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性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核外电子(Z 个)1.微粒间数目关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数序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倍:4Be 。
4.1~20号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结构特点元素周期律决定原子种类,中子N (不带电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原子核- 质量数(A=N+ZI 质子Z (带正电荷)丿T 核电荷数 ____________豪同位素(核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事元素 T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A x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f 电子数(Z 个):丿1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J 运动特征 JL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T 电子层数兰J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T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决定原子呈电中性原子(AZ X)_______ 2质子(Z 个)]——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卜中子 (A-Z )个决定同位素种类中性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所带电荷数 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所带电荷数2. 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Xd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X 的质子数;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3.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18号元素)1. 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2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4Be 、i8Ar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倍:6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80;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0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1/2倍:3Li 、14Si 。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原 因。 提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案例示范】 【典例】(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 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 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结合图1、图2、图3完成下表: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1~2 1
3~ 10
_2_
1~2
_1_~__8_
原子半径的 变化(稀有气 体元素除外)
—
由_大__到_小__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的变化
+1→0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释疑】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③Al向(OAHl)(3O+H3)H3+沉=淀==中= 加Al入3++盐3H酸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 分类 强碱 碱性强弱 结论
元素周期律

•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 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 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 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 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 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
•
•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 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 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
•
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 ,也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各种元素形成有 周期性规律的体现,成为元素周期律,元 素周期表则是元素周期律的表现形式。
1
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 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 化的事实,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 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元素周 期 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 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 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 而上学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 学 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 的认识。
•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 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 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 期的O、F(O。F无正价)元素除外; •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 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 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 对值的和为8
•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 • • •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 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原子半径递增。 (注):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 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 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不适合用于稀 有气体)
元素周期律

科学探究
※周期表上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这些电 子称为价电子, 观察周期表每个族序数与价电子数是否相等? 2、原子的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1)周期表中除零族元素中He(1s2)与其它稀有气体ns2np6不同外, 一般说来,其它每个族序数和价电子数是相等的。 (2)主族元素: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大多数族序数=(n-1)d+ns能级的电子数=价电子数 例如: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5,写出该元素原子的价电 子层结构式,并指出该元素所属的周期和族。 其排布式为[Ar]3d54s2, 由于最高能级组数为4,其中有7个价电子,故该元素 是第四周期ⅦB族。
3d1-84s2 3d104s1-2
1s2
2s22p1 -5 2s22p6 3s23p1 -5 3s23p6 4s24p1 -5 4s24p6
5
6
18
32
5s1-2
6s1-2
4d1-85s2
4d105s1-2 5s25p1 -5 5s25p6
5d106s1-2 6s26p1 -5 6s26p6
5d1-106s2
ⅠA Ⅱ A
0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ⅢB ⅣB ⅤB Ⅵ B ⅦB Ⅷ ⅠB ⅡB
1 2 3 4
5 6 7
s区பைடு நூலகம்
p区
d区
ds区
镧系 锕系
f区
划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s区、d区、 ds区、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
——依据外围电子的排布特征,看最后一个电子填充的轨道类型。 ns 轨道上,价电子的构型是______ ns1 s区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 或 ns2 ,位于周期表的 左 侧,包括ⅠA 和 ⅡA 族,它们都是 活泼金属 _______,容易失去电子形成 +1 或 +2价离子。 p区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 np 轨道上,价电子构型是ns2np1~6 , 位于周期表 右 侧,包ⅢA~ⅦA、零族族元素。大部分为 非金属元素。 1~8 2 d区元素 它们的价层电子构型是(n-1)d ns ,最后1个电子基 本都是填充在(n-1)d 轨道上,位于长周期的中部。这些元素都 金属 ,常有可变化合价,为过渡元素。它包括 ⅢB~Ⅷ 族元素。 是 价层电子构型是 (n-1)d10ns1~2 ,即次外层d轨道是充满 ds区元素 的,最外层轨道上有1~2个电子。它们既不同于s区,也不同于d 区,称为ds区,它包括 ⅠB和ⅡB 族,处于周期表d区和p区之 间。它们都是 金属 ,也属过渡元素。 f区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 素(各有15种元素)。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元素周期律

=8
元素的金属 性、非金属 性强弱
性质反映结构
(3)位置反映性质:
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变性
同主族
{
相似性 从上到下,递变性
决定 反映 结构
位置
决定 反映
反映
性质
决定
1、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 为4,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A、4 B、 5 C、 6 D、 7
C
2、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 式为H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 式是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金属性依次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知: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Cs),位于第6周期第ⅠA族( 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位于第2周期 第ⅦA族(右上角)。 ②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 定的非金属性,如Al、Si、Ge等。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示意图
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周期
微专题——元素周期律(学生版)

微专题——元素周期律(一)知识框架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① 主族(ⅠA ~ⅦA 共7个)1、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原子结构及性质变化规律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金属性强弱③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④互相置换反应依据: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金属性或非金属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性强弱的判断④互相置换反应①、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Na>Mg>Al;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Si<P<S<Cl。
规律: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Li<Na<K<Rb<Cs;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F>Cl>Br>I。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高中化学之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原子序数1、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中各组成粒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元素周期律我们知道: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所以,各元素间也应存在着相互联系及内部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从3-18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的变化。
18号以后的元素,尽管情况比较复杂,但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
可见,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由大渐小,经过稀有气体元素Ne后,从11-18号元素又重复出现上述变化。
如果把所有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我们会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注意:①原子半径主要是由核外电子层数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等因素决定的。
②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与其它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不同,所以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与其他原子的原子半径没有可比性。
一般不比较稀有气体与其它原子半径的大小。
③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粒子半径,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例如,粒子半径:H->H>H+;Fe3+<Fe2+。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看,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O、F不显正价);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由+1价递增至+7价;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
从11-17号元素,也有上述相同的变化,即: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重复出现由+1价递增至+7价的变化;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周期:周期数=电子层数=最大n值=近似能级组组数 同周期左至右元素金属性降低,非金属性升高。 族:主族元素的族号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氧化数 副族元素的族号数大多=价电子数[(n-1)d+ns] 电子数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
练习
已知某元素在第四周期、ⅥB族,问:电子组态? 元素?区?性质? 性质: (ⅥB族)金属、d区、最高价+6;电子组 态: [Ar]3d54s1;元素:Cr。 29号元素价电子组态?区?能级总数? 价电子组态:3d104s1; ds区;能级总数=7 (1s,2s,2p,3s,3p,3d,4s)。
原子序数大时:n/p=1.5稳定。例如: pb(82p,126n),n/p=1.54稳定。 具有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的原子稳定;具有幻数质子、 中子的原子核稳定。
元素周期系展望
114号元素(类铅-298)114p,184n(双幻数)稳定, 周围有较稳定的新元素出现。 推测164号元素(超铅-482)164p,318n(双幻数)应 稳定存在。8、9周期将出现g轨道,9条——18e。
X2+ 的价电子构型为3d9 , X原子属哪一区? X原子价电子构型为3d104s1, X原子属ds区。
(5)非金属三角区 周期系已知112种元素中只有21种非金属(包括 稀有气体),它们集中在长式周期表p区右上角三 角区内。
1 2 3 4 5 6 7
IA H 1
准金属 非金属
2
氢
IIIA 5 B
1 氢
3
IA 1 H
维尔纳长式周期表
2
2 锂 铍 11 Na 12 Mg 3 钠 镁 IIIB
37
IIA Li 4 Be
IIIA IVA 5 B 6 C
13
VA VIA VIIA 氦 7 N 8 O 9 F 10 Ne
15
He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31 Ga 32 Ge 33 As 34 Se 35 Br 36 Kr
(1)周期: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分主表和副表。主表 中的1—5行分别是完整的第1,2,3,4,5周期,但是, 第6、7行不是完整的第6、7周期,其中的镧系元素和 锕系元素被分离出来,形成主表下方的副表。
第一周期只有2种元素,叫特短周期,它的原子只 有s电子;第二、三周期有8种元素,叫短周期,它们 的原子有s电子和p电子;第四、五周期有18种元素, 叫长周期,它们的原子除钾和钙外有s、p电子还有d电 子;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叫特长周期,它的原子除 铯和钡外有s、d、p电子还有f电子;第七周期是未完 成周期。
40 Zr 41 Nb 42 Mo 43
5 铷 锶 钇 锆 铌 钼 锝 钌 铑 钯 银 镉 铟 锡 锑 碲 碘 氙 55 Cs 56 Ba 57-71 72 Hf 73 Ta 74 W 75Re 76 Os 77 Ir 78 Pt 79 Au 80 Hg 81 Tl 82 Pb 83 Bi 84 Po 85 At 86 Rn 6 铯 钡 LaLu - 铪 钽 钨 铼 锇 铱 铂 金 汞 铊 铅 铋 钋 砹 氡 7 钫 镭 镧系 锕系
Pr 60 Nd U
61 Pm 62 Sm 63 Eu 64 Gd 65
114
Er
116
69Tm 70 Yb 71
118
Lu
57 La 58 Ce 59
镧 铈 镨 钕 钷 钐 铕 钆 铽 镝 钬 铒 铥 镱 镥 锕 钍 镤 铀 镎 钚 镅 锔
93 Np 94 Pu 95Am 96 Cm 97 Bk 98
87 Fr 88 Ra 89-103 104Rf 105Db 106Sg 107Bh 108 Hs 109Mt 110 111 112
Tc 44 Ru
45 Rh 46 Pd 47 Ag 48 Cd 49
In
50 Sn 51 Sb 52 Te 53
I
54 Xe
Ac-Lr
杜 钅 喜 钅 钅 卢 钅 麦 Uun Uuu Uub 波 钅 黑 钅
Al 14 Si
P
16
S
17
Cl
18 Ar
4 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铁 钴 镍 铜 锌 镓 锗 砷 硒 溴 氪
Rb
38 Sr 39
VIII IB IIB IVB VB VIB VIIB 19 K 20 Ca 21 Sc 22 Ti 23 V 24 Cr 25 Mn 26 Fe 27 Co 28 Ni 29 Cu 30 Zn Y
(2)列:维尔纳长式元素周期表有18列(纵列)。例如 第1列为氢锂钠钾铷铯钫,第2列为铍镁钙锶钡 镭,…第8列为铬钼钨 ,第 9列为锰锝铼 ,… 等等。 ( 3) 族 我国采用美国系统,用罗马数码标记,如: IA、…VIIB等等,而且,第8-10列叫第VIII族不叫 VIIIB,第18列叫0族,但“0”不是自然数,也不是罗马数 码。
(4)元素分区 长式周期表的主表从左到右可分为s区,d区, ds区,p区4个区,有的教科书把ds区归入d区; 副表(镧系和锕系)是f区元素
s
d f
ds
p
元素分区与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s区: ns1-2 p区: ns2np1-6 d区: (n-1)d1-9ns1-2 ds区: (n-1)d10ns1-2 f区:(n-2)f0-14 (n-1)d0-2ns2 IA、ⅡA ⅢA~ ⅦA ~ 0族 ⅢB ~ Ⅷ IB、ⅡB ⅢB
IVA 6 C
VA 7 N
VIA VIIA 8 9 O F
氦
10 18
He
Ne Ar
硼
13 31 49
碳
14
氮
15
氧
16 34 52
氟
17 35 53
氖 氩
36 Kr
Al Ga In Tl
铝 镓 铟
81
硅
32 50
Si Ge
磷 砷
51
P
硫
S
氯 溴
I
Cl Br
33 As
Se Te Po
锗 锡
硒 碲
84
氪
Sn
Sb
54
锑
83 Bi
碘
85 At
氙
86
Xe Rn
82 Pb
铊
金属
铅 114
铋
钋 116
砹
氡
118
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上的元素兼具金属和非 金属的特性,有时也称“半金属”或“准金 属”,例如,硅是非金属,但其单质晶体为具 蓝灰色金属光泽的半导体,锗是金属,却跟硅 一样具金刚石型结构,也是半导体;又例如, 砷是非金属,气态分子为类磷的As4,但有金 属型的同素异形体,锑是金属,却很脆,电阻 率很高,等等,半金属的这类两面性的例子很 多。
元素周期性
原子参数—像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子 亲和能,电负性等概念被 称为原子参数。 1 原子半径 原子的大小以原子半径来表示,在讨论原子半径的 变化规律时,我们采用的是原子的共价半径,但稀有气 体的原子半径只能用范德华半径代替。 1). 从宏观物性: 元素的原子体积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呈现多峰形的周期性曲线。大体上,,峰间元素是碱金 属,谷底元素是每一周期处于中段的元素,仅个别例 外。
A族:周期表最左边的两个纵列是IA和IIA主族; 周期表最右边的6个纵列从左到右分别是IIIA,IVA, VA,VIA,VIIA主族和0(零)族。
主族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只使用最外层电 子(ns和/或np),不使用结构封闭的次外层电子。从 这个特征看,零族元素也属于主族元素。IA、IIA 和VII族元素分称碱金属、碱土金属和卤素,这些 术语早于发现周期系。 零族元素的确认在发现周期系之后,曾长期叫惰 性气体(inert gases),直到60年代才发现它也 能形成传统化合物,改称稀有气体(noble gases 或rare gases)。 主族常用相应第二周期元素命名,如硼族、碳族、 氮族,氧族等。此外,还常见到源自门捷列夫周期 表的镓分族(镓铟铊)、锗分族(锗锡铅)、砷分族(砷 锑铋)、硫分族(硫硒碲)等术语。
Tb
66 Dy 67 Ho 68
89 Ac 90 Th 91 Pa 92
锫 锎 锿 镄
Cf
99 Es 100Fm 101 Md 102No 103 Lr
钔 锘 铹
维尔纳长式周期表:是由诺贝尔奖得主维尔纳 (Alfred Werner 1866-1919)首先倡导的,长式周 期表是目前最通用的元素周期表。它的结构如下:
B族:从周期表左边第3纵列开始有10种纵列,每 个纵列3种元素(包括第七周期元素应是4种元素), 从左到右的顺序是IIIB,IVB,VB,VIB,VIIB, VIII,IB,IIB。族序数与该族元素最高氧化态 对应(有少数例外,如铜银金); VIII族是3种纵列9种元素,是狭义的“过渡元 素”(这个概念是门捷列夫提出来的)。 副族常以相应第四周期元素命名,分称钪副 族、钛副族、钒副族,...等等;但VIII族中的铁 钴镍(第四周期元素)又称铁系元素,钌铑钯锇铱 铂(第五、六周期元素)则总称铂系元素。广义 的过渡元素是指除主族元素外的所有其他元素。
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辅导
无机化学部分
吴庆轩
第一讲
元素周期系
元素周期系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
周期性: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并呈非机械重复 (碱金属开始,稀有气体结尾) 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导致元素呈周期 性递变.二者统一为周期律 周期表:周期律的表达形式
元素周期表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对 比当时已知的60多种元素的性质时发现化 学元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按原子量递增把 化学元素排成序列,元素的性质发生周期 性的递变。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最早表述。 目前使用最都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
27 13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