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
《2.2.2 化学平衡(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参考课件

始浓度/(mol·L-1 )
0.01
变化浓度/(mol·L-1 ) 0.0075
某时刻浓度/(mol·
L-1 ) 0.0025
0.0375
0.0075
0.03
0
0.0075
0.0075
0
0.0075
0.0075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将此刻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
c(CO2) • c(H2)
对于可逆反应: m A(g) + n B(g)
p C(g) + q D(g)
任意时刻的浓度商
是否平衡或平衡移动的方向,可用该时刻浓度商Q 与K
比较大小来判断。
在同一温度下:
Q = K ,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Q < K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 K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已知800℃时,化学反应CO(g) + H2O(g) ⇌CO2(g)+ H2(g) K = 1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05 mol·L-1 。
(2)在上述温度下,CO的量不变,将气态H2O的投料改为0.3 mol,达到平衡时,
CO的浓度为多少?CO的转化率为多少?
【解】设达到平衡状态时CO浓度的变化量为x mol·L-1
CO(g) + H2O(g)
起始浓度/(mol·L-1 ) 0.01
2.6
(1)k的表达式为:
。
(2)该反应为 吸热 反应(“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化学平衡常数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本P31 表2-1
在457.6℃时反应体系I2(g) + H2(g) ⇌ 2HI(g)中各物质的浓度如图所示
序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号
H2
I2
HI
1 1.197×10-2 6.944×10-3
0
2 1.228×10-2 9.964×10-3
0
3 1.201×10-2 8.403×化率。
该反应物已转化的量
某反应物B的转化率(α)=
×100%
该反应物的起始总量
CB(始)-CB (平) =
×100%
CB(始)
2.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随堂练习】已知CO(g) +H2O(g) ⇌ CO2 (g) +H2 (g) 800℃时K =1;求恒温 恒容体系中,用c(CO):c(H2O)=1:1或1:4开始,达到平衡时CO和H2O(g)的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1) 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①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程度 (也叫反应的限度 )。
②K 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
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 完全 ,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大 ,反
之,K 越小,该反应进行得越 不完全 ,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小 。
(3)解决问题:明确“始”“变”“平”三个量的具 体数值,再根据相应关系求平衡时某成分的 浓度、反应物转化率等,得出题目答案。
(2)确定三个量:根据反 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 的三者关系代入未知数 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 的起始量、变化量、平 衡量并按1中“模式”列 表。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2.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 【例题3】在某温度下,将H2(g)和I2(g)各0.1mol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 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L,求: (1)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g)和I2(g)各0.2mol,试求达平衡时各 物质的浓度。 (3)计算(1)、 (2)问条件下H2、I2的转化率,通过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PPT精品课件

确的是( D)
A.K=n2(NH3)·n(CO2)(n(H2O))
B.K=n(H2O)(n2(NH3)·n(CO2))
C.K=c2(NH3)·c(CO2)(c[CO(NH2)2]·c(H2O))
D.K=c2(NH3)·c(CO2)(c(H2O))
课堂练习
3.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 K=[c(CO)·c(H2O)]/[c(CO2)·c(H2)]。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
加快 反应速率 有利于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 移动
采用较高温
加快反应速率 同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将氨液化并及时分离
有利于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 移动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特征
I2(g) + H2(g)
2HI(g)起始时浓度mol/L来自序 号698.6K
c0 (H2)
c0(I2)
c0 (HI)
1 0.01067 0.01196
2SO2(g)+O2
2SO3(g)
298K时K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温时,几乎不发生反应。
②平衡常数数值极小的反应,说明正反应在该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如:
N2+O2
2NO
K=10-30(298K)所以常温下用此反应固定氮气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必要在该条件
下进行实验,以免浪费人力物力。或者改变条件使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好一些。
QC > kc, 正 逆 未达平衡,逆向进行。
QC = kc, 正 逆 达平衡,平衡不移动。
QC < kc, 正 逆 未达平衡,正向进行。
一、化学平衡常数
(5)另外还有两点必须指出:
①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诉我们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所进行的最大
化学平衡常数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1.含义
在一定 温度 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 时, 生成物 浓度幂之积 与反应物 浓度幂之积 的比值是一 个常数,简称 平衡常数 ,用符号 K 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A(g)+nB(g)
pC(g) +
cp?C ?·cq?D? q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cm?A?·cn?B?.
(2)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 尽管是同
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如 N2+3H2 2NH3 K=a 则有
2NH3 N2+3H2 K′=1/a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32H2
1
NH3 K″=a 2
1.对于 3Fe(s)+4H2O(g) 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A.K=cc?F?Fee3O?·c4??H·c?2HO2?? C.K=cc4?4H?H2O2??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
志.它能够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可以说,化 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 的定量体现. 2.K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程度越 完全 ,反应物转化 率 越大 ;反之,反应进行的程度 就越不完全 ,转化 率 就越小 .
Fe3O4(s)+4H2(g),反应的化学平 ()
B.K=cc?3F?Fe3eO?·c4?4·?cH4?2HO2?? D.K=cc4?4H?H2O2??
解析:所给反应中,Fe 和 Fe3O4 为固体物质,其浓度为常数, 不能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则 K=cc4?4H?H2O2??.
答案: D
考查点二 化学平衡的计算
4.生成物产率的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方向以及反应的热效应。
3.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判断(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2.难点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了解到化学平衡移动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但是平衡移动原理只能定性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移动到什么程度,即转化率具体变成多少是无法确定的。
我们需要另一个更重要的工具---化学平衡常数,从定量的角度更全面的认识化学平衡状态。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新课讲授[板书] 2.2.2 化学平衡常数[探究活动]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体系中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以反应H2(g)+I2(g)2HI(g)为例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分小组分析并验算表中所给的数据,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投影]在730.6K时,该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生]学生展示数值并填表。
[师]分析上表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投影]结论(1)温度为730.6K 时,222c (HI)c(H )c(I ) 为常数;(2)此常数与反应的起始浓度大小无关;[投影]在(698.6K )时,该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师]分析上述两张表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投影]结论(1)在温度为730.6K 时,222c (HI)c(H )c(I ) 也为常数,且温度不同,这个常数值不同;(2)此常数与反应的起始浓度大小、起始方向、压强均无关,只与反应温度有关。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为多少,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参考教案

教学课题专题专题1化学反应速率单元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节题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过程与方法能描述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培养归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计算教学难点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基面知识)二、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平衡常数表达式,它的大小能说明,K值越大,表示。
平衡常数受的影响较大,使用时要注明。
因为和的浓度可视为定值,所以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计算。
(小结)对反应m A + n B p C + q D一、化学平衡常数1、表达式:平衡常数K =nmqpBcAcDcCc)()()()(••2、影响因素及注意:K受温度影响3、意义: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4、作用:(1)进行定量计算(2)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通过自学完成数据分析:书P44表2-6生成物平衡时浓度方次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方次乘积之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过程解析:反应常数K′=)()()()(222OHcCOcHcCOc=03.001.005.001.0⨯⨯>1,即反应要向K=1的方向进行只能使分子减小、分母增大即向逆反应进行。
温度不变即K不变CO(气) + H2O (气) = CO2(气) + H2(气)起始浓度0.01 0.1 0.01 0.05 变化浓度x x x x平衡浓度(0.01-x) (0.1-x) (0.01+x) (0.05+x)K=1=)()()()(222OHcCOcHcCOc=)1.0()01.0()05.0()01.0(xxxx-⨯-+⨯+得α(CO)④保持容器温度、体积不变,若在容器中充入适量的H2,则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反应速率比充H2之前___增大___(大、小、不确定)理由是什么?[解析]:增大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平衡常数(K)可用来衡量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平衡分布情况。
平衡常数表则是列出了许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有助于我们研究和理解反应体系的特性和行为。
一、平衡常数的定义及意义平衡常数是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的稳定值。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 = [C]^c × [D]^d / [A]^a × [B]^b其中,[A]、[B]、[C]、[D]分别代表了反应物A、B以及生成物C、D的浓度。
平衡常数规定了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分布情况。
大于1的平衡常数表示生成物浓度相对较高,而小于1则表示生成物浓度较低。
平衡常数的大小还反映了反应的偏向性,其绝对值越大,反应偏向生成物的趋势就越明显。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1. 给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当已知某一反应体系中初始反应物浓度,要计算平衡常数时,需要确保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将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公式中即可。
2. 给定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变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只知道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体系平衡状态下某一物质的浓度变化情况。
此时,需要根据已知数据来计算其他物质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公式。
三、平衡常数表平衡常数表是列出了许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
这些数值来自于大量的实验测定和研究,对于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范围示例:1. 酸碱反应:- NH4+ + H2O ↔ NH3 + H3O+,K > 1- H2O + H2O ↔ H3O+ + OH-,K = 1 × 10^-142. 气相反应:- 2SO2(g) + O2(g) ↔ 2SO3(g),K > 1- N2(g) + 3H2(g) ↔ 2NH3(g),K > 13. 溶解度反应:- AgCl(s) ↔ Ag+(aq) + Cl-(aq),K< 1- CaCO3(s) ↔ Ca2+(aq) + CO3^2-(aq),K > 1通过平衡常数表,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反应系统的平衡特性,预测和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工业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一般地,K>10-5时,认为该反应进行得较完全了。
2 当LoreKm i<ps1um0d-ol5o时r sit a,me该t,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非常小。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注意:化学反应速率快,化学平衡常数不一定大。
一、化学平衡常数
注意:
1、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的是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并不涉及 反应时间和化学反应速率。 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可能化学反应速率却很小。
一、化学平衡常数
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N. 2(g) + 3H2(g) 2NH3(g)
K1 =
1 K2
=
K32
2.NH3(g)
N2(g) + 3H2(g)
K1=
c2(NH3) c(N2)•c3(H2)
K2=
c(N2)•c3(H2) c2(NH3)
3.
1 2
N2(g)+
3 2
H2(g)
Q=
cp(C) • cq(D) cm(A) • cn(B)
Q>K: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Q=K: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一、化学平衡常数
应用
2 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 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 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
相关计算
利用平衡常数可计算物质的平衡浓度、物质的量分数 和转化率等。
1 1.197 0.694 0 48.38 54.51 867
2 1.228 0.996 0 48.61 54.62 867
3 1.201 0.840 0 49.54 54.21 8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课时3 化学平衡常数知能定位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2.了解平衡转化率的含义。
3.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情景切入.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进行完全,怎样才能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呢?自主研习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以化学反应a A(g)+ b B(g) c C(g)+ d D(g)为例: K=)()()()(B Cb A Ca D Cd C c C (纯固体或溶剂不出现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3.意义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 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彻底。
4.影响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本身性质。
(2)外因:反应体系的温度。
二、平衡转化率 1.定义物质在反应中已转化的量与该物质总量的比值。
2.表达式对于反应a A+b B c C+d D,反应物A 的平衡转化率为:α(A)=)()()(00A C A C A C ×100%,式中c 0(A)和c (A)分别表示A 的初始浓度和A 的平衡浓度。
3.影响因素(1)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2)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时,提高一种物质的浓度,可以提高其他物质的转化率,而此物质本身转化率会降低。
4.意义反应的平衡转化率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起始浓度下反应进行的限度。
课堂师生互动知识点1 化学平衡常数使用注意事项及应用 1.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1”而不代入公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①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②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如N 2+3H 22NH 3 K ′=a 则有 2NH 3N 2+3H 2 K =1/a21N 2+23H 2NH 3K ″=a 21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利用平衡常数可从定量的角度解释恒温下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m A(g)+ n B(g) p C(g)+ q D(g )在任意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用Q c =)(·)()(·)(B c A c D c C c nm q p 表示, Q c 叫该反应的浓度商,则: 当Q c =K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Q c <K 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当Q c >K 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 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 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计算转化率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特别提醒(1)化学平衡常数(K)与浓度商(Q c )的表达式一样,但各物质的浓度不一样, K 值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浓度,而Q c 值中是任一时刻的浓度。
(2)化学平衡常数不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快, K 值不一定大。
(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加入催化剂不会改变化学平衡常数。
反应K c 高温①C(s)+CO 2(g)2CO(g)②H 2(g)+I 2(g) 2HI(g)③FeO(s)+CO(g) Fe(s)+CO 2(g)④AgCl(s)Ag+(aq)+Cl -(aq)解析:对于化学反应a A+b B C+d DK =)()()()(B Cb A Ca D Cd C Cc 其中A 、B 代表反应物,C 、D 代表生成物,它们不是固体,也不是纯液体,各物质浓度必须是平衡浓度,对于固体或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的浓度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答案: ①K c =)()(22CO c CO c②K c =)(·)()(222I c H c HI c③K c =)()(2CO c CO c④K c =c (Ag +)·c (Cl -) 变式探究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 2(g)+H 2(g) CO(g)+H 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 和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 (CO)不变c. v 正(H 2)= v 逆(H 2O)d. c (CO 2)= c (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 (CO 2)·c (H 2)= c (CO)·c (H 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答案:(1))(·)()(·)(222H c CO c O H c CO c(2)吸热 (3)bc (4)830 解析:(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即可写出K 的表达式。
(2)由化学平衡常数K 和温度t 的关系可以看出,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混合物中CO 和水蒸气的浓度越大,即升高温度,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v 正=v 逆,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以此作为依据可判断:容器内的压强不应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改变而定。
(4)当c (CO 2)·c (H 2)= c (CO)·c (H 2O)时,即K =1。
知识点2 化学平衡的计算——“三段式”分析法 1.模式m A(g)+ n B(g) p C(g)+ q D(g)起始量 a b 0 0 变化量 mx nx px qx 平衡量 a-mx b-nx px qx 对于反应物: n (平)=n (始)-n (变) 对于生成物: n (平)=n (始)+ n (变) 2.解题基本思路(1)设未知数:具体数目要具体分析,灵活设立,一般设某物质的转化量为x 。
(2)确定三个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的三者关系代入求出未知数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并按1中“模式”列表。
(3)解答题设问题:明确了“如”、“变”、“平”三个量的具体数值,再根据相应关系求反应物转化率、混合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给出题目答案。
3.化学平衡计算中用到的基本关系与定律(1)各物质浓度变化量之比=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 (2)反应物转化率=其消耗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考例2 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个密闭容器,发生反应:X+2Y 2Z 。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 n (X)+ n (Y)= n (Z),则Y 的转化率为( )A.5ba +×100% B.b b a 5)(2+×100%C .5)(2b a +×100%D .bb a 5+×100%解析:设X 消耗的量为n (X),则X + 2Y 2Z起始量/mol a b 0 转化量/mol n (X) 2n (X) 2n (X) 平衡量/mol a-n (X) b -2n (X) 2n (X) 由于n (X)+ n (Y)= n (Z),所以[a-n (X)]+[b -2n (X)]=2n (X),故n (X)=5ba + (mol)。
则Y 的转化率为:b X n )(2×100%=bb a 5)(2+×100%。
答案:B变式探究2 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 ΔH >0,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 (M)= 1 mol ·L -1, c (N)=2.4 mol ·L -1。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此时N 的转化率为 ;(2)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 (M )=4 mol ·L -1, c (N )=a mol ·L -1;达到平衡后, c (P)=2 mol ·L -1, a =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 c (M)= c (N) =b mol ·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 。
解析:(1) M(g)+N(g) P(g) + Q(g) 起始浓度(mol/L) 1 2.4 0 0 转化浓度(mol/L) 1×60% 1×60% 1×60% 1×60% 平衡浓度 (mol/L) 0.4 1.8 0.6 0.6 N 的转化率为Lmol Lmol /4.2/6.0×100%=25%(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K =8.14.06.06.0⨯⨯=)2()24(22-⨯-⨯a =21,a =6。
(3)根据(2)的结果,设M 的转化率为x ,则K =)1()1(x b x b bx bx -⨯-⨯=21,则xx -1=21,x=41%。
答案:(1)25%(2)增大 (3)6 (4)41% 课后强化作业 基础夯实1.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 CO(g)+H 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示式正确的是( ) A.K=)(·)()(·)(22H c CO c O H c C cB.K=)(·)()(·)(22O H c C c H c CO cC.K=)(·)()(22H c CO c O H cD.K=)()(·)(22O H c H c CO c答案:D解析: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包括纯液体、固体的浓度。
2.(2011·涿鹿高二检测)已知在450℃时,反应H 2(g)+I 2(g)2HI(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50,由此推断出在450℃时,反应2HI(g) H 2(g)+I 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B.0.02C.100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在相同的温度下,两个反应互为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故选B。
3.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A.将C(s)的表面积增大B.增大体系压强C.升高体系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仅与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