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鞘翅目
鞘翅目特征

鞘翅目特征鞘翅目是昆虫纲下的一个大类群,它包括了很多种类繁多的昆虫。
鞘翅目在昆虫界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而闻名。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鞘翅目昆虫的特征吧!首先,鞘翅目昆虫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它们的翅鞘。
鞘翅就像是昆虫的外套,将昆虫的翅膀完全包裹在内,形成一个保护性的盾牌。
这个特殊的翅鞘设计使得鞘翅目昆虫在飞行时更加灵活,也更具隐蔽性。
有些鞘翅目昆虫的翅膀长得非常美丽,色彩鲜艳且图案精美,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其次,鞘翅目昆虫的口器形态独特。
大部分鞘翅目昆虫具有弯曲的口器,以适应它们各自不同的食性。
有些鞘翅目昆虫的口器发达,能够通过喷射稀释的体液来清洁食物,以便更好地摄取养分。
其他一些鞘翅目昆虫的口器则特化为强有力的针刺,用于刺入植物或其他昆虫的体内,进行捕食或者放置卵子。
此外,鞘翅目昆虫的触角也是其独特特征之一。
鞘翅目昆虫的触角通常非常长,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寻找食物或伴侣。
有些鞘翅目昆虫的触角可以分泌出信息素,用于沟通与吸引异性。
这些触角的形状和结构对于鞘翅目昆虫来说非常重要,它们的长度、形状、节段数量等方面都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重要特征。
最后,鞘翅目昆虫还有很多其他特征,比如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选择。
有些鞘翅目昆虫喜欢在树木上筑巢,而另一些则居住在水中或土壤中。
它们的生活方式丰富多样,有的是食草性,有的是肉食性,有的是食腐性。
鞘翅目昆虫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控制害虫,还能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维持生态平衡。
鞘翅目昆虫的特征丰富多样,无论是翅鞘、口器还是触角,都展示了这一类昆虫独特而精巧的进化适应。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鞘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活习性,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重要的生物资源。
只有保护好这些生物多样性,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昆虫分类学】7鞘翅目1

双翅目
?
同翅目
4.5
半翅目
3.8
直翅目
2
估计(万) ?
15
昆虫100 85.3 昆虫1000 ?
目前已知昆虫的数量比例
其它
同半直
14.7% 10.3%
鞘翅目
35%
10%
双翅目
10% 20%
膜翅目
鳞翅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什么甲虫这个家族这么大?
鞘 鳞 膜 双 同半 直
4亿年
物种分化快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看法:
在鞘翅的保护下昆虫生存适应力增 强,因而适生环境大大增加。
距今2亿年前 1块陆地:泛古大陆 (Pangea)
距今1.3亿年前 2块陆地: 北古陆:劳亚古陆 (laurasia land)
南古陆:冈瓦纳古陆 (gondwana land)
劳亚古陆
北美大陆 欧亚大陆
6500万年前
南美和北美
冈瓦纳古陆 与亚洲大陆合并 移近,在中 美地区相连
印度大陆
。
非洲+南美
肉食亚目Adephaga
后足基节不 达鞘翅边缘
后足基节达 鞘翅边缘
陆生组 水生组
虎甲科 步甲科
龙虱科 豉甲科 沼梭科
体非流线形
体流线形
虎甲科 Cicindelidae
虎甲捕食蚂蚁
步甲
虎甲
步甲科 Carabidae
头与前胸比 唇基与前胸触角间距比
豉甲科 Gyrinidae
后足基节至少盖 住腹部前3节
具鞘翅的昆虫飞翔能力减弱,个体 在较大范围的交流减少。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生殖隔离更容 易产生,因而物种分化比较快。
甲虫的祖先是哪个类群?
鞘翅目昆虫

2.分类特征
一、
形 态 特 征
(1)头部 • 头壳坚硬,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有些 类群的头部延伸成喙,口器着生于喙前端 • 复眼通常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有 的穴居种类复眼退化或消失,绝大多数种 类缺单眼,少数有2个背单眼或一个中单 眼 口
器
喙
触 角
复 眼
2.分类特征
(1)触角
一、
形 态 特 征
(四)多食亚目 Polyphaga
(四)多食亚目 Polyphaga
• 雌雄二型明显,雄虫上颚 特别发达,呈角状向前伸 出,而雌虫上颚较短小; • 体黑色或褐色,较扁平。
1
• 前胸背板宽方形;鞘翅覆 盖整个腹部;
(雄)细刀角锹甲 (雌)
一般生活于朽木或腐殖质中。 在 林地的地表易发现。
• 成虫喜夜出,趋光性强
食性
少数种类寄生 性,寄生在其 他昆虫或小型 动物活体内如 大花蚤幼虫寄 生于蜚蠊体内 或在蜂巢内营 寄生生活。
栖境
水栖,半水栖,陆栖 个别种类的分布仅局限 于特定范围,如水生的 两栖甲科仅分布于中国 的四川、吉林和北美的 某些地区。
假死性和趋光性
多数甲虫有假死性,受 惊时会立即收缩全部附 肢,身体和足变得僵直 而坠落到地面。甲虫可 利用这一习性躲避敌害。 多数鞘翅目昆虫的成虫 有强的趋光性
四、鞘翅目昆虫——
生物防治 澳洲瓢虫 天敌类群
肉食性甲虫是重 要的天敌类群。例如 我国引进的澳洲瓢虫 和孟氏隐唇瓢虫来防 止介壳虫。 一些植食性甲虫可用 于杂草的生物防治。例如 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四重 草甲来控制严重危害西部 牧草场的有毒杂草—— 黑点叶金丝桃,取得巨大 成功。
传粉
鞘翅目是最原始的传 粉昆虫。在昆虫中,甲虫 传粉作用居于鳞翅目之前, 排第三位。
2024版植物保护普通昆虫学课件5鞘翅目电子讲义

2
在一些地区,鞘翅目昆虫已成为特色美食,如炸 蚂蚱、烤蝗虫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3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昆虫食品的认可, 鞘翅目昆虫的食用价值开发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4/1/29
28
工业原料开发前景
2024/1/29
01
鞘翅目昆虫的壳聚糖、 几丁质等成分在化工、 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
用前景。
植物保护普通昆虫学课件5鞘翅目电子讲
义
$number {01}
2024/1/29
1
目 录
• 鞘翅目昆虫概述 • 鞘翅目昆虫形态与识别 • 鞘翅目昆虫生活史与习性 • 常见鞘翅目昆虫及其危害 • 鞘翅目昆虫防治方法与技术 • 鞘翅目昆虫资源利用与开发前景
2024/1/29
2
01
鞘翅目昆虫概述
2024/1/29
8
鞘翅目昆虫头部特征
2024/1/29
口器
鞘翅目昆虫的口器类型多样,包括咀嚼式口器和吸收式口器。其中,咀嚼式口器适用于取食固体食 物,如天牛、叶甲等;而吸收式口器则适用于取食液体食物,如蚜虫、蚧壳虫等。
复眼
大多数鞘翅目昆虫具有发达的复眼,能够感知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复眼通常位于头部两侧,有助于 观察四周环境。
2024/1/29
11
03
鞘翅目昆虫生活史与习性
2024/1/29
12
鞘翅目昆虫生活史概述
卵期
鞘翅目昆虫的卵通常较小,呈 椭圆形或圆形,颜色多为白色 或淡黄色。卵的孵化时间因种 类而异,一般几天至数周不等。
幼虫期
幼虫孵化后,开始摄食并生长。 幼虫期一般经历数次蜕皮,每 蜕一次皮,幼虫就长大一些。 幼虫期的长短也因种类而异, 有的种类幼虫期很短,而有的
鞘翅目

吉丁虫(Buprestidae)
别名:溜皮虫 常见种类:绿点肥吉丁 关键词:观赏性
叩头虫(El、金 针虫 常见种类:细胸叩甲、狭 丽叩甲 关键词:磕头
萤(Lampyridae)
别名:夜照、流萤、耀夜 常见种类:窗胸萤 关键词:星星之火
鞘翅目
鞘翅目,因其前翅 为鞘翅而得名。俗 称”甲虫”。鞘翅 目是昆虫纲中乃至 动物界种类最多、 分布最广的第一大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甲亚目 (Adephaga)
多食甲亚目 (Polyphaga)
象甲亚目 (Curculionidae)
肉食甲亚目(Adephaga)
虎甲(Cicindelidae)
蜣螂(Scarabaeidae)
别名:屎壳郎、推粪虫 常见种类:神农洁蜣螂、 象粪蜣螂 关键词:清洁工
金龟子(Scarabaeoidea)
常见种类:铜绿丽金龟、 黄粉鹿花金龟、白星花金 龟、暗黑鳃金龟 关键词:农业害虫
独角仙(Dynastidae)
常见种类:双叉犀金龟、 细角尤犀金龟 关键词:泰坦
象甲亚目(Rhynchophora)
小蠹(Scolytidae)
象甲(Curculionidae)
小蠹(Scolytidae)
常见种类:欧洲榆小蠹、 欧洲大榆小蠹、咖啡果小 蠹、西部松大小蠹、中欧 山松大小蠹 关键词:林业大害
象甲(Curculionidae)
别名:象鼻虫 常见种类:谷象、米象、 棉铃象甲 关键词:“鼻子”
瓢甲(Coccinellidae)
别名:花大姐 常见种类:七星瓢虫、异 色瓢虫、茄二十八行瓢虫 关键词:精致
天牛(Cerambycidae)
昆虫主要科鉴别—鞘翅目及主要科

6、小蠹科Scolytidae
7. 芫菁科Meloi dae
中等体形, 鞘翅较柔软, 有微毛。
头下口式, 头的后部急 剧收缩如颈状。触角11节, 丝状或锯齿状。
前胸无明显的侧缘, 较 鞘翅狭窄。跗节5 —5 — 4。
8. 金龟子科Scarabaeidae
中型至大型。 触角鳃叶状。 前足有开掘作用,跗节
实训 鞘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目的 能鉴别鞘翅目主要科 实训材料 鞘翅目常见科标本 实训用具 实体显微镜、扩大镜
实训 鞘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内容: 主要科特征观察 实训作业 编制供试标本分科检索表
训练:下列昆虫属什么科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叩头虫科Elateridae
4. 吉丁虫科Buprestl dae
5. 瓢虫科Cocci nelli dae
小型或中型昆虫, 体背 隆起成半球形或半卵形, 鞘翅上常有红、黄、黑 等斑纹。
头小, 一部分隐藏在前 胸背板下。
跗节隐4 节。 幼虫活泼, 体上常有枝
刺、毛瘤、毛突等被物, 或覆盖有绵状蜡质分泌 物。
触角丝状或末端稍膨大, 11 节, 长不及体长之 半。
跗节隐5 节。 幼虫具3 对胸足, 身体
中部或近后端处较肥大 而稍隆起, 也有细长的。
11. 象甲科Curculionidae
微小至大型甲虫。 头部延伸成喙。喙长大
于宽, 口器位于喙的前 端,触角大多呈膝状弯 曲, 末端3 节呈锤状。 跗节为隐5 节。 幼虫身体柔软, 肥胖而 弯曲。无足。
鞘翅目分亚目
本目分为肉食和多食2 个亚目。
前者腹部第一腹板被后 足基节窝分割成3 部分, 中间不相连, 前胸背 板与侧板间有明显的分 界线。
鞘翅目

鞘翅目鞘翅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鞘翅目英文名称:Coleoptera定义:体躯坚硬,前翅鞘质,静止时覆盖于身体背面,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完全变态。
通称“甲虫”。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鞘翅目金龟子科鞘翅目通称甲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具如下特点:体型大小差异甚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等。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简介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及重要科简介经济意义分类系统与重要科介绍医药价值展开简介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及重要科简介经济意义分类系统与重要科介绍医药价值展开编辑本段简介鞘翅目(Coleoptera)俗称鞘翅目通称甲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
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
鞘翅目种类及分布多数种类属于世界性分布,如步甲、叶甲、金龟甲和象甲科的某些种类;少鞘翅目--锹甲科数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至温带地区种类渐少,如虎甲、吉丁甲、天牛和锹甲科的某些种类;个别种类的分布仅局限于特定范围,如水生的两栖甲科仅分布于中国的四川、吉林和北美的某些地区。
本目中许多种类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关系十分密切。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体小至大形。
复眼发达,常无单眼。
触角形状多变。
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七星瓢虫翅下。
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
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
蛹为离蛹。
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
头部头壳坚硬,头式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
象甲类的额与头鞘翅(4张)顶向前极度延伸,形成象鼻状的“喙”,口器生于喙端。
触角有丝状、棒状、锯齿状、彬齿状、念珠状、鳃叶状和膝状等,一般11节,少数1—6节。
鞘翅目

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而且每天都有新种被发现,据专家估计,地球上这类昆虫种数的总数可能在三百万种以上。
本目昆虫通称甲虫,简称“甲”。
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
咀嚼式口器。
前翅角质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具有保护和助升作用;后翅膜质,具有少数脉纹,柔软,平时褶放在鞘翅下,也有无后翅类型的。
完全变态。
多数为植食性的农林害虫,部分是肉食性水生渔业害虫,少数为肉食性的益虫。
形体差异较大,最小如缨甲的仅长0.25mm,最大的如巨大犀金龟可达150mm 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甚小并隐于第3跗节之间, 称为隐5节或伪4节;(A,B,G)
•伪3节类:跗节4节时,第3跗
节甚小并隐于第2跗节中间, 则称为隐4节或伪3节;(E)
•异跗类:5-5-4; •4节类:4-4-4;(C) •3节类:3-3-3;(I) •2节类:2-2-2。
尸食性,埋葬鸟兽尸体。可帮助清洁环境卫生。
4.寄生性:少数种类寄生性,寄生在其他昆虫或小型动物
活体内如大花蚤幼虫寄生于蜚蠊体内或在蜂巢内营寄生生 活。
多数为多食性,部分寡食性,少数单食性。
2.栖境
• 水栖,半水栖,陆栖 • 个别种类的分布仅局限于特定范围,如水
生的两栖甲科仅分布于中国的四川、吉林 和北美的某些地区。
一、形态特征
1.主要特征(成虫)
1.口器咀嚼式,上颚 发达; 2.前翅为鞘翅;后翅 膜翅,翅脉少; 3.前胸背板发达,中 胸仅露出三角形的小 盾片。 4.成虫触角多样,11 节。
前翅
后翅
足
2.分类特征
1.头部 2.触角 3.胸部 4.足 5.翅 6.腹部
(1)头部 • 头壳坚硬,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头式
天牛的长触角
(3)胸部
• 前胸背板发达,后缘直、凸出或成波形; • 前胸腹板在前足基节间向后延伸,当前胸骨片包围
前足基节时,这个基节窝就称为前足基节窝闭式;
• 若前足基节窝的后方紧接的是中胸骨片时,该基节
窝就称为前足基节窝开式。
前胸 腹板
中胸 骨片
开式
基节窝
闭式
(3)胸部
• 中胸背板仅露出小盾片,中胸背板发达,当中足基
• 生活于土壤内,金龟类幼虫。
(5)扁型
• 体扁平,胸足有或退化; • 扁泥甲科和花甲科幼虫
扁泥甲幼虫
(6) 象虫型
• 体柔软、肥胖,近圆筒形,虫体弯曲,中 部隆起,足退化。
• 生活在隐敝环境中,见于象虫和豆象幼虫。
二、生物学特征
1.食性
1.植食性:大多数甲虫为植食性,取食植物不同部位,根、
3.假死性和趋光性
• 多数甲虫有假死性,受惊时会立即收缩全 部附肢,身体和足变得僵直而坠落到地面。 甲虫可利用这一习性躲避敌害。
• 多数鞘翅目昆虫的成虫有强的趋光性
4.变态类型和生活史
• (一)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等4 个虫态。弱颚离蛹,蛹期2~4周。芫菁为复 变态,幼虫经历蛃型、蛴螬型和拟蛹几个 时期。
茎、叶、花、果实甚至以真菌为食。叶甲吃叶,天牛蛀食 木质部,小蠹虫取食形成层,蛴螬取食根,豆象取食豆科 种子,所以许多鞘翅目昆虫是农作物、果树、森林、储粮 等的重要害虫。
2.捕食性:一部分甲虫捕食其他昆虫或小型动物,如瓢虫
捕食蚜虫,虎甲和步甲捕食小型昆虫,可由于生物防治。
3.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粪龟甲为粪食性,埋葬虫为
• 体表坚硬,体形扁长;胸足发达,5节,具跗节和 成对的爪;触角和口器发达,腹末有能活动的尾须; 行动非常活泼,营自由生活。属该类型的主要有肉 食亚目、隐翅甲类的幼虫及芫菁科的第1龄幼虫。
大黄缘青步甲幼虫
红胸窗萤的幼虫
(4) 蛴螬型
• 柔软,体肥大而弯曲,呈“C”字形,胸 足退化,4节,不善爬行,气门筛板状。
节窝被中胸背板包围而不与侧板相接,称中足基节 窝闭式,反之,与侧板相接称为中足基节窝开式
肉食亚目(步行虫)
多食亚目(金龟子)
(4)足
• 鞘翅目昆虫的足一般适于步行或奔走,但 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在功能和形态上也 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胸足发达,有行走 足、开掘足、抱握足、捕捉足、跳跃足或 游泳足。
(4)足—跗节式
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
• 这类昆虫前翅鞘质,状 似甲胄,故称为甲虫。
• 它是昆虫纲已知种类最 多的目,全世界已知约 37万种,占六足动物的 40%和所有动物种类的 30%,中国已知约2万种。 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 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 广的第一大目。
• 农业上最重要的目之一。
目录
• 形态特征 • 生物学特征 • 经济意义与价值 • 农业危害性与防治 •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 (二)生活史:绝大多数两性生殖,少数 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卵胎生等。一般一 年1-4代,或数年1代,少数天牛可生活25 -30年。多数以成虫、蛹或幼虫越冬,少 数以卵越冬。
•3对足跗节的数目按前、中、后足顺序排列,称为跗节式,通 常是分类的重要特征。 5—5—4则表示前、中足跗节为5节,后 足为4节等
(5)翅
• 翅两对,前翅高度角 质化,坚硬,没有翅 脉,叫鞘翅,后翅膜 质,静止时折叠于前 翅之下。若鞘翅在侧 面突然向下弯折,弯 折部分就称为翅缘折; 停息时,两鞘在体背 中央相遇成一条线, 称为鞘翅缝。
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有些类群的头部 延伸成喙,口器着生于喙前端 • 复眼通常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有 的穴居种类复眼退化或消失,绝大多数种 类缺单眼,少数有2个背单眼或一个中单眼
口器
喙
触 角
复眼
(2)触角 • 触角有丝状、棍棒状、锤状、锯齿状、念
珠状、鳃叶状和膝状等,8-11节,通常11节, 少数1—6节。
• 部分种类只有一对前 翅或无翅
(6)腹部
• 雌虫9节,雄虫10节 • 第1腹板的形状是分亚目重要特征。 • 肉食亚目中,后足基节向后延伸,将第1腹板切为两
部分。 • 多食亚目中,后足基节不把第1腹板完全切开。 • 臀板:腹部最后一节,露出鞘翅外或被覆盖 • 雌虫腹末端几节形成产卵器;无尾须
后足 基节
第一腹板
肉食亚目
多食亚目
后足 基节
第一腹板
3.卵
• 通常圆球形,产卵方式多种多样。例如, 瓢虫卵产在叶面,成块状;天牛用上颚咬 破树皮,然后产卵其中。
4.幼虫
• 咀嚼式口器,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幼虫分化出许 多类型;根据形态和生活习性,大致可分为6类:
• 幼虫一般有胸足3对,缺腹足,侧单眼1-6对, 气门9对。通常3-5龄。 (1)蛃型 (2) 叩甲型 (3) 步甲型 (4) 蛴螬型 (5)扁型
• 少数无胸足无腹足,体柔软肥胖,下口式 (6) 象虫型
(1)蛃型
• 体壁坚硬,胸足发达、5节,第9腹节有尾 突。
• 行动活泼,捕食性,如肉食亚目、隐翅虫 总科等
(2)叩甲型
• 体壁坚韧,胸足不太发达、4节。 • 不太活泼。植食性,生活于土壤内,叩头甲Βιβλιοθήκη 。拟步甲科的面包虫,又名黄粉虫
(3) 步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