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的病例 2016-1-21
疟原虫(一)

3.间日疟裂殖体
(2 )晩期裂殖体一 __ O虫体充满RBC,裂殖子12~24个,排列不 规
则;疟色素集中。
4.间日疟配子体
(1)雌配子体: 虫体圆形或卵圆形,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细胞质蓝色;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于 一 侧;疟色素分散。
4.间日疟配子体
(2 )雄配子体: 虫体圆形,略大于正常红细胞,细胞质 色蓝而略带红;核大疏松,淡红色,位 于 中央;疟色素分散。
疟原虫(一)
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William C. Campbell、屠呦呦和Satoshi Omuza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 功 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o另外两名获奖科学家为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 Satoshi oni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其中,屠呦呦独享一半奖金,: 兰 和日本科学家分享另外一半奖金。
1.感染阶段
O子抱子
2.感染方式
O蚊虫叮咬;输 III
3.宿主
= 。人:中间宿主 蚊:终末宿主
4.寄生部位
肝细胞、红细胞
生活史要点
5.疟原虫在RBC中
O裂体增殖周期
6.生殖方式
O世代交替
0 7.概念
红内期;红外期;配子体期
根据《2016年世界疟疾报告》
O 2015年全球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分布和流行, 疟疾病例数高达2.12亿,约43万人死亡。
O撒哈拉以南非洲疟疾最为严重。2015年,90%的疟 疾病例和 92%的疟疾死亡发生在这一地区。5岁以下 儿童尤为脆弱, 估计占到所有疟疾死亡的70%。 然而,亚洲、拉丁美洲、中东以及欧洲部分地区也受到影响。
3登革热监测与处置

疫点(核心区):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 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 半径100米(200米)之内空间范围为疫点(核心区) 。1例感 染者可划定多个疫点(核心区)。
疫区(警戒区):农村一般以疫点(核心区)周围自然村、屯 ,或以乡、镇为疫区(警戒区) 。城市一般以疫点(核心区)周 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为疫区(警戒区) 。
病毒分离 1-5天 检出病毒
登革IgM抗体
登革IgG抗体
5天以后
3天以后
检出IgM抗体,双份 (间隔期不少于7天) IgM阳转或抗体滴度4 倍升高
继发感染出现 高水平IgG抗 体(捕获法)
问题4
病例A的感染地?
问题4参考答案
判断感染来源应结合疾病潜伏期及 疾病传播过程,病例A发病前14日到过 柬埔寨和海南,而登革热需经过3-15天 的潜伏期才有临床表现,因此病例A是 在柬埔寨旅游期间感染的。
DS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
DSS:登革休克综合征 临床表现:
DHF临床表现,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 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及血压测不到、尿 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登革热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 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重症登革热病例: • 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 尿、颅内出血等; • 2.休克; • 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IU/L)、ARDS、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 病(脑炎、脑膜脑炎)等。
问题5
下一步开展哪些工作?
问题5参考答案
组织协调与沟通 疫情通报 病例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 媒介伊蚊的控制
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置情况

省的传播,结束了一 个 数 千 年 来 严 重 危 害 人 民 群 众
健康和生命 安 全 的 重 大 疾 病. 本 文 旨 在 对 2016-
2018 年云南省 疟 疾 病 例 个 案 和 疫 点 调 查 处 置 情 况
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消 除 疟 疾 策 略 和 措 施 的 实 施 效
果,为下一步消除疟 疾 和 防 止 输 入 疟 疾 再 传 播 工 作
剂的敏感性监测,科学指导开展媒介控制.
关键词:疟疾个案;调查处置;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R38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94(
2021)
06-0525-07
Ma
l
a
r
i
ac
a
s
e
sandt
her
e
a
c
t
i
v
er
e
s
s
ei
nYunnanPr
o
v
i
nc
ef
r
om2016t
o2018
s
tAs
i
a,
240,
P <0.
001.Ther
e
su
l
t
si
nd
i
c
a
t
edas
i
i
f
i
c
an
td
i
f
f
e
r
enc
ei
nt
hep
r
opo
r
t
i
on
gn
o
fma
l
a
r
i
一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调查报告及实验室诊断

一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调查报告及实验室诊断摘要】目的:分析一起输入性疟疾情的特征、处置措施及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输入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疟疾( 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其他脏器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疟疾病例大部分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其余小部分病例分布在全球其他地区. 疟疾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大汗、血液涂片检查疟原虫,确诊为疟疾。
结论:为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需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素质,规范约点处置等综合性控制措施。
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人。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三日疟疟疾是一种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寄生虫,寒战、高热,大汗为其特点,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输入性疟疾容易误诊,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对患者及其不利。
2016年1月2日下午14:30分,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报告,该院2016年1月1日收治一例疑似疟疾病例。
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半小时内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相关调查处置,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王瑞龙,男,38岁,水城县比得乡布拱村人,家庭成员7人。
2015年12月14日至2015年12月16日晚上,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1℃,自觉头痛,与发热时明显,退热后缓解,伴有畏寒,寒战,咳嗽,咳痰,痰多且粘稠、黄色,无胸闷、气促,恶心,呕吐,体温可自行下降。
2015年12月19日患者自行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市人民医院以感冒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于2016年1月1日再次就诊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和疟疾?”,进行抗炎治疗后,任有间断发热,夜间明显,无其他并发症,当日医生要求在发热时血涂片检查疟原虫。
患者自述12月14日到1月1日期间未服用抗疟药。
二、疟原虫实验室检测(一)清洁载玻片。
恶性疟原虫感染1例合并文献复习

为 1 i, 时若 未 发 现病 原体 才 可 出具 阴性 报告 i 。本 例 患 0r n 此 a
者 由于 血 液 中疟 原 虫 密 度 较 低 , 笔者 通 过 对 多份 血 涂 片标 本 进
E 3 上 海 第 一 医学 院 实 用 内 科 学 》 辑 委 员 会 . 用 内 科 学 【 . 7 编 实 : M] 北
感 染 所 致 疟 疾 ( 称 恶 性 疟 疾 ) 临 床 症 状 最 为 严 重 , 感 染 率 简 的 在
疟 原 虫 环 状 体 ( 图 1 、 鸟样 环状 体 ( 图 2 和 配 子 体 ( 图 见 )飞 见 ) 见 3 。被 感 染 红 细 胞 体 积 不 增 大 。环 状 体 多位 于 红 细胞 边 缘 , ) 环 纤 细 , 现 弧 形 、 尾 形 等 等 多 种 形 态 , 型 戒 指 样 环 状 体 少 呈 拖 典 见 ; 多 为 1个 , 见 2个 及 其 以上 。配 子 体 有 半 月 形 , 端 较 核 偶 两 尖 ; 有腊肠 形 , 端较 圆, 蓝褐色。确诊为恶性疟原虫 。 亦 两 呈 1 4 治 疗 方 法 及 疗效 . 患 者 入 院 当 日开 始 口服 双 氢 青 蒿 素 哌 喹 片 6 0mg1次/日连 用 5 日, 次加 倍 ; 者 于 第 6日起 体 温 首 患 恢 复 正 常 , 不适 , 再 发 热 , 周 血 涂 片 复 查 未 见 疟 原 虫 , 无 未 外 并
胞 3 9 1 / 白 细 胞 3 5 1 。 i 血 小 板 1 0 1 I 1 . × 0 I、 . × 0 / 、 2 × 0 / 0 ;
月 8日心 肌 酶 谱 检 查 示 天 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4 I( 考 值 3U/ 参 1 4 L , 酸 脱 氢 酶 2 7u/ ( 考值 1 ( 2 0U/ ; ~ oU/ )乳 2 t 参 [) 5 I 血 )~ ) 培养 报 告 无 细 菌 生 长 。 图3
疟原虫

30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4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
• •
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 进入人体
31
雌性按蚊饱餐人血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四种疟原虫的发育过程的比较
P.v 红外期(速发型)发育时间 红外期迟发型子孢子 红外期裂殖体大小 红外期裂殖体数目 红外期特点 红内期发育周期 红内期裂殖子数目 红内期发育场所 7d 有 42~60 µ m 12000个 48h 16个 外周血液 P.m 12.5d 无 48 µ m 15000个 72h 6~12个 外周血液 P.f 6d 无 60 µ m 40000个 36~48h 8~36个 P.o 9d 有 70×50 µ m 15400个 48h 6~12个
晚期滋养体 裂殖体
体较三日疟原虫大,圆形 成熟裂殖体有6~12个裂殖子,排列一环
带状或卵圆形 裂殖子6~12个,呈菊花样排列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红细胞变化
略小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大疏松, 核位于中央 如正常红细胞大,圆形,核小致密,核 偏位 正常或略小,可见薛氏点
与间日疟原虫相似 与间日疟原虫相似 大小正常,有齐氏点
•
•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
即雄配子或小配子。
出丝现象
27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3
•
配子生殖——有性生殖 (卵囊)
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
的卵囊(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
28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检测疟原虫的两种方法结果分析

检测疟原虫的两种方法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疟原虫胶体金试剂条法与血涂片法在疟原虫检测中的结果比较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门诊及住院收治发热并怀疑疟原虫感染患者86例,抽取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疟原虫胶体金检测卡与血涂片法进行疟原虫筛查,比较2种方法用于疟原虫检测诊断价值。
结果:全部患者血涂片法检出疟原虫阳性例数为8例,阴性78例,阳性率为10.3%;胶体金试剂条法检出疟原虫阳性例数为10例,阴性76例,阳性率为11.6%;胶体金检测卡用于疟原虫检测灵敏度为100.00%(10/8),特异度为97.43%(76/78)。
结论:胶体金试剂条法与镜检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筛查疟原虫更具有操作简便,诊断速度快及技术要求低等优势,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大规模普查。
【关键词】疟原虫;胶体金试剂条法;镜检法;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52-02川中地区虽然不属于疟原虫高发地带,但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比如云南、非洲)的增加,疟原虫感染的风险也增加。
正确快速的检测疟原虫的研发工作是目前疟原虫的发展方向。
目前疟疾诊断常用也是金标准的方法是血涂片吉姆萨瑞士染色显微镜下查找疟原虫;但此方法操作繁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适合基层快速诊断和大规模筛查[1]。
近年来,免疫层析试条技术的发展为快速诊断疟疾提供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试验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发热及怀疑有疟原虫感染的86例病人,抽取血液标本,用胶体金检测试试条法和血涂片两种方法检测疟原虫获得了一定的分析结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发热并怀疑疟原虫感染患者86例,其中男76例,女20例;年龄21~58岁,平均(39.2±6.3)岁。
1.2 检测方法1.2.1血涂片法将采集患者静脉血2mL放置到抗凝管中,然后在放置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于中20min至2h内检测完毕,再取末梢血1~2滴制作厚薄血涂片,血片自然干燥后用吉姆萨染色液染色后油镜检测疟原虫。
疟原虫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人类寄生虫界的重要病原体;◆世界性分布(102 个国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感染鸟类、两栖动物、人类等,且具有种属特异性;◆WHO报告:每年3亿新病人,270万人死亡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周期型寒战、发热出汗。
疟原虫种类:130多种,人体寄生4种◆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多◆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少◆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局部◆卵形疟原虫(P.ovale)几例疟疾的故事疟疾是伴随人类最早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中,就已经写到疟疾这种周期性的疾病。
从公元4世纪开始,此病成了古希腊的地方病,一直广泛流传,1500年,英国沃波尔首相的儿子、作家牛津伯爵第四霍勒斯·沃波尔1740年从罗马回到祖国后,无可奈何地感叹说:“有—种叫做Malaha的东西,每年夏天都要到罗马来杀人。
”上个世纪末在印度的医院里,1/3的病人都是疟疾患者。
◆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认为疟疾是“神”的旨意,就连伟大的古罗马作家和古典学者马尔库斯▪西塞罗也不止一次地说到,疟疾这种热病的发生是由于神的意志,因此它是不可抗拒的;著名的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还指出好几种他认为预防有效的符咒。
◆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与有神论同时,也有不少医生说此病的发生是由于有热病的空气,疟疾的起因与沼泽地上的水或有毒的水汽行关,有人甚至给疟疾下了“败坏了的水气”或者“易致病的有毒物质”这样—个定义。
“疟疾”(Malaria)这个词就是出“坏”(mala)和“空气”(aria)两个字组成,就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意大利最著名的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在1717年就在一篇有关疟疾的论文中说到,疟疾总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湿沼泽地区,而在排水之后就会一度绝迹,这一现象表明,致病的毒性也许就是蚊子传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山县医院罗晓成病例(来自CDC的考核片)2016-1-21
阿米巴样大滋养体环状体多重感染,红细胞巨大红细胞皱缩明显,陈旧血标本
环状体多重感染,红细胞巨大
环状体感染的红细胞都大未成熟裂殖体,大于红细胞
早期阿米巴样大滋养体裂殖体2个核
李素娟上林中医
疟原虫
马红萍(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恶性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还有个小的象配子体?
郭彩茹扶风人民
虫体量很多,各阶段形态均有,很好的片子,谢谢老师分享
李华洋宜宾二院
哇!很典型
玉吉昆明附一院
恶性疟原虫
徐莉汶-昭通市一院
恶性虐
黄小华-重庆云阳中医院
没看见配子体,其他阶段都有
鲁冯洋临泉医院
卵型虐吧,感染红细胞有凸起,恶性虐只看到环状体和配子体,
罗艳卲二医院
@鲁冯洋临泉医院对卵型疟来说,是不是虫体太小了点
唐杰—中信中心医院
个人倾向卵形疟,貌似是反复感染,另外制片不好红细胞皱缩也影响判断
何兴娟,河北三院
红细胞中可见多个疟原虫和双核疟原虫,应该很恶,但是恶性疟一般看不到滋养体,只看到环状体和配子体,配子体是腊肠状,你的第一张图似乎不符,这跟前几天陈要朋老师的病例很像啊,那个还怀疑是巴贝虫呢,(这个虫我还不太掌握详细)要做PCR。
治疗上两虫基本相同吧。
你这个怀疑恶性但有不符。
周峰-泗洪分金亭
红细胞里的疟原虫
吴斌斌(甘肃天水407医院)
图片由柏世玉老师(泰安中心医院)标注。
柏世玉老师点评:间日疟原虫感染。
一、先看整个片子,红细胞皱缩明显,提示陈旧血(CDC的标本都是下边送
去的,再制片细胞形态及原虫形态都不典型)。
不要轻易考虑卵形疟,有其他未感染红细胞对比。
二、要熟悉疟原虫发育史,恶性疟一般外周只见环状体及配子体,除非重度
感染可见大滋养体及裂殖体。
三、要熟悉疟原虫感染导致红细胞的体积及外形的变化,非常重要。
四、现在疟疾感染基本是输入性的,患者往往都有抗疟药,随时可以吃药,
所以感染症状、原虫形态及数量大都不会很典型,甚至有的恶性疟感染者也可能薄血膜见不到或偶尔见到。
五、混合感染非常罕见,除非见到两种原虫的典型形态,或有基因鉴定(尤
其只见到环状体时)。
六、重复感染现象不是恶性疟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