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 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国赛一等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五四学制2022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12—113页例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2、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探究活动中,锻炼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直观演示,带有思考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提高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养成勇于探索、乐于倾听、敢于发言和自觉学习的积极学习态度;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能准确的表示出几分之几的意义,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在用数学活动为载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逐步理解、猜想、整理、再建立几分之几的概念;并能用几分之几的概念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圆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桌带来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了一些物品,现在请你当一名小厨师,拿出信封里的物品分一分,让同桌两人都觉得满意。
请开始!师:谁愿意说说你们组分的满意吗怎么分的(白板出示分的结果)原来你们组分的同样多所以都满意。
师:你们怎么分的满意吗为什么师:谁还愿意说一说你们只有一个月饼怎么分的(一人一半)教师随手把月饼撕开,一人一份,这样分你们满意吗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分呢如果用这个圆片代替月饼你愿意上来分一分吗(生上台演示)这样分大家满意吗【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
由分图形的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而一半用整数表示不了时,自然展现出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 二、探究新知1、学习认识21及正确书写。
第十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十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定义和意义。
2.能够分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3.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
1.教师需要准备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2.学生需要准备笔和书本。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课前热身
让学生回顾小学二年级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大小比较和符号的运用等。
2. 课堂讲授
(1)什么是分数?
教师将分数的定义呈现在黑板上,并解释其常见的应用场景。
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数运算和分数的转化。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在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认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并介绍两者的意义。
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读写分数的方法和规则。
(3)分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的实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分数的意义,例如分数代表的是总数当中的一部分。
3. 课堂练习
根据教师提供的分数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思考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法。
4. 课后作业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要求,布置一些适当难度的分数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并在下一节课进行质疑和答疑。
四、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学生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
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市一等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石柱岭小学莫亚群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3.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扩展;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看,老师拿了月饼来呢,想要吗。
我打算下课把我的月饼发给那些坐得端正,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
想要的话从现在开始坐直、大声回答我的问题吧我的第一个问题,如果我要把这四个月饼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才公平呢第二个问题,如果我要把这两个月饼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才不吵架呢第三个问题,如果我给两个同学分的是一个月饼呢生:一半,半个师:半个是几个呀两个是数字2,一个是数字1,半个用什么数字表示合适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如果有学生答出二分之一,老师说你是之前预习过对吗但是相信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办的,对不对,不知道没关系,我们来看段视频——分数起源))(如果没有学生答出来,老师就说,我就知道你们不知道,又没有学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认识二分之一怎么样看了视频,半个不能用以前所学的整数来表示了,可以用一种新的数表示,是什么呀分数。
(板书)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月饼,分成了两半在数学上我们叫做两份。
这两份大小怎么样呀分的份数大小一样的分法,我们称为平均分。
这样的一份是这块月饼中两份中的一份,所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那么另外一份也是这块月饼中两份中的一份,所以能不能也用二分之一表示呀。
谁能把这些话串起来说一说,什么是二分之一。
(如果有学生没有说平均分,就拿一个月饼或者一个圆撕给他看,再问,应该怎么说更准确)你来说,你来说,男生说,女生挑战教师:好的,我们边看PPT,全班一起来说一遍。
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我的说课共分三大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一次重要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
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认识的特点和思维规律,我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体会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建立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等概念。
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程目标1.掌握分数的定义2.掌握分数的读法3.了解分数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初步认识2.难点:分数的读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班级口号:“小小分数,大大用处”,并通过提问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引入学习内容教师出示相同的纸条,一半上面写着分数,一半上面写着小数,并要求同学将它们按照不同的颜色分开。
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和小数的区别,并引出本节课所探讨的内容。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同学们就“初识分数”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 col 找不同的分数,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 分数的定义教师通过入门新课P11上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定义,并且通过具体例子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分数的含义。
5. 分数读法教师指导学生读几个分数,并根据读法的规则向同学进行解释和分析,让他们明确分子和分母的读法。
6. 练习时间教师出示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视情况给予启示,并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7. 总结归纳教师可让同学上黑板讲解所学知识,以加深对分数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让同学自己搜集有关分数的知识并制作海报,以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情况1.学生表现积极,讨论活跃。
2.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定义和读法,并能熟练解决简单的分数问题。
3.少部分学生对分数读法理解不清,需要多加练习。
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引入学习内容的纸条分发、试题的出现以及学生自主制作海报等,以提高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分数认识的程度,并为他们的知识拓展和创意发挥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不断探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交流,同时也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了依据。
第十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十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 分数的读写:分子在分数线之上,分母在分数线之下,先写分数线,再写分子,最后写分母。
3. 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4. 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和简单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彩笔、剪刀、纸张、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和简单加减运算,通过实例和练习加以巩固。
3. 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十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简单加减运算。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和简单加减运算。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分数的其他性质和运算规律。
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能够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1.分数大小关系的比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让学生将一个圆形的饼干分成两半,并询问学生,一半是多少?将一个正方形的饼干分成四等份,并询问学生,一份是多少?2.引出分数的概念,并将学生刚才分成的饼干表示成分数形式。
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分数的定义:分数就是将一个事物分成若干等份中的一份。
2.分子和分母的概念:分子是分数的上面部分,表示分成的份数;分母是分数的下面部分,表示等分成的份数。
3.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成“分子(读作分之)分母”,写成分子/分母的形式。
分数的读写练习1.请朗读以下分数:1/2、1/4、2/3、3/4、5/8、7/10。
2.请写出以下分数的读音:3/5、4/7、5/6、6/8、7/9、8/10。
分数大小关系的比较1.分数大小的基本规律: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增大,分数变大;分子不变,分母增大,分数变小。
2.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通过将分数通分,使它们有相同的分母后,比较它们的分子大小来实现。
分数大小关系的比较练习1.按从小到大排序:1/3、2/5、3/4、1/2、2/3、4/5;2.按从大到小排序:1/5、3/4、2/3、5/6、4/7、3/8。
课堂练习将以下图片表示成分数形式:1.2.3.将以下分数比较大小,并将其从小到大排序:1.2/5、3/8、4/6、1/2、3/72.7/9、3/5、2/3、4/7、1/2课后作业1.完成《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26-P27练习册上的练习;2.完成将纸杯表示成分数形式的练习。
教学反思此次课堂教学主要教授了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分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内容。
通过课前的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且通过对饼干的分装和分数形式的表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借助结构化教学,整体构建数概念——以《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为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借助结构化教学,整体构建数概念,接下来我将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理解与活动设计的一些思考。
第一板块——说研究1、说联系。
《认识几分之一》是关于“数概念”的教学,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以及对数的认识的质的飞跃。
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
五年级下册则在此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表达“部分——整体”意义的基础上,系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由于单个整体与多个整体的分数认识具有结构类同的关系存在,所以,我们可以以单个整体的分数认识为教学结构阶段,以多个整体的分数认识为运用结构阶段。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了整数的概念,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也积累了平均分一些物体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说学情。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数概念的知识和经验,发展了一定程度的数感,但是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接触到平均分的结果都是整数,对于不能通过计数活动直接得到一个数的情况在表示上会觉得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分数反映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对学生来说更是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说目标和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对丰富材料的分类分析,建立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认识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材料的聚类分析,发现分数的本质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3、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并丰富对分数概念内涵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体会分数概念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崇左市城南小学邓水莲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青岛版教材P91-92,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
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
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二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准备圆片四张,长方形纸一张。
生准
备圆形和长方形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唐僧师徒分月饼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个月饼的图片。
1.把这4个月饼平均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几个?
2.把这2个月饼平均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几个?
3.把这1个月饼平均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几个?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折一折
让学生拿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帮八戒折出半个饼来。
重点体会平均分。
(二)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1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情境图。
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多媒体课件演示1个月饼不平均分成两份的情境图。
问:这样能用1/2表示吗?
4.学生活动: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你有几种折法?
(三)认识1/3、1/4。
1.八戒吃了盘里的3个月饼,只剩下一个了,你想怎样分?
2.电脑课件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块,每块是它的三分之一。
3.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4.小结:像1/2、1/3、1/4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四)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三、课堂作业
课件出示: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四)谈收获。
同学们有收获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同学们真聪明!回家后,别忘了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和妈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