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强的军队竟是锦衣卫,堪称当时最大的情报组织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

历史趣谈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导语:锦衣卫锦衣卫原本是皇帝亲兵上十二卫中的一个,朱元璋将它提拔起来,称为锦衣卫,着飞鱼服,配绣春刀,平时在皇帝前面开个道。

大家看这个锦衣卫锦衣卫原本是皇帝亲兵上十二卫中的一个,朱元璋将它提拔起来,称为锦衣卫,着飞鱼服,配绣春刀,平时在皇帝前面开个道。

大家看这个出警入跸图。

前面拿刀的就是锦衣卫。

暗地里,锦衣卫其实干一些侦探活,比如派人打入到大臣家里,侦察大臣的一举一动。

朱元璋的手下曾经有一个叫宋濂的文官,此人为官谨慎,在宫中的话从来不往外传,写的文书,草稿一律删毁。

可就是这么老实的人,朱元璋也不放心。

有一天宋濂上班,朱元璋问他,昨天跟谁吃饭,喝没喝酒,有没有客人,吃的什么等等,宋濂一一回答。

朱元璋点点头:确实如此,你没有骗我。

原来,朱元璋已经派人侦察过了,对宋濂昨天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这就是锦衣卫的功力了。

此外,锦衣卫还深入民间,调查一些下岗员工,或者退休高干的情况,看看他们有没有借余威违法犯纪之类。

有时,还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真的打哈。

搞到最后,群众一看到有穿着锦服,操京城口音的,就跟见了鬼一样的躲。

在锦衣卫的工作下,胡惟庸的犯罪事实很清楚了,比如私下把犯官之女送给了不该享有的文官,又比如一起交通事故中,他的儿子坠车而死,胡惟庸私自把马夫给杀了。

总而言之,胡惟庸被打倒,关进了锦衣卫的监狱。

锦衣卫有个专门的监狱叫诏狱,由锦衣卫下面的北镇抚司直接管理。

审案手法简单粗暴,就是各种打,有拉肠术、脱皮术、腰斩术等等。

进去了,没有不招的。

利用这些,朱元璋把胡惟庸打倒了,从此,天生活常识分享。

锦衣卫

锦衣卫

锦衣卫(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中文名锦衣卫创办时间公元1382年机构性质军政特务机构都指挥使毛骧(第一任指挥使)主要职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废止时间公元1661年(咒水之难)目录1机构简介2创立背景3职能编制▪侍卫仪仗▪侦缉廷杖4军事编制5官职等级6制服配置▪蟒袍▪飞鱼服▪斗牛服7影响评价8历任指挥9档案揭秘▪设立形制▪著名首领▪与东西厂1机构简介编辑“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

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

寻又改为都尉司。

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明《出警入跸图》(9张)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

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出自《明史》)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本文导读: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担负着护驾、侍卫、巡察、搜捕查案等任务。

虽然曾一度被朱元璋撤销,但很快又被永乐皇帝朱棣重新恢复,并在此后与明朝共始共终。

锦衣卫虽然很牛,但篡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棣上台后,觉得心里不踏实。

为此,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

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其首领由朱棣信得过的太监担任,不少精干的锦衣卫也被选入东厂担任下属官员和业务骨干。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

可以说,从朱棣时代一直到明朝中后期,东厂一直很牛,直到西厂出现。

西厂的设置,完全是个偶然。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个名叫李子龙的大臣竟然轻松地闯进了内宫深院,这让疑神疑鬼的明宪宗心里很不踏实,认为皇宫内外有秘密沟通。

为了加强特务统治,明宪宗于次年(1477年)在东厂之外增设“西缉事厂”,简称西厂,首领由大太监汪直担任,另从锦衣卫选拔厂员。

虽然与东厂、锦衣卫合称“厂卫”,但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侦缉范围自京师遍及全国。

西厂不仅兼有锦衣卫、东厂的职能,还设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在不向皇帝奏请的情况下,可以随意逮捕、拷问、审讯文武大臣,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也在其监视范围之内,肆无忌惮。

同时,西厂还有一项职能,即监视东厂,“权焰出东厂上”。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超详细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超详细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内行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

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四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去。

其实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较大区别的,而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这三大特务机构,力求给大家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封建王朝之一,也是我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最重要的一段历史.在这个朝代,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权到了从所未有的一个程度,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明朝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西,内厂,统称为厂卫.厂卫的出现标志着皇帝对自己权力的控制度加强,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的一个必然.谈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说我国封建集权制度的发展史.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变法行动,使其初步形成。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和建立县制是两个关键。

秦汉时期确立和巩固。

就中央集权而言,秦代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西汉推行“推恩令”、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有机结合。

隋唐时期的革新。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职权、分工合作,相互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此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革新后的政治制度为历朝沿用。

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

宋太祖以“强干弱枝:内外相制”为宗旨,全面实行分权制,强化相互牵制,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军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收归了中央。

但是以分权达到过分集权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元朝大一统局面形成后,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统治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使中央集权制有了新的发展,同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特务机构职位

古代特务机构职位

古代特务机构职位咱来唠唠古代特务机构那些职位哈。

一、明朝锦衣卫。

1. 指挥使。

这可是锦衣卫里的老大啊,就像现在公司里的CEO一样。

权力大得很,整个锦衣卫都得听他的。

他就负责指挥锦衣卫干各种事儿,什么监视大臣啦,收集情报啦,都得他来统筹安排。

要是他想整谁,只要给下面人使个眼色,那下面的小特务们就开始行动了。

2. 千户。

千户算是锦衣卫里的中层干部。

手底下管着一千来号人呢,这一千人可不是小数目。

千户要负责带着手下的兄弟执行任务,比如说去某个地方调查一个官员是不是贪污腐败。

他得跟当地的各种人打交道,有时候还得偷偷摸摸地去搜集证据,要是办好了,指挥使一高兴,说不定还能再升一升呢。

3. 百户。

百户就管着一百个小特务。

他就像个小队长一样,直接带着手下的兄弟在一线干活。

要是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比如说听到老百姓在传哪个官员有不轨的行为,百户就得赶紧带着人去查探。

而且百户还得跟千户汇报情况,要是出了岔子,百户可就惨了,上面的千户肯定不会轻饶他。

4. 总旗。

总旗管着五十个人左右。

这职位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是也很重要。

总旗得负责训练手下的小特务,让他们学会怎么跟踪人、怎么偷听情报。

总旗自己也得有点本事,比如说武功得不错,要是遇到个硬茬子,得能镇得住场子。

而且总旗有时候还得亲自出马去执行一些比较机密的小任务,像去某个大臣的府上偷偷放个窃听器(古代当然没窃听器啦,就是类似偷听的装置)之类的。

5. 小旗。

小旗是最基层的小头目,管着十来个人。

别看他官小,但是作用可不小。

小旗每天带着手下在大街小巷溜达,眼睛就像鹰一样盯着周围的人。

要是发现有什么可疑的人或者事儿,就得赶紧向上级汇报。

比如说看到有个陌生人老是在皇宫附近晃悠,小旗就得把这个人的情况详细地报给总旗,一点都不能含糊。

6. 校尉。

校尉就是普通的锦衣卫特务啦。

他们干的都是最实际的活儿,什么跟踪啦、抓人啦。

校尉得有一身好武艺,这样才能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被人发现还能顺利把人抓住。

他们还得会一些特殊的技能,像易容术(虽然可能没有武侠小说里那么神乎其神,但也得能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外貌,不被目标认出来)。

明朝锦衣卫知识点总结

明朝锦衣卫知识点总结

明朝锦衣卫知识点总结明朝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一支特殊的宫廷警卫队,由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建立,隶属于东厂。

锦衣卫主要任务是保护皇帝和王室成员的安全,同时也负责监视和镇压反对派势力。

锦衣卫在明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的政治格局。

下面将从锦衣卫的组织结构、历史发展、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组织结构1. 领导人:明初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统领,后来由东厂总管掌管。

2. 组成人员:主要由世袭官员和选取的武官组成,世袭官员多为皇帝的亲信宦官和贵族,武官则大多出自大小战争中勇猛无畏的卫所、骠骑卫、武备等部队,并招收了一批族中留学归国、有一定武艺的封建贵族子弟。

3. 分支机构:锦衣卫下设各种职务和部门,如监察、侦查、情报等。

二、历史发展明初的锦衣卫是皇帝的私人警卫,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随着明朝的发展和皇权的稳固,锦衣卫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宫廷警卫机构。

在明成祖朱棣时期,锦衣卫参与了许多重要政治事件,如明成祖夺取皇位、剪发易服等,锦衣卫的力量逐渐扩大,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

明英宗时期,东厂总管刘瑾利用锦衣卫的力量,对抗宰相高拱,成为了朝中的一股重要势力。

明英宗被俘后,锦衣卫成为了宫廷最高权力机构,掌握了朝廷和皇帝的命脉。

明宪宗时期,东厂总管张永利用锦衣卫的力量,迫使明宪宗宣布改元弘治,从而开始了弘治新政。

此后,锦衣卫逐渐衰落,最终在弘治帝末年被废除。

三、作用和影响1. 监视和打击政治对手。

锦衣卫负责监视朝中的官员,打击政治对手,维护皇帝的统治。

2. 保护皇帝和王室成员的安全。

锦衣卫在明朝时期承担了保护皇帝和王室成员的安全的任务。

3. 影响朝廷政局。

由于锦衣卫的强大,它在明朝政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朝廷的决策和命运。

4. 扩大皇帝的权力。

锦衣卫的存在扩大了皇帝的权力,使得君主专制的制度更加完备。

五、结语明朝锦衣卫是一个在明朝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宫廷警卫队,它在维护皇帝的统治、影响朝廷政局和扩大君主专制权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法制史——明朝四大特务机构

中国古代法制史——明朝四大特务机构

浅析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封建王朝之一,也是我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最重要的一段历史.在这个朝代,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权到了从所未有的一个程度。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内行厂——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也是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

厂卫是中国明代各种直属皇帝的侦讯机构的总称,包括明太祖所设立的锦衣卫、明成祖所设立的东厂、明宪宗时由汪直所设的西厂、明武宗时设立的内行厂,其中除锦衣卫为外官,其长官指挥使通常由皇帝亲信就任外,这类机构多由宦官直接掌管,对各级官员有强烈牵制作用。

按照时间顺序来看,最先设立的是锦衣卫。

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到燕王朱棣起兵夺得帝位时,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统治又恢复锦衣卫。

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主管皇帝侍卫、展列仪仗、传递皇帝命令以及职掌廷杖等事项,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

锦衣卫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巡查缉捕”的智能,称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

锦衣卫还有一个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明代的锦衣卫设立之初,乃是著名的酷政。

锦衣卫设立机构后,就开始按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

且锦衣卫拥有特权,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

闻风丧胆的明朝锦衣卫历任指挥使一览表(全)

闻风丧胆的明朝锦衣卫历任指挥使一览表(全)

闻风丧胆的明朝锦衣卫历任指挥使一览表(全)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下场:锦衣卫虽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可他们的头目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锦衣卫的头目叫指挥使。

指挥使属于正三品。

与六部的侍郎级别相当。

不过,如前所述,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大多了。

他们在宫中里跺一跺脚,整个朝野都是要震动的。

锦衣卫历任指挥使:1、毛骧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胡惟庸案”后任职原因:跟着朱元璋多年,值得信任,仪鹫司时主持特务工作,锦衣卫成立后任指挥使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胡惟庸案”2、蒋献工作时间:“胡惟庸案”后--“蓝玉案”后任职原因:毛骧死后,继任锦衣卫指挥使离职原因:“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蒋献处死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蓝玉案”3、纪纲工作时间: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任职原因:明成祖即位后,利用锦衣卫诛杀建文旧臣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被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主要业绩:诛杀建文帝旧臣4、赛哈智工作时间:永乐年间--宣德年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5、刘勉工作时间:宣德年间--正统初年(1436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6、徐恭工作时间:正统初年--正统二年(1437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王振当权,用亲信马顺替代徐恭主要业绩:无7、马顺工作时间:正统二年(1437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任职原因:王振亲信,得到提拔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主要业绩:帮助王振铲除异己8、卢忠工作时间:正统十四年(1449年)--景泰年间任职原因:马顺被打死后,正常升迁离职原因:“金刀案”后装疯卖傻主要业绩:指挥了“金刀案”9、朱骧工作时间:景泰年间--景泰八年(1457年)任职原因:卢忠装疯卖傻,得到朝臣支持继任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作为于谦女婿被殃及主要业绩:减轻刑罚,整顿诏狱10、逯杲工作时间:景泰八年(1457年)--天顺五年(1461年)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得到曹吉祥推举离职原因: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间谍身份后被杀主要业绩:公然索贿,胡乱治罪11、哈铭工作时间:天顺年间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有功离职原因:奉旨出使外藩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12、袁彬工作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弘治元年(1488年)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有功,封都指挥使佥事,哈铭离职后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离职原因:寿终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天顺年间剿除石亨,曹吉祥等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工作时间:天顺七年(1463年)--成化元年(1465年)任职原因:得到明英宗宠信,挤走袁彬离职原因:明英宗病逝,门达被问罪,贬官主要业绩:祸乱外廷13、万通工作时间:成化年间任职原因:万贵妃的弟弟,得到万贵妃举荐任职离职原因:明宪宗病逝,万家失去靠山,被明孝宗贬斥主要业绩:祸乱外廷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工作时间:弘治元年(1488年)--正德初年(1506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遭到刘瑾记恨,被下狱致死主要业绩:仁善治狱,保护被刘瑾陷害入狱的朝臣14、石文义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15、张采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为何有两位指挥使,这个不是很清楚)16、钱宁工作时间: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职原因:跟明武宗睡在同一张床上,认了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锦衣卫离职原因:被江斌排斥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兴建豹房17、江彬工作时间: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职原因:和明武宗“出入豹房,同卧起”而得到宠信,排斥掉钱宁后任职离职原因:明武宗死后,朝臣弹劾,被剐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18、朱宸工作时间:嘉靖初年任职原因:江彬被剐后,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锦衣卫指挥使:骆安工作时间:嘉靖初年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19、王佐工作时间:嘉靖中期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20、陈寅工作时间:嘉靖中期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21、陆炳工作时间:嘉靖中期--隆庆初年(1567年)任职原因: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离职原因:寿终主要业绩: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22刘守有工作时间:隆庆年间--万历十年(1582年)任职原因:因为是名臣子子弟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太监冯保倒台后,因为贪污被问罪主要业绩:支持张居正改革23、骆思恭工作时间:万历十年(1582年)--天启四年(1624年)任职原因:刘守有倒台后升迁离职原因:被魏忠贤排斥主要业绩:万历朝鲜战争和“移宫案”24田尔耕工作时间:天启四年(1624年)--天启七年(1627年)任职原因:得到魏忠贤重用升迁离职原因:魏忠贤倒台后被治罪处死主要业绩: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25骆养性工作时间:天启七年(1643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职原因:骆思恭的儿子,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和赏识离职原因:贪污腐败严重,被崇祯帝罢免主要业绩:勾结宦官,祸乱外廷26吴孟明工作时间: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明朝灭亡主要业绩: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最强的军队竟是锦衣卫,堪称当时最大的情报组

本文导读:
锦衣卫除了“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之外,也干了不少好事,比如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特别是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不少锦衣卫高手赶赴前线,为李如松麻贵收集了不少有用情报。

万历三大征,处处都有锦衣卫神秘的身影。

山海关抗清,锦衣卫连建州卫(后金)的指挥官姓啥叫啥住在哪里都摸得一清二楚,据说当年袁崇焕能一炮干翻努尔哈赤,就是锦衣卫侦查工作做得好。

八旗入关以后,“大明建州卫指挥使”的子孙们仿效明朝制度,也保留了锦衣卫,但是一年后,顺治听见锦衣卫就想起建州卫当时被坑的惨痛往事。

于是在顺治二年就把他们改称称銮仪卫,“蜡头儿”和珅,原先就是就是銮仪卫打气死风灯的。

大明锦衣卫因为主要任务是给皇帝当仪仗队,所以“着飞鱼服、佩绣春刀”,但是后来又承担了侦查和审讯工作。

飞鱼服不常穿,绣春刀也不常带,但是有一样东西却必须随身携带,那就是证明自己身份的腰牌。

对于每天生活得战战兢兢的大明文武官员来说,锦衣卫亮出的腰牌,那就是一张催命符,看见锦衣卫的腰牌,就等于接到了阎罗王的请帖,晚上
就不用吃阳间饭了。

所以在一般人眼里,锦衣卫的腰牌十分的威风霸气,甚至还有点恐怖。

但是看了现存的锦衣卫腰牌实物,我们就会发现:锦衣卫的腰牌不但不威风霸气,反而有点蠢萌蠢萌的——就像一个木头做成的鞋拔子。

有时候锦衣卫的腰牌也不好使,不但催不了别人的命,反而会催掉自己的性命,比如那个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以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首的留守大臣们在朝堂上哭成一团,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居然不识时务地往外赶人,结果被愤怒的大臣们拳打脚踢外加薅头发上嘴咬,被当众活活打死——自己那块锦衣卫指挥使腰牌还没来得及掏出来,就去见了阎王爷。

但是翻看明朝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真正可怕的不是那块蠢萌蠢萌得想一个鞋拔子的木头牌子,锦衣卫最可怕的使他们几乎不受限制的生杀予夺大权,因为锦衣卫身后,站着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或者是权倾朝野的死太监,而更多的时候,他们的靠山,是高居宝座或藏在深宫里的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