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康复

合集下载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介绍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针对手部肌肉和神经系统的训练方法,以恢复和改善手部功能的能力。

这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适用于各种手部功能受损的情况,如中风、手部创伤、神经损伤等。

本文将探讨手部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康复训练方法1. 力量训练•使用物理治疗器械或手部抓握器进行力量训练,逐渐增加手部肌肉的负荷,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可以使用重物(如哑铃)进行手部力量训练,按照专业人士的指导,选择适合的重量和动作。

•练习手指张力和灵活性,通过针对不同手指的运动和训练,可以加强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运动训练•手部灵活性训练:通过手指的屈伸和旋转动作,增加手部关节的灵活性。

可以使用轻量的抓握球或海绵球进行手部运动训练。

•手指独立性训练:训练手指间的独立控制能力,通过各种手指的运动组合和练习,提高手指的独立性。

•手部协调性训练:通过各种手部动作的协调练习,如捏取、抓握、握拿等,提高手部肌肉的协调性。

3.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手部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平衡球、摇晃板等器械进行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手部的平衡能力,提高手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

4. 手部按摩和热敷•手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部肌肉的疼痛和僵硬,帮助恢复手部功能。

按摩可以使用手部按摩搓揉器或按摩球进行。

•手部热敷可以放松手部肌肉和软组织,缓解手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袋进行手部热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

训练技巧和注意事项1. 渐进式训练•手部功能康复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

渐进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并避免训练过程中的不适感和损伤。

2. 注意姿势和姿态•进行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姿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特别是对于手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正确的姿势可以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3. 频率和持续性•手部功能康复训练应该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持续性,建议每天进行一到两次训练,每次持续15-30分钟。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帮助手部受损患者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手部功能训练、手部按摩、手部牵引等多种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手部功能康复训练中,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冷敷、电疗、超声波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手部的恢复。

1.热敷热敷是指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物品敷在患处,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松弛肌肉的效果。

热敷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2.冷敷冷敷是指用冰袋、冰毛巾等物品敷在患处,以达到减轻肌肉疲劳、缓解疼痛、消肿的效果。

冷敷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3.电疗电疗是指通过电流刺激手部肌肉,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的效果。

电疗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超声波超声波是指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肿、增强肌肉力量的效果。

超声波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手部功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部运动,以达到恢复手部正常功能的效果。

手部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手指灵活性训练、手腕力量训练、手臂协调性训练等。

1.手指灵活性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指运动,以达到增强手指灵活性、恢复手指正常功能的效果。

手指灵活性训练包括握力训练、手指伸展训练、手指屈曲训练等。

2.手腕力量训练手腕力量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腕运动,以达到增强手腕力量、恢复手腕正常功能的效果。

手腕力量训练包括手腕屈曲训练、手腕伸展训练、手腕旋转训练等。

3.手臂协调性训练手臂协调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臂运动,以达到增强手臂协调性、恢复手臂正常功能的效果。

手臂协调性训练包括手臂伸展训练、手臂屈曲训练、手臂旋转训练等。

三、手部按摩手部按摩是指通过按摩手部肌肉和穴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松弛肌肉的效果。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1、应用感知和认知技能训练法。

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敏感度训练患者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分析等能力,从而增强空间定位能力;
2、应用分段任务训练法。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简单再复杂,训练患者抓物、抛物、拿取物、把物放置特定位置等运动技能;
3、应用功能动作或技巧的训练法。

例如,让患者模仿拆拉链、按扣子等行为,增强每日生活中常用动作的熟练度;
4、应用社会融入训练法。

通过训练患者的社会技能,如礼貌问候、自我介绍、与他人对话等,帮助患者恢复社交能力;
5、应用交互训练法。

尤其是实物或虚拟环境中的手部交互,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获得空间定向能力,达到蚁合作、协作的目的。

手功能康复

手功能康复

手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是指通过各种康复手术、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手段,恢复受伤手部或手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功能康复可以应用于各种手部疾病和受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包括手指骨折、尺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

手功能康复的目标是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和灵活性,使患者能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

康复过程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部保护和休息:在受伤后,手部需要充分休息才能恢复。

患者需要避免过度使用手部,尽量减少对手的负荷。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手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理疗等。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减轻手部的疼痛和肿胀,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手功能康复的核心,包括手部的拉伸、握力训练、手指关节的活动训练等。

这些运动能够增加手部的灵活性和力量,恢复手部正常的功能。

4.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训练手部的功能。

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辅助工具进行活动,如开瓶器、剥核桃器等。

这样可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力量。

5.心理支持:手功能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恢复的困难和挫折,心理状态对康复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手功能康复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按照康复方案进行康复锻炼。

同时,医师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手功能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康复过程,通过各种手段恢复手部受伤后的功能。

只有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和医生的指导,患者才能够尽快恢复手部的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1. 主动活动训练(Active exercise):患者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手部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手指的灵活性。

例如,握拳、伸展手指、捏合物体等。

2. 被动活动训练(Passive exercise):康复师或者护理人员通过外力帮助患者进行手部运动。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部力量丧失或者灵活性极差的患者。

3. 抗阻训练(Resistance exercise):在进行手部运动时,增加外力的阻力,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例如,使用弹簧手指夹板进行手指伸展运动。

4. 连接练习(Connective exercise):通过同时活动多个手指和手部肌肉群,以综合提高手部运动能力。

例如,使用轻松可操作的手指伸展器进行练习。

5. 平衡训练(Balance exercise):通过练习支撑物体的平衡能力,以提高手指和手腕的稳定性。

例如,使用握力球或者平衡板。

6. 精细动作训练(Fine motor training):通过进行需要较小手部肌肉群控制的动作训练,如拧开瓶盖、剪纸等,以提高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

7. 协调性训练(Coordination exercise):通过进行需要协调手眼运动的练习,如抛接球、操作乐高积木等,以提高手指和手部肌肉的协调性。

8. 疗法器具辅助训练(Training with assistive devices):使用辅助器具,如手部外固定装置、手指支撑器等,以辅助手部运动,并逐渐恢复手部功能。

9. 热疗和冷疗(Heat and cold therapy):通过热敷或者冰敷手部,以减轻疼痛、消肿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康复师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按摩、腔式治疗、电疗等,以进一步促进手功能康复。

总之,手功能康复训练的关键是坚持,并配合专业康复师的指导和监护。

通过科学、系统地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手功能康复工作总结

手功能康复工作总结

手功能康复工作总结手功能康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康复工作,对于手部受伤或手部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手功能康复工作可以帮助他们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手功能康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的手功能康复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的手功能康复工作主要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三个方面。

在康复评估方面,我们通过对患者手部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们的手部受损程度和功能障碍,为后续的康复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康复训练方面,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手部功能锻炼、手部肌肉训练、手部功能恢复训练等,通过持续的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手部功能。

在康复指导方面,我们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向他们传授正确的康复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手部功能,预防手部受伤。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通过我们的努力,一些手部受伤或手部功能受损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康复,手部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提高了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些患者由于康复意识不强,康复训练不够坚持,导致康复效果不佳。

另外,一些患者由于手部功能受损严重,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手功能康复工作。

我们将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还将不断改进康复训练方案,提高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手部功能。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服务。

总之,手功能康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康复工作,对于手部受伤或手部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功能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功能康复

手功能康复
甲床苍白提示贫血或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指甲呈呈凹形(匙状甲)提示霉菌严重感染; 指甲呈半球形,宽而大(杵状甲)提示呼吸
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精选版课件ppt
31
望诊 姿势(posture)
手“休息位”
手“功能位”
精选版课件ppt
32
手“休息位”
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肌群处 于相对平衡状态下手的姿势
精选版课件ppt
51
职业评估和活动评估 Valpar工作范例评定
精选版课件ppt
52
职业评估和活动评估
分级 优 良 差 劣
手损伤后恢复工作情况评定简表
评分
内容
4
恢复原工作,生活自理
3
参加轻工作,生活自理
2
不能工作,但能自理生活
1
不能工作,生活也不能自理
精选版课件ppt
53
测试系统评估
优缺点
设备统一 方法统一 结果准确 专用评估设备 价格昂贵
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尺侧偏移
钮孔形(boutonniere)畸形
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和远端指间关节背伸
精选版课件ppt
38
望诊 围度
上肢围度测量
手部围度测量
手部围度测量
精选版课件ppt
39
望诊
手指围度测量
影片
精选版课件ppt
40
望诊
体积
排水法测量
影片
精选版课件ppt
41
触诊
瘢痕、硬结和肌肉柔韧度
手中握球姿势 手的功能位是保持侧副韧带尽量伸展,维持对指,避免
短缩后限制关节活动
精选版课件ppt
34
望诊
畸形(deformation)

手功能康复(最终版)ppt课件

手功能康复(最终版)ppt课件
疼痛和水肿是妨碍练习的最主要原因,必须给 予对症处理。
.
33
.
34
影响肌腱愈合和功能康复的因素
年龄 一般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 疤痕的形成与质地 损伤的区域、程度及手术技巧 康复介入的时间 对康复计划的依从性 社会经济因素
.
35
其他
骨折 断指再植 皮瓣 功能重建 等等
.
36
.
21
感觉再教育
.
22
肌腱的功能康复
伸肌腱 屈肌腱
.
23
肌腱功能康复
.
24
肌腱的分区
.
25
肌腱的解剖
.
26
康复
伸肌腱和屈肌腱的康复是有区别的! ➢ 固定 ➢ 关节活动
.
27
固定
固定的重要性! 目的?
.
28
肌腱损伤的固定
指伸肌腱损伤的固定,较复杂,专业手外科医师操作!
外固定MP、CP关节45°~50°屈曲位,受控制活动;Ⅰ区和Ⅱ区 损 伤可制作DIP、PIP关节保护装置屈曲位
触摸(touch)
柱状抓握(cylindroids
推压(push and press) grasp)
击打(tap)
勾拉(hook and pull)
动态操作
二指尖捏(tip pinch)
(manipulation)
多指尖捏(multiple-tip
pinch)
侧捏(lateral pinch)
.
14
手功能康复
功能评定 感觉的康复 肌腱的康复 其他
.
15
手功能评定
临床检查 功能评估 ➢ 运动功能评估 ➢ 感觉功能评估 ➢ 电生理检查 ➢ 职业评估和活动评估 ➢ 测试系统评估 ➢ 综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手做各种动作前的预备姿势,能发挥 最 大 功 能 的 位 置 ; 碗 关 节 背 屈 20º~ 25º, 尺 偏 10º; 拇 指 充 分 外 展 , 各 指 分 开 , MP屈30º~45º,PIP屈60º~80º,DIP屈 10º~15º,犹如握玻璃杯姿势。
4.手的基本动作
分精密抓握、力性抓握、非抓握三类。 精密抓握:如捏、拈、挟、撮等动作, 必须有拇指和示中指相对的动作。力性 抓握:如握、提、钩等动作,必须有手 指屈曲动作,2、3指是基本的,紧握时 必须有4、5指参加。非抓握:如推、托、 戳、搅、掀等动作,其特点是手指向外 的动作。
(2) 术后6~8周:在掌指关节屈曲位无阻
力屈伸近侧指间关节,不练习时仍使用伸制夹 板。
(3) 术后8~10周:增加主动屈伸练习,
开始用柔和的动力性夹板以被动屈曲近侧指间 关节。
(4)
术后10~12周:用主动和被动运动
和夹板等方法,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有时需
医生指导6~9个月。
3.Ⅴ、Ⅵ区损伤
手的背侧感觉丧失对功能影响不大;手 的掌侧感觉完全丧失,等于丧失该手 50%功能;纵向型感觉丧失,拇、小指 失能尺侧占40%,桡侧占60%;如小指 尺侧感觉丧失,其手的失能指数为3%, 因小指功能为全手的10%,感觉站50%, 尺侧又占60%。
表5-3 手的活动度残疾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二、手外伤的康复治疗
一、受功能及伤残的评定
(一) 手的功能解剖特点 人类的手不仅能劳动、操作、创造世界、
还能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代替眼和口 的部分功能。手之所以具有万能的作用 是由于神经丰富、结构精细、功能复杂, 其功能是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学习所形成 的。在评价时必须熟知以下内容:
1.手的解剖结构精细 手只占人体表面积 2.5%,但内有27块骨骼,17个活动的关节面, 19块肌肉,24根来自前臂的肌腱,在桡、正中、 尺神经支配下构成灵活的动力系统。
(1)
术后3~4周内:制动腕背屈30°,
诸掌指关节伸0°,近侧指间关节自由活动。
(2) 术后4~5周::开始伸肌腱活动,先 屈掌指关节,然后依次增加伸掌指关节,内收 外展手指,屈腕并伸指。
(3) 术后6~7周:练习屈腕很屈指,手指 挠橡皮圈外展及胶泥作业。
(4) 术后7~8周:去除保护性夹板。
(5) 书后8~12周:逐渐增强训练的阻力, 并准备恢复工作。
Ⅶ区损伤
(1) 术后第4周:主动伸腕练习应当 谨慎。
(2) 术后5~6周:可以分别进行桡 偏背屈腕以分别训练桡侧与尺侧伸腕肌。
(3) 保护性夹板持续使用6~8周。
(四) 感觉训练
1. 保护觉的训练 包括针刺觉、深 压觉、冷热觉,训练目的不是恢复保护 觉,而是教会病人带偿的能力。
2. 定位觉的训练 患者恢复针刺觉 的深压觉时开始,治疗师用指尖或橡皮 头敲击患者掌侧,令患者闭眼用健手示 指指出敲击的部位,回答有误时令患者 睁眼学习,如此反复进行。
3. 形状觉的训练 令患者闭眼接触 不同大小、形状的木块并描述比较之, 回答有误后则睁眼再感觉一次,如此反 复进行。进一步可辨别异形物体很生活 中的实物。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3) 腕中立位及掌指关节最大屈曲位练习 伸指一次。
3、 中期(术后6~8周)
(1) 作腕背夹板,改用腕支具,使掌指关 节充分活动。
(2) 三种位置的主动肌腱滑动练习。
(3) 轻微ADL练习,如撕报纸、擦玻璃、 砂磨。
(4) 钟。
木工作业,每日2~3次,每次15分
(5) 防治屈肌腱粘连可用铝夹板伸展矫形 器或动力伸展夹板,被动运动掌指关节。
使腕处于屈30°位,掌指关节屈70°位,指间 关节伸展位。用橡皮条牵引个指末节或指甲, 使指维持伸展状态,防止屈曲挛缩。 (2) 轻柔、被动屈曲远侧和近侧指间关节: 每日4次,每次5遍。但不主动屈曲,也不被动 伸展,但可主动伸指。
2、 早中期术后4~6周)
(1) 动力夹板牵引如前。
(2) 被动屈曲个掌指和指间关节:每日次, 每次10遍。主动练习三种方式握拳。最好将诸 指用胶布套在一起,是健指带动患指活动。被 动屈指位行伸腕练习。指、腕不能同时伸展。
适应上述刺激后增加刺激物的
粗糙程度如绒布、粗布、麻布等;
(五)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此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前3个月) 表现为严重灼
痛、水肿、关节强直、发热、指甲生长加快、
毛发生长加快、多汗、血管舒缩紊乱、骨质疏
松。
2.
第2阶段(3~9个月)表现为畏寒、
疼痛、水肿变硬、关节强直、毛发脱落和指甲、
(2) 书后6~8周:开始轻柔、无阻力的屈 远侧指间关节练习,允许屈曲25°~40°,不 练习时仍以夹板固定保护。
(3) 术后8~12周:间断性去除保护性夹 板,开始按摩、握拳等功能练习,并开始感觉 训练。
.Ⅲ、Ⅳ区损伤 伸肌腱在近侧指间关节处离 断,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均如下:
(1) 术后1~6周:近侧指间关节夹板固定 于伸直位,远侧指间关节自由活动。
(3)手有两个横弓:远排腕骨弧形排列形成 的横弓,其高度基本不变;5个掌骨头形成横 弓,其高度随手指屈、伸增减,能适应物体形 状。
(4)手的纵弓:有腕骨、掌骨及指骨构成, 凹面在掌侧,关键点在MP关节,此点任何肌 力不平衡时均会干扰弓的凹面弧度。最重要的 是中示指列的纵弓,有助于与拇指形成对指。
3. 尽早开始患手的有规律的、轻柔的、主动和 被动运动或按摩,但切不可强行矫正关节活动范 围的被动运动。因此,物理治疗师很作业治疗师 的一对一的指导十分重要。任何治疗均需避免疼 痛。
4. 良好的姿势与夹板,防止压迫静脉防碍回流, 有水肿时应使患手24小时上举,并辅以手按摩。
5. 温度不太高的热疗有益。
皮肤与皮下脂肪萎缩、血管痉挛、骨质疏松明
显。
3.
第3阶段(9~11个月)表现为肌肉萎
缩,疼痛可能消失,一致性严重骨质疏松、血
管萎缩,手干燥,关节挛缩。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
1. 密切观察,及早治疗,第一期及时治疗有可 能效果极佳,第三期往往行关节手术。
2. 止痛是首要任务,可以采用TENS,也可采 用星状神经节组阻滞与切除或药物止痛。
5.手适应抓握的解剖特征
(1)手掌皮肤有较厚的角质层和皮下脂肪层 能保护深层组织,有垂直的纤维间隔连接皮肤 和深层组织以避免皮肤在抓握中滑动和发挥精 确的定位功能,关节附近皮肤有许多纹理,分 别适应各关节活动。
(2)指列:五指并列,从功能上分3列:拇指 列—其碗掌关节为鞍状,第1掌骨和第2掌骨距 离较大,拇指活动灵活,是精密抓握的主体; 中间列—由示、中指组成,其碗掌关节基本不 动,是手活动的功能轴。内侧列—由环、小指 组成,其碗掌关节有一定活动度,掌握时不可 缺少。各指伸直外展时指列呈放射状排列,各 轴线在第3掌骨基部交叉,手指屈曲时轴线集 中于舟骨。
术后处理如下:
1.
术后1~7天 在门诊治疗师指导下进
行下列活动:分别轻柔、被动屈曲远侧指间关
节、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主动屈曲上述
关节;在屈腕和掌指关节下,轻柔、被动伸展
近侧指间关节;主动伸展上述关节;被动握拳,
即健手帮助患手握拳,同时尽可能主动握拳。
以上练习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必须时用止痛药。
1.
织物觉的训练 开始让患者触摸
粗细相差极大的砂纸,然后学习辨别粗细
差别较小的砂纸。继而辨别不同的织物如
毛皮、丝织品、羊毛、塑料等等。
2.
脱敏训练 手外伤后常因神经病
变而触觉过敏,宜用脱敏治疗。
(1)
用毛(棉)线轻轻摩擦过敏区
10分钟,或至皮肤麻木无感觉;(2) 1小时后重复此操作;
(3)
2.手的休息位 手在自然静止状态为半握拳 姿势;腕关节背屈 10º~15º,轻度尺偏;拇指 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远侧指间关节 (DIP)桡侧缘,掌指关节(MP)和指间关节 (IP)呈半屈位;示指屈曲度较小,其余3指 越向小指屈曲越大;此时手部各组织肌肉张力 呈相对平衡状态。
3.手的功能位
4、 后期(术后8~12周) 可以继续使 用防止爪形手的夹板。着重进行恢复力 量的练习,包括木工作业如砂磨,家务 作业和模拟职业作业,准备重返工作岗 位。必要时行支具使用训练。
(三) 伸肌腱修复术后
.Ⅰ和Ⅱ区损伤 为跨过远侧指间关节的伸肌 腱损伤,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其康复治疗如 下:
(1) 术后1~6周:远指间关节的伸侧或屈 侧夹板固定于伸直位,近侧指间关节自由屈伸 以防关节强直。
此外患者还应在家进行同样的除握拳外的练习,
每小时10遍。
2. 习。
术后2~3周 进行轻微的ADL练
3.
术后4~6周 开始抓握力量练习,
如马赛克和轻木工作业。
4. 习。
术后6~8周 进行木刻等阻力练
5. 8~12周 恢复工作。
6、 屈肌练习有三种方式,应分别进行:
(1)钩拳: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 伸展,远侧指关节屈曲,主要使指深屈 肌腱滑动。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相 对滑动最大达11mm.
(2)直拳:掌指关节和近侧指关节屈曲, 远侧指关节伸展,指浅屈肌相对于骨的 滑动范围最大。
(3) 完全握拳:腕关节处于中立位 而完全握拳时,指深屈肌相对于骨的滑 动最大,可达34mm。每日至少练习3次, 每次10遍。
(二) 屈肌腱修复术后
1. 早期(术后1~4周) (1) 动力夹板:在前臂和手的背置夹板,
(5)手的斜弓:是拇指对掌时与其他指列形 成的弓,与掌中几条皮纹方向一致,在充分抓 握圆柱物时,此弓引起重要作用。
6.手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和感受器
有髓纤维多于无髓纤维,轴索与感受器 比例为1:1左右,因此,感受野小、分辨 力强。手在运动中不停的反馈信息,将 感知的质地、形状、温度、压力、干湿 度等信息传到大脑,经分析,整理成各 种体验,并随之为此手在皮层的代表区 域较其他器官大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