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清热药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中西药合理应用是指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合理选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的方法。

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常见的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一、中西药合理用药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抗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较为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海金沙与西药头孢呋辛,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抗菌消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活血化瘀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的药物与西药血栓溶解剂。

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西药可以溶解血栓,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3.温通经络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风湿病等疾病时,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温通经络的药物与西药非甾体抗炎药。

中药可以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西药可以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4.改善免疫功能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以及西药免疫调节剂。

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西药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及西药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中药可以促进吸收和利用,西药可以补充不足,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营养平衡。

二、中西药配伍用药1.中药有益于西药疗效增强:有些中药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

例如,当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过程。

2.中药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有些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例如,当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连解毒剂,可以减少肝肾毒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药缓解西药副作用:有些中药可以缓解西药的副作用。

例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西洋参,可以缓解药物的镇静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4.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互相促进:有些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以互相促进作用。

常用清热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清热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清热药的合理应用)在线考试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
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黄连上清丸
B.龙胆泻肝丸
C.银黄颗粒
D.藿香正气丸
1、
清热药常分为以下几类
A.清热解毒药
B.清热泻火药
C.清热凉血药

D.清热燥湿药
E.清虚热药
E.葛根芩连丸
2、
用于温病发热,热毒发斑,喉痹,痄腮 ,火眼,丹毒,痈肿的中成药是
A.葛根芩连丸
B.龙胆泻肝丸
C.银黄颗粒
D.藿香正气丸
E.板蓝根颗粒
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安全性:保证用药安全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新版指南在编 写中既重视中医证候、妊娠、配伍、饮食等传统用药禁忌,同时更加 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中成药不良反应 通告和警示,对权威杂志不良反应的报道,采取科学、求实、审慎的 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以介绍,既不掩盖事实,又不夸大宣 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 使用
内容提要
一、《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 二、《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特色优势 三、《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合理使用
2
一、《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
1.《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编写目的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是WHO推行基本药物理念,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
根据君、臣、佐、使制方之法,精 炼地分析方剂配伍。
14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
【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根据收载品种所确定的功能主治, 按病证不同分项叙述,突出辨证用 药的理法特色,保持功能与主治的 完整和统一。 对收载品种临床报道延伸应用有较 好临床基础,且符合中医异病同治 用药原则者予以载录,以供临床应 用时参考。
16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
【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主要根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 参照核心期刊中报道的临床应用 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3)结合 药品说明书进行综合归纳,力求 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品种不良反应 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临床常用清热中药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清热中药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清热药的合理应用中医基础导入:什么叫热?火?“热”的病理改变性质致病特点病症特点上炎一派阳热征象易扰心神发热、面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神昏。

燔灼易伤津液,易于耗气口渴、尿少、便结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急迫易于生风易于动血发病急、传变快抽搐、目睛上吊脉数、出血腐物易致肿疡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溃烂一、清热药的使用原则1.辨药性用药(一)热者寒之①石膏大寒,常用以清退高热,味辛横散,质重下降,色白入肺经,可宣降肺气,故又常用治肺热喘咳。

②枯黄芩(片黄芩)轻飘,善清肺经热,子黄芩(条黄芩)质实下行,善清大肠热。

③鱼腥草鲜品味腥,可达于气血腐败之腥秽处,治疗肺痈。

④龙胆草大苦大寒,《本草求真》谓:“苟非气壮实热者,率尔轻投,其败也矣”。

⑤金银花性极中和,故无禁忌。

《本草从新》:“土茯苓又名冷饭团,甘、淡、平,⑥古代灾荒年间以之代粮,故可大量服用。

”《本草纲目》载:“近有好淫之人,多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

惟锉土萆薢(土茯苓)三两,或加皂荚、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不数剂,多瘥,等等。

2.辨证候用药(一)辨热证部位用药①热在血分当用清热凉血药如生地、玄参等,若用入走气分的芦根、天花粉等清热药,药不达病所,难以取效。

②热在肺经,表现为咽喉肿痛等,当用主归肺经的清热药山豆根、射干等,若用主归大肠经的秦皮、白头翁等,恐难奏效。

(二)辨热证虚实用药①如阴虚内热证,需用清虚热药如青蒿、地骨皮等,如用苦寒之清热燥湿之品黄连、黄柏,苦燥伤阴,不利于治疗。

(三) 辨证要点清热药乃寒凉之品,应用必须有身热、脉数、舌红、口渴、烦躁、便干、尿赤等热象为凭,不可无证候凭据而滥用。

3.辨体质用药(一) 辨证要点①素体壮实而患热证,清热药可大剂量使用,急清热邪,以免拖延病期。

②素体虚弱而患热证者,应用清热药需考虑体质,不可大剂量使用,防止引起食减、腹痛、便溏等寒中反应。

中药学清热药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总结
清热药是中药学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降火降温,用于治疗热病、感染性疾病等症状。

以下是对中药学清热药的总结:
1. 特点:清热药物具有清热解毒、降火降温的特点,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降低体温,缓解炎症反应,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分类:根据功效和药性,清热药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等几类。

- 清热解毒药:如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痈疽等热毒病症。

- 清热泻火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泻火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热、口腔溃疡、痈疽等症状。

- 清热凉血药:如生地、芦荟、玄参等,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血症、口腔溃疡等症状。

3. 性味与功效:清热药物的性味多为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等功效。

它们可以清除体内的热邪、毒素,降低体温,改善炎症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4. 应用范围:清热药物广泛应用于热病、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口腔溃疡等症状的治疗中。

在中医药中,清热药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清热药物时,应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遵医嘱服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连续使用。

同时,清热药物也有一定的禁忌与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仅有抗感染作用 ➢ 清热药毒副作用小。
1、抗病原微生物
C、抗菌作用
➢ 抗菌谱 清热药抗菌谱较广。
➢ 抗菌机理 尚不清楚 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 现皱缩并折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干扰糖代谢等。
➢ 抗菌有效成分 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 三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 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 (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 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方法学研究
➢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简单地说是将受试物经 口给予动物后,取其血清作用药物源加入离体 反应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方法。
➢ 该方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 ✓ 确定供血清动物 ✓ 给药(剂量?次数?) ✓ 采血(时间?) ✓ 分离血清(灭活?) ✓ 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实验观察(加入量?)或
➢ 一般而言,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弱,对 全身感染而言鲜能起效,对一些局部感染如 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能达到抗生浓度,效 果不错。
➢ 配伍或组成复方后抗生范围扩大。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抗菌作用弱。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 确切,改善全身症状显著。
➢ 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单味药还是 其有效成分的抗菌强度,一般均不及抗 生素。
➢ 他们认为这对中药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中药与西药 不同,它不是一个单体化合物,而是大量化合物的 混合体,中药中的每种化合物进入体内都可能经代 谢生成结构不同的其他化合物,在体内发挥药理作 用。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反应这些变化,而直接 添加药物则不能。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中成药是指由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它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方便易用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常用的中成药,并讨论其合理使用。

1.当归:主要用于调经活血、补血养颜,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女病症。

合理使用当归,需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导致出血。

2.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作用,适用于体虚乏力、气短乏力等症状。

但是因其性温热,痰湿内盛者慎用。

3.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

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

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水肿和电解质紊乱。

4.陈皮:陈皮味辛性温,主要用于理气消食。

适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过量使用会导致焦渴、口干。

5.五味子:主要用于益气健脾,固肾收精,适用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因性温热,虚热内盛者慎用。

6.木瓜蛋白酶: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等症状。

但因其酶活性较高,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7.当归血建:主要用于补血养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

但贫血非懵病症状者慎用。

8.石菖蒲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烦不宁等症状。

但因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遵医嘱使用。

9.逍遥丸:主要用于舒肝理气,适用于情绪波动、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性温血暖者慎用。

10.清宁胶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但因药效强烈,需遵医嘱使用。

11.金银花颗粒: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但因性寒湿者慎用。

12.乌鸡白凤丸:主要用于滋阴养血、补肺益气,适用于肺燥干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但病理改变明显者慎用。

13.参附胶囊: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

但因其性温血瘀者慎用。

14.人参片:主要用于益气生津、安神定志,适用于气虚懒言、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人参为温补药物,阳虚患者慎用。

15.三七伤药片:主要用于止血、消肿,适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