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上册名言典句哲学寓意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第一部分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対客观事物的反映;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3.气者,理之所依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画饼充饥、掩耳盗铃:主观唯心主义观点;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6.按图索骥、郑人买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7.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8、审时度势: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制约;12、“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人们日常活的外部力在人们头脑中的匀想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3、树欲静而风不止: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4.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15、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16、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18、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9、“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2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2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不是风动,不是嶓动,仁者心动:是典型的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远近高低皆不同: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会有差别;23、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24、因势利导:按客观规律办事;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第二部分辩证法部分1、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整体居于主导,整体统率着部分,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2、“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5、“善有善报,恶有悉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6、“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自古年今,法无不收,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尤不移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各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已相反方向转化;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最大的问题,是认为自己没有问题:要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13、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于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15、毛泽东:“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7、“讳疾忌医”: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19、天不变,道亦不变: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0、“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2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22、“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3、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上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全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速则不达”、“少时偷针,长大偷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防微杜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重视量的积累;25、“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6、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7、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8、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9、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道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3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32、张过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33、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4、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3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6、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37、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3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长,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的特殊性;3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好事多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0、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41、“吹毛求疵”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而,看问题抓不住主流;4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43、“治大国如烹小鲜”、“过犹不及”:坚持适度原则;4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45、“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于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6、“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人先擒王”: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8、“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要打打七寸”、“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体现的哲理是: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第三部分认识论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知屋漏者在宁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钩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7、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而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8、吃一堑,长一智;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知第四部分人生价值观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树立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蕴含哲学道理的名言警句

蕴含哲学道理的名言警句
1. "我思故我在。
" - 笛卡尔
2. "知识就是力量。
" - 培根
3. "生活中有风险,拒绝无能。
" - 爱默生
4. "一个人只有在拥有别人喜欢他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地开始去喜欢别人。
" - 柏拉图
5.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 - 赫拉克利特斯
6. "人生的真谛在于承受痛苦,并从中寻找意义。
" - 尼采
7. "幸福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中的一部分。
" - 亚里士多德
8. "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是智慧的开始,接受自己的一无所有是智慧的终点。
" - 泰戈尔
9. "谁想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
" - 孔子
10.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不是为了适应它。
"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哲学习语用典1、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意为立志不求易成,行事不避艰难,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树立信念攻坚克难②难与易、 危与机对立统一。
勇于面对正确分析, 可转危为安)2、法者,治之端也(法是治理国家的首要条件。
习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语,指出要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调规范各国关系,厉行国际法治,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普遍联系观点。
)3、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与天下同利的,天下人就拥护他,独占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就图谋他。
引用: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人民为中心。
)4、起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具有远大前程的事,在初创之时都微不足道的,等到即将完成之时必定艰巨。
引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一鼓作气、迎难而上①新事物具有远大前程强大生命力,是由简到巨、从弱到强的过程②量变引起质变5.“不惰者,众善之师”(勤奋是一切善行的老师。
引用:弘扬劳模精神, 用实干笃行铸就伟业。
正确价值观、实践。
)6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莫如欲。
(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
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反省、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类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树立正确价值观) 7、力,形之所以奋也(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引用: 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 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普遍联系。
抓主要矛盾)8、“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引用: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教材哲学名言解析

1.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哲理分析: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哲理分析: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3.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哲理分析: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4.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
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理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哲理分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6.“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哲理分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7.“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8.“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哲理分析:这些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9.“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哲理分析: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0.“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哲理分析: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1.“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哲理分析: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2.“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高二哲学)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

(高二哲学)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同意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充分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充分反映就是主观的,无声的。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指出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有就是被认知、物是观念的子集: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高二哲学拓展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反一切从实际启程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下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误导了意识的无声促进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有,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以人之恶人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的规律就是客观的。
11.所定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认同客观规律和客观1条件融合出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14.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把握住客观规律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有条件必须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必须上: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融合出来:秉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认同客观规律的统一。
18.必须命令自然,就必须顺从自然:宣称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认同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唯物主义;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哲学名言霸气的句子【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哲学名言霸气的句子【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_哲学名言1、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2、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3、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哲学名言。
4、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5、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也许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
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
6、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7、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8、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哲学名言。
9、成功者从来不半途而废,成功者从来不投降,成功者们不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并反复去实践,直到成功。
为了使你成功,要练习表里如一的行动。
在睡觉前练习,在醒来后练习,在广场上练习,在汽车中练习,让成功成为你的习惯吧!10、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1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2、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13、真正的成功者能令一个家庭、一所母校、一家公司、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以他为荣。
但,他靠的往往不是后者给他的荣耀和给他提供的优越条件,而是靠个人奋斗!14、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15、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6、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17、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18、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苏格拉底19、财富、兴趣、幸福、荣誉和成功是几乎每个人都想追求的。
当你必须作1出唯一选择的时候,自己的兴趣往往比名利更重要!20、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21、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描写哲学的名言名句

描写哲学的名言名句
哲学的名言名句。
1. "人生苦短,学问无穷。
" ——鲁迅。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
3. "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
4. "思考是人类最高的活动。
" ——柏拉图。
5.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 ——切·格瓦拉。
6. "学问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 ——伏尔泰。
7. "知识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 ——笛卡尔。
8. "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作品。
" ——爱默生。
9.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屈原。
10. "活着就是为了思考,思考就是为了活着。
" ——笛卡尔。
哲学的名言名句,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它
们鼓舞人们勇敢思考,勇敢探索,勇敢改变。
它们告诉我们,知识
是无穷的,学问是永恒的,思考是至高无上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
让这些名言名句成为我们的指南针,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哲学类的名言

哲学类的名言
1. 人类的命运是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尼采
2. 真正的知识来源于质疑,而不是来自于接受。
——亚里士多德
3. 学问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和最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
——培根
4. 学习并不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为了探索真理。
——柏拉图
5. 生命的价值在于其精神的丰富而非物质的积累。
——罗素
6. 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而不是来自外在的物质和地位。
——康德
7.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善行和美德。
——亚里士多德
8. 学问是人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通过思考和探索来理解真理。
——笛卡尔
9. 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从而保持谦逊的态度去学习和成长。
——苏格拉底
10. 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解脱,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束缚。
——斯宾
诺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哲学上册名言典句哲学寓意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说明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谦受益,满招损"说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性是:说明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片面是性:忽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也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的认识。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唯物论角度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辨证法角度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性制约。
6、做任何事情应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
说明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还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8、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说明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1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12、《孙子兵法》:"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
"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13、"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
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道理。
1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规律办事。
16、"天实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说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必须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但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17、"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
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也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8、"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其听学甚大"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整体和局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9、"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
"说明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20、"理无常是,事无常非"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1、"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2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转化的。
2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25、"流水不腐,户枢不"说明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7、"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说明在整体中,关键部分的成败对整体的成败起决定作用,体现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
2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一定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体现事物的因果联系。
29、"用人取其长,教人荑其短"说明办事情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3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明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看待事物,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31、"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说明要善于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32、"国兴则家兴,国破则家亡"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整体与部分是互相联系的。
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也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33、"困敌之势,不以站战;损则益柔"说明不同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34、"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5、"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具体和客观的;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3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
3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发展道路是曲折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8、"见贤思贤,见不贤而内省"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9、"严师出高徒"说明外因在个人成长中的重大作用,但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有很大片面性。
4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经过量变与质变的两种状态进行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
43、"解剖麻雀,抓好典型"说明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办事原则。
44、"防微杜渐"说明矛盾双方是互相作用的,不能忽视矛盾的资助要方面。
45、"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说明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但又要做到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46、"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地反映它和解决它。
"说明矛盾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正确分析解决矛盾。
47、"泰山不让土壤,故其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4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明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4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明办事情应首先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事物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相互转换的。
5.无论是具体的感觉还是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让我们回忆一下,打针的感觉,最突出的就是疼痛,疼痛的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要打针,如何对症打针,则是抽象思维,也是难客观存在的反映.6.猫与指挥部的故事——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二战中,苏军发现对方山坡常有只品种高贵的猫出没,断定其山下必有高级指挥部,便全力进功,果然命中。
7.一句话导致一代人的祸患——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发展“人多力量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8.洪灾后的反思——自然界是客观的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和百万军民奋勇抗洪的壮举,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反思洪水发生的原因,人们不难发现,除了当年长江流域降水量比较大以外,多年来生态资源遭受破坏导致这一流域生态严重失衡也是洪灾加重的重要因素。
能力相当于一个蓄水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过去长江流域一直是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而从50年代开始,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其中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上游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尽管目前人工林和中幼龄林面积有所增加,但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有重要生态效益成熟林、天然林却仍在遭到砍伐,残存的天然林也处于退化状态。
除此之外,对湖泊和河床的不合理利用也对长江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集中分布区域,众多湖泊成为长江水的自然调节区。
然而盲目的围湖造田导致了湖泊萎缩和生态退化。
50年代汉江湖群的湖泊数为1056个,到90年代初减少为182个,建国后几十年间,洞庭湖水面减少了46%,鄱阳湖围湖垦殖和淤积使湖面缩小五分之二,损失水面2116平方公里。
据统计,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丧失面积约1200万公顷,丧失率达34%,以致蓄水量越来越少,调洪能力越来越低。
另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为占用河道开辟耕地、修建房屋、工矿企业向河道任意排放尾矿、矿渣等工业垃圾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这些,都使河道排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分析:当年的洪灾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必须注意生态效益,否则人类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说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10.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1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1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13.“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15.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