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调速系统基本概念
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ppt课件

28
机械特性曲线
n
可见,当频率ω1提高 时,同步转速n1随之提 n1c 高,最大转矩减小,机 n1b
械特性上移;转速降落 n1a
1c 1b 1a
随频率的提高而增大, n1N 1N
1N <1a <1b <1c 恒功率调速
特性斜率稍变大,其它
形状基本相似。如右图
所示。
2024/7/16
O Te
图6-5 基频以上恒压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29
2024/7/16
22
结论
➢在恒压频比的条件下改变频率 1 时,机械特性基本上是
平行下移 ➢当转矩增大到最大值以后,转速再降低,特性就折回来 了。而且频率越低时最大转矩值越小
➢最大转矩 Temax 是随着的 1 降低而减小的。频率很
低时,Temax太小将限制电机的带载能力,采用定子压 降补偿,适当地提高电压Us,可以增强带载能力
(U漏—漏磁阻抗压降;Us—每相电压),
当Us很大时,U漏很小;可以认为Us≈Eg 。
m
US f1
C
要改变f1实现调速,则同时应改变Us来保持Φm不变。
—恒压频比控制方式
2024/7/16
12
带定子压降补偿的恒压频比控制特性
但当f1太小时,忽略U漏则误差较大,这时可以人为增 大Us进行补偿,以减小误差。
2024/7/16
30
小结
电压Us与频率1是变频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两个独立
的控制变量,在变频调速时需要对这两个控制变量进行协调 控制。 在基频以下,有两种协调控制方式。采用不同的协调控制方 式,得到的系统稳态性能不同。 在基频以上,采用保持电压不变的恒功率弱磁调速方法。
2024/7/16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专题实验r2 r2+Rs1 r2+Rs2 r2+Rs3sm sm1 sm2 s Tem图6-1整个调速系统采用了速度, 电流两个反馈控制环。
这里的速度环作用基本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同而电流环的作用则有所不同。
在稳定运行情况下, 电流环对电网振动仍有较大的抗扰作用, 但在起动过程中电流环仅起限制最大电流的作用, 不会出现最佳起动的恒流特性, 也不可能是恒转矩起动。
2.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结构简单, 采用双闭环系统时静差率较小, 且比较容易实现正, 反转, 反接和能耗制动。
但在恒转矩负载下不能长时间低速运行, 因低速运行时转差功率全部消耗在转子电阻中, 使转子过热。
3.双闭环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转子变电阻时的机械特性:3.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三种类型: 转差功率消耗型: 调压、变电阻等调速方式, 转速越低, 转差功率消耗越大。
转差功率馈送型: 控制绕线转子异步电机的转子电压, 利用转差功率可实现调节转速的目的。
如串级调速。
转差功率不变型:转差功率很小, 而且不随转速变换, 如改变磁极对数调速, 变频调速。
1)定子调压调速当负载转矩一定时, 随着电机定子电压的降低, 主磁通减少, 转子感应电势减少, 转(2)空载电压为200V时n/(r/min) 1281 1223 1184 1107 1045I G/A 0.10 0.11 0.12 0.13 0.13U G/V 182 179 176 166 157 M/(N·m) 0.2265 0.2458 0.2636 0.2814 0.28312.闭环系统静特性n/(r/min) 1420 1415 1418 1415 1416 1412I G/A 0.11 0.14 0.16 0.19 0.21 0.26U G/V 203 200 201 200 200 199 M/(N·m) 0.2394 0.2795 0.3080 0.3777 0.3496 0.4482 静特性曲线:3.与开环机械特性比较, 闭环静特性比开环机械特性硬得多, 且随着电压降低, 开环特性越来越软。
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图6-23 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时的电流波形a) 电流波形b) 电压波形图6-25 电压空间矢量定义三个定子电压空间矢量A0u ,B0u ,C0u ,使它们的方向始终处于各相绕组的轴线上,而大小则随时间按正弦规律脉动,时间相位互相错开的角度也是°。
三相定子电压空间矢量的合成空间矢量s u 是一个旋转的空间矢量,它的幅倍,当电源频率不变时,为电气角速度作恒速旋转。
当某一相电压为最大值时,合成电压矢量在该相的轴线上。
合成空间矢量C0B0A0s u u u u ++=可以定义定子电流和磁链的空间矢量s I 和s Ψ。
电压与磁链空间矢量的关系用合成空间矢量表示的定子电压方程式:R s u =很低时,定子电阻压降所占的成分很小,可忽略不计,则定子合成电压与合成磁链dtd sΨ或⎰≈dt s s u Ψ。
当电动机由三相平衡正弦电压供电时,电动机定子磁链幅值恒定,以恒速旋转,磁链矢量顶端的运动轨迹呈圆形(称为磁链圆)。
6-26 旋转磁场与电压空间矢量的运动轨迹六拍阶梯波逆变器与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种工作状态,6种工作状态是有效的,因为逆变器这时并没有输出电压,称为“零矢量”对于六拍阶梯波的逆变器,在其输出的每个周期中3/π时刻就切换一次工作状态(即换相)刻内则保持不变。
随着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切换,电压空间矢量的幅值不变,而相位直到一个周期结束。
在一个周期中6形成一个封闭的正六边形,如图6-28所示。
由电压空间矢量运动所形成的正六边形轨迹也可以看作是异步电动机定子磁设定子磁链空间矢量为1Ψ,在第一个3π期间,施加的电压空间矢量为内,产生一个增量依此类推,可以写成 Ψ∆的通式,i Ψ的方向决定于所施加的电压图6-31 逼近圆形时的磁链增量轨迹表示由电压空间矢量1u 和2u 的线性组合构成新的电压矢量θθsin cos s j u + 中,1t 处于1u ,2t 处于2u ,s u 与矢量图6-32 电压空间矢量的线性组合用相电压表示合成电压空间矢量的定义,把相电压的时间函数和空间相位分开γ20)(j C e t u ,︒=120γ,当各功率开关处于不同状态时,线电压可取值为⎢⎢⎣⎡ ⎝⎛+=⎥⎥⎦⎤⎪⎪⎭⎫ ⎝⎛+⎥⎦⎤⎪⎪⎭⎫ ⎝⎛+=010230201322321t T t U j e T t T t U e U d j d j d ππd U T t ⎪⎪⎭⎫022,s sin =θu d θsin , 由旋转磁场所需的频率决定,0T 与21t t +未必相等,来填补。
第六章 交流调速系统

交流电机的同步转速表达式为:
n1
=
60 f1 p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表达式为:
n1=
60 f1 p
(1
s)
因此,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改变电动机
定子供电频率,改变转差率及改变极对数等三种。
其中改变转差率又可通过调定子电压、转子电阻、
转差电压及定、转子频率差等方法实现。同步电
动机的调速可用改变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同步转速
Sm
R2
R12 12 (Ll1 Ll2 )2
Tm
21[R1
3 pU12
R12 12 (Ll1 L'l 2 ) 2 ]
华南理工大学
上式表明,当转速或转差率一定时,电磁转
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对应不同的定子电压,可 得到一组机械特性曲线,如图6—3 所示,图中
U1N表示定子额定电压。
右图分析: 带恒转矩负载时,普 通笼型异步电动机调 压时的稳定工作点为 A—B—C,转差率在 0—Sm范围内变化,调 速范围很小。如带风 机类负载运行,工作 点为D、E、F,调速范 围稍大些。
电路(e)只用三个晶闸管,它们位于三相绕 组后面可减少电网浪涌电压对它的冲击,即使 三相绕组发生相间短路也不致损坏晶闸管,它 的移相范围为2100。此电路要求定子绕组中性 点能拆开,且只能接成Y形。电路上有偶次谐 波,对电机不利。
华南理工大学
优胜电路:
综上所述,电路(b)、(e)性能 较好,在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中多采 用这两个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
6.2.2 异步电动机 在调压时的机械特性
根据电机学原理,异步电动机稳态时的简化 等值电络图如图6—2所示。
I1
R1
Ll1
汽轮机调速系统讲义

汽轮机调速系统讲义一、引言汽轮机调速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负责控制汽轮机的转速和功率,确保汽轮机的稳定运行,并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讲义旨在介绍汽轮机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相关内容。
二、汽轮机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念汽轮机调速系统是指通过调节汽轮机的进汽量来控制汽轮机的转速和功率的系统。
它主要由调速器、执行机构、油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调速器是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根据汽轮机的转速和功率等参数,通过调节进汽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汽轮机的进汽量,从而维持汽轮机的稳定运行。
三、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调速器调速器是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根据汽轮机的转速和功率等参数,通过调节进汽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汽轮机的进汽量。
常见的调速器有离心式调速器和液压式调速器等。
离心式调速器是通过离心力的原理来控制进汽阀门的开度,而液压式调速器则是通过控制油压来调节进汽阀门的开度。
2、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汽轮机调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调速器的调节信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即控制进汽阀门的开度。
执行机构通常由油动机、传动机构和反馈装置等组成。
油动机是执行机构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油压的作用来控制进汽阀门的开度。
传动机构将调节信号传递给油动机,反馈装置则将进汽阀门的实际开度反馈给调速器,以便调速器能够更好地控制汽轮机的进汽量。
3、油系统油系统是汽轮机调速系统的能源供应部分,它负责提供压力油来驱动执行机构。
油系统通常由油泵、压力油罐、油管道和阀门等组成。
油泵将油从压力油罐中抽出,通过油管道和阀门将压力油输送到执行机构,以驱动油动机和控制进汽阀门的开度。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神经中枢,它负责接收来自调速器和执行机构的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来控制整个调速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逻辑控制器和调节器等组成。
运动控制系统-第6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2
当负载转矩加大为 TL4时,转子减速使角θ 增加,电磁转矩 Te减4 小,导致θ继续,最 终,同步电动机转速偏离同步转速,这种 现象称为“失步”。
2
在 的范围 内,2 同步电动机不 能稳定运行,将产 生失步现象。
Te
Te3
Te4
0
3 4
2
图6-4 在 的范围内,
2
Te1
TL1
3U s Es
m xd
sin1
0
2
当负载转矩加大为 时,转子减速使角θ增加,
当 衡,
,电磁 转 2矩 2
和TL负2 载转矩
Te 2
又达到平
TL2
Te 2
TL2
3U s Es
m xd
s in 2
同步电动机仍以同步转速稳定运行。
0
2
若负载转矩又恢复
为 TL1,则角 恢 复
3. 梯形波永磁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即无刷直 流电动机——以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为 核心的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由于输入方 波电流,气隙磁场呈梯形波分布,性能更 接近于直流电动机,但没有电刷,故称无 刷直流电动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实质 上是一种特定类型的
iA eA eA
同步电动机,气隙磁 场和感应电动势是梯
第6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 调速系统
同步电动机直接投入电网运行时,存在 失步与起动两大问题,曾一直制约着同 步电动机的应用。同步电动机的转速恒 等于同步转速,所以同步电动机的调速 只能是变频调速。
变频调速的发展与成熟不仅实现了同步 电动机的调速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失步 与起动问题,使之不再是限制同步电动 机运行的障碍。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用永磁材料制 成,无需直流励磁。
天津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第6.1课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采样与保持

1 e −Ts 1 − e −Ts = Gh 0( s ) = L [ g (t ) ] =− s s s
再令s=jw,得零阶保 1 − cos (ωT ) + j sin (ωT ) 1 − e − jωT − j = = h 0 ( jω ) 持器的频率特性为: G jω ω
sin (ωT ) − j 1 − cos (ωT ) =
本章要点总结
总结
1. 2. 3. 4. 1. 2. 3.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流程 采样定理 采样周期的选择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画出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流程,并说明。 采样周期的经验选择方法。 如何理解信号的恢复过程? 零阶保持器存在哪些局限性?
作业
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课程安排
• 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接口技术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 • 计算机控制数据预处理 •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讲课16学时
•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经典和现代)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本章结构 • 6.1 概述 •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 6.5 脉冲传递函数
模拟信号:定义在连续时间上的信号,且其幅值也是连续变
化的。
数字信号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本章结构 • 6.1 概述 •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 6.5 脉冲传递函数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1 什么是信号采样 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3 零阶保持器-幅相特性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所示
直流调速系统概述

直流调速系统的未来展望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 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 市场需求:随着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提高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挑战:需要解决直流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等问题
06
直流调速系统的优缺点 比较
与交流调速系统的比较
交流调速系统:控制复杂调 速范围窄但成本低维护简单
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
直流调速系统的基 本概念:通过改变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来控制机械设备的 运行速度
直流调速系统的组 成:包括直流电源、 直流电动机、调速 器等
直流调速系统的工 作原理:通过改变 直流电动机的电枢 电压或励磁电流来 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直流调速系统的应 用:广泛应用于各 种需要精确控制速 度的机械设备中如 电梯、机床、起重 机等
直流调速系统概述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直流调速系统 的性能指标
02
直流调速系统 的基本概念
05
直流调速系统 的应用场景和 发展趋势
03
直流调速系统 的控制方式
06
直流调速系统 的优缺点比较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概 念
直流调速系统的定义
直流调速系统是一种通过改变直流 电动机的转速来控制机械设备运行 的系统。
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简单调 速范围广但成本高维护复杂
直流调速系统:适用于大功 率、低速、高精度的场合
交流调速系统:适用于小功 率、高速、低精度的场合
与PWM控制方式的比较
直流调速系统: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转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调速范 围广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N1
△nN2
O
TN
T
nmax nmax nmax D nmin n02 n N n N n N S max
nmax S max D nN (1 S max )
例:B2012A型龙门刨床主传动电动机Z2-92型:PN=60kW,UN=220V, IN=305A,nN=1000r/min,电枢电阻R=0.03775Ω。采用电枢电压调速, 能否满足调速范围D=10,最大静差度Smax≤0.1的技术要求。若要满足上 述要求,则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nN值应为多少? 解: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 故得: Ce
nN UN INR Ce
U N I N R 220 305 0.03775 0.2085 ( V min/r ) nN 1000 U 220 1055 (r / mi n ) 则电动机空载转速为: n 0 N Ce 0.2085
△nN=n0-nN=1055-1000=55(r/min) 对于改变电枢电压的电动机:nN=nmax=1000(r/min) 满足调速范围D=10的最低工作速度为:
n min 此时静差度Fra bibliotek:Smax
n N 55 0.345 0.1 不能满足要求 nmin n N 100 55
n max 100(r / m i n ) D
若要满足上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必须小于55r/min, nmaxSmax 1000 0.1 n 11.1(r / min) N 此时的转速降落为: D(1 Smax ) 10(1 0.1)
2. 闭环调速系统:
系统的输出量不仅受控于输入量,同时 反过来对输入量施加影响。
预选转速 调节励 磁电流 实际转速
操作者
发电机
电动机
转速表
优点:
静差度小,调速范围宽,稳定性好。
三、自动调速系统的组成:
直流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G-M系统)
工作原理:
负载↑→n↓→ UTG ↓ → △U ↑ =UC-UTG →UG ↑ →n↑
习题:
一、1,2,3,4,13,14, 15,16,20,21,27
二、1,2,3,11,12,14,
19,24,25 三、1,2,6
直流电动机电势平衡方程:
U=E+IdRd=Ceφn+ IdRd
U I d Rd n C e
交流异步电机:
极对数
电枢 电阻
电枢 电流
励磁 磁通 电枢 转速 电源 频率 转差 率
60 f n (1 S ) P
一、调速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 调速范围D:调速系统工作在额定负载下的最高 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 nmax D nmin
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的各个基 本环节如下图所示:
给 Ug 控制指令 定 + 元 – 件 Ud Uf 放 大 元 件 执 行 元 件 检测元件 控 制 被调量 对 象
系统中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给定元件——把控制指令变成给定值。它 与被调量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改变给定值, 即可改变被调量。
检测元件——把被调量检测出来,按一定的 函数关系反馈到输入端。 比较元件——把反馈信号Uf与给定信号Ug比 较以获取误差信号Ud。 放大元件——当误差信号太微弱时,需要用 放大元件把误差信号放大到足以推动执行元件的 程度。 执行元件——直接推动控制对象改变被调量。 控制对象——由执行元件推动的各种装置, 如各种机械负载、发电机、加热炉、闸门等,相 应的被调量就是转速、电压、温度、位移等。
n0 n N n N S n0 n0
n
no1 nN1
静差度越小,系统越稳定
静差度与机械特性硬度的联系与区别:
△nN1
no2
nN2
a:理想空载转速相同时, 机械特性越硬,静差度越 小。 b:硬度相同的两条机械特 性,n0高的静差度小; n0 低的静差度大。 T
△nN2
O
TN
⑶静差度S与调速范围D的约束关系
第六章 电机扩大机调速系统
用某种装置代替人,按照人的意愿自动完成一 系列控制过程,称作自动控制。
6.1自动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念 调速系统:能根据生产过程来改变电动机转速,
并且在负载变化时能保持转速基本
不变的自动控制系统。 调速系统的基本要求:
1. 电动机转速能够人为调节。
2. 负载变化时转速尽可能保持不变。
励磁电流 (输入量)
发电机
电动机
转速 (输出量)
缺点:
静差度大,调速范围窄,输出受各种 扰动影响,转速波动大。 仅用于对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2. 闭环调速系统:
给定 反 馈 误差 控制对象 反馈环节
•
输出
闭环调速系统结构比较复杂。把输出信号的 一部分通过反馈环节引回到输入端,与给定信号 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再送入控制对象去调节输 出转速。如此反复循环,直至误差为零。这种控 制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所以也叫做带反馈的调 速系统。
2. 静差度(静差率)S:反映转速的相对稳定性。
U R ⑴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n T no T 2 C e C e C M n
no
β越小,曲线越平,特性越硬 β越大,曲线越陡,特性越软 O T
⑵静差度S: 电动机工作在某条机械特性上,当电动机由理 想空载增加到额定负载时所出现的转速降落与 该特性所对应的理想空载转速之比。
3. 调速系统的稳定性
动态特性主要技术指标:
⑴最大超调量σ:
nmax n 25 ~ 30% n
⑵调整时间 ⑶振荡次数
二、开环和闭环调速系统
从结构上看,自动调速系统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类。
1. 开环调速系统: 系统的输出量受控于输入量,但不能根据输 出结果反过来对输入量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