
铸造用第二代环保冷芯盒树脂
7707041002
纵向
37.5
26.25
0.0
林保平
具有电致伸缩性能纳米钛酸钡/聚氨酯弹性体的制钡
7707042087
纵向
7.5
7.5
0.0
雷立旭
15分钟特快充型镍氢动力电池及产业化研究
7707048001
纵向
87.0
40.0
0.0
李新松
氯硝柳胺新剂型的研究
6407042143
纵向
8.0
8.0
0.0
李新松
电纺玉米蛋白复合物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
6507041503
纵向
26.0
26.0
0.0
李新松
8507042036
横向
200.0
100.0
0.0
林保平
正性光刻胶用线型酚醛树脂合作开发
8551091002
横向
10.0
5.0
0.0
刘鸿健
中央空调除尘杀菌消毒系统的研究
7607043112
纵向
7.0
7.0
2.0
刘举正
混凝土添加剂新材料开发
8507042015
横向
6.0
1.0
0.0
刘松琴
糖化蛋白质的点位识别及其分离与检测新方法研究
8560891003
横向
30.0
12.0
0.0
蒋立建
合作开发D-苯丙氨酸和D-缬氨酸
8507042024
横向
24.0
8.0
0.0
雷立旭
材料表征方法和手段研究
6407043104
纵向
2.0
2.0
0.0
雷立旭
基于层状材料的分离化学
6807041001
纵向
3.0
3.0
0.0
雷立旭
基于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控制技术
横向
10.0
8.0
0.0
孙岳明
东大―海昌研发中心
8507041046
横向
0.0
45.0
0.0
孙岳明
15分钟特快充电池研究
8507041051
横向
0.0
3.0
0.0
孙岳明
建筑用变性淀粉小试生产工艺
8507043005
横向
6.0
1.5
0.0
孙岳明
异噻唑啉酮生产技术开发
8507043011
横向
20.0
26.5
8507041039
横向
5.0
3.0
0.0
肖国民
2,6-二氯-对三氟甲基苯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8507041069
横向
10.0
10.0
0.0
肖国民
500吨RS-500工业化生产技术项目工程
8507042012
横向
25.0
28.0
0.0
肖国民
RS-5000工程技术开发
8507042013
横向
262.0
207.0
10.0
孙柏旺
药物缓释微丸生产技术
8507041042
横向
35.0
35.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