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考研复习资料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中药化学复习资料中药化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化学性质以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掌握中药化学的知识,对于理解中药的药理学、药物代谢和药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药的来源、化学成分和药物代谢等方面进行复习。
一、中药的来源中药的来源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个方面。
1. 植物药:植物药是指以植物全草、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等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例如,黄连、当归、枸杞等都是常见的植物药材。
植物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挥发油等多种物质。
2. 动物药: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身体组织、分泌物或器官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例如,鹿茸、牛黄、熊胆等都属于动物药材。
动物药的主要成分有多种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3. 矿物药:矿物药是指以矿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例如,石膏、硫黄、朱砂等都是常见的矿物药材。
矿物药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质,如氧化物、硫酸盐等。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挥发油等多种物质。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例如,鸦片中的吗啡、罂粟中的吗啡碱等都属于生物碱。
生物碱的结构多样,具有镇痛、镇静、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2. 黄酮类:黄酮类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例如,柴胡中的柴胡素、葛根中的黄酮苷等都属于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复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3. 皂苷:皂苷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例如,当归中的当归苷、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等都属于皂苷。
皂苷的结构多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4. 挥发油:挥发油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菌、驱虫、镇痛等多种生物活性。
例如,薄荷中的薄荷脑、丁香中的丁香油等都属于挥发油。
挥发油的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本章复习要点:1.熟悉中药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2.了解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了解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对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为中药化学成分,在这其中要明确三个概念:①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②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不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③有效部位—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任务】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的关系等。
第二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中的作用【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第三节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研究概况】1.中国古代医药化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国内外研究成果。
【发展趋势】在研究思路上,更加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从单味药的研究向复方方向发展。
从具体研究目标上,多根据临床需要,找出有疗效的有效成分或药物。
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引进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
习题一、名词解释1.有效成分2.无效成分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有何作用?2.举例说明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有何作用?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本章复习要点:1.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原理及方法。
南中医中药化学考研题库

南中医中药化学考研题库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学以及中药药理学等多个领域。
考研题库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南中医中药化学考研题库的示例内容:一、选择题1. 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中药的药效成分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种植技术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A. 溶剂提取法B. 蒸馏法C. 热压法D.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3.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通常使用哪些技术?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核磁共振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1.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通常关注其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药理作用。
三、简答题1. 简述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一般流程。
2. 阐述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中药化学在现代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影响。
五、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提取和分离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2. 描述如何使用色谱技术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束语通过上述题库的练习,考生可以加深对中药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考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编制。
中药化学总结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中药化学第一章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2、有效成分:拥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第二章一次代谢:经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响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二次代谢:醋酸 -丙二酸门路: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甲戊二羟酸门路: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莽草酸门路: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氨基酸门路:生成生物碱第2 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1亲脂性有机溶剂。
(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长处:选择性强;弊端:不可以或不简单提拿出亲水性杂质。
合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2亲水性有机溶剂。
(乙醇、甲醇,最常有)长处:提取率高、可回收、价钱低;弊端:易燃。
合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往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成效,可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3水:为增添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纳酸水及碱水。
长处:低价易得,使用安全;弊端:回收难,易发霉。
合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选择合用方法)提取方法:(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固。
(2)浸渍法:合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固。
(3)渗漉法:合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固。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损坏(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固。
2.水蒸气蒸馏法:合用难溶于水拥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豆素)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合用于加热不稳固(常用的物质有CO2、 NH3)4.其余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依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弱→强: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色谱分别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别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硅胶—用于分别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氧化铝—用于分别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活性炭—用于分别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聚酰胺(氢键)―用于分别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a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b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2)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别)(3)离子互换色谱(混淆物中各成分的解离度差别)(4)大孔树脂色谱(具多孔构造,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达到分别的目的)(5)分派色谱(分派系数):正相: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分别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反相: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分别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物质)5、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1) IR(红外光谱):功能基确实认、芳环代替种类的判断(2) UV(紫外光谱):判断共轭系统中代替基的地点、种类、数量(3) NMR:氢核磁共振:质子种类、氢散布、核间关系炭核磁共振:质子种类、炭散布、核间关系二维核磁共振:化学构造间不同地点H之间的关系(4)MS(质谱法):确立化合物分子量、元素构成以及由裂解碎片检测官能团、辨识化学合物种类、推导碳骨架(5)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确立某些官能团在手性分子中的位置第三章(一)糖类化合物 ,通式为 Cm(H2O)n,故称碳水化合物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又叫寡糖,2~9 个)、多糖(10+)CHO CHOH OH HO HCH 2OH CH 2OHD ——相距醛(酮)基最远的手性碳上的羟基处在右侧;L ——相距醛(酮)基最远的手性碳上的羟基处在左侧Haworth 式中:D-型: -CH2OH 在环上方L-型: -CH2OH在环下方α-构型 : C1-OH 与 C5 上代替基在异侧β -构型 : C1-OH 与 C5 上代替基在同侧纤维素:由葡萄糖以 1β— 4 苷键连结而成。
中药化学 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中药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代表中药临床疗效的,能用分子式和结构表示,并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升华法等。
(一)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透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即,渗透扩散→细胞内部→溶解溶质→浓度差→浓度平衡2、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三类。
*3、常用溶剂极性由弱到强顺序: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4、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依据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溶剂的沸点应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
·乙醇、甲醇是最常用的溶剂;种子类中药材富含油脂,宜先用石油醚或汽油脱脂;氯仿或乙酸乙酯可提出游离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及香豆素;丙酮或甲醇(乙醇)可提出苷类、生物碱或有机酸盐类;水可提出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类等水溶性成分。
*相对密度比水大的溶剂(含Cl),如氯仿、三氯化碳*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时,不常用的溶剂是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石油醚,因其强亲脂性有机溶剂挥发性大。
*5、常用的溶剂提取法:(1)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此法简便,大部分成分可被提取出来。
但此法对含挥发性、加热易破坏的成分及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不宜使用。
(2)浸渍法:是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
将中药粗粉装在适当容器中,加入溶剂浸渍药材一定时间,反复数次,合并浸渍液,减压浓缩即可。
此法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或含淀粉或粘液质较多的成分。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知识也是中医药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中药化学复习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1.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其有机碱性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紧密相关,常见的有麻黄碱、黄连素等。
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重要化学成分,其常见类型有类黄酮、异黄酮等。
3.挥发油:挥发油是很多中药中具有药效成分的重要类别之一,常见的有薰衣草油、柠檬油等。
4.聚糖类物质:聚糖类物质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植物、菌类、动物体内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具有免疫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二、中药提取及分离1.溶剂提取法:常见的有超声波提取。
该方法适用于分子量较低、小分子量的化合物提取。
2.微波辅助提取法:常见的有水煎提取。
该方法适用于易破坏化合物的提取。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该方法适用于提取极少量的高价值化合物。
4.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可用于分离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又称液态色谱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分析技术之一。
三、中药提取及纯化的质量控制1.纯度:纯度是指药物中有效成分占总量的比例,是衡量中药提取及纯化质量的重要指标。
2.特异性:特异性是指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对其他成分的影响较小的特点。
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药物在贮藏、加工、运输等环节中不易分解、降解和失去活性的性质。
4.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中药提取及纯化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物,应通过化学处理、物理分离等手段减少其含量。
以上即是中药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以及中药提取及分离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种成分不属于生物碱类?A. 麻黄碱B. 黄芩素C. 咖啡因D. 人参皂苷答案:D2. 在中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技术是:A. 气相色谱B. 液相色谱C. 离子色谱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化学研究的内容?A.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B. 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C. 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D. 中药的种植技术答案:D4.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提取溶剂是:A. 水B. 乙醇C. 石油醚D. 以上都是答案:D5. 在中药化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常用于成分的分离?A. 萃取法B. 蒸馏法C. 沉淀法D. 离心法答案:D6.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核磁共振D. 质谱答案:D7. 在中药化学中,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黄酮类化合物?A. 黄酮B. 异黄酮C. 黄烷醇D. 蒽醌答案:D8. 中药化学研究中,下列哪种技术不常用于成分的定量分析?A. 高效液相色谱B. 气相色谱C. 薄层色谱D. 原子吸收光谱答案:C9.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A. 溶剂提取法B. 超声提取法C. 微波提取法D. 蒸馏法答案:D10. 在中药化学中,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挥发油类?A. 薄荷脑B. 丁香酚C. 丹参酮D. 香豆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A. 柱层析B. 萃取C. 沉淀D. 蒸馏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核磁共振D. 质谱答案:ABCD3. 在中药化学中,下列哪些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A. 薄荷脑B. 丹参酮C. 香豆素D. 黄芩素答案:A4. 下列哪些是中药化学研究的内容?A.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B. 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C. 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D. 中药的种植技术答案:ABC5. 在中药化学中,下列哪些成分属于生物碱类?A. 麻黄碱B. 黄芩素C. 咖啡因D. 人参皂苷答案:A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一般步骤。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打印

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部位: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3、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各类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合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甲戊二羟酸途径(MVA):合成萜类、甾类莽草酸途径(桂皮酸途径):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氨基酸途径:生物碱复合途径2、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溶剂的选择:相似相溶,最大限度提取所需化学成分,沸点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
作用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
溶剂:亲脂性、亲水性、水极性: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酸水提取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挥发性成分(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4)其他方法:升华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压榨法、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3、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溶剂法:酸碱溶剂法(酸碱性的不同)溶剂分配法(分配系数不同):分离极性大的—正丁醇-水极性中等的—乙酸乙酯-水极性小的—氯仿(乙醚)-水沉淀法(可逆):专属试剂沉淀法、分级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液体沸点不同):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分子蒸馏膜分离法(高分子膜)(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升华法:小分子生物碱、香豆素结晶法:化合物由非晶形经过结晶操作形成有晶形的过程称为结晶。
选择适宜的结晶溶剂:对被溶解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应有显着差别,与被结晶的成分不产生化学反应,沸点适中。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a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b活性炭为非极性吸附剂(2)凝胶过滤色谱(分子筛原理):葡萄糖凝胶SephadexG亲水性、羟丙基葡萄糖凝胶亲水性亲脂性(3)离子交换色谱(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凝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考研复习资料
中药化学题型
一、选择
二、填空
三、结构配对
四、简答
五、流程题
复习要点整理(分四大块进行;1、4在电脑中整理,2、3在笔记本中整理)
一、小知识点汇集
二、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的中英文名、结构式、生物活性
三、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流程
四、简答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
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有效部位: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4、超临界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
体。
同时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密度与液体相似、黏度与气体相近。
5、分级沉淀:在混合组分的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通过改变加入溶剂的极性
或数量而使沉淀逐步析出的过程。
6、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7、
二、填空题
1、中药化学主要研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
2、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糖类、苷类、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生物碱、甾体类、三萜类、鞣质等。
3、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脂肪酸、酚类、醌类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萜类、甾类
莽草酸途径(桂皮酸途径):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
氨基酸途径:生物碱
复合途径:黄酮类
4、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其他方法(升华法、组织破碎提取法)。
5、溶剂提取法:
原理:根据中药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剂:
按极性分类:水、亲水性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亲脂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按极性大小排列: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正丁醇不与水混溶
氯仿密度比水大
固体药材按极性递增的溶剂依次进行提取。
石油醚—油脂、蜡、挥发油、游离的甾体及萜类
氯仿或乙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及香豆素
丙酮或甲醇(乙醇)--苷类、生物碱、有机酸盐
水—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类
溶剂选择依据:溶剂的极性、被分离成分性质、共存的其他成分性质。
溶剂选择要求:无毒安全、溶解度好、价廉、易得、浓缩方便。
7、影响溶剂法提取的因素(除溶剂和方法外):药材的粉碎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
8、水蒸气蒸馏法适用的中药成分特点:有挥发性、与水不相混溶、随水蒸气蒸馏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
9、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游离的小分子香豆素、苯醌等
10、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中药成分,多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乙醇做挟带剂。
适用于极性较小的化合物(酯、醚、内酯和含氧化合物)。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优点:常温、无有机溶剂残留、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
12、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精制方法:溶剂法、沉淀法、分馏法、膜分离法、升华法、结晶
13、化学成分纯度检查方法:
固体物质:测定熔点(熔距为0.5℃~1℃)
液体物质;沸点(沸程5℃以内)、折光率、比重
已知物质:比旋度
色谱法:薄层色谱(TLC)、纸色谱(P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用两种以上溶剂系统或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均显单一的斑点或峰谱)
14、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
三、简答题
1、简述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为何采用递增极性的溶剂进行逐步提取?
原理: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及相似相溶原则,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提取。
溶剂穿透入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采用极性递增的溶剂依次提取,可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按极性由小到大逐步提取出来。
2、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时,如何选择溶剂?
A、考虑溶剂的极性、被提取成分的性质及共存的其他成分的性质,根据相似相溶原则,
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成分
B、溶剂应低毒安全、廉价易得、浓缩方便
3、水、乙醇、石油醚各属于什么性质溶剂?有何优缺点?
A、水是典型的强极性溶剂;廉价易得、使用安全。
但水提取液容易发霉变质,且浓缩、
过滤比较困难。
B、乙醇是亲水性有机溶剂;对中药各类成分溶解性能好、易过滤、回收。
C、石油醚是亲脂性有机溶剂;浓缩回收方便,易得纯品。
但不易透入植物组织中,且挥
发性大,易燃,有毒,价钱昂贵。
4、“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
水提醇沉除去蛋白质、树胶、果胶、黏液质等溶于水不溶于醇的成分,保留苷类等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成分。
醇提水沉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溶于醇不溶于水的成分,也保留苷类等成分。
5、常用溶剂提取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都适合哪些溶剂?
煎煮法:水为溶剂。
简便,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不宜使用。
浸渍法:水或醇。
适用于遇热易破坏的成分及多糖含量高的成分,但提取效率低。
渗漉法:水或醇。
提取效率高,但溶剂用量大,费时长。
回流法:有机溶剂。
提取效率比冷浸法高,但遇热不稳定成分不宜使用,操作麻烦。
连续回流法:有机溶剂。
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但提取时间长,对热不稳定成分不宜使用。
6、超临界CO2萃取法适用于哪些成分的提取?有何优点?为什么?
A、适用于低极性化合物的提取
B、优点:接近室温,可防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成分被破坏或逸散。
几乎不用溶剂,无溶剂残留,对环境无公害。
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
C、因为超临界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具
有气体和液体双重特性,因此对许多物质都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7、简述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
为什么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8、溶剂分配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9、如何用沉淀法分离有效成分?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10、简述结晶法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关键点、分离原理及操作。
11、吸附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原理是什么?简述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这
四种吸附剂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12、简述凝胶过滤色谱的原理Sephadex LH-20与Sephadex G有什么区别?在中药分离
中有何应用?
13、简述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14、大孔树脂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有何特点?简述其操作过程。
15、按分离原理分类,常用于中药成分分离和鉴定色谱法主要有哪些?
16、何谓吸附色谱?简述常用吸附剂的应用范围。
17、简述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18、简述中药化学成分定性鉴别的一般方法。
如何利用薄层色谱进行单体的定性鉴别。
19、如何判断中药化学成分单体的纯度?
第二章糖类和苷类化合物
1、简述苷类的性质。
2、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的裂解方法有哪些?有何规律?
3、为什么小剂量苦杏仁苷有镇咳作用?而大剂量却能引起中毒?
4、苷的溶解性有何特点?
5、简述苷水解原理。
6、如何用活性炭分离单糖和低聚糖?
7、如何从中药中提取苷?提取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8、如何从中药中提取次生苷和苷元?
9、如何检识某中药醇提取液、水提取液中含有的是糖还是苷?
10、简述糖和苷的纸色谱法。
11、简述苷键构型的方法
12、写出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
13、确定苷键构型的方法一般有几种?
14、如何确定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15、如何确定糖与苷元之间的连接位置?
16、如何确定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
17、简述苷类化合物酸水解的难易规律。
18、简述Smith降解法在苷结构研究中的作用。
19、糖的硅胶色谱和纸色谱常用的展开剂、显色剂是什么?
第三章醌类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并举例
2、简述大黄泻下作用其蒽醌苷强于游离蒽醌的原因?
3、简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溶解性
4、叙述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规律
5、如何应用PH梯度法萃取分离蒽醌类化合物
6、如何检识某药材中是否含有蒽醌类成分
7、将大黄中的蒽醌苷用LH-20凝胶柱层析,以70%甲醇溶剂洗脱,指出流出的先后顺序,
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