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根据龙岩中心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规划图布局,此次设计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位于工业学校右侧,道路中心桩号为K0+364.00,同时该天桥连接龙祥小区及莲南路工业学校站道路两侧的公交车站,服务于学校及周边居民,人流量大。

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桥位处道路现状图二、设计依据(1)《中标通知书》(龙岩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桥位处1:500地形图。

(3)现有相关道路的设计图纸和现场测量资料。

(4)现状管线资料. 三、设计采用及参考的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8)《公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JTG C30-2002)(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13)《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四、桥址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城区中部,地貌属山麓斜坡堆积阶地,地形较平坦。

2.地质构造环境根据现场踏勘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大的断层通过,无大的断裂破碎带等重大地质构造存在,该场地为地质构造稳定地块,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3.岩土构成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结果,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有:上部为①杂填土,中部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Q4al-pl)的②粉质粘土、③含卵石粉质粘土、④粉质粘土、⑤含角砾粉质粘土、⑥含碎石粉质粘土,下部基岩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地层,岩性为⑦中风化石灰岩。

过街天桥初步设计说明

过街天桥初步设计说明

金尚路(林后西路路口)人行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一、工程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宸鸿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湖里火炬高新区信息光电园坂尚路,公司规模庞大,目前有员工约4万人。

信息光电园内还有敏讯信息技术公司、龙净环保等多家科技公司。

该信息光电园内大量职工租住在金尚路以西的林后村。

职工上下班的路径为:东侧以林后溪路出入,横穿金尚路,进入林后村。

该路段上,金尚路最近斑马线位于林后溪路路口约100m,金尚路上林后村出入口有多处,最远处离林后溪路口约100m。

宸鸿科技有限公司向市有关部门反映,其厂区职工上、下班人流量大,而该时段金尚路车流量也很大,使职工安全过街存在隐患。

2011年01月,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委托我院对金尚路(林后溪路路口)人行过街设施进行调查整理,结果显示,该路段两侧均有居民住宅区,附近有公交站,上下班时间,过街人流量大,车行量大,存在人车混流,既造成交通拥堵,也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

解决上述问题,需在林后溪与金尚路交叉口附近,新建一座天桥,满足职工上下班过街需求。

我院于2011年04月受市市政开发建设总公司委托,进行《金尚路(林后西路路口)人行天桥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并于当月收到规划局市政方案批复。

2011年05月,我院进行《金尚路(林后西路路口)人行天桥工程》工可文件编制,并收到发改委批复。

2011年6月,该项目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文件为施工图设计汇编。

二、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项目委托书》(厦门市市政开发建设总公司 2011.01)2.天桥桥址处1:1000地形图(我院测量)3.市政工程设计方案批复通知书(市政方字第350206*********号)三、编制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8.《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4. 现行的其他国标、行业标准、以及厦门地方法规四、编制的范围及内容本施工图设计包含天桥主体结构、附属部分设计。

天桥设计说明

天桥设计说明

1.0 工程概述本天桥位于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吴中区段ZHKSLWZD-2标段,是苏州市中环快速路的跨线桥梁。

本桥为行人专用通道,可满足此路段沿线居民的过街需求,使过街设施的设置更加完善合理,也便于道路两边商业开发。

同时保证了中环快速路交通通行顺畅,也保证了行人的过街安全。

本桥于中环快速路EK59+570.00处实现跨越,与中环路正交。

天桥东西两侧均设置人行梯道和无障碍坡道(非机动车推行坡道)。

2.0 设计依据(1)《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吴中区段ZHKSLWZD-2标段勘察设计合同协议书》(吴中区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关于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吴中区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苏发改中心〔2012〕216号文)(3)《关于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吴中区段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苏发改中心〔2012〕247号文)(4)《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5)《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吴中区段ZHKSLWZD-2标段初步设计》(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6)《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7)苏州市各分区详规(8)《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9)《苏州市中环快速路规划》(2011)(10)《江苏省干线公路网规划》(江苏省交通运输厅)(11)《苏州市干线公路网规划》(苏州市交通运输局)(12)《江苏省航道网规划》(江苏省航道局)(13)《苏州市航道网规划》(苏州市航道处)(14)《2020年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15)《吴中区分区规划图》(16)《苏州市木渎镇控制性详规》(17)《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18)《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胥江以北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9月)(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苏州胥口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1)多次方案会议意见及相关调查资料3.0 主要测设经过2012年9月14日召开了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会后项目组依据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精神及意见对初步设计各专业进行了优化调整。

路口人行天桥工程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

路口人行天桥工程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

路口人行天桥工程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海尔路与鲁源路平交口,现状为灯控平交口,人行过街方式主要为斑马线过街。

由于道路纵坡较大,为保障交叉口四个象限的人行过街安全,路口设置人行天桥满足安全过街的需求。

12主要设计内容本项目设计主要内容为人行天桥,道路部分的设计主要内容为新建临时开口、新建临时便道以及新建渠化岛。

13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本次设计仅包含一个新增开口内容及新建的临时便道,设计道路道路等级为特殊道路,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2009年版本)并参考结合地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O64-2023)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3、道路部分设计3.1临时开口(蓝色金典小区)因天桥施工需占用现状小区的车行出入口,设计新开设出入口,满足小区出行的需求,出入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新增出入口宽度为5.8米,与现状道路平交。

路面具体结构层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厚4c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0.6kg∕m2)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厚6cm改性乳化沥青透层(0.7~1.51∕m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mm基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底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Cm总厚度:50.6cm3.2临时便道(银座小区)因人行天桥梯道占用现状小区的出入通道,设计还建一条临时出入便道,满足小区出入的需求。

便道的标准宽度为4m,前后顺接现状的便道。

便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3.2.1平面设计道路起终点衔接现状道路,全长24・97米,设置一道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为实度,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0~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零填及挖方路基”一栏的要求。

纵断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二30mm平整度:≤15nυn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弯沉值:383.1(O,O1mm)4.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掺量4%)4.2.1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7%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5mm,-20mm横坡:±0.5%且不反坡厚度:÷20mm,-15%层厚13,满足单车道通行的需求。

001设计说明040614

001设计说明040614

图号:FHQ-001 凤凰山天桥设计说明一、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1、设计标准设计荷载:人群荷载3.5kN/m2桥梁宽度:净-5.0m+2x0.5m防撞栏桥面纵坡0.55%,横坡为0.00%2、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二、主要材料1、混凝土:叠拱拱片、立柱、桥面板、采用C40混凝土,拱腹挡墙、防撞栏、拱片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采用C30混凝土,上山楼梯、U型桥台台身及侧墙采用C25混凝土。

2、钢材:普通钢筋直径小于12mm为Ⅰ级钢筋,其余均采用Ⅱ级钢筋,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 13013—91)和(GB 1499—98)的有关规定。

钢板为A3钢,应符合国家标准(GB 700—88)的规定。

3、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15cm的C40防水混凝土。

三、设计要点1、本桥上部采用一跨净跨为43.8m的主拱,配合三跨净跨分别为7.2m、9.8m、11.0m的腹拱的叠拱形式,且拱为钢筋砼实体式空腹拱,空腹采用轻质骨料填充,人工分层压实。

2、本桥下部桥墩采用U型桥台及天然扩大基础。

3、拱片与扩大基础采用铰接,主拱左侧的水平推力为9710kN,竖向反力为7835kN;右侧的水平推力为9270kN,竖向反力为7280kN。

基础基底承载力要求不小于900Kpa。

4、因温差较小,桥台与背墙间设置假缝。

四、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关本桥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本桥设计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先浇筑拱片及拱腹挡墙混凝土,待上部主体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填筑轻质骨料及拆模,进行桥面铺装及防撞栏施工。

2、拱片内主筋较密,设计采用闪光对焊。

对主筋较密净距较小的局部部分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粒径,应考虑采用小石子混凝土或钢渣混凝土浇筑,并充分震捣,防止出现空洞,确保混凝土质量。

天津快速路汾水道人行天桥钢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天津快速路汾水道人行天桥钢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人行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依据二、工程概述总体概述本次设计的天桥为两座,分别设在主线桥梁左右两侧,其具体位置参见桥位平面图。

天桥上部结构为一跨简支钢箱梁结构,主梁全长为46.48米,计算跨径为45m。

钢箱梁高2~2.0174m,宽3.5m,钢箱梁跨中向上设置5cm的二次抛物线形预拱度。

全桥分三段在工厂分节制作,现场采用对接焊缝拼接,拼接时架设临时支撑。

主桥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基础为承台加钻孔灌注桩基础。

梯道全部采用钢结构梯道,下部结构采用矩形墩,基础为承台加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面设0.89%单向纵坡和双向1%的横坡,桥面钢板顶部铺设1.2cm厚彩色橡胶板。

三、采用规范、标准(一)、主要规范、标准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2、《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CJJ77-98)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8、《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2-2005))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0、《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二)、参考规范、标准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4、《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YB9254-95)四、主要技术标准(一)、荷载1、人群荷载 5.0kN/m22、温度荷载体系升降温差为±50℃3、雪荷载 0.4 kN/m24、基本风压 0.6 kN/m25、偶然荷载地震荷载:地震的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g),结构物按Ⅶ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g)。

01变 红桥北大街天桥施工图总说明

01变 红桥北大街天桥施工图总说明

红桥北大街人行天桥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天津市中心城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2009~2020)》(待批)。

2、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

3、《红桥北大街人行天桥设计任务委托书》。

4、《红桥北大街人行天桥中标通知书》。

5、《红桥北大街人行天桥规划选址批复》。

6、《红桥北大街人行天桥方案设计报规划批复》。

6、《红桥北大街天桥初步设计文件批复》。

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天津市勘察院。

8、《关于人行天桥建设位置与地铁关系征求意见的函》,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5月。

二、工作过程根据《天津市中心城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2009~2020)》,按照市领导进一步落实2011年民心工程的要求,受天津市市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进行本项目建议书、工可、设计方案、初设、施工图的编制工作。

2010年12月,我院接到任务后非常重视,项目组成员多次去现场查勘、调研,并与规划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的结合,对设计方案进行多轮比选。

2011年1月13日~5月14日期间,我院就设计方案向天津市建交委、规划局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多次汇报,根据会议精神,确定该天桥为临时天桥,桥型和规模也基本确定,在此期间:2011年3月15日,完成项目建议书;2011年4月21日,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2011年5月4日,完成方案设计;2011年5月11日,完成初步设计;现开展工程施工图设计。

三、工程概况(一)、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红桥北大街人行天桥位于红桥区西沽公园附近,和红桥区少年宫紧邻。

由于在此地已有地铁线规划设计,所以拟建的红桥北大街人行天桥为临时性建筑,解决近几年之内人们出行交通安全问题。

(二)、工程地质概况本次勘察最大深度40.00m,共钻两个孔。

在深度约40.00m范围内,本场地缺失全新统新近组坑底淤积层Q43Nsi(地层编号2),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 (地层编号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地层编号7),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相沉积层Q3dmc(地层编号10)。

人行天桥设计说明

人行天桥设计说明

人行天桥设计说明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本天桥位于环城路改造路段,在桩号K0+333处跨越环城路。

周边为新兴商业、银行、学校、居民生活区,北面是公园,南面接1号居住小区,新建人行天桥以解决周边人行交通问题。

根据实际调查,桥位处管线纵多,特别是道路东侧。

管线分布如下:西侧:(1)D600污水管(2)D1650雨水管(3)0.38KV路灯线(4)预留电力线东侧:(1)0.38KV路灯线(2)D250燃气管(3)D400雨水管(4)10KV高压线+配电箱(5)D400供水管(6)11KV高压线(7)电信,移动光缆新建人行天桥主跨采用38m跨预制钢箱梁。

主桥宽为5.0m,梁高为1.8m;楼梯采用钢结构,宽度为4.0m。

主桥西侧桥墩采用φ60cm钢管混凝土固结墩,东侧桥墩采用φ60cm钢管混凝土简支墩,楼梯采用φ60cm混凝土墩。

天桥主梁设绿化花槽,楼梯不设置绿化槽。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三、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按相关规范计算取值;2、桥下净空:车行道范围不小于5m,人行道范围不小于2.5m;3、地震荷载: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

5、花槽荷载(含植物及土):主桥不大于5kN/m(单侧)。

6、桥宽:主桥总宽5.0m,其中人行道净宽3m;楼梯总宽4.0m,其中人行部分净宽2.8m,自行车推车带宽度为0.4m,自行车推车带设于楼梯两侧。

7、花槽宽度:主桥两侧均设花槽,主桥宽度为0.8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根据龙岩中心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规划图布局,此次设计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位于工业学校右侧,道路中心桩号为K0+364.00,同时该天桥连接龙祥小区及莲南路工业学校站道路两侧的公交车站,服务于学校及周边居民,人流量大。

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桥位处道路现状图二、设计依据(1)《中标通知书》(龙岩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桥位处1:500地形图。

(3)现有相关道路的设计图纸和现场测量资料。

(4)现状管线资料。

三、设计采用及参考的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8)《公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JTG C30-2002)(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13)《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四、桥址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城区中部,地貌属山麓斜坡堆积阶地,地形较平坦。

2.地质构造环境根据现场踏勘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大的断层通过,无大的断裂破碎带等重大地质构造存在,该场地为地质构造稳定地块,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3.岩土构成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结果,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有:上部为①杂填土,中部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Q4al-pl)的②粉质粘土、③含卵石粉质粘土、④粉质粘土、⑤含角砾粉质粘土、⑥含碎石粉质粘土,下部基岩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地层,岩性为⑦中风化石灰岩。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杂填土(Qml):灰黄色、灰褐色,松散,成分主要以人工砼、碎石、粘性土组成,填土堆填时间大于5年,其中人工砼、碎石含量约20-35%。

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层厚为0.50-3.20m,工程地质性质差。

②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褐红色,可塑-硬塑状态,粘性强,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层厚为 6.10-18.70m,顶板埋深为0.50-3.20m,顶板相对高程为343.09-345.76m,工程地质性能中等。

③含卵石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褐灰色,可塑-硬塑状态,卵石含量25-35%,粒径20-50mm,多呈次圆形,成分以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多呈中风化状态,分布不均匀,土质一般。

本次勘察ZK1-ZK6钻孔有揭露,层厚为2.20-7.70m,顶板埋深为9.20-13.20m,顶板相对高程为333.03-337.47m,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④粉质粘土(Q4al-pl):灰黄色,可塑,局部呈硬塑状态,粘性强,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本次勘察ZK1-ZK6钻孔有揭露,层厚为8.10-17.80m,顶板埋深为11.50-19.20m,顶板相对高程为326.69-335.27m,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⑤含角砾粉质粘土(Q4al-pl):褐红色、灰褐色、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角砾含量25-35%,粒径一般为3-18mm,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砂砾岩等,局部夹有薄层的粘性土层。

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除ZK1-ZK6钻孔外其它钻孔均有揭穿,揭穿层厚为4.30-11.20m,控制层厚为8.20-22.49m,顶板埋深为11.00-29.30m,顶板相对高程为317.29-334.87m,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⑥含碎石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褐灰色,硬塑,局部呈可塑状态,碎石含量25-30%,粒径20-50mm,局部达到80mm,多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硅质岩,多呈强、中风化状态,分布不均匀,土质一般,局部夹有薄层的中风化石灰岩。

本次勘察ZK7-ZK12钻孔有揭露,并揭穿,层厚为7.00-11.20m,顶板埋深为21.20-28.10m,顶板相对高程为318.16-324.67m,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⑦中风化石灰岩(P1q):灰色、深灰色、黑灰色,中厚层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有溶蚀现象,岩石较完整,新鲜,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局部呈长柱状。

岩石质量指标RQD值总体介于40-65%,少部分10-20%,按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类属较硬岩,按岩石完整性的定性分类属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本次勘察ZK7-ZK12钻孔有揭露,未揭穿,控制层厚为6.46-9.36m,顶板埋深为30.40-35.10m,顶板相对高程为311.16-315.47m,工程地质性能好。

4.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本场地环境类别属于Ⅱ类, 按地层渗透性影响属弱透水土层。

地层渗透性按B类考虑。

,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5.地质构造与地震建筑场地地势开阔,无对抗震不利的不良地形、构造,场地范围内无断层通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确定设计特征周期(Tg)为0.35S。

构造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五、天桥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车速:40km/h;3.设计荷载:人群荷载5.0kN/m2,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取值。

4.桥下净高:机动车道范围内≥5.0m,非机动车道≥4.0m。

5.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类别:C类。

6.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7.环境类别:Ⅰ类。

8.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

六、结构材料1.主梁:Q345C钢材。

2.梯道:Q345C钢材。

3.栏杆:成品栏杆。

4.桥面铺装:采用C30砼铺装(主桥5~7.0cm)+2cm厚防滑地砖。

桥墩:采用C30混凝土。

5.承台:采用C30混凝土。

6.垫层:采用C15混凝土。

7.桩基:采用C25水下混凝土。

七、天桥总体布置1.天桥位置天桥左右两侧梯坡道均位于现状道路两侧人行道上。

2.上部结构梁体采用焊接钢箱梁,天桥桥面净宽 3.328m,含栏杆及花槽全宽3.628m。

3.下部结构(1)桥墩及梯道支墩:主桥桥墩采用2根D600mm钢圆柱墩,梯道墩采用D600mm钢圆柱墩。

钢圆柱墩内均填充C30微膨胀砼。

(2)基础:全桥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径均采用1.2m。

4.梯道天桥共设计2个1:2梯道及2个1:4梯道。

梯道宽为3.4m,梯道上部结构采用梁高0.3m钢箱梁。

5.桥面桥面铺装采用C30钢筋砼铺装+20mm厚印华地砖,梯道、转角平台铺装采用20mm厚砂浆+20mm厚印华地砖。

6.支座桥墩采用GPZ(II)橡胶支座,梯道桥墩处采用2cm厚油毛毡。

7.附属防雷接地采用人行天桥基础钻孔灌注桩钢筋做自然接地体。

天桥梯坡道进口附近设人行天桥标志,共4块。

天桥每侧挂一块限高标志牌及一块桥铭牌。

八、基础施工1、钻孔灌注桩和扩大基础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及验收技术规程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2、基础施工前应先探明基础范围内管线布置情况。

3、基础顶面标高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预埋钢板表面必须平整,并处于水平,以保证墩柱的安装精度。

4、摩擦桩终孔原则:达到设计桩长,且与地勘部门提供的地质情况出入不大。

终孔前需事先与设计人员校对实际地质情况与地勘部门提供资料的差异,并取得监理及设计人员同意后方可终孔。

嵌岩桩终孔原则:全断面。

5、桩端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

九、钢结构制作1、天桥主梁主要结构部件采用Q345C钢材。

2、钢梁的制造:钢梁的制造应符合钢桥制造规范及钢结构制造有关规范。

主要箱形构件,均采用开坡口熔透的自动焊或半自动焊。

其他次要构件的角焊缝采用不熔透的手工焊接。

对接采用铲平的熔透的对接焊。

杆件对接板的焊缝应错开,不能在同一断面上。

熔透焊缝全部进行超声波探伤。

焊接前的焊缝边母材必须用手提砂轮除锈,焊成杆件后应喷砂或抛丸除锈。

后喷涂二道环氧富锌底漆,运往工地安装。

主梁钢结构在工厂制造,在工地吊装。

3、焊接要求:(1)钢材及焊接材料技术要求:钢材及焊接材料其性能和质量(钢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具有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2)采用自动或半自动埋弧焊。

焊条、焊丝、焊剂的选用,应符合国标要求并与主体金属相适应。

(3)焊缝的主要型式:对接焊缝(全焊透):用于顶板与顶板,底板与底板,腹板与腹板之间的连接,以及构件间对接连接。

当不同板厚钢板对接时,应将较厚板的一面或二面加工成斜坡,其坡度≤1:6。

不同宽度的板对接时,亦同样处理。

对接焊缝必须按规范要求开相应的“V”形坡口。

对全焊透的对接焊缝,清除背面的焊碴,或加垫板单面焊接。

施焊后的焊缝应进行垂直焊缝方向的打磨,和顺过渡。

其突出弧面的高度不应超过lmm。

双面贴角焊缝:主要用于横隔梁与顶板、底板、腹板,挑梁与顶板、腹板,纵向加劲与顶板、底板、腹板、垂直加劲、横隔梁、挑梁等连接。

(4)焊接检查:焊缝等级及检查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7.2.7条规定执行。

(5)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腹板与顶底板的焊缝质量等级应为一级,其余均应至少达到二级。

4、钢梁防护:采用油漆涂层系统防护。

涂装前钢结构表面处理后,钢材表面应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以40~75微米为宜,一般不超过100微米。

表面除锈质量等级必须达到Sa2.5级,箱梁外油漆(包括楼梯油漆)涂料采用三层:第一层:702环氧富锌漆(灰),干模厚度70 μm。

第二层:842环氧云铁底漆,干模厚度70 μm。

第三层:氯化橡胶面漆,干模厚度70 μm。

三层涂料合计干膜厚度为210μm。

全部三层油漆由工厂制造钢结构时完成。

天桥成桥后,应根据施工过程的损坏情况进行补漆。

在箱梁内的油漆(包括焊缝)采用二层油漆:表面处理:防锈等级Sa2.5;第一层:702环氧富锌漆(灰),干膜厚度70μm。

第二层:842环氧云铁底漆,干膜厚度70μm。

二层涂料合计于膜厚度140μm。

箱梁内室封闭前,必须采取措施尽可能将箱室内水气湿气排除干净后再封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