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课件
全套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_完整

5.应 用 软 件
1. 办公软件包(Word、Excel、PowerPoint) 2. 图形和图象处理软件 3. 数据库系统 4. Internet服务软件 5. 娱乐与学习软件
第17页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和控制程序。 • 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 • 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 指令作用:完成某一具体的操作,如加1、减1、
取数据、存数据等。
程序和原始数据
计算结果
第18页
目录
1.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提问1:假设让你设计,你会采用何种进制? 提问2:你所了解的二进制是怎样的? 提问3:在生活中,大家还知道哪些进制?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数值 十/二进制转换 西文 ASCII 码 汉字 输入码/机内码转换 声音、图像 模/数转换
几十万至百万次/秒
UNIVACⅡ IBM7094 CDC6600
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芯、磁鼓 磁带、磁盘
实时处理 操作系统
科学计算 系统设计等 科技工程领域
百万至几百万次/秒
IBM360 PDP 11 NOVA1200
第四代 1971-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带、磁盘
第3页
主要内容
1.1 概述 1.2 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1.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4 多媒体技术基础
第4页
1.1 概述
• 学时:以自学为主
• 内容:计算机的发展
•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
•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的应用
• 要求:常识性了解
• 考核:选择题
• 说明:讲解6个主要知识点
高教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版)(第三版)教学课件第4章 信息处理技术基础

4.1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
4.数据的含义 数据(Data)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值,用来描述事物的特性、 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是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对象。 就人类活动而言,常规意义下的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和图 像等经编码后都被视为数据。
4.1.2信息处理与应用基本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与应用基本过程是: 信息获取 信息处理 辅助决策 信息交流与展示
4.4信息辅助决策
实例4.7 确定获得一等奖学金学生名单
任务描述:某班期末考试结束,学校要求按照学习成绩评选出 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学生。(注:一等奖学金的条件是,本学期各 门课程成绩均在85分以上。)
4.4信息辅助决策
实例4.8确定男子跳远成绩名次
任务描述:学校举行运动会,每项比赛只给前8名同学颁奖并 将成绩记录到班级总分中,男子跳远比赛结束后,请给出男子跳 远频奖名单。
a.图是平行线?还是……?
b. 是静的还是动的
信息筛选(Data Filter)是指对已有数据的有意识的过滤和挑选, 滤去不需要的数据,选出所需要的数据。
4.3 信息加工处理
(1)信息的鉴别方法 ①全面检验 ②多要素核查 ③权威佐证 ④相互检验
4.3 信息加工处理
(2)信息筛选的方法 ①需求取舍法 ②逐层筛选法 ③查重法 ④时序法 ⑤类比法 ⑥专家评估法
4.5信息交流与展示
4. 远程交流 远程交流是指可解释的信息由发送人传递到接收人的过程, 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IT)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信息交流活动。 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网络传真、网络新闻发布、即时 通信(QQ、微信等)。
狭义的信息交流: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 感情等现象。(传播学定义)。
广义的信息交流:以任何方法或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 体(比如人、计算机、网络实体等等)之间传递、交换或分享任何 种类的信息的任何过程,也称为信息传播。信息的交流方式主要有 当面交流、书面交流和远程交流。
高教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版)(第三版)教学课件第2章 操作系统与Windows 10应用

2.3 UEFI BIOS的设置与Windows 10的安装
2.3.2 安装Windows 10
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微软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发布了多个版本的Windows 10产品,其中家庭版和专业版可以在线购买,而企业版仅限企业购买。
2.4 Windows 10使用基础
1)切换窗口。 2)预览打开的窗口。
3)把程序固定到任务栏。 4)通知区域。
2.4 Windows 10使用基础
5)查看桌面。 6)搜索框。 7)任务视图。
8)操作中心。
2.4 Windows 10使用基础
4.“开始”菜单
2.4 Windows 10使用基础
(2)下拉菜单的操作方法 1)打开菜单的方法。
2)选择菜单命令。
3)关闭菜单的方法
2.4 Windows 10使用基础
4.快捷菜单
快捷菜单是鼠标右键单击对象而显示的菜单,快捷菜单中包含了对该对象的 常用操作命令。根据对象的不同,快捷菜单中的菜单命令也可能不同。
打开快捷菜单。用鼠标右击对象。或者,选定对象后,按键盘上的快捷菜单 键 (或组合键Shift+F10)。
《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版)(第三版)》配套资源
第2章 操作系统与Windows 10 应用
本章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 应用。
2.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2.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硬件是所有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 软件充分发挥硬件的功能,完成各种系统应用任务,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图2-1是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层次结构。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课件(情境六)

(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季度工资”的降序排列
任务要求:6.3 员工工资管理分析表
学习情境一 认识计算机
3.1、设置数据筛选 教学目标 1、使用自动筛选,筛选出“平均工资>3000“的数据记录 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工作表中“筛选“的标签,打开”筛选“工作表。 (2)在“筛选“工作表中,选中数据清单中任一单元格。 (3)单击菜单栏中的【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此时在数 据清单中每个列标题右侧都会出现“自动筛选“下拉式按钮 ,表示进入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自动筛选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框。
(3)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选取。 (4)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单击“条件区域”和“复制到”编辑栏右 侧的[拾取]按钮,分别将A54:I55和A58真入到编辑栏内(注意“复制到” 编辑栏设置为单元格A58,表示筛选后的结果会显示在以单元格A58为左上 角开始的单元格区域内)。 (5)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筛选操作,结果显示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为A58, 即从第58行第1列开始显示结果。
学习情境一 认识计算机
任务要求:6.1、完成员工信息表制作
教学目标 6.1.1.3、录入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中包含了员工的出生日期信息,从第7
位开始的 4位数字为出生年号,从第 11位开始的 2位数字为出生号,从第
13 位开始的 2 位数字为出生日号。利用 Excel 提供的 MID 函数可以从身份 中截取这些信息,再用DATE函数将所截取的年、月、日数据拼装成完整
学习情境一 认识计算机 任务要求 :6.2、完成员工工资查询制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周南岳)第3版课件第3章

数据的表示和转换
研究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不同表示形式,以及在 不同格式之间的转换方法。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讨论数据的获取方式和处理方法,包括数据输 入、数据清理和数据转换。
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探索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 文件系统、数据库和云存储。
数据的安全和保护
1 数据的安全性
介绍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损坏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安全策略和技术。
3
数据通信标准
介绍常见的数据通信标准和协议,如TCP/IP、HTTP和SMTP等。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数据பைடு நூலகம்析方法
数据可视化
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 用于从大规模数据集中提取有用 的信息和见解。
探索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使用 各种图表和图形工具来直观呈现 数据的方法。
数据应用案例
展示数据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 各种应用实例,以及其对决策和 效率的影响。
《计算机应用基础》(周 南岳)第3版课件第3章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数据处理与表达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在计算机应用中 的各种应用。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转换,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安全保护, 我们将深入研究数据的各个方面。
第三章:数据处理与表达
信息与数据的概念
了解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 基本定义和意义。
2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解释为什么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对于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3 数据的隐私与合规
探讨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合规性,以及各种隐私法规和合规标准。
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1
数据传输基础
介绍基本的数据传输原理、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介质。
2
网络数据传输
教学课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王亚平

阶段 第一阶段 1946—1955 年
第二阶段 1956—1963 年
第三阶段 1964—1971 年
第四阶段 1972 年至今
表 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说明
第一代计算机是以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元件,以磁芯、磁鼓为内存储器,以机 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为处理方式,运算速度为 5000~30000 次/秒的庞大计算机; 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它的典型机型是 ENIAC、EDVAC 和 IBM705 等
第二代计算机是以晶体管为基本逻辑元件,以磁芯、磁鼓为内存储器,程序设 计采用高级语言,如 COBOL、FORTRAN 等;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软 件;运算速度有了提高,每秒可达几十万~百万次;同时体积缩小、功耗降低。 除了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外,还应用于数据处理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典型机型有 IBM7000 和 CDC6600 等
2) 光计算机 3) 生物计算机 4) 量子计算机 5) 情感计算机
2.大型计算机 3.小型计算机 4.微型计算机
5.工作站
2. 计算精度高 3. 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强
4. 自动化程度高 5. 通用性强
3. 过程控制 4. 辅助系统 5. 网络应用 6. 人工智能
工作原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 软件系统组成的,如图1-2
第四代计算机是一种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采用集成度更高的 半导体芯片为主存储器,以实时、分时处理和网络操作系统为处理方式,运算速 度几百万~几亿次/秒的计算机;这一时期,系统软件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计算机 运行的自动化,而且正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 便了用户。它的典型机型是 IBM370、VAX11 和 IBM PC 等。我们现在使用的计 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2024版年度《计算机应用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课件完整版•计算机概述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功能与应用•办公软件使用技巧目•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互联网应用•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录计算机定义及特点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高速运算、存储和处理数据、自动控制和逻辑判断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特点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逻辑判断能力强。
计算机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从机械式计算机到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体积不断缩小,价格不断降低。
发展趋势未来计算机将朝着高性能、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方向发展,同时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能够辅助设计和制造各种产品和零件,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CAD 、CAM 等。
科学计算计算机能够进行高精度、高速度的数学运算,因此在科学计算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天气预报、航空航天、地震预测等。
数据处理计算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在数据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等。
自动控制计算机能够自动控制各种设备和系统,因此在自动控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计算机应用领域硬件系统组成及功能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速度快,但容量有限;辅助存储器速度慢,但容量大。
中央处理器(CPU )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总线与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软件系统分类与作用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基础服务。
应用软件针对特定问题或需求开发的程序,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课件

第1章>>第2节
1.2.2 计算机分类及基本特点
2. 计算机特点
(1)处理速度快。 (2)运算精度高。 (3)存储能力强。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可靠性高。
第1章>>第2节
1.2.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智能化 5.多媒体化
第1章>>第2节
1.2.1计算机发展概论
1936年,英国科学家图灵(A.M.Turing) 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在这 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提出著名的“图灵 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 在图灵机提出后不到十年,美国普林斯顿研 究院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博士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将计算 机工作原理概括为:“存储程序,顺序控 制”。其基本思想是:
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
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 机,这些信息包括数字、文本、声音、视频、图 形图像等。
6.未来计算机
第1章>>第2节
1.2.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生物计算机
(2)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数据运算、传
输和存储。 (3)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 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
第1章>>第2节
1.2.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科
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的复杂的数学问题,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
第1章>>第1节
1.1.3 信息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 明和普及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 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1.1.3 信息科学
第1章>>第1节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 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 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 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1.1.2 信息技术
第1章>>第1节
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 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 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 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 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 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 学科。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 《通信的数学理论》和《在噪声中的通信》 两篇著名论文,提出信息熵的数学公式,从 量的方面描述了信息的传输和提取问题,创 立了信息论。
按目前的状况,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四大 技术的作用并不在相同层次上,计算机技术相对 其他三项而言处于较为基础和核心的位置。
1.1.2 信息技术
第1章>>第1节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 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 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 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 信息业上升为最重要的产业; ➢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
第1章>>第1节
1.1.4 信息化社会与信息素养
(3)我国社会的信息化
2008年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 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社会 向信息社会的演变。
1.1.3 信息科学
第1章>>第1节
信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 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变换和处理; 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和显示; 模式信息处理; 知识信息处理; 决策和控制。
第1章>>第1节
1.1.4 信息化社会与信息素养
第1章>>第1节
1.1.4 信息化社会与信息素养
(2)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为信息化社会,一般是指社会的信息产 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信息技术高度 发展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充分开 发利用且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资源。
同信息化以前的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具有以下主要特 征。
❖ 2.信息素养
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 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 技能,而且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 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出品人:蒋东明 主 编:董正雄 责 编:宋文艳 制 作:朱凤琴 时 间:2011年6月
目录
第1章 信息与计算机 第2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第3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第4章 多媒体应用技术基础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6章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基础
第1章 信息与计算机
❖1.1 信息与信息.4 微型计算机系统 ❖1.5 计算机软件系统 ❖思考题
1.1.3 信息科学
第1章>>第1节
❖20世纪60年代中,由于出现复杂的工程大系 统需要用计算机来控制生产过程,系统辨识 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信息和控制是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香农最初的信息论只对信息作了定量的描述, 而没有考虑信息的其他方面,如信息的语义 和信息的效用等问题。
1.1.3 信息科学
1.1.1 信息
第1章>>第1节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定义。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信息”,是指 音信,消息和情况,是人们在互相交流中要告诉 对方的某种内容。
(2)信息论创始人,美国科学家C.E.Shannon从 研究通信理论出发,认为信息是在通信的任何可 逆的重新编码或翻译中那些保持不变的东西。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或有序程度的标记。
(6)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这个定义是从信息 处理的角度讲的。
(7)“信息”概念的广泛应用,引起许多哲学工 作者对信息本质的探讨,使“信息”从一个科学 概念上升到一个哲学范畴。
1.1.2 信息技术
第1章>>第1节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 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 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 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相关技术。
❖1.信息化社会
(1)信息化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 信息化是指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以传统工业为主
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演进的过程,是培育、 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 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有 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 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 信息产业指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3)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科学家N.Wiener(维纳) 提出,信息是在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 适应为外部世界感觉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 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1.1.1 信息
第1章>>第1节
(4)从概率的角度看,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 的东西,即人们把关于事物的某种东西传给对方, 使之消除知识上的不确定性。
第1章>>第1节
❖为了解决控制和决策中的非数值问题和适应 20世纪80年代以后智能机研究的需要,以及 要解决知识信息处理的问题,遂产生了知识 工程,并已研制成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 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
❖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人们对其研 究内容的范围尚无统一的认识。现在主要的 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