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
3.5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LOGO
3 . NSTL
文献获取: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NSTL)的文献传 递服务只向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注册用户分为个人用户、 公益性机构用户或企业机构用户,根据用户类型不同收 费的服务费不同。NSTL只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不提供 馆际互借服务。 NSTL文献传递服务需登录后方可使用。在NSTL网 站检索到的文献可直接加入“购物车”订购(方法见 10.2.4.1“文献订购”);在NSTL网站检索不到的文献可用户均可,需与 国家图书馆签署协议,并预付款项。
LOGO
4 . 文津搜 索
• 馆际互借。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 (http://202.106.125.99/F),凭卡号和密码自行发 送借书申请。输入卡号、密码→点击ID登录;检索 (在检索框中输入检索词)→点击确定;点击馆藏 地“中文基藏库”或“外文图书子库”→点击左下方的“请 求”(即申请外借图书)或“复制”(即申请复印文 献);点击“确定”后,借书申请发送完毕。 • 文献传递。登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 递系统(http://202.96.31.83/gateway/index.jsf)直 接提交网上申请。
LOGO
4 . 文津搜 索
文津搜索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发,整合了国家图 书馆馆藏数据和部分已购买了服务的数据库资源,可 一站式检索与获取图书、古文献、论文、期刊报纸、 多媒体、缩微文献、文档、词条等近2亿条数据,资源 覆盖全国图书馆,检索结果通过多种途径的分类和排 序方式进行过滤、聚合与导引。
网址:
LOGO
文献获取:
4 . 文津搜 索
馆际互借服务对象:中央与国家机关;各省 (区)、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各地市级高等院 校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系统以及地市级 科研单位图书馆; 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兵种、 武警部队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核准通过的其他机构; 暂不对个人用户开放。需提出申请,经国家图书馆馆 际互借中心核准后,签定馆际互借协议。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借阅途径。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概念、流程以及其对读者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概念图书馆馆际互借,顾名思义,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合作借阅的方式让读者获取需要的图书或文献。
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充分利用各个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二、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流程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申请:读者在需要借阅其他图书馆的书籍或文献时,首先要申请馆际互借服务。
申请可以通过在线系统、电话或亲自前往图书馆办理。
2. 查找:图书馆在收到读者申请后,会通过联合目录或其他渠道查找到需要的图书或文献,确定借阅的图书馆。
3. 联系:图书馆会与需要借阅的图书馆进行联系,确认能否借阅,并约定借书时间和借书期限。
4. 领取:读者在约定的时间内前往指定图书馆领取需要借阅的图书或文献。
5. 归还:借阅期满后,读者将图书或文献归还到借阅的图书馆。
三、图书馆馆际互借对读者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图书馆馆际互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共享方式,对读者学术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拓宽阅读范围: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读者可以借阅到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拓宽了自己的阅读范围。
这对于深入学术研究、获取更全面的信息非常有帮助。
2. 弥补馆藏不足:每个图书馆的馆藏都有其特点和限制,而馆际互借可以让读者弥补自己所在图书馆馆藏不足的问题。
这样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加强学术交流: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不同机构的图书馆之间可以更好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术界的互通有无,推动学术界的发展。
4. 促进合作共赢: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读者的借阅,更是一种有机合作关系的延伸。
通过互相借阅资源,各图书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共赢的局面。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守护者和传递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和馆际互借,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学术资料,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读者与图书馆的价值。
一、文献传递服务与馆际互借的定义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是指图书馆将所管理和收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源传递给读者使用的过程。
由于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读者的需求,馆际互借应运而生。
馆际互借是指图书馆间根据合作协议,互相借阅馆藏文献资源的服务,以弥补各个图书馆资源之间的差异。
二、图书馆文献传递的意义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意义不可小觑。
首先,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功能,使不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其次,文献传递服务使读者可以在不同地点获取自己所需的学术资源,突破了地域限制,满足了读者在学习和研究中的需求。
最后,通过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可以积累用户借阅需求的数据,为馆藏资源的选购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馆际互借的重要性馆际互借为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提供了更广泛的网络拓展。
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互补,使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料选择,提升了学术研究的质量。
同时,馆际互借也促进了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图书馆界的协作精神,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馆际互借的成功需要图书馆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渠道,并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
四、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的挑战与应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图书馆之间的系统差异和技术不兼容问题会影响到资源共享和互借的流程。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
其次,图书馆在提供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时,需要保护读者的隐私和知识产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最后,图书馆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文献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效率和质量。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还要满足读者对各类文献的需求。
然而,单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有限的,难以满足读者对特定文献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之间开展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合作,为读者提供了更广泛的资源服务。
一、馆际互借的概念与内容馆际互借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将馆内的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源借给读者在馆外使用。
通过馆际互借,读者可以获得其他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使用权,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学术研究和阅读范围。
馆际互借一般分为纸质文献互借和电子文献互借两种形式。
纸质文献互借是通过协议合作,图书馆可向其他图书馆发出借书请求,将所需文献通过快递等方式借给读者。
读者通过所在图书馆提供的互借服务,填写书名、作者等信息,借阅所需图书。
借阅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可根据借阅图书馆的要求进行续借。
借阅图书需遵守借书馆的规定,如不得涂抹、损坏图书,逾期归还需缴纳罚款。
电子文献互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读者可以在本馆通过馆际互借平台或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系统搜索需要的文献,填写订购或借阅申请。
图书馆根据其拥有的电子资源许可和技术条件,协调相关服务提供方为读者提供所需电子文献。
一般情况下,读者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存储在自己的电脑或移动设备中。
二、馆际互借的优势与挑战馆际互借作为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形式,有许多优势。
首先,馆际互借能够使读者快速获取所需文献,满足其学术和研究需求,避免了因为某个图书馆缺少资源而造成的阅读障碍。
其次,通过共享资源,图书馆之间能够加强合作交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费和空间。
最后,馆际互借也促进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馆藏资源的同时,增加了学术研究的机会和广度。
然而,馆际互借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图书馆的资源差异较大,有些图书馆虽然参与了馆际互借,但由于馆藏资源有限,无法提供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服务的普及,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也为图书馆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本文将讨论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意义、操作流程以及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意义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满足读者获取资源的需要。
每个图书馆都面临着资源有限的问题,但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可以跨馆借阅所需的图书、期刊和其他文献,大大扩展了资源获取的渠道。
其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通过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共享资源,每个图书馆都能够提供更多的文献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也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声誉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二、操作流程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注册成为读者首先,读者需要注册成为借阅图书馆的读者。
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并通过验证后,即可获得借阅图书馆的借阅权限。
2. 查找需借阅的资源读者需要在馆内或通过图书馆网站或其他渠道,查询所需借阅的图书、期刊或文献资源的信息。
同时,需要了解该资源是否能够通过馆际互借获取。
3. 提交借阅请求读者确认需借阅的资源后,可以通过在线系统或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交借阅请求。
在请求中,需要提供准确的资源信息和个人联系方式。
4. 确认借阅请求图书馆收到读者的借阅请求后,会进行审核和核实。
一旦验证通过,图书馆将会联系到该资源所在的图书馆,确认是否能够借出。
5. 获得资源一旦馆际借阅请求得到满足,读者将能够获得借阅的资源。
通过预约或到图书馆借阅处办理借阅手续,读者可以借阅所需资源,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
三、发展趋势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在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将成为图书馆合作的重要方向。
许多图书馆已经建立了数字资源库,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传递。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及其利用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及其利用汇报人:日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概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类型及特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流程及管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实践案例及效果评价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概述01馆际互借简介馆际互借定义01馆际互借是一种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机制,根据用户需求,向其他图书馆借阅本馆没有的图书或期刊文章。
馆际互借目的02馆际互借旨在满足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获取资源途径,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馆际互借流程03用户需向本馆提出馆际互借申请,本馆审核通过后,将申请发送至合作图书馆,由合作图书馆进行审核并借阅图书或期刊文章,最后将文献递送给用户。
文献传递是一种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远程获取所需文献资源的服务,用户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获得所需文献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文献传递定义文献传递旨在方便用户获取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重要文献资源,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文献传递目的用户向本馆提交文献传递申请,本馆审核通过后,将申请发送至文献提供机构或合作图书馆,由其提供所需文献的复印件或扫描件,最后将文献递送给用户。
文献传递流程文献传递服务简介发展历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起源于19世纪末期,当时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弥补各自收藏的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增加,这种服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共享方式。
重要性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对于图书馆和用户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和共享程度,还满足了用户对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这种服务也降低了图书馆的采购成本和用户的获取成本。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性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类型及特点02包括借出和借入两种类型,即图书馆之间互相借用彼此的馆藏文献资源。
馆际互借的特点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通常分为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两种类型,单向传递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文献资源,而双向传递则是指双方互相提供文献资源。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资源体系

加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参与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资源体系建 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技术支持
培训推广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高 效、稳定、安全的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 量和效率。
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图书 馆员和用户对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 认知度和使用率。
04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资 源体系应用
应用场景
学术研究 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获 取不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馆际 互借服务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跨学科研究 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需要整合 不同领域的资料和文献,馆际互 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能够提供全面 的文献支持。
论文写作
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可能需要查 阅不同图书馆的资料,文献传递 服务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获取方 式。
提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特 色资源。
公共文化机构
如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等, 提供面向公众的普及性资源。
资源共享
共享模式
包括集中式共享、分布式共享和混合式共享等模式。
共享途径
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采购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共享意义
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采购,降低成本,促 进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
平台建设
建立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平台,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和信息交流,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制度建设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文献传递与 馆际互借服务的正常运行。
建设方法
调研分析
合作共建
对现有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进行调研 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建设 目标和方向。
开放获取政策
一些政府和机构推行开放获取政策,鼓励学术研究成果的共享和传 播,为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提供更多资源。
第五章+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巴西网上科技电子图书馆(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 )
帮助中心-原文传递收费标准
实习作业(第五章)
在CASHL中检索有关“高等教育研究”方 面的外文文献(higher education); 在NSTL中检索有关“真空泵的设计”方面 的外文文献(vacuum pump);
第三节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ASHL)
网址:/
CASHL(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是全国性唯一的人文社会
科学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全国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作者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其最终目 标是成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 CASHL目前已收藏有9148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重 要期刊;1370种电子期刊以及25万种早期电子图书;近40万种外文图 书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库”、“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 联合目录”等数据库,提供数据库检索和浏览、书刊馆际互借与原文 传递、相关咨询服务等。
根据互签的协议,相互出借馆藏文献,是一种返 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 文献传递是将用户所需文献的替代品以快速的方 式与合理的价格,直接或者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 种非返还式文献提供服务。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起源:馆际互借与文
献传递服务在国外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的中期,
而在我国的正式开展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检索页面
选择数据库
限定检索条件
检索规则
篇名检索 中西文不可混选中:期刊、会议、论文、专利 外:西检 中文关键词只能查中文数据库 检索结果为零,建议选“全部字段”再检一次 在检索结果为零的情况下,可用”全部年”再试一 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一、文献传递
•1、文献传递的概念与作用•2、文献传递的方法•二、馆际互借
•1、馆际互借的概念与作用•2、馆际互借的方法•三、发生费用
2、文献传递的方法
与我馆有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包括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河北省Calis文献中心
国家图书馆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页
文献检索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简介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简称CASHL。
该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人文社科外文期刊保障体系,全国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
网址为
资源:收藏社会科学外文期刊4000多种,其中带有“核心”标识的是核心期刊。
特点:免费检索,网上订购全文,1-3个工作日得到全文。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页
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二、馆际互借
图书馆之间根据协议,互相利用对方馆藏来满足本馆读者需求、开展馆际合作的一种形式。
主要指馆与馆之间图书的互相借阅。
主要区别:
文献传递为非返还式(复印),E-mail传递为主
馆际互借为返还式(借阅)。
国家图书馆主页
多库检索
三、发生费用
费用为文献借出方收取的费用,图书馆不另外加收任何服务费。
如国家图书馆:费用为10元/ 一本书+单程邮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