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问题小区分析处理思路资料

合集下载

精品案例_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

精品案例_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

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目录一、问题描述 (3)二、分析过程 (3)三、解决措施 (3)四、经验总结 (3)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摘要】城区MR覆盖依旧存在“井字田”覆盖薄弱区域,需要继续研究改善方案,本案例通过日常的分析总结出一套MR覆盖率“四步法”优化方案并用于TOP扇区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方案既能考虑到异常小区的发生率又能兼顾负荷均衡情况。

按照“四步法”方案优化后TOP扇区的覆盖率整体提升了2.94%,异常小区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负荷均衡也充分考虑到值得后期应用于日常的优化。

【关键字】“四步法”MR覆盖率异常小区负荷均衡【业务类别】优化方法一、问题描述1、统计近一周的城区MR指标在96.27%。

2、继续分频段钻取指标如下,800M覆盖率90.53%;1.8G覆盖率97.26%;2.1G覆盖率97.4%;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区1.8G和2.1G的城区覆盖率整体较好高于考核值96.5%,但是800M的托底覆盖整体较差,严重拉低了平均的MR覆盖率指标,属于短板也是需重点优化提升的频段。

其中各个频段的采样比重占比如下图:(各个频段采样占比)3、各个频段的覆盖率如下图:(城区近一周MR指标)(800M频段覆盖率)(1.8G频段覆盖率)(2.1G频段覆盖率)二、分析过程核心思路:“四步法”:一看、二调、三控、四均衡“一看”结合MR大数据平台直观查看覆盖情况,初步判断覆盖是否合理。

“二调”即RF调整和基站RS参考信号功率调整相结合,通过调整基站方位角和机械下倾角,实现网随人动精准覆盖。

城区在保证容量的的需求下Pa/Pb从0/0改为-3/1;或者Pa/Pb 从-3/1改为-6/3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基站的RS覆盖功率,提高4G用户的接入能力。

注意:800M的RS功率建议最大设置24.2dbm,超过容易出异常小区;1.8G和2.1G同覆盖的情况下建议1.8G功率<=2.1G功率,超过容易出异常小区。

“三控”即优先通过电子倾角或者机械倾角来严格控制重叠覆盖、越区覆盖,减少同频干扰和Mod3干扰,保证扇区在一层站范围内合理覆盖,禁止随意降低功率,这会导致基站的深度覆盖能力直线下滑(特殊场景可酌情使用)。

MR覆盖质量较差

MR覆盖质量较差

MR覆盖质量较差背景这份文档旨在分析和解决MR(小区边缘覆盖率)覆盖质量较差的问题。

在通信网络中,MR通常用来评估小区的覆盖状况和性能。

当MR覆盖质量较差时,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

问题描述MR覆盖质量较差可能表现为以下情况:- 在小区边缘,信号弱且容易掉话;- 数据传输速率较慢;- 用户体验不佳,无法稳定连接网络。

分析原因影响MR覆盖质量的因素很多,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 基站布局不合理:基站布设位置选择不当,导致信号传播受限,无法覆盖到小区边缘。

2. 天线设置不当:天线方向角度不合理,导致信号无法有效覆盖到小区边缘。

3. 基站功率调整不当:基站功率设置不合适,导致信号强度不够,无法覆盖到小区边缘。

4. 建筑物遮挡:周围高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遮挡信号,影响覆盖质量。

5. 信号干扰:周围电磁设备、其他无线信号源干扰造成信号质量较差。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MR覆盖质量:1. 优化基站布设:合理选择基站位置,确保信号能够覆盖到小区边缘。

2. 调整天线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天线方向角度,提高信号覆盖范围。

3. 合理调整基站功率:根据小区情况和需求,适当调整基站功率,保证信号强度到达小区边缘。

4. 减少遮挡物:移除或减少建筑物、树木等可能遮挡信号的物体。

5. 优化信号源布置:合理布置设备、减少信号干扰。

以上是改善MR覆盖质量的一些建议措施,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以提升覆盖质量和用户体验。

结论对于MR覆盖质量较差的问题,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通过优化基站布设、调整天线角度和功率、减少遮挡物以及优化信号源布置,我们可以提升MR覆盖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

MR弱覆盖小区处理报告

MR弱覆盖小区处理报告

武威市移动项目MR弱覆盖小区处理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武威有限公司
2015 年 7 月
问题点一:武威凉州区宋家园一-1小区、武威凉州区宋家园一-3小区
优化方案:
上调武威凉州区宋家园一-1小区的下倾角至3度方位角调至0度增强覆盖、上调武威凉州区宋家园一-3小区的下倾角至2度方位角调至270度增强覆盖。

优化效果:
如下图所示
由于武威凉州区宋家园一周围基站较少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需要新增基站。

后期优化方案:
在熊猫公寓周围新增基站。

问题点二:武威凉州区新鲜七组-1小区
优化方案:
上调武威武威凉州区新鲜七组-1小区的下倾角至3度并将方位角调至20度增强覆盖。

优化效果:
如下图所示:
由于武威凉州区新鲜七组周围建站较少难以满足用户正常需求,建议新增基站。

后期优化方案:
建议在城北供热公附近和新鲜六组附近新增基站。

MR数据分析简介

MR数据分析简介

MR数据处理过程1MR 开启步骤1.1观察RNC负荷RNC的SPU CPU负荷超过60%,RNC将会停止一些MR任务,负荷低于60%将会重新启动MR任务,所以在开启MR的时候,首先保证SPU的CPU最高占用率低于55%(相对60%提供一些余量)。

观察负荷情况可以根据查看话统指标确定,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OMC的结果查询界面2.选择RES测量的“RES测量<RNC>单元”,对象选择需要查看的RNC3.点击“指标设置”,选择EQPT.CpuUsagePeak(SPU 最大CPU占用率)和EQPT.CpuUsageMean (SPU 平均CPU占用率)两个指标。

4.点击“其他设置”,设置指标测量周期和时间区间,测量周期可选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和24小区,在观察指标的时候,请选择30分钟或者60小时,日期请选择1天进行观察5.点击查询观察指标如果SPU的CPU最高占用率长期高于55%,建议不要打开MR测量。

1.2MR测量任务下发LCR5.0 MR测量下发有两种方式:1、通过MML命令下发;2、通过OMC的无线测量管理下发MR测量任务。

两种方式方式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1.2.1通过OMC下发MML命令打开5.0的MR开关为 ADD MRTASK,命令设计参数包括统计网元粒度,无线测量项,对象实例参数,任务开始和结束时间。

(注:该命令在5.0WEB LMT上是隐藏命令,所以在LMT上不能用该命令打开MR,需要在OMC的MML界面上执行该命令打开)统计网元粒度:标识MR测量项的粒度,包括小区级、载频级别、时隙级、业务级无线测量项:是具体的MR测量,针对不同的网元粒度有不同的测量项,如下描述,小区的测量包括:SC-P-CCPCH_RSCP(P-CCPCH的接收信号码功率),TADV(时间提前量),T2_SFN-SFN_TIME(SFN-SFN 观察时间差异),RX_TIME_DEV(RX 时间偏差)针对载波的测量包括:AOA(天线到达角)针对时隙的测量包括:UL_RSCP_Per_RL(上行接收信号码功率), DL_Tx_Power_Per_RL(下行码道发射功率), DL_Timeslot_ISCP(下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UE_Tx_Power(UE 发射功率)针对业务类型的测量包括:SIR(信噪比),SIRT(信噪比目标值),UL_BLER(上行误块率), DL_BLER(下行误块率),针对TD邻区的测量包括:NC-P-CCPCH_RSCP(TD邻区的P-CCPCH的接收信号码功率)针对GSM邻区测量包括:GSM_NCELL_CARRIER_RSSI(GSM 载波RSSI)。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1.MR相关考核项定义1.1面覆盖率指标定义:面覆盖率=(RxLev_DL>-90dBm的采样点数)/(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面覆盖率主要反映了网络的深度覆盖强度,提升该指标需要增强网络的深度覆盖。

1.2网络干扰水平指标定义:网络干扰水平=网络上行干扰水平+网络下行干扰水平=(RxLevUL>-80dBm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1.3MR数据达标率指标定义:MR数据达标率=(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 ×20%+(1-干扰小区比例)×40%+(1-过覆盖小区比例)×20%。

其中过覆盖小区定义:(下行电平高于-80dBm 且TA大于1的采样点数)*100%/(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 的小区。

2.考核规则:2.1网络干扰水平(10分)2.1.1指标定义网络干扰水平=网络上行干扰水平+网络下行干扰水平=(RxLevUL>-80dBm 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上行电平_上行质量MR有效采样点总数+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2.1.2考核时间选择按月评估。

每月每周选取工作日的实际忙时数据进行评估,实际忙时指一天24 小时中各BSC语音话务量与数据等效话务量之和最大的时段。

2.1.3计分规则满分为10分。

网络干扰水平高于5%时计0分,小于等于5%时的得分计算公式为:(5-指标值)*10/5。

2.2GSM网MR数据达标率(10分)2.2.1指标定义MR数据达标率=(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 ×20%+(1-干扰小区比例)×40%+(1-过覆盖小区比例)×20%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RxQualUL=[0,1,2,3]的采样点数/上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RxQualDL=[0,1,2,3]的采样点数/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网络干扰水平:(RxLevUL>-80dBm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上行电平_上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干扰小区比例:“(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100%/(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30% 的小区占所有小区的比例过覆盖小区比例:“(RxLevDL>-80dBm 且TA>2的采样点数)*100%/(下行电平_TAMR 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 的小区占所有小区的比例。

RMS质差小区分析处理和问题总结

RMS质差小区分析处理和问题总结

RMS质差小区分析处理和问题总结一、覆盖范围过大产生的下行干扰问题核实覆盖大小的途径可以先通过Type RMS报告的Counter来进行:1,提取TA采样原始统计结果RMS50a TPR_TIMING_ADV ANCE_BAND(N) 各段TA区间上采样数,RMS52 TPR_DL_RXLEV_TA_BAND(N) 各TA区间上的平均电平值2,原始统计的处理RMS50a就是采样数,只要计算RMS50a(1)到RMS50a(10)各自的占比RMS52需要通过公式转换得到电平值:(-110dBm*100+ RMS52数值)/1003,建议过滤覆盖过大问题的条件定为TA大于2的采样比例超过20%,且区间上平均电平高于-80dBm,可以怀疑是覆盖过大。

4,同过T180报告验证覆盖过大的方向,找出来之哪个邻区的切换次数较多,初步确定此方向为覆盖过大区域。

建议:需要调整天线俯仰角案例:仙林财大北苑1的下行电平-66到-85 dBm,上行电平-72到-91 dBm。

但是下行质量大于2,上行1.6,下行比上行更差。

而且下行质量在电平各段区间都差。

分析T180切换话务报告发现除去1800小区外,其他切入话务来至较远的西库二2和仙林紫金学院2。

下行电平采样和平均质量分布图上行电平分布和平均质量分布图下图是仙林财大北苑1的各TA区间段上的采样数,TA大于2的比例有60%,其大于2采样的电平平均-76dBm,所以存在过覆盖情况,为解决覆盖过大,需要调整天线俯仰角。

TA各区间采样数和接收电平分布二、载频硬件问题产生的下行质差问题载频硬件问题影响质量恶化比较明显,这类问题比较容易发现,一般具有以下指标表现:1,小区的TCH分配失败率恶化,大于5%2,提取Type110分析TRX的TCH平均每次通话的占用时长只有10秒左右3,RMS的上行质量较好,小于1,但是,质量下行明显恶化,大于2,建议:更换载频案例:吉兆花园2下行电平-66到-85 dBm 上行电平-72到-91dBm,覆盖正常,但是下行质量2.5,上行质量0.86,下行质量明显变差。

曲靖TDSMR质差小区案例

曲靖TDSMR质差小区案例

TDS曲靖沾益县水务小区ZT11MR质差分析
MR质差是网络优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是反映客户感知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指标定义为:AMR 12.2k上行高误块率采样点占比;单位:%;指标解释:在采样周期性测量情况下,AMR 12.2k上行误块率大于等于5%的采样点比例;AMR 12.2k上行高误块率采样点占比= AMR 12.2k上行误块率大于等于5%的采样点总和/AMR 12.2k上行误块率采样点总和*100%。

TDS现网中产生MR质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弱覆盖;2.频点、扰码的干扰;3.基站故障(驻波比、功率异常、光口故障等告警);4.过覆盖;5.到频污染。

现以MR质差小区沾益县水务1小区为案例说明MR质差处理的过程。

一、问题现象:通过开启6月MR测量发现曲靖市沾益县水务1小区(LAC:63421 CI:26561)MR质差占比为:5.22%,大于5%属于MR质差小区。

二、问题分析:发现MA质差小区曲靖市沾益县水务1小区(LAC:63421 CI:26561)核查该小区没有基站告警;通过频点扰码核查
该小区与附近小区沾益望海(七期)1小区(LAC:63421 CI:37751)为主频点相同且覆盖方向一致,存在频点干扰,同频干扰导致该小区出现MR质差现象。

三、处理过程:通过频点扰码核查工具修改TDS小区曲靖市沾益县水务1小区(LAC:63421 CI:26561)的主频点由:10100改为10070.
四、处理结果:修改频点以后通过网管指标查询每天的语音误块率下降比较明显,MR质差得以解决,网管指标如下图所示:。

MR问题主要处理方法介绍--华为

MR问题主要处理方法介绍--华为

MR问题小区分析处理方法常用测量报告MR分析流程参考:一、主分集问题1.1主分集差异判断天馈的分集一般用于提高上行接收的增益,一般会有3db左右的增益。

理论上天馈的主集和分集电平应该是一样的,单由于多径效应,天馈的主集接收电平和分集接收电平会有略有差别,但正常情况下差别不会太大。

我们可以通过主分集电平的这个特点,通过分析主分集电平差异是否过大,判断出天馈是否有问题。

然后结合实际小区的数据,分析小区下主分集差异大的载频的分布规律,来判断出天馈故障的具体故障点。

根据对应载频所在的站点的数据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看相差大的载频的分布规律,确定故障模式。

1.2主分集差异过大处理流程1.3主分集问题处理案例主分集异常案例1—双工器问题【问题描述】H09Y153主分集平均差值为16.21(数据采取3月25~27日晚忙时)。

【处理过程】1)1小区正常,将1,3小区天馈对调指标观察,问题未转移,排除天馈系统问题,天馈调回;2)更换DDPU,指标观察,主分集差值降低,问题解决。

【处理效果】处理后指标观察,主分集差值降低到10db以下,恢复正常:主分集异常案例2—馈线接头问题【问题描述】•H29364费县三南尹H293641 ,主分集平均差值为18db(数据采取2011/9/6)。

【处理过程】•1)A\B通道馈线接口对调,问题转移,排除基站设备问题;•2)重做B通道馈线接头,指标观察,恢复正常。

•【处理效果】•更换馈线接头后,指标统计主分集差值降低到10db以下,恢复正常。

•主分集异常案例3—接收线问题【问题描述】H09T35郯城高峰头一村A,3小区主分集平均差值为-19db(数据采取2011/9/6)。

【处理过程】1)A\B通道馈线接口对调,问题转移,排除基站设备问题;2)重做B通道馈线接头,指标观察恢复正常。

【处理效果】更换馈线接头后,指标统计主分集差值降低到5db以下,恢复正常。

二、上下行链路平衡问题2.1 上下行链路平衡判断GSM系统是一个双向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有自己的发射功率和路径衰落,为了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就要保证每个小区的链路达到基本平衡(上下行链路平衡),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6 7 8 9 10 11
-2dB,-1dB
0dB 1dB,2dB 3dB,4dB,5dB 6dB,7dB,8dB,9dB 10dB,11dB,12dB,13dB,14dB 15dB,16dB,17dB,18dB,19dB,20dB
MR问题小区排查方法
1. 上下行质量差小区分析 通常质量差的可能原因大概分为如下几条: 硬件传输故障(载频坏、合路天馈问题); 数据配置不合理; 网内干扰问题;
干扰主要包括同频、邻频、交调干扰、直放站干扰及其它外部 干扰等。
小区下挂直放站
基站地势、天线挂高较高
天线下倾角较小 小区靠近湖面或河流 发射功率设置过大
MR问题小区排查方法
4.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分析 GSM系统是一个双向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有自己的发射 功率和路径衰落,为了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就要保证每个小区的链路 达到基本平衡(上下行链路平衡),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 通话性能更好。 通常使用测量报告中的上、下行电平来判断网络的平衡状态。无线信 号总存在波动,因此研究无线信号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 统计意义上的分析,当测试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统计意义上的分析结果 ,就可以用来分析网络的上下行平衡状态了。
MR分析任务各指标描述
接收质量 信号接收质量按照误码率被分为 0~7共8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对应于 不同的误码率范围。等级数越大表示接收质量越差,0级表示误码率最小, 接收质量最好;7级表示误码率最大,接收质量最差。接收质量等级和误码 率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接收质量等级 0 1 2 误码率 <0.2% 0.2%~0.4% 0.4 %~0.8%
接收电平等级 0 1 接收电平(dBm) <-100 (-100,-95]
2
3 4 5 6 7
(-95,-90]
(-90,-85] (-85,-80] (-80,-75] (-75,-70] >-70
MR分析任务各指标描述
TA(Timing Advance) TA,即时间提前量,是通过时间描述距离的一个指标,主要用于覆盖 分析。在呼叫进行期间,移动台发给基站的测量报告报头上携带有移动台 测量的时延值,而基站必须监视呼叫到达的时间,并在下行信道上以480ms 一次的频率向移动台发送指令,指示移动台提前发送的时间,这个时间就 是TA(时间提前量)值1~63。来自 网外干扰问题;
时钟问题; 覆盖问题及上下行不平衡; 功控设置不合理; 快速解决和提升质量的途径主要依靠排除现有的干扰或者降低干扰。排除干扰通 过排查干扰源,减少互调,合理规划网络的频率,检查跳频方式,更换老化的射 频硬件等措施解决;降低干扰,主要通过在保证一定质量前提下降低射频器件的 发射功率,智能控制选择干扰较小的频点或者时隙分配信道等等。 处理质量差可以参考如下流程一步步操作,最终通过排查干扰,修改数据配置, 更换部分硬件以及清理馈线接头,清理跳线接头污损以及馈管的老化等问题解决
Nastar GSM MR各类问题的分析
弱覆盖分析:显示TA值小、电平差、质量差的载频。
干扰小区:显示电平强、质量差的小区。
超远覆盖分析:通过对比 TA值和测量报告的个数,分析 话务的分布,确认指定小区是否超远覆盖。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显示明显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小 区。 其他问题:显示网络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如测量报告数 目较少、载频无话务或者少话务等。
处理质量差参考流程
MR问题小区排查方法
2. 上下行电平差小区分析
上下行电平高低影响覆盖的参数主要有基站 静态发射功率等级、 RACH 相关参数、 MS 最小 接收信号等级等。
处理上下行电平差参考流程
MR隐性故障排查方法
3. TA分布过远小区分析
TA分布大小反映出小区覆盖情况(小区下挂直放站 等设备会增加一定时延,导致TA分布较大,属正常), 基站覆盖范围较大的原因主要与工程质量、网优参数、 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有直接的关系。TA分布过大可能 原因有:
MR分析任务各指标描述
链路平衡 BSC收到的MR中包含上行接收电平和下行接收电平。用下行接收电平 减去上行接收电平,再减去MS和BTS的灵敏度差值,根据结果的dB值划分 1~11共11个等级,并统计各个等级内的MR个数,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上下行链路平衡等级 1 2 3 4 下行接收电平-上行接收电平-6 ≤-15dB -14dB,-13dB,-12dB,-11dB,-10dB -9dB,-8dB,-7dB,-6dB -5dB,-4dB,-3dB
下行接收电平=基站机顶功率-基站馈线损耗+基站天线增益-下行 传输路径损耗 + 移动台天线增益-移动台馈线损耗-人体损耗
上行接收电平=移动台功率-移动台馈线损耗 + 移动台天线增益-上 行传输路径损耗 - 人体损耗+基站天线增益-基站馈线损耗。
处理上下行平衡的参考流程
MR问题小区排查方法
5. 干扰小区分析
MR问题小区分析处理思路
无线网优中心
2012年8月
MR定义
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是指信息在 业务信道上每 480ms (信令信道上 470ms )发送一次数据 ,这些数据可用于网络评估和优化。 测量报告由 MS 和 BTS 完成, MS 执行并上报 GSM 小区下行电平强度、质量 和 TA, BTS执行并上报上行 MS的接收电平强度和质量的 测量。测量报告的处理通常在 BSC 完成(当采用 BTS的预 处理方式时,测量报告处理可以下移至 BTS完成),提供 基本的滤波、插值等功能,为后续的切换判决算法提供基 本的输入,是切换判决算法和功率控制算法等的基础。
3
4 5 6 7
0.8%~1.6%
1.6%~3.2% 3.2%~6.4% 6.4%~12.8% >12.8%
MR分析任务各指标描述
接收电平 信号接收电平按照取值被分为 0~7共8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对应于不 同的接收电平范围。等级数越大表示接收电平越高,0级表示接收电平最低 ,7级表示接收电平最高。接收电平和等级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