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与“一技之长”意义最接近的是:A. 牛刀小试B. 名落孙山C. 大显身手D. 独领风骚答案:A. 牛刀小试2. “韬光养晦”中的“韬”字意为:A. 藏B. 我C. 投D. 战答案:A. 藏3. 歇后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蚁”字最接近的含义是:A. 水果B. 动物C. 植物D. 昆虫答案:D. 昆虫4. “乘风破浪”中的“浪”字意为:A. 池塘B. 山川C. 大海D. 河流答案:C. 大海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九州”中,不包括的是______。

答案:中州2. 古代汉语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文”字意为______。

答案:文化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黄鹤楼”位于现在的______。

答案:湖北省武汉市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出自古代著名诗人______的作品。

答案:李白三、解答题1. 简述中国汉字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独特之处。

中国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其特点如下:首先,汉字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一个汉字往往由几个基本的笔画组成,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词语的组合来表达的。

例如,汉字“书”由“十”和“一”两个笔画组成,表示“写字”的意思。

其次,汉字的词意丰富多样,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并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的解释。

例如,“水”字可以表示液体,也可以表示一般的物质,还可以表示情感等。

最后,汉字的书写形式非常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规则。

每个笔画都有固定的写法和排列顺序,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书写技巧和练习方法。

综上所述,汉字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字表达工具,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解读方式,它能够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意义。

2. 请解释“六艺”的含义,并简要介绍每种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它们是古代统治者教育贵族士人的基本功课,也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才华的重要途径。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的是: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齐师伐我D.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答案:B2.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代词时,通常指代:A. 人B. 物C. 事D. 以上都可以答案:D3.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C4.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疑问句B. 感叹句C. 祈使句D. 以上都可以答案:D5. “焉”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疑问代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A. 哪里B. 什么C. 怎么D. 为什么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其”字用作副词的是:A. 其真无马邪?B. 其如土石何?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7. “也”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陈述句B. 疑问句C. 感叹句D. 祈使句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动词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之二虫又何知?C. 学而时习之D. 项脊轩志答案:A9.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助词时,通常用于:A. 形容词后,表示程度B.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C. 名词后,表示所属D.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字用作助词,表示“的”。

答案:之2.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

答案:也3.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答案:或4.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副词,表示“将要”。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敬辞的是:A. 尔B. 汝C. 卿D. 君答案:D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气词,其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连词答案:C3. 古代汉语中,“走”字的意思是:A. 跑B. 走C. 去D. 来答案:A4. “子曰诗云”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5. 下列成语中,不是出自《左传》的是:A. 一鼓作气B. 退避三舍C. 纸上谈兵D. 卧薪尝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古代汉语中,“______”一词常用来指代月亮。

答案:蟾宫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老师的尊称。

答案:夫子8. 古代汉语中,“______”一词表示“你”的意思。

答案:尔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朋友的敬称。

答案:足下10.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长辈的尊称。

答案:大人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学习了并且时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12.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复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13.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14.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简述古代汉语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之”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 作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2. 作为助词,用于连接名词和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3. 作为动词,表示“去”、“往”;4. 作为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句子或短语。

古代汉语考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不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A. 之乎者也B. 窈窕淑女C. 青梅竹马D. 红袖添香答案:D2. “子曰诗云”中的“子”指的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汉书》D. 《左传》答案:A4. “春秋”一词最早指的是什么?A. 一个历史时期B. 一部史书C. 一个季节D. 一种编年体史书答案:D5.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6. “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下哪个作品不是赋?A. 《离骚》B. 《子虚赋》C. 《洛神赋》D. 《滕王阁序》答案:D7. “六艺”指的是哪六种技艺?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医、卜、星、相、山、水答案:A8.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 仁、义、礼C. 智、信、勇D. 温、良、恭、俭、让答案:A9.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民间歌谣B. 宫廷音乐C. 祭祀歌曲D. 史诗答案:A10. “诸子百家”中的“诸子”指的是什么?A. 各种书籍B. 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C. 各种学派D. 各种技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著作。

答案:孔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卦。

答案:乾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4. “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锦瑟》。

答案:李商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答案:《郑风·子衿》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答案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词义是:A. 妻子B. 丈夫C. 行李D. 虽然答案:D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跑B. 走失C. 散步D. 走路答案:A3.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肯定D. 表示否定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具B. 才能C. 限制D. 容器答案:C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桃树D. 夭折的花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规则和准则D. 规矩的形状答案:C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是指:A. 四匹马B. 马车C. 马的速度D. 马的力量答案:C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B. 智慧C. 了解D. 认识答案:D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指:A. 重温过去B. 温暖过去C. 温习旧知识D. 温暖旧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焉”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其中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困惑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的“乐”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喜欢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坦荡荡:君子的胸怀;长戚戚:小人的心态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

面对 B。

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

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

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参考
答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科《古代汉语专题》课程试题D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试卷D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古白话
2、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3、形声、转注、假借
4、古今字
5、历

6、单音词
7、偏义复词
8、链条式辐射式综合式
9、词义范围的缩小
10、者所 11、陆法言 12、陆德明 13、毛亨,郑玄,孔颖达
二、按照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并指出其本义。

(每个2分,共10分)
1、指事字,本义:树梢。

2、象形字,本义:果子,果实。

3、会意字,本义:放牧牲畜。

4、会意兼形声字。

本义:喘气,呼吸。

5、形声字,本义为回头看。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不举例扣1分)
1.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

例略。

2、不把要表达的内容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委婉曲折,叫做
委婉,又叫“婉曲”、“婉转”、“曲折”。

例略。

3、《五经正义》由唐孔颖达纂集而成,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诗
经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其中《周易》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为梅赜本汉孔安国传;《诗经》用汉毛亨传、郑玄笺;《礼记》用郑玄注;《左传》用晋杜预注。

4、古书注解常用术语之一,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词是表示某
种状态或性质的形容词。

例略。

5、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韵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韵即
韵部。

如《广韵》二百零六韵,即二百零六个韵部。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其特点有:(1)不能拆开来解释。

(2)
有一词多形的特点。

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

(3)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例略
2、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的缩小”。

特点:古义大于今义,今义
包括在古义之中。

例略。

3、古代汉语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主要有:
(1)“于”字式。

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把行为的主动者引进来。

例略
(2)“为”字式。

用介词“为”放在动词之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例略
(3)“见”字式。

用“见”字放在动词之前形成被动句式。

例略
(4)“被”字式。

例略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名词用如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2、“小”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某事物小。

3、“御”是为动用法,意思是给齐侯御(驾车)。

4、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本来应该是“谏而不入,则
莫继之也。


5、“奇”意动用法,意思是对他感到惊奇。

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全军的人都听着我们的鼓声,注视着我们的旗帜,或进或退都跟随着我们。

这辆
车只要一人镇守,就可以凭它成事。

怎么能因受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
2、有些人动用心思,有些人动用体力。

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
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3、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
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

4、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官,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

”狱吏害怕
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七、标点古文。

(共10分,每错2处扣1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