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锌铁氧体

合集下载

镍锌铁氧体

镍锌铁氧体

镍锌铁氧体
镍锌铁氧体是一种复合金属材料,它包含镍、锌和铁的氧化物混合物。

镍锌铁氧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在最近几十年来,它对现代工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航空航天、电力、化工、石油、冶金、原子能、汽车、环保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镍锌铁氧体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包括高强度、耐磨损、耐久性和抗冲击性。

它还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如导电性、热导率、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等。

镍锌铁氧体还具有高的温度耐受性、耐腐蚀性和电磁屏蔽性,特别是在高温下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

从结构和制备方面来看,镍锌铁氧体是金属氧化物混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氧化物的形成而形成的微结构。

这种微结构可以加强材料强度,提高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制备镍锌铁氧体材料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包括湿法和烘烤法。

通常在制备镍锌铁氧体材料时,会添加有机添加剂,如煤焦油,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

镍锌铁氧体也有几种应用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衬底板和变压器绕组。

衬底板广泛应用于电脑、电池、发动机和其他电子电气设备,变压器绕组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高压电源和低压电源之间进行电能转换。

镍锌铁氧体具有众多优点,但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它的耐磨性低,在高温下易腐蚀,制备工艺复杂,批量生产成本高等。

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镍锌铁氧体的改性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未来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它的物理性能,使其在高温环境中的耐热性能更强,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那么镍锌铁氧体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镍锌铁氧体磁环》课件

《镍锌铁氧体磁环》课件
定制化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镍锌铁氧体磁环的定制化需求将日益增长,企业需要加强与客户 的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04
CATALOGUE
镍锌铁氧体磁环的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
原料选择
选用高纯度、高活性的原材料, 如镍、锌、铁矿石等,确保产品 的性能和稳定性。
原料储存
竞争手段多样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多样化,包括技术创新、品质提升、 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和服务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 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镍锌铁氧体磁环的技术创新将不断涌现,推动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镍锌铁氧体磁环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 发展能力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性和稳定性。
其他领域
还可应用于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 领域的电磁干扰抑制和
信号传输。
02
CATALOGUE
镍锌铁氧体磁环的物理性能
磁性能
01
02
03
04
磁导率
镍锌铁氧体磁环具有较高的 磁导率,可以在低磁场下实现
高磁通密度。
磁滞回线
镍锌铁氧体的磁滞回线表明 其具有较小的矫顽力和剩磁,
有利于降低磁滞损耗。
质量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需对材料成 分、工艺参数、产品性能 等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 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应用领域
通讯领域
用于信号传输线路中的 电磁干扰抑制,如通信 基站、路由器、交换机
等。
能源领域
应用于电力传输线路中 ,抑制谐波和电磁噪声 ,提高电力传输的稳定

镍锌铁氧体磁棒

镍锌铁氧体磁棒

镍锌铁氧体磁棒1. 简介镍锌铁氧体磁棒是一种常见的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导磁性能。

它由镍、锌、铁和氧等元素组成,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的磁导率。

镍锌铁氧体磁棒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通信、医疗和汽车等领域。

2. 特性和性能2.1 磁性能镍锌铁氧体磁棒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的磁导率。

它的磁性能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烧结工艺进行调控。

通常情况下,镍锌铁氧体磁棒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在0.5-1.2T之间,矫顽力在10-200A/m之间,矫顽力和矫顽力系数在200-1000之间。

2.2 导磁性能镍锌铁氧体磁棒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能够吸收和传导磁场。

它的导磁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磁导率和磁滞损耗。

镍锌铁氧体磁棒的磁导率通常在100-1000之间,磁滞损耗在10-1000之间。

2.3 温度特性镍锌铁氧体磁棒的磁性能和导磁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镍锌铁氧体磁棒的磁性能和导磁性能较为稳定。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磁性能和导磁性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失去磁性。

3. 应用领域3.1 电子和电器镍锌铁氧体磁棒广泛应用于电子和电器领域。

它可以用于制造变压器、感应线圈、电感器、磁芯等元件。

由于其良好的磁性能和导磁性能,镍锌铁氧体磁棒可以有效地储存和传输电能,提高电子和电器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3.2 通信镍锌铁氧体磁棒在通信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造天线、滤波器、隔离器等元件。

由于其较高的磁导率和低的磁滞损耗,镍锌铁氧体磁棒可以提高通信设备的接收和传输性能,减少信号的干扰和衰减。

3.3 医疗镍锌铁氧体磁棒在医疗领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造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中的磁体和磁探头。

由于其良好的磁性能和导磁性能,镍锌铁氧体磁棒可以生成强大的磁场,用于检测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疾病和异常。

3.4 汽车镍锌铁氧体磁棒在汽车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造电动汽车中的电机和发电机。

由于其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的磁导率,镍锌铁氧体磁棒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和能量转换效率。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common mode filter nickel zinc ferrite)是一种常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滤波器材料。

它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和磁学特性,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干扰信号的传输,保证电路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由镍锌铁氧体粉末和有机粘结剂混合制成,通过成型、烧结、磨削等工艺制造而成。

它具有高导磁率、低磁损耗和低电阻率等特点,能够在高频范围内实现有效的共模滤波作用。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电源线滤波器中,它可以用于抑制电源线上的共模噪声,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纹波抑制能力。

在通信设备中,它可以用于滤除信号线上的共模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它可以用于抑制电磁辐射和接收外部干扰信号,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的滤波机理主要包括电磁耦合和磁滞损耗。

在电磁耦合方面,共模滤波材料能够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将共模干扰信号引导到地线上,从而实现滤波效果。

在磁滞损耗方面,共模滤波材料具有较高的磁滞损耗,可以将共模干扰信号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滤波效果。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成分和制备工艺。

通过调节镍锌铁氧体粉末的成分和粒度分布,可以实现材料的导磁率、磁损耗和电阻率等性能的控制。

通过优化成型、烧结和磨削等工艺参数,可以实现材料的致密度和尺寸精度的控制,从而提高材料的滤波性能和使用寿命。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在电子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有效解决电子设备中的共模干扰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电子设备的稳定工作和通信传输提供可靠保障。

共模滤波镍锌铁氧体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滤波器材料,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和磁学特性。

它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干扰信号的传输,保证电路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镍锌铁氧体磁芯

镍锌铁氧体磁芯

镍锌铁氧体磁芯
镍锌铁氧体磁芯是一种高频软磁铁氧体材料,具有尖晶石结构,相对初始磁导率μ在15~70之间,矫顽力为238.8~557.2A/m,居里点为350~450℃。

它的主要原料包括铁、镍、锌的氧化物或盐类。

镍锌铁氧体磁芯由于具有高频、宽频、高阻抗、低损耗的特点,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在高频范围(1-100MHz)内应用最广、性能优异的软磁铁氧体材料。

镍锌铁氧体磁芯的磁导率从15-2000不等均有应用,常用的材料磁导率在100-1000之间。

此外,它还具有极高的阻抗率,不到几百的低磁导率等特性。

在电子设备中,镍锌铁氧体磁芯广泛应用于线圈和变压器中,因为它具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机械应力影响小,价格便宜等优点。

请注意,对于任何关于电子设备或材料的详细技术问题,最好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员或查阅专门的技术资料,以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镍锌铁氧体的选购及作用

镍锌铁氧体的选购及作用

烧结温度分类 随着各种需求及材料本身不同,从而导致镍锌铁氧体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烧结,通常高于 1200℃烧结的材料
我们称之为高温烧结材料,材料中基本不加氧化铜;烧结温度在 1000-1200℃的材料称之为中温烧结材料,材 料中一般加入氧化铜,目前常规产品基本属于此方式烧结;低于 1000℃烧结的我们称之为低温烧结材料,该材 料除了加入氧化铜外,还掺入较多降温剂(如:Bi2O3,V2O5,Co2O3 等),并将粉料粒度做到微米级,烧结 温度通常在 850-950℃;低温烧结材料一般多用于多层片式化元件中,适于与银(Ag)内电极共烧。随着电子、通 讯类产品的飞速发展,多层片式元件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低温烧结材料成为目前镍锌铁氧体材料发展的 主流之一。
用途 镍锌铁氧体可在 10kHz 至 300MHz 频率范围内使用,可用于制作中周变压器、磁头、短波天线棒、调谐电
感电抗器以及磁饱和放大器等的磁芯。还可在高频强磁场下用作发射机终端的级间耦合变压器和质子同步加速 器谐振腔的加速磁体等。
分类 镍锌铁氧体由于具有高频、宽频、高阻抗、低损耗的特点,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在高频范围
类,可分为高磁导率材料、常规材料和低磁导率材料。磁导率在 1000 以上的习惯上称为高磁导率材料,磁导率 在 200-1000 的称为常规材料,磁导率在 200 以下的称为低磁导率材料。通常情况下,材料磁导率越低,适用的 频率范围越宽;材料磁导率越高,适用的频率范围越窄。例如:μi=15 的材料适用于 100MHz 以上场合,而μi=1500 的材料仅适用于 1MHz 以下场合。
(1-100MHz)内应用最广、性能优异的软磁铁氧体材料。目前国内很多厂家都已在生产镍锌铁氧体材料和元件, 但对比 MnZn 软磁铁氧体,镍锌铁氧体在国内发展相对较缓慢,且规模也比 MnZn 软磁铁氧体小很多。

镍锌铁氧体双孔磁环

镍锌铁氧体双孔磁环

镍锌铁氧体双孔磁环1. 引言镍锌铁氧体(Ni-Zn ferrite)是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电磁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和通信领域。

其中,镍锌铁氧体双孔磁环是一种特殊形状的磁心,具有双孔结构,可用于电感、变压器等磁性元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镍锌铁氧体双孔磁环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 制备方法镍锌铁氧体双孔磁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粉末制备和成型工艺两个步骤。

2.1 粉末制备镍锌铁氧体的粉末制备通常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或高温固相法。

其中,化学共沉淀法是较常用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适量的镍盐、锌盐和铁盐按一定的摩尔比例加入到溶液中,并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2.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如氨水或碱等,使金属离子产生沉淀反应。

3.沉淀反应完成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工艺,得到镍锌铁氧体的粉末。

2.2 成型工艺得到的镍锌铁氧体粉末需要经过成型工艺,制备成双孔磁环。

常用的成型工艺有压制成型和注塑成型两种。

2.2.1 压制成型压制成型是将粉末放入模具中,经过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压制,使其成型。

具体步骤如下:1.将粉末放入模具中,并进行初步压实。

2.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粉末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取出成型好的磁环,进行后续处理。

2.2.2 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将粉末与有机结合剂混合,并通过注塑机将混合物注入到模具中,然后通过加热和冷却等工艺进行成型。

具体步骤如下:1.将粉末和有机结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2.将混合物注入到注塑机中,并通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注塑。

3.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取出成型好的磁环,进行后续处理。

3. 性能特点镍锌铁氧体双孔磁环具有以下性能特点:3.1 磁性能镍锌铁氧体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包括饱和磁感应强度(Bs)、剩余磁感应强度(Br)、矫顽力(Hc)等指标。

双孔磁环通过合理设计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调控磁性能,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镍锌铁氧体

镍锌铁氧体

镍锌铁氧体
镍锌铁氧体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它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等领域。

镍锌铁氧体的结构是许多重要的电子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属于一类叫做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它具有与金属相反的结构,其电子载流子数量少,因此具有良好的电性能,例如,低电阻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介电常数。

镍锌铁氧体的组成成分包括镍、锌、氧和铁,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结构,也就是一种纤维状结构。

该结构形成的面,可以把镍、锌和铁等元素分散在氧的骨架中。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铁氧体具有非常不错的电子性能,例如磁性、电磁屏蔽等。

镍锌铁氧体的制备主要是通过烧结工艺来实现的,首先将混合物放入烧结炉中并经过烘烤使其达到烧结工艺的标准温度,对物料进行烧结后,将其加入磨料中进行磨粉处理,使其形成不同粒度的粉末,然后再用压片技术将粉末压制成所需要的形状,最后将其送入烧结炉进行烧结,烧结过程一般要求一次连续多次烧结,以确保烧结效果。

镍锌铁氧体在现代电子应用中可以用来作为电容器的衬底、电感的绝缘子、调节器的材料,以及屏蔽绝缘体的材料,它甚至可以用在光学、磁学以及电磁传感器领域。

比如,当铁氧体用作磁致伸缩器时,它会产生弹性磁力,可以调整振子的频率,并且这种特性也使得它成为一种很适合用来检测地磁场的传感器。

此外,铁氧体的高介电常数也可以将它用来作为电容器的衬底,使用电容器可以抑制高频信号和调节电压。

综上所述,镍锌铁氧体可以用作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作磁致伸缩器和电容器的衬底,这反映出镍锌铁氧体具有磁学、电磁屏蔽和介电常数等独特的特性,可以满足电子器件的不同需求。

因此,镍锌铁氧体已经成为21世纪电子元件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現代科學技術通論
2018/11/24
1
第4章 材料科學與新材料技術



材料科學的內含? 何謂新材料? 新材料有那些主要特徵? 新材料的類型? 怎樣開發利用新材料?
2018/11/24
2
4.1材料科學簡介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是社會生產力的三大重要因素之一。20世紀70 年代,人們把資訊、材料和能源作為社會文明 的支柱。80年代,隨著高技術群的興起,又把 新材料技術與資訊技術、生物技術並列作為新 技術革命的重要標誌。現代社會,材料已成為 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組 成部分。
2018/11/24 13Leabharlann (5)複合材料的發展,將各種材
料有機地聯成了一體。複合材料 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同類型材料的 組合,通過材料科學的研究,可 以對各種類型材料有一個更深入 的瞭解,為複合材料的發展提供 必要的基礎。
2018/11/24
14
2.材料科學發展簡史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是以材料為主要標 誌的。100多萬年以前,原始人以石頭作為 工具,稱舊石器時代。1萬年以前,人類對 石器進行加工,使之成為器皿和精緻的工 具,從而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後 期,出現了利用粘土燒制的陶器。人類在 尋找石器過程中認識了礦石,並在燒陶生 產中發展了冶銅術,開創了冶金技術。西 元前5 000年,人類進入青銅器時代。西元 前1 200年,人類開始使用鑄鐵,從而進入 了鐵器時代。
2018/11/24
3
4.1.1材料的定義和分類
材料是人類用來製造機器、構件、器件和其 他產品的物質。但並不是所有物質都可稱為材 料,如燃料和化工原料、工業化學品、食物和 藥品等,一般都不算作材料。 新材料(或稱先進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 發展之中的具有比傳統材料的性能更為優異的一 類材料。材料科學是研究材料的組織結構、性 質、生產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 係的科學。材料科學是多學科交叉與結合的結 晶,是一門與工程技術密不可分的應用科學。
2018/11/24 9

(1)固體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發展,對物質結構和物 性的深入研究,推動了對材料本質的研究 和瞭解;同時,冶金學、金屬學、陶瓷學 等對材料本身的研究也大大加強,從而對 材料的製備、結構和性能,以及它們之間 的相互關係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這為材 料科學的形成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2018/11/24 4
材料的分類:
1.按物理化學屬性: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 材料和複合材料。
2.按用途:電子材料、宇航材料、建築材料、能源材料、生物 材料等。
實際應用中又常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
(1)結構材料是以力學性質為基礎,用以製造以受力為主的 構件。結構材料也有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的要求,如光澤、 熱導率、抗輻射能力、抗氧化、抗腐蝕能力等。根據材料 用途不同,對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樣。
2018/11/24 12
(4)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不同類型的 材料之間能相互代替,充分發揮各類材 料的優越性,以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 長期以來,金屬、高分子及無機非金屬 材料學科相互分割,自成體系。由於互 不瞭解,習慣於使用金屬材料的想不到 採用高分子材料,即使想用,又對其不 太瞭解,不敢問津。相反,習慣於用高 分子材料的,也不想用金屬材料或陶瓷 材料。因此,科學技術發展對材料提出 的新的要求,促進了材料科學的形成。
2018/11/24
6
新材料的六大特徵



1)表徵性 新材料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社會進 步的結果,歷史前進的必然,也是人類文明的表 徵。新材料的研究水準與產業化程度已成為衡量 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 的重要標誌。 2)先導性 新材料是發展其他高新技術的先導、 基礎與支撐,是一切高新技術付諸實施的前提與 條件。 3)依託性 新材料通常是採用高新技術研究與開 發出來的。新材料來源並依託于科技創新。
(2)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現象 等對外界變化產生的不同反應而製成的一類材料。如半導 體材料、超導材料、光電子材料、磁性材料、生物醫學工 程材料等。
2018/11/24 5
4.1.2新材料的特點
新材料與新技術密切相關,常常是多種 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的結果,新材料是新 技術發展的必要物質基礎,是當代技術革命 的先導。在新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檢測 等方面往往都需要高新技術,而某些未來的 高新技術的實現往往依賴於新材料的研製。 所以說新材料是高技術的一部分,同時又為 高技術服務。

2018/11/24
8
4.1.1材料科學的形成與發展簡史
1.材料科學的形成 材料是早已存在的名詞,但“材料科學” 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1957年, 前蘇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之後,美 國政府及科技界為之震驚,並認識到先 進材料對於高技術發展的重要性,於是 在一些大學相繼成立了十餘個材料科學 研究中心,從此,材料科學這一名詞開 始被人們廣泛地引用。
2018/11/24
10

( 2 )在材料科學這個名詞出現以前, 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與陶瓷材料科 學都已自成體系,它們之間存在頗多 相似之處,可以相互借鑒,促進本學 科的發展。如馬氏體相變本來是金屬 學家提出來的,而且廣泛地用來作為 鋼熱處理的理論基礎。但在氧化鋯陶 瓷材料中也發現了馬氏體相變現象, 並用來作為陶瓷增韌的一種有效手段。
2018/11/24
11
(3)各類材料的研究設備與生產手段 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不同類型的材 料各有專用測試設備與生產裝置,但更 多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如顯微鏡、電子 顯微鏡、表面測試及物理性能和力學性 能測試設備等。在材料生產中,許多加 工裝置也是通用的。研究設備與生產裝 備的通用不但節約了資金,更重要的是 相互得到啟發和借鑒,加速了材料的發 展。
2018/11/24
7
4)時間性 新材料大多是新近出現與創 制出來的,或正處在研究開發與發展之中 的材料。 5)優能性 新材料具有傳統材料無法企 及、無法比擬或更為優異的綜合性能與特 殊功能。 6)新穎性 新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往 往具有更為新穎的化學組成、更為合理的 組織結構、更為出色的加工性能或更為適 用的色澤外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