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连铸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

高效连铸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连铸技术艺得到了快速发展,连铸技术是炼钢生产的核心技术,它在炼钢厂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炼钢的生产率和产量,因此,对连铸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并以此为依据,对高效连铸技术艺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连铸技术;高效连铸;发展趋势;

引言

在冶金行业,连铸技术因其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投资规模小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铸型铸造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台连铸机投入使用以来,无论是机器型号、生产工艺还是设备自动化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生产的钢材质量也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连铸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在生产效率方面,连铸技术已经从单炉发展到多炉;在生产技术上,它已经从冷铸造转向直接轧制、直接装料和热输送,未来将向无头轧制发展。

1.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连铸技术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我国连铸技术主要依靠外国引进,自身创新水平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的连铸技术发展迅速,钢铁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现阶段,我国的连铸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各种特殊钢,而且在连铸设备生产上也可以实现国产化。

自1995年以来,我国开始着手解决高效连铸技术的关键问题,在确保高铸造速度的同时,在提高钢铁生产效率、改善机器与炉的匹配、降低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取得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我国连铸水平的全面发展,在第四次全国连铸工作会议上,提出以连铸为研究方向,实现我国钢铁精炼,尽管我国连铸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板坯连铸速度上,

我国大型板坯连铸速度还在1.8m/min的范围,大多数薄板坯连铸速度企业只能

保持在5m/min以内,近年来,随着我国重点行业的发展,对钢的强度和韧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了我国特种钢的生产,如微合金钢产量已超过1亿吨,然而,微合金钢在连铸过程中经常出现局部裂纹,这降低了钢生产的合格率,纵

观我国钢铁企业,微合金钢连铸过程中表面裂纹的发生率较高,部分企业可达10%。同时,钢材本身质量不达标,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

2.高效连铸技术分析

2.1近终形连铸技术

近终形连铸技术是将连铸、轧制、热处理等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

一种新型的特种材料,它的最大特征是迅速固化,能够制造出常规轧制工艺所不

能实现的物料,目前有多种铸造技术,下面对薄板坯和薄板坯的连续生产工艺进

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薄板坯连铸技术,早在1989年就开始了,它首先在美国

得到发展,并和德国的技术相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薄板坯连铸技术日趋成熟,其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在此之前,只有外国企业才能掌握该技术,目前,我国

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薄板坯连铸生产线,在薄带连铸技术方面,该技术具有较高

的技术水平,是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一项前沿技术,又可划分为传统工艺和近代

薄带连铸技术,它的最大特色就是薄带连铸工艺的综合性,该产品集连铸、轧制、热处理工艺于一身,所制得的薄板坯更加精密,能一次成形,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由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双辊薄带连铸技术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

完全掌握,尽管近几年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还没有进入商品化的阶段,还有待

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首先是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裂纹,也

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个是不均匀的厚度,目前所能达到的厚

度波动幅度很小,但是对冷轧过程不利;第三点是铸造速度,正如前面提到的,

现有的技术和制成品的生产能力都很低,很难适应市场需要;第四不利于侧边密封,在此基础上,还存在着铸辊材料、氧化、二次冷却等问题。

2.2结晶器在线调宽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连铸技术的效率,由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可以

实现在线自动调节,并且可以在不降低板坯连铸速度的情况下调节板坯宽度,从

而提高连铸机的生产效率,然而,传统的模具宽度调整方法必须确保在拉出尾坯

后可以再次调整宽度,同时,需要打开中间包的滑动开口,每次改变板的尺寸时,都需要停止超过2小时,碳钢生产过程中的最大拉伸速度仅为2米/分钟,单边

宽度调节速度为50毫米/分钟,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结晶器在线宽度

调节技术可以有效地自动调节板坯宽度,目前,从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在进

行宽度调整时,一侧的速度可以达到100 mm/min,当板坯宽度减小时,其内部质

量良好,可以保证钢材的质量,结晶器在线调宽技术减少了连铸机的停机时间,

提高了钢坯的生产效率,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3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减少钢坯拉拔过程中的裂纹和泄漏问题,模具的振

荡可以确保板坯不会粘附在模具内壁上,确保板坯外部的完整性,提高板坯的质量,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上振速慢、下振速长、下振速度短的振动模式,在

实际应用中可以取得良好的工艺效果,非正弦振动模式可以提高拉伸速度,解决

正弦振动速度差异小的问题,与正弦振动相比,非正弦振动不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很难用统一的公式来描述。

2.4中间包连续测温技术

在中间包加热工艺中,对中间包的钢液温度进行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

的重要途径,由于在制造时,热量会流失,因此,温度较低的液态钢必须进行再热,目前,有多种加热方式,如电弧加热、电渣加热、等离子加热、电磁加热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磁性感应加热和等离子加热,首先,采用电磁加热时,应该将

加热器置于中间包的底部,这样既能加热又能漂浮杂质,又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采用等离子加热的情况下,采用了高温等离子体对钢液进行加热,其优势

在于,电浆设备的调整容易,对加热的影响因素容易控制,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

污染,自从这项技术出现后,它就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并且在高品质的产品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在其它技术如摩擦监控、温度检测等方面,这些技术也在生产、

加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高效连铸的主要优势

3.1连铸坯产童大幅度提高

中国在1989-2001期间,连续铸钢量由1040万吨增至1.2亿吨,而连铸率

由16.3%增至87.5%,如果仅仅依赖于新的连铸机,而不依赖于高效的连铸机,

新的连铸机和原有的连铸设备的生产能力将会非常低下,要达到如此规模的生产

规模,无论在资金、场地占用等诸多方面,都是难以想象的,高效连铸技术对钢

铁企业进行结构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2实现炼钢车间的炉机匹配

我国转炉车间的产能从几吨到200吨不等,由于小方坯连铸机产能较低,3

台转炉配备4台、5台甚至6台连铸机,匹配关系复杂混乱,工艺系统无法保证,这反过来影响连铸机的生产和钢坯的质量,对连铸机进行高效改造后,提高了设

备的可靠性,提高了浇铸速度,大大提高了连铸机的每小时产量,实现了炉机多

种模式的配套生产,例如,原来的三炉四机五机全连铸炼钢车间只需要三台铸造机,一炉一机,原有的3炉2机车间加上小炉容量的铸型铸造,可实现3炉2机

器的全连铸生产,炉机匹配的最大好处是整个车间的生产顺利,工艺系统得以实施,可以保证钢水的温度、氧化和到达时间,这也促进了铸造机生产的稳定性、

高速性和高质量。

3.3经济效益

实现高效率的连铸,能有效地改善生产工艺、减少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

低生产成本、节省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首钢三炼钢厂的数据,通过

对优质板坯的生产、备品成本的节省、耐火材料的使用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使连

铸板的生产成本下降7元左右,综合效益主要表现为:降低冶炼消耗,降低连铸

成本,提高综合产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连铸技术在我国冶金工

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虽然我国目前的连铸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西方发

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应继续提高连铸技术水平,提高钢坯质量,提高钢材生产效率,降低钢材生产成本,同时,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连铸技术,在原有的连铸技术上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高效连铸[J].张兴中,倪满森.中国冶金.2003(03)

[2]高效连铸基本问题的介绍与评价[J].宋晋明,张兴中.柳钢科技.2000(03)

[3]浅议高效连铸技术[J].马立权.甘肃冶金.1996(03)

连铸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连续铸钢》论文 论文题目:连铸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作 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名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昌齐 冶金工程 刘宇雁

连铸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李昌齐 (08冶金1班0861107143) 摘要:阐述了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连铸设备及其关键技术,并就今后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连铸技术;连铸设备;发展现状 引言 连铸是把液态钢用连铸机浇注、冷凝、切割而直接得到铸坯的工艺。它是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是炼钢生产厂(或车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台连铸机主要是由盛钢桶、中间包、中间包车、结晶器、结晶器振动装置、二次冷却装置、拉坯矫直装置、切割装置和铸坯运出装置等部分组成的。连铸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炼钢车间的生产流程和物流控制,为车间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幅度改善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条件。此外,连铸技术的发展,还会带动冶金系统其他行业的发展,对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简化与优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连铸技术 1.1连铸和模铸的比较优点 图1是模铸工艺流程和连铸工艺流程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模铸是在间断情况下,把一炉钢水浇铸成多根钢锭,脱模之后经初轧机开坯得到钢坯;而连铸过程是在连续状态下,钢液释放显热和潜热,并逐渐凝固成一定形状铸坯的工艺过程。[1]钢在这种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中,体系内存在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输,相变、外力和应力引起的变形,这些过程均十分复杂,往往耦合进行或相互影响。[2]

高效连铸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

高效连铸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连铸技术艺得到了快速发展,连铸技术是炼钢生产的核心技术,它在炼钢厂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炼钢的生产率和产量,因此,对连铸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并以此为依据,对高效连铸技术艺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连铸技术;高效连铸;发展趋势; 引言 在冶金行业,连铸技术因其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投资规模小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铸型铸造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台连铸机投入使用以来,无论是机器型号、生产工艺还是设备自动化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生产的钢材质量也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连铸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在生产效率方面,连铸技术已经从单炉发展到多炉;在生产技术上,它已经从冷铸造转向直接轧制、直接装料和热输送,未来将向无头轧制发展。 1.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连铸技术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我国连铸技术主要依靠外国引进,自身创新水平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的连铸技术发展迅速,钢铁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现阶段,我国的连铸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各种特殊钢,而且在连铸设备生产上也可以实现国产化。 自1995年以来,我国开始着手解决高效连铸技术的关键问题,在确保高铸造速度的同时,在提高钢铁生产效率、改善机器与炉的匹配、降低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取得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我国连铸水平的全面发展,在第四次全国连铸工作会议上,提出以连铸为研究方向,实现我国钢铁精炼,尽管我国连铸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板坯连铸速度上,

连铸连轧知识点

连铸连轧知识点 一、连铸工艺的发展 连铸是钢铁生产中重要的工艺环节,其发展历程与钢铁工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自20世纪50年代初连铸技术诞生以来,它一直是提高钢铁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连铸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二、连铸工艺的基本原理 连铸是一种连续铸造的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将熔融的钢水通过结晶器冷却并形成凝固的铸坯,然后将铸坯连续地从结晶器中拉出,通过轧机进行轧制,最终得到所需的钢材。 三、连铸工艺的特点 1、高效性:连铸工艺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2、节能性:相比传统的模铸工艺,连铸工艺可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3、灵活性:连铸工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钢材。

4、环保性:连铸工艺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 四、连铸工艺的应用范围 连铸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钢铁产品的生产,包括板材、带材、型材、管材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连铸工艺也逐渐应用于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领域。 五、连铸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连铸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2、绿色化:进一步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生产过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高效化:研发更高效的连铸技术,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 薄板坯连铸连轧轧制区组织模拟 薄板坯连铸连轧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钢材生产工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轧制过程中,钢材的组织形态和性能特点对产品

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薄板坯连铸连轧轧制区组织模拟成为了一个备受的研究领域。通过组织模拟,可以深入了解轧制过程中材料的组织变化和性能特点,为工艺优化和产品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薄板坯连铸连轧轧制区背景及基础概念 薄板坯连铸连轧是指将液态钢水倒入薄板坯连铸机中进行连续铸造,然后将连铸坯送入轧机进行连续轧制。在这个过程中,钢水在连铸机中逐渐冷却凝固,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连铸坯。随后,连铸坯被送入轧机进行高温高压的连续轧制,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宽度和性能的钢材产品。 模拟方法 薄板坯连铸连轧轧制区组织模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模型: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和设备,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轧制过程中的材料组织变化和性能特点进行模拟计算。 2、设置参数:确定模拟所需的材料属性、工艺参数和热力学条件等,如钢种、浇注温度、冷却速度、轧制温度、轧制速度等。

铝带连续铸轧工艺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铝带连续铸轧工艺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高性能铝板带材广泛用于航天、交通运输、信息、包装、印刷、建筑等领域,市场需求巨大.铝板带材坯料主要生产方式为热轧和连续铸轧<1> .热轧产品深加工性能好,可轧制各系铝合金,其最先进的方式是热连轧,但投资巨大,我国尚无铝热连轧生产线,已有的最好的生产方式为双机架热轧,在产品精度、性能上均有一定局限.相比热轧,连续铸轧投资大幅减少,流程短、能耗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铝板带材坯料生产方式.但是常规铸轧板组织不均匀、深加工性能差,可铸轧的合金品种少,主要用于铝箔毛料和对深加工性能要求不高的部分薄板.我国高性能铝板带材仍需大量进口.1 连续铸轧工艺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铝带坯连续铸轧是一种低投入、低成本、节能型的短流程生产工艺,其铸轧区的熔体受到激烈的冷却,冷却速度可达10 2~1 0 3℃s,比常规水冷半连续铸锭约高2个数量级<1> .它的组织具有快速凝固与定向结晶的特点,晶体生长的方向性很强.目前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铝板带各向异性严重,深加工性能远比热轧板差,这就限制了铸轧板的使用范围.连续铸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金属一方面连续散热与凝固,另一方面还受到轧制,而不是铸造过程与热轧过程的简单混合,它们互相影响着.在连续铸轧过程中金属凝固涉及到的学科有材料学、热力学、动力学、振动理论、流体理论、晶体生长理论等问题.它们涉及到两个重大科学问题:(1)铝在连续轧制过程中的凝固规律;(2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晶体生长与控制.金属凝固过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核过程,它对金属材料晶粒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金属熔体结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限制,形核理论与控制形核过程的手段还没有达到人们所想象的程度,故金属凝固中的形核问题仍然是金属凝固行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金属凝固过程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形核后的晶体生长,它关系到凝固后金属组织组成物的形态.由于组成金属材料的晶体形态直接与金属材料的性能有关,如何控制晶体生长,已经成为控制金属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2> .因此研究在铸轧过程中铝溶液的晶体凝固规律,对提高铝带材的组织性能与机械性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铝带坯连铸技术作为冶金及材料研究领域内的一项前沿技术,目前在工业化应用方面面临的一个主要间题是薄带的质量较差和质量不稳定.其中,薄带的凝固组织对薄带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外还不能定量阐明工艺因素变化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由于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工艺参数间的匹配较复杂,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工艺因素变化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则难度高、工作量大.而采用数值模拟的办法,则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量.此外,双辊薄带的凝固组织结构(晶

冶金企业中连铸设备的概况与发展

冶金企业中连铸设备的概况与发展 冶金企业中的连铸设备是指利用连续铸造技术生产金属材料的设备。它具有高效、节能、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冶金企业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本文将就连铸设备的概况 与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连铸设备的概况 连铸设备是指通过将熔化的金属连续浇铸成坯料,然后通过后续的轧制等工艺进行成 品加工。现代连铸设备主要包括结晶器、拉坯机、冷却设备、切割设备等各种设备组成。 在连铸设备中,结晶器是关键设备,它能够使金属坯料在凝固过程中形成有序的晶粒结构,从而提高坯料的质量。连铸设备还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多台设备的连接组合,形成多流 道连铸机,提高生产效率。 二、连铸设备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连铸设备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通过加大设备的坯料尺寸和流速,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优化设备 结构和控制系统,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通过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降低了生产成 本。 现代化连铸设备还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自动诊断、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提供了便利。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还在不断进行 技术创新,推出了新型的连铸设备,如直接挤压连铸技术、横向连铸技术等,进一步提高 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未来,连铸设备将朝着高效、精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高效方面,连铸设备将进 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需求。在精准方面,连铸设备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坯料的成形精度和表面质量,满足用户对产品 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需求。在智能化方面,连铸设备将进一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 网络化,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设备的生产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连铸设备还将与环保、节能等方面结合,推出更加环保、节能的设备,减少污染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连铸设备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更加先 进的设备,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推动冶金行业的发展。企业也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 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连铸设备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连铸设备将会迎来更加 美好的发展前景。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综述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综述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它将连铸和连轧两个工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钢铁生产的高效、节能、环保和高质量。本文将从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原理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是将连铸和连轧两个工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钢铁生产的高效、节能、环保和高质量。其原理是:将熔融的钢水通过连铸机连续铸造成薄板坯,然后将薄板坯直接送入轧机进行连续轧制,最终得到所需的薄板产品。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钢铁生产的能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特点 1.高效节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将连铸和连轧两个工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传统钢铁生产中的多次加热和冷却过程,大大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2.环保节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可以减少钢铁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对大气的负荷。 3.高质量: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可以实现钢铁产品的高质量生产,

因为它可以避免传统钢铁生产中的多次加热和冷却过程,减少了钢铁产品的氧化和变形。 4.生产效率高: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可以实现钢铁产品的高效生产,因为它可以将连铸和连轧两个工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 三、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应用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钢铁生产中,特别是在高端钢铁产品的生产中。例如,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领域的高端钢铁产品都可以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进行生产。此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等特殊钢铁产品。 四、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钢铁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未来,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高效,同时还将更加注重钢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此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还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它将连铸和连轧两个工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钢铁生产的高效、节能、环保

连铸调研报告

连铸调研报告 【连铸调研报告】 一、背景和目的: 连铸技术是现代钢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连铸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探讨其应用的优势、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的书籍、期刊和技术报告,了解连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实地调研:参观钢铁企业的连铸生产线,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3. 调研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 1. 连铸技术的优势: - 提高产品质量:连铸能够使熔化钢液在结晶过程中得到优化,减少缺陷,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表面质量。 - 提高生产效率:连铸生产线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无需中间热 处理和冷却,大大降低了生产周期和能耗。 - 减少人工操作:连铸生产线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 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连铸技术存在的问题: - 温度控制难度大:连铸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熔化 钢液的温度、结晶器冷却水的温度等,温度控制较为困难。

- 结晶器结构复杂:连铸结晶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内部流体力学特性,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和研究,以提高结晶效果。 - 铸坯内部缺陷:连铸过程中,由于快速结晶和冷却,易出现铸坯内部缺陷,如夹杂、收缩孔等。 3. 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 - 温度控制精度的提高: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和控制技术,实现对连铸过程中温度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 结晶器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改进连铸结晶器的结构和喷头设计,提高结晶效果和铸坯质量。 - 高效连铸技术的研究:如连铸结晶器振动技术、快速结晶技术等,以提高连铸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铸坯质量。 - 连铸工艺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优化连铸的工艺参数和设备设计,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结论和建议: 连铸技术在钢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推动连铸技术的发展,建议加强研究和应用,提高温度控制精度、优化结晶器设计、研究高效连铸技术,同时加强与其他冶金技术的协同应用,实现连铸技术与钢铁生产的差异化竞争。

冶金企业中连铸设备的概况与发展

冶金企业中连铸设备的概况与发展 连铸设备是指将液态金属连续铸造成形的设备,是冶金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设备。 它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 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连铸设备的概况和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连铸设备的概况: 连铸设备具有连续生产、高效率的特点,对冶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液态金属连续浇注到连铸机中,然后通过铸坯的快速凝固和连续拔取,最终得到所需的铸造产品。连铸设备由连铸机、结晶器、机械抓取装置、浸渣器、电气控 制系统等组成。 目前,冶金企业中常见的连铸设备主要有直接连铸、半连铸和间接连铸三种类型。直 接连铸是指将液态金属直接浇注到连铸机中进行连铸,适用于生产大规格的铸坯。半连铸 是在连铸过程中引入熔池,通过熔池的中间搅拌进行连铸,适用于生产较小规格的铸坯。 间接连铸是通过铸钢和铸铁废铜的回炉冶炼再进行连铸,适用于生产特殊材料的铸坯。 连铸设备的发展: 随着冶金行业的不断发展,连铸设备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目前,国内外的连 铸设备发展很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艺改进:采用先进的连铸工艺,通过连铸机的速度调节、结晶器的结构设计以 及控制系统的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 2. 节能环保:通过改进结晶器和浇注系统,降低金属浇注温度,减少能量消耗和二 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连铸过程的精确控制和监测,保证 产品的质量,减少事故风险。 4. 设备多样化:开发多种型号和规格的连铸设备,满足不同冶金企业的需求,提高 设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5. 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化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设备之间的 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6. 新材料应用: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连铸设备也在逐步应用于新材料的生产,如高温合金、钛合金等。

我国连铸技术装备发展趋势

我国连铸技术装备发展趋势 连铸坯的吨数与总铸坯(锭)的吨数之比叫做连铸比,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钢铁企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连铸设备、工艺、管理以及和连铸有关的各生产环节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1970年至1980年,世界平均连铸比从4.4%发展到28.4%,中国的连铸比从2.1%发展到6.2%;至1990年,世界和中国的连铸比分别发展到62.8%和22.4%;到2001年,又分别发展到87.6%和92.0%。2003年,中国连铸比达到95.3%左右,估计世界平均连铸比2003年接近90%。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连铸技术在近10多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世界连铸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存在的差距 世界上有许多连铸技术实力较强的公司,如西马克·德马格、奥钢联、日本JSP公司、达涅利(包括戴维)公司等。以板坯连铸机为例,西马克·德马格公司从1962年至2001年新设计和改造板坯连铸机共约370台;奥钢联从1959年至2000年新建和改造板坯连铸机共约181台;日本JSP公司截止2001年新建并改造板坯连铸机共约150台;达涅利的戴维公司也设计了10多台连铸机。2001年末,世界上共有各类投产的板坯连铸机约550台800流(有一些是重复改造的,按估计值未计入)。 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共有551台(1749流)连铸机,其中板、方坯连铸机分别为101台(130流)、429台(1564流),圆坯、异形坯连铸机分别为20台(52流)、1台(3流)。这些统计中,绝大部分连铸机是立足于中国国内设计制造的。 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知识、科技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由于历史及其他各方面原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显然具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冶金企业投放的技改资金比较大,新上项目很多,连续铸钢项目也较多,但连铸机设备和技术大部分还是靠引进。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已经引进了将近10条生产线;从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全部引进或引进核心部位设备与技术的常规板坯连铸机共有24台27流,还有继续引进的趋势;中薄板坯连铸机、异型坯连铸机全部引进;大方坯连铸机也有引进的倾向。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连铸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以板坯连铸机为例,主要表现在:

铸造行业国内外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铸造行业国内外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铸造行业是工业制造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发展与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制造业整体水平。本文将对铸造行业国内外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详细介绍。 1. 国内铸造行业生产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铸造行业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砂型铸造技术、压铸技术、精密铸造技术、等离子喷涂技术等。其中,砂型铸造技术是国内铸造行业主要的生产技术,其生产效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但制品精度和质量有一定限制;压铸技术是近年来国内铸造行业发展较快的一种技术,其生产效率高,制品精度和质量较高,但成本相对较高;精密铸造技术是目前国内铸造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制品精度和质量高,适用于高精度、高质量的制品生产;等离子喷涂技术则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2. 国外铸造行业生产技术现状 国外铸造行业生产技术相对于国内更加成熟和发达,主要包括砂型铸造技术、压铸技术、精密铸造技术、注塑成型技术、数控铸造技术等。其中,注塑成型技术是国外铸造行业的一大亮点,其生产效率高,制品精度和质量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数控铸造技术则是近年来国外铸造行业的新兴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的生产。 3. 铸造行业发展方向 未来,铸造行业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率、高精度、高品

质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铸造行业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设计、仿真与优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智能化制造,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柔性化程度,逐步实现无人化生产;同时,铸造行业还将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绿色铸造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铸造行业还将注重提高制品的质量和精度,满足各行业对高品质制品的需求。 总之,铸造行业的生产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不断推动铸造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国内外炼钢、连铸专利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炼钢、连铸专利技术发展趋势 1 前言 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面对全球钢铁业的竞争。近几年国外在中国公开的冶金技术专利不断增加,2001年中国公开的连铸专利中,国外专利占公开量的47%。2000年以来,国内外炼钢、连铸专利申请情况参见表1。 表1 2000年以来国内外炼钢、连铸技术专利统计

由表1可见,日本各大钢铁公司和韩国浦项在铁水三脱、VD炉、中间包冶金、结晶器振动、保护渣、保护浇注和薄板坯连铸等方面的专利较多,其中专利最多的是铁水三脱,可见多数专利是围绕提高钢的洁净度和产品质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2 铁水预处理 铁水预处理分为普通和特殊两大类。普通铁水预处理包括:①铁水脱硫;②铁水脱硅和脱磷;③铁水同时脱硅、脱磷、脱硫(即“三脱”)。特殊铁水预处理是针对铁水中的特殊元素进行提纯精炼或资源综合利用,如铁水提钒、提铌、脱铬等。从日本铁水预处理技术专利可以看出,该工艺已作为重要的关键生产工艺之一,并向“全量铁水预处理”的方向发展。 2.1铁水脱硫 铁水脱硫多数专利内容为①铁水脱硫方法②铁水预处理容器(混铁车、铁水罐、铁水包)。发展趋势是采用铁水包作为铁水预处理的容器。③铁水脱硫剂的选择,工业中常用的脱硫剂有:CaO系、CaO+CaC2系、CaC2、 CaO+Mg系、Mg等。用不含镁脱硫剂处理时,铁水中硫含量可降至50×10-6,采用含镁脱硫剂可稳定地深脱硫。在一定工艺参数和技术条件下,用粒状镁可使硫降至10~20×10-6,并可回收镁,从而降低成本。 2.2铁水脱硅、脱磷 铁水脱硅是脱磷的必要条件,预脱硅的工业方法有两种:①铁水沟连续脱硅,分为一段法和两段法;②铁水罐脱硅。 铁水脱磷的方法有四种: ①混铁车同时脱硫脱磷工艺; ②铁水罐同时脱硫脱磷工艺; ③铁水包同时脱硫脱磷工艺; ④转炉铁水脱磷工艺。 对于铁水包、铁水罐或混铁车等铁水运输设备作为“三脱”预处理反应容器的铁水“三脱”工艺方法,受限于反应容器的自由空间,一般采用喷粉工艺,造高碱度渣,低气/固氧比同时脱硫脱磷工艺。此处理过程温降较大,铁水运输能力严重削

国内外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

国内外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 在钢铁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对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国内钢铁企业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的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如多功能中间包、陶瓷过滤器等,以提高铸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国内钢铁企业还积极探索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推动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有色金属领域,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铝、铜等有色金属的连续铸造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中间包冶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铸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色金属企业还加强了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推动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创新发展。 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钢水的流动和结晶,提高铸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其中,结晶器是该技术的核心部件,它直接影响着铸坯的结晶和凝固过程。滑动水口、挡渣墙、出钢口等部件也在该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部件的设计和优化直接关系到铸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以某大型钢铁企业的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为例,该企业通过引进多功能中间包、陶瓷过滤器等先进技术,优化了结晶器、滑动水口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有效提高了铸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该企业还加

强了与国际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创新发展。 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铸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然而,该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技术成本较高、工艺参数优化不够完善等。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着重于进一步降低技术成本、完善工艺参数优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同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探索更加环保的生产模式等。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连铸技术已成为金属冶炼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连铸技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电磁冶金控制技术。本文将重点介绍连铸电磁冶金控制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磁冶金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在冶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新技术与传统冶金控制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金属液的成分和温度,从而优化产品质量。

绿色铸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绿色铸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国外铸造行业环保现状及特点 国外铸造行业十分注重环保。由于环保法规日益严格,迫使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对环保问题极其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开展了环保工程的建设。美、德、日等国家的企业熔炼设备一般选用中频感应电炉,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热风水冷冲天炉也得到一定程度应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充分利用了烟气的物理热以及化学潜热,改善了一般冲天炉的冶金条件;由于采用排烟回收的再燃烧方式提高了炉温,因此节约了焦炭,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合金熔炼广泛采用铸造专用焦炭和炉料预净化技术;造型工部基本采用噪声低的静压气冲造型机和挤压造型机代替老式的震动式和多触头微震造型机;制芯工部则采用效率高的树脂砂制芯,制芯机日益现代化,如使用冷芯制芯机实现自动运行,由机器人进行砂芯搬运等;浇注工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并且工人免受了高热烘烤,劳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砂处理工部基本使型砂得到了封闭运行;普遍采用旧砂再生和其他处理技术,四废(废砂、废渣、粉尘、废气)的排放量少于我国排放量的1/10;一系列新兴的铸造成型技术(如金属型、壳型、消失模铸造等)用于铸件生产,与砂型铸造相比,铸造环境得到很大改观;铸造企业的设计者清洁化生产意识很强,将铸造车间最常用的皮带运输机尽量封闭起来,并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斗式提升机,大大缩短了回砂路程。 2我国铸造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铸造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大约20 年,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铸造业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电力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机械制造装备中,铸件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如内燃机大约占80%,液压件、泵类机械占50%~60%、拖拉机占50%~80%。汽车中的关键部件几乎由铸造而成;而矿山、电站、冶金等重大设备均依赖于大型铸锻件。我国铸造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较少。从铸造产业结构来看,企业既有从属于主机生产厂的铸造分场或车间,也有专业铸造厂,还有大量的乡镇铸造厂。就生产水平和规模来看,既有机械化程度高、工艺先进、年产数万吨铸件的大型铸造厂,也有设备简陋、手工操作、工艺落后、年产百余吨铸件的小型铸造厂。近几年,由于受能源、环境因素和劳动力价格的影

提高连铸生产能力的措施与效果

提高连铸生产能力的措施与效果 摘要: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随着钢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其连铸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铁水逐步增多,需要提升连铸生产能力,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钢铁方面的快速生产,确保钢铁企业的经济快速发展。本文首先针对连铸设备进行一定的阐述,然后分析具体的连铸生产能力提升措施,包括做好生产组织优化工作、对生产线工序进行优化、提升中间包利用的效率、异钢种连浇技术的优化、特殊钢种生产组织优化以及提高连铸生产浇铸速度。最后论述具体的提升效果,旨在能够通过专业技术去提高钢铁企业的连铸生产能力,有效实现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钢铁企业;连铸生产能力;浇铸速度 引言:对于某钢铁企业来说,该企业具有3座5050m³的高炉工艺设备。在进行高炉建设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其3号炉的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同时进行BC-QS炉顶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运营成本的控制,有效提升了某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高炉的燃料比最低能够达到480公斤/吨,煤比能够达到183公斤/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连铸设备概述 为了能够实现钢铁企业连铸生产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其连铸设备进行一定的了解。对于某钢铁企业的连铸设备来说,该企业的连铸机分别为两台2150mm连铸机、一台1650mm连铸机和一台2300mm连铸机,其中2300mm连铸机为厚板铸机,连铸基本半径为9.5m,连铸机流间距为6.5m,铸机的长度为34.979m。铸坯定尺长度在6000-10200mm之间,而且连铸机拉速范围在0.5-2.5m/min。其工作拉速为0.9-1.7m/min,平均浇铸时间为52.5min/炉,作业率大概为87.6%[1]。 2 提高连铸生产能力的措施 2.1做好生产组织优化工作

连铸板坯精整工艺分析与应用

连铸板坯精整工艺分析与应用 Chapter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Chapter 2:连铸板坯精整工艺的概述 2.1 连铸板坯工艺流程 2.2 连铸板坯精整技术的基本原理 2.3 连铸板坯精整工艺发展历程 Chapter 3:连铸板坯精整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3.1 连铸板坯精整过程机理 3.2 连铸板坯精整过程的影响因素 3.3 连铸板坯精整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Chapter 4:连铸板坯精整技术的应用 4.1 连铸板坯表面质量的控制 4.2 连铸板坯尺寸精度的提高 4.3 连铸板坯组织性能的改善 4.4 连铸板坯的各项综合性能提升 Chapter 5:连铸板坯精整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展望5.1 连铸板坯精整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2 连铸板坯精整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5.3 连铸板坯精整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前景

Chapter 6:结论与参考文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参考文献Chapter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连铸成为了钢铁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炼钢方法之一,也成为了钢铁行业的主要技术之一。连铸是指在连续的铸模中不断地浇铸钢水,使其凝固成为铸坯的过程。连铸板坯因其产品厚度规格准确、表面平整、断面形状大小一致等优点而备受钢铁企业的青睐。 然而,在连铸生产中,板坯表面平整度和断面形状常常存在差异,这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与性能,还会影响到机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效率。因此,为了保证连铸板坯的质量,提高钢铁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连铸板坯的精整工艺愈发成为钢铁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项关于连铸板坯精整工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连铸板坯表面质量控制、尺寸精度提高、组织性能改善等方面。其中,涡流切割、脉冲喷射等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为连铸板坯的精整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在连铸板坯的精整工艺中,数值模拟技术、工艺参数的优化、设备改良等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1.3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论文主要对连铸板坯的精整工艺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连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