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2.寓言两则【第2课时】《蜗牛和蚯蚓》【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2.寓言两则 课后作业(A组-基础篇)【新版】

3. 最后一段中,“迟了”的意思是_知__了__已__经__来__不__及__学__ _飞__翔__了___,反映了知了当时心里很__懊__悔__。(用原文 中的词语回答)
4.练习全文看,知了想学飞,却又怕 _艰__苦__, _没__有__努__力__学__习__ ,因此没有学成。
不
,总是 耐 烦:“知 嚷 着
了!知了!”
jiān xīn
(2)经过一番 艰 辛 的爬行,蜗牛终于爬到了墙顶,
shuì
睡 醒了的蚯蚓钻出泥土,看到高高在上的蜗牛非常
惊讶。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自由 )地飞翔
( 认真 )地教
( 刻苦 )地学
( 慢慢 )地爬
( 懊悔 )地哭
( 高兴 )地叫
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啦。知了很想跟着大雁 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万里长空中远飞的大雁,真懊悔自 己当初没有努力学习。可这时已经晚了,它只好叹着气说: “迟了!迟了!”
1.“懊悔” 在本文中指 _为__了__自__己__没__有__学__会__飞__翔__ 而__后__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习经常偷懒。 _秋__天__来__了__,__一__群__大__雁__向__南__飞__,__一__会__儿__排__成__一__字__,__一__会__ _儿__排__成__人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蚯蚓忍. 不. 住. 笑了起来:“哼!你也想到墙顶上去吗? 不要空想了吧!你应该明白自己爬得多慢啊!” _看__见__爸_爸__下__了__火__车__朝__我__走__来__,__我__忍_不__住__冲__过__去__抱__住__了__他__。
《蜗牛和蚯蚓》教学课件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蜗牛和蚯蚓的形象和 行为,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 生经验。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通过蜗牛和蚯蚓的故事,表现 了友情、勇气、坚韧等主题,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富有哲理
通过蜗牛和蚯蚓的故事,表达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即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
次中活动。
生理结构
蜗牛具有螺旋状外壳,而蚯蚓没 有;蚯蚓具有环节结构,而蜗牛
没有。
03
《蜗牛和蚯蚓》的故事 内容
故事背景
自然环境
描述了森林中蜗牛和蚯蚓的日常生活环境,包括森林的景色、气候和地形等。
角色介绍
详细介绍了蜗牛和蚯蚓的形象、性格特点和习惯等。
故事情节
情节发展
讲述了蜗牛和蚯蚓在森林中的日常生活 ,包括他们如何觅食、如何交往以及遇 到的各种挑战等。
故事中的蜗牛和蚯蚓在面对困难时 都表现出了勇气和自信,这可以激 励孩子们在面对挑战时也能有勇气 和自信去面对。
04
《蜗牛和蚯蚓》的文学 价值
语言优美
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运用了押韵和平行对仗等修辞手 法,使整个文本更加和谐优美。
采用了多种语言风格,如口语化 、书面语和古语等,使文本更加
培养观察力
鼓励孩子在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过程中,认真记录和描述它 们的外观、行为等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促进探索精神
引导孩子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探究蜗牛和蚯蚓 的生活习性、食物链位置等信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 科学素养。
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
认识生物多样性
通过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态位和生态价值,让孩子认识到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的必要性。
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识分享

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1身体都是粘粘的。
2爬行速度都不是很快他们都是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不同:1蜗牛身上有壳而蚯蚓没,蜗牛是害虫。
2蚯蚓可以钻到地下,是庄稼的好朋友他们探索世界的不同点是:蜗牛使用触角,而蚯蚓则是用自己身上的刚毛02动物单元科学概念1、在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如观察完小动物后把它们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特别不允许抓有毒的小动物或者将手伸入树洞内抓小动物。
《蜗牛(一)(二)》2、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身体软软的,背上有一个壳,从小到大这个壳随着蜗牛慢慢长大。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长触角顶端长着眼睛;蜗牛用来爬行的足叫腹足,蜗牛能利用腹足在玻璃、棉线等各种物体上波浪状爬行,并会留下黏液。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
我们可以用放入水中的办法唤醒正在睡觉的蜗牛。
4、蜗牛的习性:适合生活在阴凉、潮湿的草丛中。
蜗牛的食物主要是新鲜的蔬菜,同时也吃面包等食物。
《蚯蚓》4、蚯蚓的身体结构:身体由口、环带、肛门三部分组成,环带在离口较近的那一端。
口负责进食,肛门负责排泄,环带负责繁殖。
5、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蚯蚓伸缩爬行,遇到危险时会身体收缩,不适合在水中生活,大雨过后也会钻出土壤。
6、蚯蚓的习性: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阴暗、疏松的土壤中。
蚯蚓的食物主要是腐败的落叶。
《蚂蚁》7、蚂蚁的身体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属于昆虫。
8、蚂蚁的习性: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是陆生群居动物,主要靠信息素来传递信息的《金鱼》9、金鱼的身体结构: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金鱼的呼吸过程:金鱼口中吞入水,流过鳃,从鳃中流出,鱼鳃一张一合,完成一次呼吸过程,从而吸收水中的氧气供给呼吸,所以鳃是鱼呼吸的器官。
最新教科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寓言两则 课后作业提升习题 优质习题课件(含解析)

二、百字练笔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写出大意即可)
示例:有一头熊说它很爱人类,因为它从不吃死人。一只 狐狸对它说:“但愿你把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
活着的人。”
一点地把核咬出来。池水渐渐变得浑浊了,小尾巴憋
得喘不过气来,力气小又浮不上水面,难受极了,好心的 大嘴巴就用背把它顶上去。 ④下雨了,沙沙沙,池水变得透明清亮了,两条小鱼 高兴地在水中追逐玩耍。小尾巴把小风吹下来的花瓣儿送
进大嘴巴的嘴里,大嘴巴把小尾巴驮在背上快活地兜圈子。
小朋友们都来看,欢喜地叫着:“快瞧呀!两条会演杂技 的小鱼儿。真美!真美!” ⑤大家把水池围得满满的,金鱼馆的管理员叔叔也来 了,他惊奇地说:多会表演的小金鱼啊!我还从来没见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应该放在金鱼馆最漂亮的鱼缸里。”
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经常偷懒。 不能吃苦 “怕苦”说明知了__________ 。 “东张西望、爬来爬去”说明知了 学习十分不认真、不专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文中两次重复的话语“知了!知了!”在读时可以适
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二)坚持不懈,实现理想。 1.《蜗牛和蚯蚓》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就会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蜗牛傻吗?为什么?
不傻。因为蜗牛没有在意蚯蚓的嘲笑,而是靠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画出大嘴巴名字的来历,用“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及教案名师精编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及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院子里,邻(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嘿(hēi),真是个胆小鬼(ɡuǐ)!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
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
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
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hén)。
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
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刚碰到它的触角,它身子用力一缩,就从墙上掉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到地上。
我真担心会把它摔坏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
谁知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一对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没摔坏。
”我以为它会畏惧(wèijù),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nuó)动着。
2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两则 知了学飞 蜗牛和蚯蚓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2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两则知了学飞
蜗牛和蚯蚓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2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下册12 寓言两则知了学飞蜗牛和蚯蚓教案及作业题答案时间2019-03-28 教案2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下册12 寓言两则知了学飞蜗牛和蚯蚓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12 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会认“寓、懊、蜗、蚯、蚓”5个生字,会写“寓、则、翔、艰、讲、耐、烦、嚷、翅、悔、努、迟、继、傻、睡”15个生字。
理解本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内容。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时
两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绿色双线内的5个生字,会写本15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复述寓言故事。
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12课寓言两则课件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理
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 就会成功;满足于现状,害怕辛 苦,是不会改变生活的。
知了学飞
温馨提示: 知了看到( ),就
请( ),在学习飞行时, 知了( ),又( ), 结果( )。
(1)知了为什么要学飞? (2)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3)知了学会飞翔了吗?
它真( )啊!如果当初 ( ),如果当初( ),如 果当初( ),现在就会 ( )。但是( ),所以, 知了只能( )地说:“迟 了!迟了!”
第12课 寓言两则
蜗牛和蚯蚓
蜗牛
蚯蚓
蜗牛和蚯蚓 蚯蚓 取笑 蜗牛 不理它、继续向上爬 蜗牛爬上墙顶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 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 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 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克服 困难,也只能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像 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 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的 志向,而没有脚踏实地、 克服困难、辛勤耕耘的 精神,将永远一事无成。
寓言 法则 知了 懊悔 蜗牛 蚯蚓 土墙
寓 则 了懊 蜗 蚯 蚓墙
了 le 好了 liao 了解 liao 知了
三年级语文12寓言两则 知了学飞 蜗牛和蚯蚓(苏教版)完美版

预习
拓展
寓 言 两 则
你知道吗?
资料宝袋
寓言: 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 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 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 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我会写
zé
两则
nài fán
耐烦
chí
迟了
字词乐园
yàn
大雁
rǎng
嚷着
jì
继续
xiáng
飞翔
4、听过故事此时你想对蜗牛和蚯 蚓说些什么呢? 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结构梳理
知 1.请大雁教飞
了 2—4.怕苦 自满 不认真学 怕苦 自满
学 飞
5.没学会飞 懊悔
学不到本领
蜗 牛
1—4.蚯蚓笑蜗牛
爬上墙顶是空想
一坚 定持
和
成不
蚯 5.蜗牛不理它 继续爬 到墙顶
功懈
蚓
主题概括
《知了学飞》:讲的是知了不会飞,后来跟大 雁学飞,却因怕艰苦和不耐烦半途而废的故事, 告诉我们学习做事态度要端正,要有持之以恒的 决心,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应当谦虚求教,才能 有所成就。
细读品味 赏析文章
• 学习《知了学飞》: • 1、读懂了小知了是怎么学飞后,
思考:你从这些词语看出小知了学 飞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 不耐烦,不认真,自满。
2019/5/12
• 2、完成句子:
• 这只小知了怕艰苦,一会儿( ),
一会儿(
),学习(
)。
• 3、小知了两次说了:知了,知了。自满,自我满足。
2019/5/12
• 4、就在这声声知了中,秋天来了,该检验 知了的学习成绩了。通过这一段内容,你 有何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写
jì
继
书写指导
右边“ ”要托住“米”, “米”最后一笔变点。
shǎ
傻
书写指导 “囟”里面是一撇一点。
shuì
睡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边第二横 最长。
我会认
wō qiū yǐn
蜗蚯蚓
易读错字
shuì
wō qiū
睡觉 蜗牛 蚯蚓
理解词语
空想:凭空设想;不切实际的想法。 造句:不要闭门空想,还是看一下实际吧。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 他叹了叹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 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国学诵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 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劝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推荐阅读
狮子和鹿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 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 面上的影子:“咦,这是我吗?”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 也跟着摆(bǎi)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 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两则. ( zé ) 知了. ( liǎo ) 寓. 言( yù ) 懊. 悔( ào )
二、看拼音,写字词。
蜗. 牛( wō ) 蚯. 蚓( qiū )
这zé( 则 )yù( 寓 )言jiǎng( 讲 )了知了学习飞
xiáng( 翔 )不nǔ( 努 )力,拍了几下chì( 翅 )膀就不
参考答案:知了红着脸飞到大雁面前,小声说: “大雁老师,都 是我不好。我不应该在学飞的时候怕苦怕累、心浮气躁。您能原谅 我一次,重新教给我飞行的技巧吗?我一定会认真学的。”大雁看 了看知了,爽快地说:“好吧,知了。我就再教给你一次。记住, 这次必须认真学习,再不可骄傲自满了。”“谢谢您,大雁老师。” 知了高兴地说。这时候蚯蚓说话了:“蜗牛先生,你看大雁老师都 原谅知了了,又继续教它学飞了。请你也原谅我的无知吧。我再也 不会嘲笑你了。我一定会向你学习的。”蜗牛不好意思地说:“小 蚯蚓,不要这么说。我们以后互相学习吧。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动物谜语】 天热爬上树梢,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
偏说知道知道。(谜底:知了) 说它是头牛, 无法拉车走; 说它力气小,
却能背屋跑。(谜底:蜗牛)
人人都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人人都渴望 成功,可通向成功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 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只有脚踏实地、不畏艰 险、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 彼岸。而那些满足于现状、骄傲自满、自以为 是的人将永远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__知__了___真__懊__悔__自__己__当___初__没__有__努__力__学___习__,__可__是______ __后__悔___没__有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蜗牛不理它,继续向墙顶上爬。蚯蚓觉得蜗牛太 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
这个笑与上一次的笑,含义相同吗?
不相同。蚯蚓这次笑充满了无屑于 再和蜗牛说什么了。
品析: 蚯蚓一觉醒来,钻出泥土看看,再也看不见蜗牛
了。原来蜗牛已经爬到墙顶上了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 自己的腿,不禁撅(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 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 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 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 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嘲笑蜗牛。写蚯蚓很看 不起蜗牛,不相信它会爬到墙顶上去。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爬到墙顶。写蜗牛已经爬 到了墙顶上。
这则寓言主要内容是什么?
蚯蚓看不起蜗牛,不相信它会爬到墙顶上 去。但是蜗牛却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证明了自己 是可以爬到墙顶的。
2.面对蚯蚓的嘲讽,蜗牛是如何做的?
面对蚯蚓的嘲讽与不屑,蜗牛并没有理会, 只 是继续向上爬。
3.蜗牛和蚯蚓的性格各有何特点?
蜗牛很认真,也很有耐心,而蚯蚓则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课文结构
蜗 牛 蜗牛 爬→继续爬→爬到墙顶
和
勤能补拙
蚯
蚓 蚯蚓 嘲笑 睡觉 醒来
课文主旨
《蜗牛和蚯蚓》这则寓言写了蚯蚓看不起蜗牛, 不相信它能爬到墙顶上去,但蜗牛一心一意,脚踏实 地地爬,终于爬到墙顶的故事。蜗牛用实际行动证明 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1. 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知了学飞》告诉我们徒有美好的愿望 和伟大的理想,而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将一事无 成;《蜗牛和蚯蚓》告诉我们勤能补拙,坚韧的精 神是成功的秘诀。
2.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1)大雁给它讲飞的原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 耐.烦.地说:
鹿不敢犹豫(yù),撒(sā)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 在灌(guàn)木丛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 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 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chě),才 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 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2 寓言两则
第二课时
蜗牛和蚯蚓
字词 初读 品读 结构 课堂 当堂 精讲 感知 释疑 主旨 拓展 检测
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3个要求会写的生 字,理解“空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 (难点)
3.了解语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难点)
“知了!知了!”
(2)大雁教给它飞的技巧,它只.试了几下,又自. 满.地.嚷起来:
“知了!知了!”
参考答案:去掉不好。因为去掉了加点词就不能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知了心浮气躁,不能够脚踏实地去 认真学习的情态来了。
3. 假如有一天知了、大雁、蜗牛和蚯蚓聚在一起,会是怎样 的情景呢?喜欢动笔的同学写一写,喜欢表演的同学分角 色演一演,喜欢绘画的同学画一画并给画面配上文字。
懒。(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示__例__:__自__习__课__上___,__明__明__一__会__儿___东__张__西__望__,________ _一__会__儿__自__言__自__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了真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努力学习,可是后悔又有什 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nài fán( 耐烦 )地rǎng( 嚷 )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知了只能shǎ shǎ( 傻傻 )地看着大雁飞
向南方,后huǐ( 悔 )地叹道:“chí( 迟 )了!”
三、辨字组词。 继(继续) 断(断开) 艰(艰辛) 限(无限)
睡(睡觉) 垂(垂钓) 努(努力) 怒(发怒)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知了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经常偷
蜗牛终于爬到了墙顶,体现了它的脚踏实地与坚 韧的品格。
拓展 请用一个词语形容蜗牛的精神:
坚持不懈
相信你还能说出 更多这样的词语, 试一试吧!
核心问题: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勤能补拙,坚韧的精神是成功的秘诀。
串珠问题: 1.蚯蚓听到蜗牛要爬到墙顶为什么笑?
蚯蚓觉得蜗牛爬得很慢,而墙顶又高,蜗牛 爬不上去,所以蚯蚓笑了。
我们已经了解了寓言中的生字字词,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本则寓言,老师送给大 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 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核心问题: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串珠问题: 1.蚯蚓听到蜗牛要爬到墙顶为什么笑? 2.面对蚯蚓的嘲讽,蜗牛是如何做的? 3.蜗牛和蚯蚓的性格各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