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产运营过程组织-装配线平衡

合集下载

简述装配线平衡的步骤

简述装配线平衡的步骤

简述装配线平衡的步骤摘要:1.装配线平衡的重要性2.装配线平衡的步骤2.1 收集数据2.2 确定工作步骤2.3 计算工作循环时间2.4 评估装配线平衡2.5 制定改进措施3.实施装配线平衡4.监测和调整正文:装配线平衡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制造业中,装配线平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详细介绍装配线平衡的步骤,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生产目标。

1.装配线平衡的重要性装配线平衡能够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流畅性,减少生产等待时间,降低在制品库存,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装配线的平衡,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设备潜能,提高生产效益。

2.装配线平衡的步骤2.1 收集数据在进行装配线平衡之前,首先要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生产线上的工作步骤、工作时间、工作负荷等。

通过收集数据,可以了解生产线现状,为平衡装配线提供依据。

2.2 确定工作步骤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明确生产线上的工作步骤。

对于重复性较高的工序,可以进行简化或合并,以降低生产线的复杂性。

2.3 计算工作循环时间计算每个工作步骤的循环时间,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这是评估装配线平衡的关键指标。

2.4 评估装配线平衡根据计算出的工作循环时间,评估装配线的平衡状况。

如果发现某些工作步骤的循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步骤,说明装配线存在不平衡现象。

2.5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不平衡的装配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调整工作步骤、增加工作人员、优化生产流程等。

3.实施装配线平衡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对生产线进行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改进措施的效果,以确保装配线达到平衡。

4.监测和调整装配线平衡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监测装配线的运行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装配线始终保持平衡。

总之,装配线平衡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企业可以实现装配线的平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装配线平衡名词解释

装配线平衡名词解释

装配线平衡名词解释装配线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是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序的工作地数量和用工人数最少的方案。

也可表述为:对于特定的产品,给定的工作地数量,求出使流水线节拍最小的配置方案。

这两种表述方式都是要使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尽可能接近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

流水线节拍:指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节拍(r)=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内计划产量=Fe/N(分/件)装配线的平衡是装配线的设计与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装配线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制造系统的生产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装配线的平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得到了大量的理论成果。

扩展资料1.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在装配线平衡方面的最新理论和应用成果的研究与分析,对减速器装配线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解决减速器装配线现在所存在的不平衡问题。

2.回顾装配线和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概念,针对装配线不平衡现象产生原因做了详细分析,对改善步骤、改善原则、改进方向做出明确说明。

3.阐述工业工程法和位置加权法的起源、发展、作用及地位。

在工业工程法中分析了国内外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应用成果,重点介绍动作分析中的模特排时法,通过对该方法的学习与应用,重新定义了减速器装配线各工序的标准时间。

应用位置加权法对各个工序权重做出了合理排布,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对装配线进行平衡,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为以后的优化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

4.综述分析遗传算法应用于解决优化问题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剖析如何把一般的遗传算法用于求解减速器装配线平衡的具体问题上,通过归纳和总结该算法,引用了一种独特的染色体编码规则、译码规则;并应用到减速器装配线平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装配线平衡_运营管理_[共2页]

装配线平衡_运营管理_[共2页]

运营管理 100 二、装配线平衡装配线是由一系列工作站组成的,每个产品以相同的时间间隔顺次经过各个工作站,这种时间间隔就称为节拍(即相邻两产品通过装配线尾端的间隔时间)。

每个工作站,或者加工零件,或者完成装配作业。

每个工作站要完成的工作由许多作业组成。

作业也称为工作要素或工作单元。

这些作业可以用动作—时间分析来进行描述。

一般来说,这些动作都是由生产线上不能被再分解的动作组成,如再分解,就会产生多余动作。

一个工作站要完成的工作总量与分配到该工作站的作业总数是一致的。

装配线平衡问题就是将所有作业分派到各个工作站,以使每个工作站在节拍内都处于工作状态,完成最多的工作量,从而使各工作站的未工作时间(闲置时间)最少。

因受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约束下的作业关系影响,装配线平衡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种复杂的作业关系就称为作业次序关系,它决定了装配过程中作业完成的先后次序。

装配线平衡的步骤简述如下。

1.计算流水生产线的节拍流水生产线节拍的计算公式如下:CT =OT/D (6.1) 式中,CT 为流水生产线的节拍;OT 为计划期内有效作业时间;D 为计划期内产量。

有效工作时间是计划生产的时间,是指制度工作时间减去必要的停歇时间。

计划期内产量包括计划产量和预计的废品量。

2.计算最少工作地数最少工作地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min nii t N CT ==∑ (6.2)式中,min N 为最少工作地数;i t 为第i 个作业的加工时间;CT 为流水生产线的节拍。

3.分配作业单元即把细分后的作业单元分派到各个工作地。

分配原则如下:(1)所有的先行作业已经分配完毕;(2)该作业单元的加工时间不能超过该工作地的剩余时间。

当不止一个作业单元满足分配条件时,可采用两种优先准则进行挑选:加工时间长的优先;后续作业数多的优先。

4.流水生产线的效率测评流水生产线的效率就是工作地时间的利用效率,计算公式如下:1min nii t N CT ==×∑效率 (6.3)【例6.4】 图6.6所示是加工一种电动毛绒玩具的工艺流程图,共有5项作业。

简述装配线平衡的步骤

简述装配线平衡的步骤

简述装配线平衡的步骤1. 确定装配线的目标和要求装配线平衡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和要求,需要明确生产线的产量需求、工作时间、产品质量要求等。

这些目标和要求将指导后续的工作,确保装配线平衡的过程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2. 分析产品的工艺流程在装配线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产品的组成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装配的顺序等。

通过对产品工艺流程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每个工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

3. 收集工序的时间数据为了进行装配线平衡,需要收集各个工序的时间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测量,或者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来获取。

收集到的时间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4. 计算工位的工作时间和负荷根据收集到的时间数据,可以计算每个工位的工作时间和负荷。

工作时间是指完成某个工序所需的时间,而工作负荷是指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

通过计算工位的工作时间和负荷,可以评估每个工位的工作量大小。

5. 进行装配线平衡的优化在计算了工位的工作时间和负荷之后,可以开始进行装配线平衡的优化。

优化的目标是使各个工位的工作负荷相对平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具体的优化方法包括调整工作内容、改变工序的顺序、增加或减少工位等。

6. 验证装配线的平衡效果在完成装配线平衡的优化之后,需要验证装配线的平衡效果。

这可以通过模拟实际生产过程或者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观察和测量来完成。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装配线平衡的效果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并且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7. 持续改进和优化装配线平衡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装配线的平衡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上就是装配线平衡的步骤的简要介绍。

通过合理安排工位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装配线平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引言装配生产线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精确平衡装配生产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进行探讨。

什么是装配生产线平衡?装配生产线平衡是指在装配生产线上合理分配任务和工作内容,使得各个工作站之间的工作负载相对均衡。

当装配生产线平衡时,各个工作站的生产节拍和产能变得相对均衡,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装配生产线的平衡,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零件供应、工作站之间的物料传递、人员需求等。

为什么需要进行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装配生产线平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站的生产节拍,能够避免生产线的拥挤情况,减少生产中的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装配生产线平衡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当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载相对均衡时,可以减少工作站之间的影响,从而降低生产中的失误率,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装配生产线平衡还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则装配生产线平衡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介绍一些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则:1. 合理分配任务在装配生产线上,不同的工作需要消耗不同的时间和劳动力。

为了实现平衡,需要根据各个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人的能力,合理分配任务。

比如,将耗时较长的工作安排给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的工作站,以保证整个生产线的平衡。

2. 考虑工作站之间的物料传递装配生产线上,各个工作站之间的物料传递需要考虑到时间和效率。

为了实现平衡,可以通过优化物料传递路径和使用自动化设备等方式,减少物料传递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根据需求调整产能不同的产品需求量不同,为了实现装配生产线的平衡,需要根据产品需求量调整产能。

当产品需求量较大时,可以增加工作站的数量或者增加工人的数量,以保持装配生产线的平衡。

装配生产线平衡原理讲义

装配生产线平衡原理讲义

装配生产线平衡原理讲义概述装配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线中,合理分配各个工位的任务,使得各个工位的工作时间趋于平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讲义将介绍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装配生产线平衡原理1. 生产线节拍在装配生产线中,每个工位的工作时间都有限制,这个限制时间被称为节拍(Takt Time)。

节拍时间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来确定的,它表示了满足市场需求所需的最小工作时间。

生产线的整体节拍由最慢的工位决定,其他工位的节拍应该不大于最慢工位的节拍。

2. 周期时间周期时间(Cycle Time)是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总时间,它等于所有工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周期时间应该小于或等于节拍时间,以保证生产线能够按时完成产品。

3. 平衡率平衡率(Balance Rate)是指生产线上各个工位的工作时间与周期时间的比值。

平衡率为1表示各个工位工作时间和周期时间相同,即生产线达到了完全平衡。

平衡率越接近1,生产效率越高。

4. 效率损失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个工位的工作条件和能力不同,生产线很难达到完全平衡。

工位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效率损失。

效率损失主要包括等待时间、停机时间和调整时间等。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方法1. 工位平衡工位平衡是指在生产线上合理安排各个工位的任务,使得它们的工作时间接近平衡。

工位平衡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工位工作时间数据:通过观察和记录各个工位的工作时间,了解各个工位的任务和工作量。

•分析工位的能力:评估各个工位的能力和工作速度,确定各个工位的标准工作时间。

•重新分配任务:根据工位的能力和任务量,重新分配工位的任务,使得各个工位的工作时间接近平衡。

•检查平衡度:检查调整后的生产线是否满足平衡率要求,如果不满足,需要再次调整任务分配。

2. 降低效率损失除了工位平衡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效率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减少等待时间:通过优化任务分配和工作流程,减少工位之间的等待时间。

装配线的平衡

装配线的平衡

作业时间
0.4 1.5 1.0 0.8 0.6 0.9 0.4 0.4 0.6 0.7 1.0 0.4
紧前作业
A A A B.C D E G F I.E H.J K
第五章 生产与服务设施布置
要求:
假设每天工作8小时,午间停机30分钟休息,每天 旳产量为220单位,废品率为2%。根据以上数据, 请完毕:
装配线旳平衡
一、流水生产旳基本概念 一)、流水生产旳特点 二)、流水生产线旳种类 三)、流水生产旳组织
二、装配线旳平衡
第五章 生产与服务设施布置
一、流水生产旳基本概念
流水生产——是劳动对象按照一定旳工艺过程、要求 旳顺序和速度,连续不断地经过各个工作地进行加工, 完毕工序作业旳一种生产过程组织形式。
第五章 生产与服务设施布置
装配线平衡例:
下面是一种电风扇装配工序:
工艺 A B C D E F G H
总时间
时间 (Mins) 工艺阐明
2
安装座架
1.2 安装开关
3.25 装配电机罩
1
将电机罩装上座架
0.5
安装叶片
1
装配安全罩
1
装电缆
1.4
测试
11.35
前工艺

A

A, C D E B
F, G
第五章 生产与服务设施布置
第五章 生产与服务设施布置
装配线平衡例-拟定装配线效率
工艺总时间 效率= 工作站数量×节拍时间
11.35分钟/台 = 3×(4.2分钟/台) =0.901
第五章 生产与服务设施布置
装配线平衡—— 例
某装配线旳工序顺 序及作业时间如下 表所示.
总作业时间=8.7

装配线平衡计算ppt

装配线平衡计算ppt

-12
2
3.4 5
6 6 7.8
说明
吊运 装入 放入前 放入 安装 安装 拧紧螺 拧紧螺 安装 箱体定位 齿轮 浮动膜片 后膜片 后盖 前盖 栓螺母 栓螺母 连接盘
表 某部件装配顺序
-Leabharlann 解 1) 画出其先后次序图和先后次序矩阵表。 依照装配程序表的要求可以画出先后次序图。图中圆圈为作业, 箭头为操作顺序。
2 3 2 116 20
50 28
2 5 3.4 96 25
75 3
3 6 5 71 25
25 53
3 8 6 34 14
39 39
3 7 6 32 12
51 27
3 9 7.8 20 20
71 7
-
装配线效率=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总和/(实际工作站总数*时间周期)
9
Ti
i1 221 94.44% K •C 378
0 +1 +1 +1 +1 +1 +1 +1 171
3 20 4 30 5 25 6 25
0 0 +1 +1 +1 +1 +1 116 0 0 +1 +1 +1 +1 +1 126
0 +1 +1 +1 +1 96 0 +1 +1 +1 71
7 12 8 14 9 20
0 0 +1 32 0 0 +1 34
-
例题
现拟在传送带上组装某部件。该部件每天需组装369台,每天 的生产时间480min。装配顺序及装配时间如下表。根据周期 时间和作业顺序限制,求工作站数最少情况下的平衡流动及装 配线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服务过程
各 如的指 种 物各为 试 资种基 验 的生本 和 供产生 检 应性产 验 、服和 等 保务辅 过 管活助 程 和动生 。 运过产
输程提 ,。供
3. 基本生产过程的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形状、尺寸和性能, 使之变为成品的过程,称为基本生产过程。基本生产过程又称工艺过 程(CH3),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例如毛坯的铸造、锻造和焊接; 改变材料性能的热处理;零件的机械加工等,都属于工艺过程。工艺 过程又是由一系列顺序排列的工序所组成的。
流水线的分类
3.按产品的轮换方式:可变流水线、成组流水线和混合流水线 可变流水线:集中轮番地生产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几个对象,当某一制品的
批制造任务完成后,相应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然后再开始另一种制品 的生产。
成组流水线: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几种制品不是成批轮番地生产,而是在一 定时间内同时或顺序地进行生产,在变换品种时基本上不需要重新调整设 备和工艺装备。
4-φ15
动作
动素
如表5-1中工序2可细分为车外圆、切 槽和倒角等工步。
为提高生产率,常采用复合刀具或多 刀加工,这样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加工四个相同 表面的工步
认识
工序按一定规律衔接起来,构成连续的生产过程。因
此,工序象生物细胞一样,是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 也是配备工人、制定劳动定额、确定劳动组织形式、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进行质量管理等的基本单位。
合理进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对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缩短 产品的加工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P139
大量生产类型的时间组织
1. 对时间组织的要求(P139) 2. 产品出产进度安排方式(P139-141)
成批生产类型的时间组织
1. 对时间组织的要求(P142) 2. 产品出产进度安排方式(P142-146)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时间组织
1. 对时间组织的要求(P146) 2. 产品出产进度安排方式(P146-150)
1 N项任务在一道工序作业
2 N项任务经过二道工序作业 P148-149
3 N项任务经过三道工序作业 P149-150
◇ 流水生产组织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 流水线的发明拉开了世界汽车乃至整个现代工业生产的序幕。时至今 日,在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多个领域,流水作业是主要的生产服务 方式,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指生产过程要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特点,具 有灵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订货需求的能力。
◇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已在第四章做了讨论,本节主要讨论生产过程的时 间组织。
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原理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主要研究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 单位之间、各道工序之间在时间上衔接和结合的方式。
连续性
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 的流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连续进行,不发 生或很少发生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现象。即产 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
平行性 比例性 节奏性 适应性
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行交叉作业。 设计时采用并行工程的工作方式,加工中工件 的移动尽量采用平行移动,尽可能缩短生产周 期。
1 顺序移动方式
2 平行移动方式
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成批生产类型的时间组织
P145
成批生产类型的时间组织
选择工序间零件的移动方式时需考虑的主要
因素: (P145-146)
(1)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顺序移动 对象专业化:平行或平行顺序移动
(2)工序劳动量大小和零件的重量。 (3)设备调整所需劳动量大小。 (4)生产类型。 (5)任务的紧急程度。
基本生产过程 炼 纱和企制指 铁 、整业成直 、 织机的产接 炼 布的铸品对 钢 、装造的劳 、 印配、过动 轧 染;零程对 钢 ;纺件。象 等 钢织加如进 过 铁企工机行 程 企业、械加 。 业的部制工
的纺件造而
辅助生产过程
模 活进指 具 动行为 制 过所了 造 程从保 、 。事证 设 如的基 备 供各本 维 电种生 修 供辅产 等 气助过 过 、性程 程 工生正 。 具产常
P115
钳工台
铣床
外圆磨床
车床
工序
工艺工序 检验工序 运输工序
形物指 状理使 变、劳 化化动 的学对 工或象 序几发 。何生
行品指 检和对 验成原 的品材 工的料 序质、 。量半
进成
工间工指 序运艺工 。送与艺
劳检工 动验序 对工之 象序间 的之,
工序
工步(操作)
作业
同一道工序中,当加工表面不变, 切削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情况 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从物质形态上看 生产过程就是产品的形成过程,伴随此过程,产品 的功能和质量也随之形成了。
从价值形态上看 生产过程是劳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过 程,是产品成本形成和价值增值的过程。
2. 生产过程的组成
生产过程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定 与计准指 、 制、备产 劳 造工工品 动 、艺作投 组 材设的产 织 料计过前 的 与、程所 调 劳工。进 整 动艺包行 等 定装括的 过 额备产一 程 的设品系 。 制计设列
电冰箱厂 机床厂、汽车厂
炼油厂、选煤厂
油田、矿山
钢铁厂、橡胶厂
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管理的特征分析
专用产品单件小批生产企业 通用产品大量生产企业 通用产品成批生产企业
P119-120
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P120-121)
生产过程组织是指对整个生产过程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建立完 善的运行机制。合理组织生产运营过程,不仅要求企业各生产单位、 各工序之间在空间上密切配合,而且要求劳动对象在时间上互相协调 和紧密衔接,因此根据组织的对象不同,可以将生产运营过程的组织 分为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
?何谓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 地(如一台机床)对一个(或若干个)劳 动对象连续完成的各项加工作业活动的总 和。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小单元。若
干道工序组成工艺阶段(过程)。
工序的划分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一道工序的主要特点是不改变加工 对象、不改变设备和操作者,而且工序的内容是连续完成的。也就是说,同一 工序的操作者、工作地和劳动对象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 就构成另一道新工序。如同一车床上,由一人完成某零件的粗车和精车,是一 道工序,但如在一台车床粗车,在另一车床精车,就是两道工序。
1 按产品特性分
专用产品生产企业 通用产品生产企业
2 按工艺特性分
工艺过程连续的流程型生产企业 工艺过程离散的加工装配型企业
3 按有无成品库存分
订货型生产企业 备货型生产企业
P117
4 按品种产量分
大量生产型企业 成批生产型企业 单件生产型企业
P118
5 按生产方法分
合成型 分解型 提取型 调制型
线

流水线节拍的确定;设备需要量和负荷的

组织设计 计算;工序同期化设计;工人配备;流水
线平面布置;流水线工作制度和标准,计
划图表的制定等。即软件设计。
单一品种流水线是最基本的一种流水生产方式,多品种流水
生产方式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组织设计原理与方法 是设计多品种流水线的基础。
词汇解释
工艺规程,是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一般包括 以下内容: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 体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时定额以及所采用 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工序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工艺技术、加工方法和采用
的机器设备;工序可粗可细,依生产需要而定。
辅助生产过程工序的划分,原则上与基本生产过程
相同。
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按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质、结构和工艺特点,产品品种 的多少,品种的变化程度,同种制品的数量等,对企业及其生产环节 所进行的分类。
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研究生产管理 首先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为了从实际出发,更好地研究和组织企业的 生产过程,需要按一定的标志,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生产类型,并根 据各生产类型的特点来确定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管理方法。
第五章 生产运营过程组织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容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流水生产组织
◇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生产过程及其构成
1. 生产过程的概念
生产过程是指从制造产品所需的生产技术准备开始,直至将 产品生产出来并检验合格入库为止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从生产力视角看 是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按照一定方法步骤作用于 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过程。
也称协调性。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 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即各生产环节工人数、 机器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等,都必须互 相协调和适应。
又称均衡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 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所出产的产品量大致相 等或均匀递增,不至于出现时松时紧和经常突 击赶工,保证均衡、有节奏地完成生产任务。
据工序同期化的要求把某些工序进行适当的分解与重组 ,使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流水线节拍基本相等或 成整数倍比例关系。 (4)必要的厂房条件。 (5)原材料和协作件的标准化、规格化,并且供应充足和 及时。
单一对象流水线组织设计
工艺路线、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设备的
流 水
技术设计 设计;专用工夹具设计;运输传送装置设 计;信号装置设计等。即硬件设计。
流水生产的基本原理
流水生产的含义
流水生产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 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连续不断地完成产品加工的一种 生产组织形式。
流水生产是在“分工”和“作业标准化”的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的流水生产线只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而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能 够同时生产多种结构的相似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