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

合集下载

微生物发酵的总结

微生物发酵的总结

微生物发酵的总结
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营养物质或代谢产物的过程。

以下是微生物发酵的总结:
1. 微生物发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

2. 微生物发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在医疗保健、农业、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以用于制造化工产品、药物、肥料和食品添加剂等。

3. 微生物发酵的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比例等。

4. 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包括生长、代谢、合成和排泄等。

不同阶段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基因工程进行调节和转化。

5. 微生物发酵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酵母、细菌、霉菌和真菌等。

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能力和适应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发酵。

6. 微生物发酵中常用的发酵剂包括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发酵酯等。

不同的发酵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7. 微生物发酵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微生物发酵的技术水平,推动微生物发酵领域的发展。

微生物发酵原理

微生物发酵原理

微生物发酵原理
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生物选择性代谢: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能够选择性地利用特定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和营养来源。

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发酵条件,可以促使特定微生物参与产物生成。

2. 底物转化:微生物可以利用底物分解酶将底物(如蔗糖、淀粉等)转化为更简单的有机物(如葡萄糖、乳酸等),同时释放出能量。

3. 代谢产物: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可以产生多种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类、气体等。

这些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被利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领域。

4. 发酵条件调控:发酵过程中,pH值、温度、氧气含量和营
养物质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性有重要影响。

合理调控这些条件可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利用率。

5. 发酵设备:发酵过程通常在发酵罐或装置中进行,提供适宜的温度、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综上所述,微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的过程,其原理涉及微生物的选择性代谢、底物转化、代谢产物、发酵条件调控和发酵设备等方面。

这一过程在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微生物发酵工艺的流程

微生物发酵工艺的流程

微生物发酵工艺的流程微生物发酵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介导的发酵过程,将原料转化为有用产物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生物燃料等产业。

微生物发酵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培养菌种、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及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首先,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是微生物发酵工艺的第一步。

根据工艺的要求和产物的需要,选择具有理想发酵性能的菌种。

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酵母、乳酸菌、醋酸菌、酱油菌等。

菌种的选择主要考虑产物的特性、发酵条件、菌种的稳定性、耐受性以及生产的经济性等因素。

其次,培养菌种是发酵工艺的关键环节。

通常使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来培养菌种。

液体培养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和调整好的pH值、温度和氧气条件等,促使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

固体培养则涉及将营养物质包裹在固体载体中,例如琼脂、玉米粉等。

培养时间因物种的不同而异,一般需要在合适的温度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制备发酵培养基是微生物发酵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发酵培养基中的成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和调节剂等。

对于不同的微生物菌种,营养需求略有不同。

因此,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需要调节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并且经过消毒,以避免污染物对发酵过程的干扰。

发酵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是微生物发酵工艺中的核心环节。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等参数需要被精确控制。

这些参数的控制对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产物生成都至关重要。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pH值偏高或者偏低,氧气供应不足或者过多,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生长受阻、代谢途径受限,从而影响产物的生成和产量的提高。

此外,还需要注意发酵过程中的消毒工作,以防止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污染。

最后,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发酵工艺的最后一步。

发酵过程中合成的产物通常是复杂的混合物,需要经过提取和分离纯化才能得到所需的目标产物。

微生物发酵特点

微生物发酵特点

微生物发酵特点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真菌等)将有机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的产物的过程。

微生物发酵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效能微生物发酵具有高效能的特点。

首先,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代谢水平,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庞大的有机物转化过程。

其次,微生物的倍增能力强,只需少量的起始菌种,就能通过代代传承快速扩增,提高产物的产量和效益。

再次,微生物发酵可同时进行多种有机物的转化,具有较强的多功能性,可同时产生多种有用的化合物。

二、适应性强微生物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发酵的效果和产物的质量。

微生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酸碱度、氧气含量等条件下生存和繁殖,从而适应各种发酵过程的需求。

此外,微生物对于废弃物或废料的利用能力较强,有助于环境的清洁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三、经济可行微生物发酵具有经济可行性,成本相对较低。

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发酵生产中无需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能够利用一些廉价的底物,如农副产品、废弃物等,进行转化,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工艺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微生物发酵具有高效能、适应性强和经济可行的特点。

微生物通过其生物活性和代谢水平,能够高效地完成有机物的转化过程;微生物对于不同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具有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发酵过程的需求;微生物发酵成本相对较低,工艺简单,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微生物发酵的独特特点使其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代谢产生各种有用的物质。

这种技术在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中广泛应用,是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生产方式。

本文就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微生物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各种有用物质,通过一系列操作过程,从培养基中提取所需的成品。

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特有的代谢功能进行复杂的生化变换。

微生物发酵技术包含了菌种选育、微生物发酵过程、发酵产物提取等过程,其中关键环节是菌种选育和发酵过程的控制。

1.菌种选育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关键环节,合适的菌株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由于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代谢功能和生物特性,因此菌种选育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高产、高效、较强抗污染能力等特点的微生物菌株。

2.发酵过程发酵过程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菌种预处理、发酵培养、曝气、产品含量检测等过程。

发酵前,要对菌种进行培养和预处理,保证菌种的健康和活力。

而后,还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培养基,如含有糖、氮、磷等元素的营养液,以及若干无机盐。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曝气以及对菌株的生长速度进行监测和调整,可以使微生物在最适环境下进行代谢制品。

3.发酵产物提取发酵产物的提取是将微生物代谢产物从培养基中分离的过程,分离后可进行后续处理和提纯等操作,获得具有极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发酵产物的提取方法通常包括超滤、离心、蒸馏、萃取等,不同的物质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

二、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制药等领域,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工业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乳酸菌发酵、酿造酒精、面食、豆制品等,其中乳酸菌发酵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发酵技术。

在酸奶、酸牛奶、豆奶以及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产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认可。

2.化工行业微生物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是生产有机化合物。

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和应用

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和应用

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和应用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生长代谢的过程,使有机物转化成其他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选择性,并且可以产生多种有用的产品,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菌株在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元素等条件下生长代谢,使有机物发生酵解、发酵、脱氢、转移等反应。

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能量源和电子供体,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将有机物转化成代谢产物。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酸类:如乳酸、醋酸、丙酮酸等。

2. 酯类:如酯化油、各种乳香等。

3. 酒精和醇类:如乙醇、甘油、丁醇等。

4. 氨基酸和蛋白质:如丝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等。

5. 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等。

二、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微生物发酵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其应用领域涵盖了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能源等多个方面。

1. 生物制药:微生物可以制造出各种生物制剂,如抗生素、维生素、酶、生物胶体、多肽等,这些制剂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和医药化学等领域。

2. 食品工业:微生物可以对食品原料进行发酵、陈化、熟化等处理,从而改变食品的味道、质地和保质期,同时还可以合成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如酸奶、发酵面包、酱油、味噌等。

3. 环境保护: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参与土壤修复和淤泥处理。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产生生物燃料和生物氢气等能源,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4. 其他应用: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纺织、造纸、日化、农业等领域,如生产生物染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制种等。

三、微生物发酵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新型材料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发酵技术正朝着高效化、精确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准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遗传信息和代谢途径,开发出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的微生物菌株,并打造出具有高产、高营养、低成本等优势的新型生物制剂。

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

是把两个亲本的细胞经酶法除去细胞壁得到两个球状原生质体或原生质体球,然后置于高渗溶液中,通过生 物法、化学法或物理法等诱导融合法,促使两者互相凝集并发生细胞之间的融合,进而导致基因重组,获得新的 重组子(菌株)。这种融合又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是指通过培养单细胞蛋白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称为“工程菌”。
工业发酵中用于消除发酵中产生的泡沫,防止逃液和染菌,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
是把无菌空气引入发酵罐中并分布均匀的装置,有单孔管、多孔环管及多孔分支环管等几种。
一般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通过结合或原生质体融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 状的菌株。
是应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的,基因工程师一种DNA体外重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根据需要,用人工方法 取得供体DNA上的基因,在体外重组于载体DNA上,再转移入受体细胞,使其复制、转录和翻译,表达出供体基因 原有的遗传性状。
由于采集样品中各种微生物数量有很大差异,若估计到要分离的菌种数量不多时,就要人பைடு நூலகம்增加分离的概率, 增加该菌种的数量。
用酶法将细胞膜外侧的细胞壁除掉,制备成无细胞壁的球状细胞体即原生质体,将两种来源于微生物细胞A和 B的原生质体,在融合诱导剂的存在下等量混合起来,可使原生质体表面形成电极性,相互之间容易吸引、脱水黏 合而形成聚合物,进而使原生质体收缩变形,紧密接触处的膜先形成原生质桥,逐渐增大而实现融合。融合的原 生质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再生出细胞壁而形成一个新细胞。(用脱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壁除去,制成原生质体, 再用聚乙二醇促使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从而获得异核体或重组合子。)
按被灭菌物品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温度的湿热蒸汽进行灭菌,此法在同一温度下比干热杀菌效力大。

微生物的发酵方式有哪些

微生物的发酵方式有哪些

微生物发酵方式一般分为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

一、分批发酵分批发酵是将发酵培养基一次性投入发酵罐中,经灭菌、接种和发酵,最后一次性地将发酵液放出的一种发酵操作。

分批发酵过程中,除不断通气和加入酸碱溶液以维持发酵环境外,与外界没有物料交换,减少了污染机会。

其主要特征是所有工艺变量都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一般可分为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菌体自溶3个阶段: (1)菌体生长阶段菌体生长阶段处于发酵前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菌体适应新环境,开始生长繁殖,增加细胞数量,直至达到菌体临界浓度。

为减少种子液转入发酵培养基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种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应尽可能与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一致。

此阶段的代谢变化,主要是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等的分解代谢和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即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新菌体不断合成,溶解氧水平不断下降。

当其中某一因素成为限制因素时,菌体生长速度会减慢至一临界值,菌体由生长阶段转入产物合成阶段。

(2)产物合成阶段产物生成阶段处于发酵中期,此时菌体量增加趋于稳定,代谢以合成产物为主,产物生成速率达到最大。

发酵液pH、温度和溶氧等参数都会影响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影响产量。

保兴赛斯的生物反应系统可对一系列参数进行检测并反馈,以了解菌体生长状态,调整最佳发酵环境。

(3)菌体自溶阶段菌体自溶阶段处于发酵后期,此阶段的代谢特征主要表现为菌体开始衰老、自溶,产物合成能力衰退,氨基氮含量增加,pH逐渐回升。

此时发酵必须结束,否则不仅可能会使产物受到破坏,还会加大发酵后处理的困难。

保兴赛斯生物反应器在配置相应硬件后,其高级监控软件可根据氨基氮、菌浓、发酵单位等检测数据,生成相应代谢曲线。

对代谢曲线进行研究分析,能掌握代谢变化的规律,发现工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工艺,提高产量。

二、连续发酵连续发酵是当微生物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发酵罐中流加新鲜液体培养基,另一方面又以同样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将发酵液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液体发酵是在借鉴抗生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把菌丝体加入培养基中,将之与药材混合后放置于适温下进行发酵。

液体发酵具有较高的物质传递效率,易于实现发酵工艺的自动化控制。

固体发酵是以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农副产品如麦麸、甘蔗渣、玉米芯等作为发酵营养基质,用一种或多种真菌作为发酵菌种,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

固体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既生长菌体,又形成各种次生代谢物质,难以将其分离,统成为菌质。

固态发酵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下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从生物反应过程中的本质考虑,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

固体发酵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发酵过程容易控制、对无菌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发生大面积的污染等优点。

广义:微生物生长于不溶于水的基质,且基质上含有不同量的自由水(free water)。

狭义:微生物生长在潮湿不溶于水的基质进行发酵,在固体发酵过程中不含任何自由水,随著微生物产出的自由水的增加,固体发酵范围延伸至黏稠发酵(slurry fermentation)以及固体颗粒悬浮发酵固体发酵的优点:1. 培养基单纯,例如谷物类、小麦麸、小麦草、大宗谷物或农产品等均可被使用,发酵原料成本较经济。

2. 基质前处理较液体发酵少,例如简单加水使基质潮湿,或简单磨破基质增加接触面积即可,不需特殊机具,一般家庭即可进行步骤。

3. 因获得水分可减少杂菌污染,此种低灭菌步骤即可施行的发酵,适合低技术地区使用。

4. 能产生特殊产物,如红麴产生的红色色素是液体发酵的十倍,又Aspergillus 在固体发酵所产生的glucosidase较液体发酵产生的酵素更具耐热性。

5. 固体发酵相当于使用相当高的培养基,且能用较小的反应器进行发酵,单位体积的产量较液体为高。

6. 下游的回收纯化过程及废弃物处理通常较简化或单纯,常是整个基质都被使用,如做为饲料添加物则不需要回收及纯化,无废弃物的问题。

7. 固体发酵可食品产生特殊风味,并提高营养价值,如天培可作为肉类的代用品,其胺基酸及脂肪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固体发酵的缺点:1. 限于低湿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故可能的流程及产物较受限,一般较适合于真菌。

2. 在较致密的环境下发酵,其代谢热的移除常造成问题,尤其是大量生产时,常限制其大规模的产能。

3. 固态下各项参数不易侦测,尤其是液体发酵的各种探针不适用于固体发酵,pH值、湿度、基质浓度不易调控,Biomass不易量测,每批次发酵条件不易一致,再现性差。

4. 不易以搅拌方式进行质量传递(masss transfer),因此发酵期间,物质的添加无法达到均匀。

5. 由于不易侦测,从发酵工程的观点来看,许多工作都只是在定性或观察性质,故不易设计反应器,难以量化生产或设计合理化的发酵流程。

6. 固体发酵的培养时间较长,其产量及产能常低于液体发酵。

7. 萃取的产物常因黏度高不易大量浓缩。

真菌进行固体发酵的优势1. 能在较低含水分下生长(适水活性在0.7-0.93-0.98),而细菌兴酵母菌的适水活性则大于0.99。

2. 细菌一般在低pH下就不易生长,而一般真菌能在低pH下也能生长良好。

而固态培养基的pH很难调控,故真菌的此项特点有利于固体发酵。

3. 固态基质常为大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蛋白质和脂质等,真菌常能分泌这类的胞外分解酵素而利用其周围的培养基质作为碳源及氮源。

4. 真菌若具有产孢特性,则易于存放及接种,人员不需要太多训练即能进行孢子接种工作。

5. 菌丝的生长模式优于单细胞的生长方式,菌丝顶端延伸并分枝产生新的菌丝端,能迅速覆盖固体基质表面而有效利用基质。

6. 菌丝有分隔者,能透过孔洞(septal pore)传送物质,遇危险则孔洞自动封住,以避免细胞质流失;若为无分隔者,其细胞质内物质的传送迅速而使菌落快速繁衍。

7. 菌丝的生长渗透到固体培养基的力量强,形成很高的机械压力,配合尖端分泌的水解酵素,使穿入固体基质容易。

液体发酵优点缩短了面团发酵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从原辅料处理到成品包装可实现全部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提高了面包大的贮存期,延缓了老化速度;缩短了发酵时间。

深层发酵是指在发酵过程中从发酵底部通入无菌空气并搅拌,使空气与发酵液的接触面积极大提高。

从而大幅度提高氧气含量。

浅层发酵是指发酵过程中不通空气,不搅拌,发酵液与空气的交换仅仅限于液面和空气的接触面。

深层发酵的发酵度比较高,发酵较完全。

深层发酵呢,其实里面的道理一说你就会懂的,深层发酵的话,你可以把那些被发酵的东西发酵的更加充分,而且还可以节省一些酵母菌,同时,深层发酵出来的东西比浅层发酵出来的东西要好一些!液体深层发酵液体培养法所用的培养基是液态的。

实验室中的摇瓶培养法就是一种液体培养法。

将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置于摇床上不断振荡,目的是让空气中的氧不断地溶解到液体培养基中。

深层液体培养法也叫液体深层发酵法,它是目前发酵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发酵方法。

根据操作方法的差异,液体深层发酵法又可以分为分批发酵法、分批补料发酵法和连续发酵法.连续培养装置的一个主要参数是稀释率(D),它的定义为:D = F/V = 流动速率/容积①分批发酵法。

此法是指一次性地向发酵罐中投入培养液,发酵完毕后,又一次性地放出原料的发酵方法。

放料后再重复投料、灭菌、接种、发酵等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菌种的生长可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

②分批补料发酵法。

此法是指在分批发酵中,间歇或连续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

所补的原料可以是全料,也可以是氮源、碳源等,目的是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时间等。

用这种方法生产青霉素,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

③连续发酵法。

此法是指向发酵罐连续加入培养液的同时,连续放出老培养液的发酵方法。

其优点是设备利用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便于自动控制等,缺点是容易污染杂菌。

这种技术已用于生产酵母菌菌体、乙醇、乳酸、丙酮丁醇,以及石油脱蜡、污水处理等。

连续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分批培养(Batch culture)。

通过对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的分析可知,在分批培养中,培养料一次加入,不予补充和更换。

随着微生物的活跃生长,培养基中营养物质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故细菌的对数期不可能长时间维持。

如果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及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出培养物(包括菌体及代谢产物),从理论上讲,对数生长期就可无限延长。

只要培养液的流动量能使分裂繁殖增加的新菌数相当于流出的老菌数,就可保证培养器中总菌量基本不变,此种方法就叫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方法的出现,不仅可随时为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生理状态的实验材料,而且可提高发酵工业的生产效益和自动化水平。

此法已成为当前发酵工业的发展方向。

----最简单的连续发酵装置包括:培养室、无菌培养基容器以及可自动调节流速(培养基流入,培养物流出)的控制系统,必要时还装有通气、搅拌设备。

连续培养装置的一个主要参数是稀释率(D),它的定义为:D = F/V = 流动速率/容积----1.恒浊连续培养不断调节流速而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叫恒浊连续培养。

在恒浊连续培养中装有浊度计,借光电池检测培养室中的浊度(即菌液浓度),并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变化,自动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培养室的流速。

当培养室中浊度超过预期数值时,流速加快,浊度降低;反之,流速减慢,浊度增加,以此来维持培养物的某一恒定浊度。

如果所用培养基中有过量的必需营养物,就可使菌体维持最高的生长速率。

恒浊连续培养中,细菌生长速率不仅受流速的控制,也与菌种种类、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条件有关。

---恒浊连续培养,可以不断提供具有一定生理状态的细胞,得到以最高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的培养物。

在微生物工作中,为了获得大量菌体以及与菌体相平行的代谢产物时,使用此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恒化连续培养控制恒定的流速,使由于细菌生长而耗去的营养及时得到补充,培养室中营养物浓度基本恒定,从而保持细菌的恒定生长速率,故称恒化连续培养,又叫恒组成连续培养。

已知营养物浓度对生长有影响,但营养物浓度高时并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只有在营养物浓度低时才影响生长速率,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长速率与营养物的浓度成正相关,营养物浓度愈高,则生长速率也高。

恒化连续培养的培养基成分中,必须将某种必需的营养物质控制在较低的浓度,以作为限制因子,而其他营养物均为过量,这样,细菌的生长速率将取决于限制性因子的浓度随着细菌的生长,限制因子的浓度降低,致使细菌生长速率受到限制,但同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保持限制因子的恒定流速,不断予以补充,就能使细菌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

用不同浓度的限制性营养物进行恒化连续培养,可以得到不同生长速率的培养物。

五、发酵的类型根据发酵工业的特点和范围,可以将发酵分成若干类型:1) 按发酵原料来分,有淀粉质发酵、石油发酵、废水发酵等类型。

2) 按发酵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来分,有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液体发酵是指将营养物质溶于(或悬于)液体灭菌后进行培养,液体发酵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方法。

制曲是固体发酵的一种,是利用麸皮、米糠或木屑并加入必要营养物质,灭菌后接种培养。

由于这些物质疏松便于通气,因此在一定温度、湿度下需氧微生物能良好的生长并产生代谢产物。

如果将固体培养基铺成薄层(2-3cm)装盘进行培养,则称为浅盘发酵;如果将固体培养基堆成厚层(30cm)并在培养期间不断通入空气,则称厚层通风制曲。

3) 按发酵工艺流程来分,有分批式(间歇式)发酵、连续式发酵和流加式发酵等类型。

4)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分,有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两大类型。

厌氧发酵的特点是整个发酵过程不需要通入空气,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的,发酵设备比较简单。

需氧发酵的特点是在发酵过程中需不断供给氧气(或空气),以满足微生物呼吸代谢。

需氧发酵的方法有通气、通气搅拌和表层培养等几种。

5)按发酵形式来分,有传统工艺发酵和现代工业发酵两种类型。

前者大多是固态发酵,后者大多采用液态深层(需氧)发酵。

6)按发酵产物来分,有酒类发酵、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维生素发酵等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