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后拓展作业:第3单元 第9课 劝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9 劝 学+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君子生非异也【解析】 A 项,“知”通“智”;B 项,“有”通“又”;D 项,“生”通“性”。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不假.(凭借,依靠)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情致.一也(兴致,情趣) D.⎩⎨⎧劝(..鼓励)学劝.(劝说,阻止)架 【解析】 B 项,第二个“为”是“对付”的意思。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017】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 A 项,古义是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学识渊博。
C 项,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D 项,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答案】 B4.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答案】 (1)金就砺则利 (2)吾尝跂而望矣 (3)无以至千里 (4)锲而不舍阅读课文第三、四两段,完成5~8题。
【导学号:39282018】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解析】 A 项,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答案】 A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用心一也.用心躁也.【解析】 D 项,两个“也”都是助词,表判断。
高中语文9劝学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9 劝学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ǎo)靛.青(diàn)跂.望(zhì)驽.马十驾(nú)B.鳝.鱼(shàn)舟楫.(jí)锲.而不舍(qiè)木直中.绳(zhòng)C.须臾.(yú)跬.步(guǐ)骐骥.(jì)以为轮(róu)D.槁暴.(pù)省.亲(shěng)蟹螯.(áo)金石可镂.(lòu)思路解析:A项,“跂”应读“qǐ”;C项,“跬”应读“kuǐ”;D项,“省”应读“xǐng”。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思路解析:C项,“规”,圆规。
答案:C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思路解析:①句为宾语前置,②句为介词结构后置。
③句中的“马之千里者”和④句中的“庙堂之高”与例句中的“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样,都是定语后置。
答案:D4.根据提示填空。
(1)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经验是:,。
(2)《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

《劝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槁.()暴.()砺.()参省..()()知.()明须臾.()跂.()舆.()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螯.()鳝.()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古今异义蚓无爪牙..之利()金.就砺则利()5.指出下列虚词“而”的用法。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吾尝终日而.思矣()⑤吾尝跂而.望矣()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辨明下列文言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輮以为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文学常识填空:荀子,名,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二、探究解疑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9.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10.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用课文原句回答)11.“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12.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参考答案1.槁gǎo暴pù砺lì参省cān xǐng 知zhì明须臾yú跂qì舆yú生xìng 蛟jiāo 跬kuǐ骐qí骥jì驽nú锲qiè镂lòu 螯áo 鳝shàn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4.古今异义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高中语文 必修3 9 劝学 《荀子》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默写(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秋色的名句。
比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不少写人的功业。
贾谊《过秦论》中有“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 。
(3)古诗文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句子颇为精彩,如《荆轲刺秦王》中“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善用比喻修辞,《劝学》用“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用来说明做事要用心专一。
(5)古诗文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杜甫《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中常感叹人生短促,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_________,为欢几何?”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每个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极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舍弃工作,全身心地于孩子成长上。
我们不问这些煞费苦心的家长战果如何,但每每总是有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放假啊?学习太累了,啥时候能不学习呢?要是不学习该多好……面对如此情景,多数老师和家长总会以“学习是种快乐,不要当作负担”进行劝勉鼓励。
但是,没有兴趣的学习真的不是快乐的,是枯燥乏味,并且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痛苦的记忆。
所以,家长、老师要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才能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匠人们得以宣扬的“工匠精神”大体上就是“学不已”。
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一个匠人若认为自己的技艺已经,那么他必定会成为可怜的井中蛙,曾经的谦逊好学变为现在的狂妄自大,曾经不断精进的手艺也会日渐退步。
学不可以已。
未来的学习不可停止,当下的学习亦不可以停止。
若停下,则连贯不存,再想拿起来就难了。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答案

9劝学本课话题——积累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者运用两个比喻从反面论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的道理。
学习需要积累,学习成绩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它是长期寒冷积累而成的。
此中寄寓深刻的道理: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结果。
2.马克思写《资本论》马克思阅读1 500多种书,留下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了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终于完成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资本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爱因斯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以为轮( ) 槁暴( )( )就砺.( ) 参省..( )( )知.明( ) 须臾.( )跂.而望( ) 金石可镂.( )其曲中.规( ) 舆.马( )舟楫.( ) 跬.步( )骐骥..( )( ) 驽.马( )锲.而不舍( ) 螯.( )蛇鳝.( )【答案】 róu ɡǎo pù lì cān xǐnɡ zhì yú qǐ lòu zhòn ɡyú jíkuǐ qí jì nú qiè áo shà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而⎩⎨⎧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连词,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关系)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2)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不译)(3)于⎩⎨⎧取之于.蓝(介词,从)而寒于.水(介词,比)先俟于.门外(介词,在)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向”) (4)利⎩⎨⎧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动词,使……快,走得快) (5)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形容词,明达)神明.自得(名词,智慧) (6)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停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的)以为妙绝.(形容词,极点)寡人地绝.兵远(形容词,僻远,极远的)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3)其曲.中规(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得快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8)积善.成德(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9)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一、累积运用(12 分, 每题 3 分 )1 以下加点的字 ,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探亲/ 反思强制/ 蛮横无理塞翁失马 / 闭门塞听......B.彰显/ 屏障捕获/画蛇添足签署契约/持之以恒......C.偌大/ 誓言情愿/息事宁人刻不容缓/搬弄是非......D.骐骥 / 希冀槁暴/焚膏继晷积水成渊/自怨自艾......答案:C分析 : A 项 , 分别读 xǐng/x ǐng,qi áng/qi ǎng,s ài/s è项;B,分别读zhāng/zh àng,zhu ō/zhu ō,q ì/qi è项;C,分别读 ru ò/nu ò,n ìng/n íng,ji ān/jin;Dà项 , 分别读j ì/j ì,g ǎo/g āo,yu ān/yu àn。
2 以下句中加点的“焉”字, 用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积土成山 , 风雨兴焉.B. 夫大国 , 难测也 , 惧有伏焉.C.积水成渊 , 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 , 而神明自得 , 圣心备焉.答案:D分析 : A、 B、 C三项中的“焉”均为兼词 , 是“于之 , 在这 ( 那 ) 里”的意思 ;D 项中的“焉”是语气助词。
3 与“蚓无帮凶之利①微斯人 , 吾谁与归则忧其民A. ①③B. ②④, 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②青 ,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③马之千里者C.①②D.③④), 一食或尽粟一石④居庙堂之高,答案:D分析 : ①句为宾语前置句 , ②句为介词构造后置句。
③句中的“马之千里者”和④句中的“庙堂之高”与例句中的“帮凶之利, 筋骨之强”相同, 都是定语后置句。
4 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而”字, 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吾尝整天而思矣②吾尝跂而望矣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之于蓝 , 而青于蓝⑥水为之,而寒于水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⑩蟹六跪而二螯...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⑤取A. ①② / ③④⑤⑥ / ⑦⑧⑨⑩B.①②/ ③④⑤⑥ / ⑦/ ⑧⑩/ ⑨C.①② / ③④⑤⑥ / ⑦⑧⑩ / ⑨D.①② / ③④⑤⑥ / ⑦/ ⑧⑨⑩答案:B分析 : ①②连词 , 表修饰 ; ③④⑤⑥连词 , 表转折 ; ⑦连词 , 表递进 ; ⑧⑩连词 , 表并列 ; ⑨连词 , 表承接。
高中语文 3.9劝学课后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9 劝学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ǎo)靛.青(diàn)跂.望(zhì)驽.马十驾(nú)B.鳝.鱼(shàn)舟楫.(jí)锲.而不舍(qiè)木直中.绳(zhòng)C.须臾.(yú)跬.步(guǐ)骐骥.(jì)以为轮(róu)D.槁暴.(pù)省.亲(shěng)蟹螯.(áo)金石可镂.(lòu)解析:A项,“跂”应读“qǐ”;C项,“跬”应读“kuǐ”;D项,“省”应读“xǐng”。
答案:B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利:锋利。
B.君子生.非异也生:本性。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雕刻。
D.用心一.也一:一致。
解析:D项“一”的意思是“专一,集中”。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金就砺则.利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C.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①蚓无爪牙之.利②筋骨之.强解析:A项“则”,连词,那么。
B项“于”,介词,①表对象;②表比较。
C项“者”,都是代词,指这样的人。
D项“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吾尝跂而.望矣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⑤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⑥水为之,而.寒于水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⑩蟹六跪而.二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解析:①②连词,表修饰;③④⑤⑥连词,表转折;⑦连词,表递进;⑧⑩连词,表并列;⑨连词,表承接。
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9课劝学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劝学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
”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
”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
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比比皆是盛极一时脱颖而出休戚相关B.雨后春笋风靡一时红极一时息息相关C.比比皆是风靡一时红极一时休戚相关D.雨后春笋盛极一时脱颖而出息息相关解析:选B 雨后春笋:褒义词,指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比比皆是:形容非常常见。
“雨后春笋”与横线前面的“如”、横线后面的“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搭配合理。
可排除A、C。
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
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二者为近义成语,均符合语境。
红极一时:指在一段时间内受人追捧。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对象为人,排除D。
休戚相关:强调福祸相连。
息息相关:强调关系密切。
故选B。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
”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
”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
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比比皆是盛极一时脱颖而出休戚相关B.雨后春笋风靡一时红极一时息息相关C.比比皆是风靡一时红极一时休戚相关D.雨后春笋盛极一时脱颖而出息息相关解析:选B雨后春笋:褒义词,指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比比皆是:形容非常常见。
“雨后春笋”与横线前面的“如”、横线后面的“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搭配合理。
可排除A、C。
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
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二者为近义成语,均符合语境。
红极一时:指在一段时间内受人追捧。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对象为人,排除D。
休戚相关:强调福祸相连。
息息相关:强调关系密切。
故选B。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B.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
C.其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D.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解析:选D A项,语序不当,“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与后文“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对应不当。
B项,宾语残缺,“是”后边缺宾语。
C项,介词残缺,主干“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是“纪录式综艺”不搭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演员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B.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C.尘封于历史的文物被这些演员演活了D.演员的表演把这些文物真正演活了解析:选B该句的主语为“《国家宝藏》”。
A项把主语偷换为“演员”。
C项把主语偷换为“文物”。
D项本身有语病,搭配不当。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
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①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②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有删改) 【注】①“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
②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到达B.意.亦有所止之与意:意思C.然而君子不辩.辩:辩论,辩驳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县:通“悬”,悬殊解析:选B意:通“抑”,抑或。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解析:选A正确断句是“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本题的★★答案★★,理解句子大意后,根据虚词和句式可用排除法确定。
如根据“道虽迩,不行不至”与“事虽小,不为不成”的相同结构,就可得出★★答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良马”“劣马”为喻,以“一日而千里”与“十驾则亦及之”作对比,意在揭示行为要有目的、有止境,并要有作为,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
B.荀子认为,没有目的地,去走没有终点的路,只能骨折筋断,终身不可相及;如果有目的,那么千里虽远,也只是早晚的问题,必定能走到目的地。
C.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并不明了,所以君子不去争论,就停止下来了;倚魁之行,因为不难做,所以君子就停下不去做。
D.荀子认为道路虽然很近,如果不走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然很小,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取得成功。
解析:选C对原文的解读错误。
“非不察也”是指“不能说不明了”,而不是“并不明了”;“非不难也”是指“不是不难做”,而不是“不难做”;“止之也”是指“君子有自己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停下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2)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答案★★:(1)读书人这样做,只是想独自修养自己的身心,而不愿因此得罪世俗之人。
(关键词:“欲”“比俗”)(2)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鳖也能走千里;不停地积累土堆,山丘终能够堆积成。
(关键词:“休”“辍”“崇”)[参考译文]走路时小心谨慎,不是因为怕陷于泥沼;走路时低头俯视,不是因为怕碰撞着什么;与别人对视而先低下头,不是因为惧怕对方。
读书人这样做,只是想独自修养自己的身心,而不愿因此得罪世俗之人。
千里马一天能奔跑千里,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跑到千里。
要用有限的气力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目的地吗?那么即使劣马跑到骨折筋断,也一辈子不能赶上千里马啊;如果有个终点,那么千里的路程虽然很遥远,也不过是快点慢点、早点晚点而已,怎么可能走不到目的地呢?不懂得行路的人,是用有限的气力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目的地呢,还是应有一定的范围和止境呢?对那些“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辩说,(君子)不是不明了,然而君子不去争辩,是因为有所节制啊;那些怪诞骇俗的行为,并不是不难做到,但是君子不去做,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
所以学者说:“当别人停下来等待我的时候,我就努力赶上去,这样或慢或快、或早或晚,怎么不能一同到达目的地呢?”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鳖也能走千里;不停地积累土堆,山丘终能够堆积成。
堵塞水源,开通沟渠,即使是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
至于人的资质,即使相距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鳖和六匹骏马之间的差距那样大吗?然而瘸了腿的鳖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拉的车却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虽然很近,但如果不走也不能到达;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做就不能完成。
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的成就不可能超过常人很远。
三、表达运用8.下面是某林场防火公告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春节要到,为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现公告如下:一、进入林里的人员严禁携带火源及易烧易爆物品。
二、登山、踏青、旅游等户外活动者,严禁在林区吸烟、烧烤和使用明火炉灶。
三、提倡文明祭祀,严禁在祭祖上坟时点着鞭炮、香烛,火烧冥纸、冥币等。
★★答案★★:①“要到”改成“将至”;②“林里”改为“林区”;③“易烧”改为“易燃”;④“点着”改为“点燃”;⑤“火烧”改为“焚烧”。
9.下面是某校团委学生会活动举办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举办活动需提前策划并提交策划书给部长、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主席团依次审核,通过后,对应部门部长和分管负责人共同找团委书记举办活动,没通过即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