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学2之第十八章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合集下载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经济意义
经济的 边际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
固定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探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331)
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矿产资源
(一)井田划分的原则
1、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2、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3、要处理好相邻井田的关系 4、要为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 5、要有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任务首页
上页
下页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1—河流;2—煤层露头;3—城镇;4—铁路;5—大断层;6—小煤窑;一~九—划分的矿井
任务首页
上页
下页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阶段斜长一般为几百米至上千米.随着强力胶带运输机和 大型防爆绞车的大量应用,近年来,阶段斜长增长量很大.
每个阶段都有独立的运输和通风系统.如:在阶段下部边 界开掘阶段运输大巷(兼作进风巷),在阶段上部边界开掘阶 段回风大巷,为整个阶段服务.上阶段采完后,该阶段的运输 大巷作为下一阶段的回风大巷。
课题目录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二)井田人为境界的划分方法
1、垂直划分
相邻矿井以某一垂直面为界,沿境界线两侧备留井的边界煤柱称为垂直 划分。
2、水平划分
以一定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并沿该煤层底板等高线留置边界煤柱, 这种方法称作水平划分。
3、按煤组划分
按煤层(组)间距的大小来划分矿界,把煤层间距较小的相信煤层划归 一个矿井开采,把层间距较大的煤层煤层(组)划归另一个矿井开采。

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02
巷道布置基础知识
巷道的作用与分类
巷道的作用
巷道是矿井生产的基础设施,用于运输、通风、排水、行人 等,是连接井上下各个生产环节的纽带。
巷道的分类
根据巷道的用途和服务范围,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 回采巷道三类。
巷道断面形状与尺寸
巷道断面形状
常见的巷道断面形状有矩形、梯形、拱形、圆形等,不同的断面形状适用于不同 的地质条件和用途。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手段,对 巷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巷道的 掘进效率和安全性。
确定合理的断面尺寸
根据巷道用途和通过能力等因素,确 定合理的断面尺寸,以确保巷道的稳 定性和经济性。
采用先进支护方式与材料
推广新型支护方式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井田开拓巷道 布置将实现智能化,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01
绿色开采理念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井田开拓巷道布 置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02
03
多学科融合
未来井田开拓巷道布置将融合地质学、 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形 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选用高性能支护材料
选用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性能优异的支护材料,如高强度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提高巷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加强支护结构监测与维护
建立完善的支护结构监测与维护制度,定期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查、 评估和维修,确保巷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05
井田开拓巷道布置实例 分析
实例一:某煤矿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03

矿井开拓与井巷布置

矿井开拓与井巷布置

4、开采顺序、采区及开采水平的接替方案;
5、矿井开拓延深或技术改造方案。
二、确定矿井开拓方式的原则
矿井开拓方式决定着矿井生产系统的总体布局,在确定矿井开拓方式 时,应慎重考虑以下原则:
1、矿井开拓方式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地形、水文、表土层
厚度、井型、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多方案比较后确定。 2、技术上合理,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技改投资要少。争取快见煤早
第二节 矿井开拓方式
一、矿井开拓方式应考虑的主要内容
矿井开拓方式主要是指由地表进入(或接近)煤层的井 筒方式。选择矿井开拓方式时,应确定以下主要内容: 1、井筒形式和数目,井口和地面工业场地的位置;
2、矿井划分阶段段数、阶段垂高(即运输水平至回风水
平的高差); 3、井底车场的形式和主要巷道的位置;
(1)斜井、立井综合开拓 主斜井(敷设胶带输送机)、副立井的开拓方式适合于大型矿井。
(2)前期平硐、后期立井开拓 利用立井的优点,解决通风困难和井田深部辅助提升问题。
(3)平硐、斜井综合开拓
矿井服务年限
井型(万 吨/年) 服务年限不少 于(年) 备 注
1
3~ 6 6 9 15 21 30
5
10 12、12 15、15 20、18 25、20 30、25
《乡镇煤矿设计若干暂行规定》
《乡镇煤矿设计若干暂行规定》 《地方国营煤矿设计若干规定》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注:表中服务年限的两组数据依次为非缺地区和缺煤地区。
一般只能在煤层不厚、不自燃、压力小、服务年限不长的小型矿井采用。
在煤层底板内布置斜井,应选择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和稳定的岩层中。 斜井上方按规定留设保护煤柱。
(3)片盘斜井与斜井分区式开拓的比较 ①片盘斜井初期井巷工程量小、投资少、出煤快,生产管理比较简单, 只要煤层稳定、条件合适,容易完成生产任务。斜井分区式比片盘斜井 井巷工程量大、初期投资较多,适用于井型6万吨以上的矿井。因为产 量高,分摊到吨煤上的总费用则比较少。 ②片盘斜井中,一个片盘只能布置一个区段的工作面,且服务年限 短,因此,斜井延深比较频繁,与生产干扰较大。而斜井分区式开拓阶 段内可布置较多个区段,增产潜力比较大。同时,一个阶段(水平)内 可布置多个采区,不需要频繁延深井筒。 ③片盘开采时,工作面一旦遇到地质变化或发生火灾等事故,生产 将全面停产。而分区式开采,由于各采区均有独立的生产、通风系统, 易于转移工作面或采区,也不影响其它采区的布置或生产。 乡镇煤矿一般井型小,走向长度较短,服务年限不长,有条件时,应 优先考虑采用片盘式开采。

《煤矿开采学》试题(五)及参考答案

《煤矿开采学》试题(五)及参考答案

《煤矿开采学》试题(五)及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2×5=60分)1、井田开拓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1)确定井简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并简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合理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答:采水平的接替;(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2、简要分析矿井生产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开采能力、各生产环节能力、储量条件、安全生产条件。

3、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有哪几种?答:分煤层大巷;分组集中大巷;集中大巷。

4、什么是井底车场?井底车场内副井附近主要有哪些硐室?井底车场: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或硐室的总称。

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水仓、中央煤仓、装载硐室、等候室、调度室、井下爆破材料库等等。

5、一般矿井开拓延深方式有哪几种?直接延深;暗井延深;直接延深结合暗井延深;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新开立井或斜井。

6、井下巷道支护方式有哪几种?木材支护、金属棚支护、砌碹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锚喷支护、锚杆支护等。

7、提高采区的采出率主要有哪些措施?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加大采区范围;减少断层煤柱损失;减少区段煤柱损失或不留区段煤柱。

8、简述综采放顶煤技术的主要优点。

(1)单产高;(2)效率高;(3)成本低;(4)巷道掘进量小、掘进率和巷道维护费用减少,便于采掘接替;(5)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节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装和搬迁费用(6)对煤层厚度变化及地质构造的适应性强。

9、综采工作面主要有哪些设备?与炮采工艺相比,综采工艺方式有哪些优缺点?设备: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皮带运输机、转载机、移动变电站、泵站等。

与炮采工艺相比,综采工艺具有高产、高效、安全、低耗以及劳动条件好、劳动强度小的优点,但对地质条件要求高,工作面设备投资高。

10、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部分?采煤工作面地质概况;采煤方法及工艺流程;顶板管理方法;采煤工作面的风量、风速、通风设施、通风监测等通风系统图;运煤、运料的设备及其系统图;供电设施及其系统图;安全技术措施、避灾路线;劳动组织循环图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采煤概论之井田开拓

采煤概论之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第一节基本概念⏹井田开拓:为了采取煤炭,需从地面向井下开掘一系列的井巷。

⏹井筒:从地面向地下开掘的用于行人、通风、运输、提升的通道。

有立、平、斜。

⏹巷道: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用于行人、通风、运输等的通道。

直立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包括:立井、暗立井、溜井。

水平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近似平行。

包括:平硐、平巷、大巷、石门、煤门。

倾斜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的巷道。

包括:斜井、采区上下山。

⏹硐室:空间三个轴线长度相差不大,且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地下巷道。

包括:井底水仓、变电所、绞车房、调度室、候车室。

⏹立井: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竖井。

⏹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

⏹溜井:担负自上而下溜放煤炭任务的暗井。

⏹平硐: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水平巷道。

⏹平巷:沿煤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石门:布置在岩层中和岩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煤门:布置在煤层中和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斜井: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

⏹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

⏹上山: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位于开采水平之上,从主要运输大巷沿煤层或岩⏹层由下向上开掘的倾斜巷道。

⏹下山: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位于开采水平之下,从主要运输大巷沿煤层或岩层由上向下开掘的倾斜巷道。

⏹溜煤眼:专作溜煤用的小斜巷。

生产系统1)运煤系统2)通风系统3)运料排矸系统4)排水系统5)动力供应(电、压风)6)通讯、监测系统井下生产系统示意图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石门;5—运输大巷;6—回风立井;7—回风石门;8—回风大巷;9—采区运输石门;10—采区下部车场底板绕道;11—采区下部车场;12—采区煤仓;13—行人进风巷;14—运输上山;15—轨道上山;16—绞车房;17—采区回风石门;18—采区上部车场;19—采区中部车场;20—区段运输平巷;21—下区段回风平巷;22—联络巷;23—区段回风平巷;24—开切眼;25—采煤工作面。

矿井开拓与井巷布置解析

矿井开拓与井巷布置解析
矿井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
张清华
2012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矿井Biblioteka 拓系统第一节 井田开拓 第二节 矿井开拓方式 第三节 矿井阶段的再划分
第二章 矿井巷道布置
第一节 巷道的分类 第二节 井筒及位置选择 第三节 井底车场及布置 第四节 水平大巷的布置 第五节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章 矿井开拓系统
第一节 井田开拓
井通风、运输等条件综合考虑,实事求是地拟定生产能力。 2、要保证矿井有足够的可采储量 根据所拟定的井型和井田内的可采储量来计算矿井的服务年限。如服
务年限达不到下表的要求,应重新核对矿井的生产能力。有的井田虽有 足够的可采储量,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薄且不稳定,万吨掘进率 很高,保产难度大,则应适当降低井型,使矿井有达产可能。
一、基本概念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 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矿区——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行政区域称为矿区。 矿区开发——矿区根据储量、赋存条件、煤炭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环境 等情况,确定矿区规模、划分井田。规划井田开采方式,规划矿井开采 顺序,确定矿区附属企业 的类别、数目和生产规模,建设过程等,总称 矿区开发。 井田——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井田开拓——为了把地下煤炭顺利采出,必须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 列的巷道进入煤层。井田范围内这些主要巷道的总体部署及其有关参数 的确定,就称为井田开拓。
二、确定矿井开拓方式的原则 矿井开拓方式决定着矿井生产系统的总体布局,在确定矿井开拓方式
时,应慎重考虑以下原则: 1、矿井开拓方式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地形、水文、表土层
厚度、井型、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多方案比较后确定。 2、技术上合理,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技改投资要少。争取快见煤早

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矿井巷道布置课件PPT

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矿井巷道布置课件PPT

(3) 优化联络斜巷布置保证采区巷道系统的完整 性
联络斜巷是由采区的岩石巷道通往综采工作面煤顺 槽的主要通道,它担负着综采工作面的通风、辅助运输、 供电、排水、注浆等主要任务,是构成采区巷道的主要 环节。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从几种联络斜巷布置形式 中组合优化成Y型联络斜巷,这种布置形式能适应多变 的地质条件,能由两条上下山同时联结一条煤顺槽。Y 型联络斜巷的多功能性保证了改革后的巷道布置系统的 完整性。
② 取消与煤层平巷平行重叠布置的采区轨道岩石集中巷 和胶带输送机岩石集中巷。
③ 在采区的上部布置采区的岩石轨道运输巷,与各组中 间上下山相联通;在采区下部边界布置岩石疏水巷;距 切眼60~80m内侧布置边界疏水岩石巷道并联通采区上 部的岩石轨道运输巷和采区下部的岩石疏水巷,构成一 个大回路和几个分组小回路,以使煤流、通风和疏水等 形成系统。解决采区内各岩石巷道的独头通风问题。
③ 采区生产能力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基本上是采区内回 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总和。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 面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3) 巷道布置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扩大采区尺寸,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 采等手段,对采区巷道系统进行合理化、规范化改革后, 采区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① 岩巷掘进率太高,采准巷道的岩巷掘进率一般在25m/ 万t左右。 ② 采区上山至工作面平巷需经过两个坡度270的联络巷, 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效率低。 ③ 下部的岩石集中巷要受上部3个分层上下相邻采煤工 作面的6次采动影响,岩石集中巷维护条件差。
3) 煤、岩巷垂直布置的优越性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改革后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 除克服了传统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种种弊端外,还显 现出以下优越性: (1) 煤岩垂直布置比煤岩平行布置,采区掘进率降低 15~2Om/万t,其中岩巷掘进率降低11~14m/万t。 (2) 由于在采区内回采顺序由跳采改为阶梯式接替,接 替综采工作面铺设胶带输送机的运输顺槽在实体煤一侧 掘进,便于大断面煤顺槽的维护。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方式,也称为开拓方式。

根据井筒(碉)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胴开拓和综合开拓。

1.立井开拓: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2.斜井开拓:主井、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一般以一对斜井开拓井田。

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3.平胴开拓: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

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胴称为主平胴。

4.综合开拓:在复杂的地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井筒形式开拓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因此可以采用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开拓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矿井的生产能力、开采深度、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等级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难度、投资成本、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在立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采用立井方式开拓,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立井开拓具有适应性强、安全可靠度高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校I¾o 在斜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为斜井方式开拓,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斜井开拓具有施工难度较小、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斜井的通风和排水较为困难。

在平胴开拓中,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胴称为主平胴。

平胴开拓具有通风和排水较为容易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且受到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

在综合开拓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井筒形式进行开拓,以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式的优点,降低工程难度和投资成本。

综合开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总之,选择合理的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稳固的底板岩石中。 2.当井田上部冲积层很厚、含水丰富时,需要沿煤层侵蚀带设防
水煤柱,总回风巷布置在防水煤柱内。 3.当井田边界因煤层侵蚀深度不一致而造成标高相差较大时,总
回风巷可根据不同标高分段布置。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4.对于近水平煤层矿井,总回风巷一般与大巷平行,大多布置在 上部煤层或上部岩层中。
第一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二、 下山开采的应用
1、上、下山开采的比较
开采方式
开拓工程量
基建投资 水平垂高 水平服务年限
及接替
运输
上山开采
(井筒、井底车场、石 门等)大

Ha=1/2Hb T短,井筒延深多次;接 替紧张
煤(矸)下运,能力大, 费用低;全矿有折返运 输
上下山开采中的下山开采
(井筒、井底车场、石门等)小
3t固定车厢式矿车 1.5t固定车厢式矿车
900
1t固定车厢式矿车 1t固定车厢式矿车
600
CDC-6/3型600轨距3吨底侧卸式矿车
11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二)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
1.分层运输大巷 :在井田内为一个煤层服务的运 输大巷
(1)煤层距离远 (2)煤层煤质不同,需分装分运 (3)煤层数目少,走向短 优点:初期投入少,见效快 缺点:后期工程量大,维护费高。 2.集中运输大巷 3.分组集中运输大巷
2016/12/9
分层 运输
大巷 布置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2 1
m2
m1
6 3
48
5 7
12
2016/12/9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集中运输大巷布置
在井田内为所有煤层服务的运输 大巷。 优点:各煤层联合开采,大巷工 程量及占用的轨道、管线也少; 可同时进行若干煤层的准备和回 采,开采强度比较大,井下生产 采区比较集中,便于管理;巷道 维护条件好,有利于大巷运输, 且煤柱损失少。 缺点:建井初期工程量大,建井 期长,每个采区都要掘进石门, 采区石门工程量大,经济上不合 理。
2
1
3
4
I
5
I
78
1 2
4
5
6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布置
7 I
9
4
I
8
井田内煤层分为若干煤组时, 为一个煤组服务的运输大巷。 A
5 B
36
各分组集中大巷之间用主要
6 I -- I
石门联系。
煤组内各煤层之间用采区石 门联系。
7
12 4 5
7
3
B
A
13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三)运输大巷的位置 运输大巷作用:为开采上水平各煤层服务;为开
2016/12/9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矿井电机车、矿车类型
井型
矿车类型
小型矿井 ≤60万t
90~180万t
>240万t 高瓦斯矿井
1t(固定式)
1t(固定式) 3t(固定式、底卸
式) 3t(固定式、底卸
式) 5t(底卸式)
电机车类型 蓄电池电机车 无极绳绞车 架线式电机车 架线式电机车
架线式电机车
ii、按中线沿煤层掘进—适合胶带运输; iii、按中线及腰线掘进大巷—适合机车和胶带(可 能穿层)
14
2016/12/9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煤层大巷的适用条件 (1) 煤层赋存不稳定,变化大的小型矿井; (2) 离其他煤层较远的深及中厚煤层,储量小、 服务年限不长; (3) 煤系基底有距离较近富含水层,不易将大巷 布置在煤层底板; (4) 井田走向短、运输大巷服务年限短,煤层厚
16
2016/12/9
项目 掘进及 工期 维护
使用
煤损 安全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3.煤层大巷与岩层大巷的比较
煤层大巷
岩石大巷
施工、设备简单,速度快,工期短, 岩石工程量大,速度慢,费用高;
费用低;超前勘探煤层变化。
工期长。
维护(大巷、管线、轨道、水沟等) 维护条件好,费用低;少维修, 工作量大,费用高;大巷维修频繁, 对生产有利。 影响生产。
对于倾角大于16°,井田倾斜长度较长,可设两个以上水平, 但尽可能减少开采水平。
水平服务年限 TS=ZS/KA
2016/12/9
第一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按煤组划分水平示意图
1-第一水平;2-第二水平
4
2016/12/9
第一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四、 辅助水平的应用 1. 阶段斜长较长 2. 井田形状不规则,煤层倾角变化大 3. 近水平煤层分组开采
主要用于大巷和采区 牵引矿车或编组列车 使用,用来完成井下 矸石、材料、设备及 人员等辅助运输,能 实现6°坡以下地面或 井底车场至采区工作 面不经转载的直达运 输。适用于有瓦斯及 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使用。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3)轨道运输对大巷的一般要求 ①大巷风速不大于8m/s ②运输大巷的方向应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大巷尽量取直。 ③运输大巷坡度一般为3‰~4‰或5‰;采用无极绳运输大巷一 般不超过10°
8t蓄电池电机车
7
CJ系列直流架线式变频调速电机车
2016/12/9
蓄电池式电机车
蓄电池式电机车适用 于有瓦斯矿井的主要 回风巷和采区进、回 风巷内以及高瓦斯矿 井进风(全风压进风) 的主要运输巷道内牵 引矿车,运输矿物、 器材或调车。
8
2016/12/9
CXJ-10型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
皮带输送机
2016/12/9
10
2016/12/9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不同矿井生产能力的大巷运输设备
矿井生产能 力/万t·a-1
>240
90~180
≤60
运煤
5t矿车底卸式 带式输送机 3t矿车底卸式
辅助运输
1.5t固定车厢式矿车 1.5t固定车厢式矿车
大巷轨距 /mm 900 600
1.5t或1t固定车厢式矿车 600
好,无自燃; 机械化程度很高(综采面少,推进快)大巷壁
后用不燃性材料(碎石等)充填的矿井。
15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2.岩层大巷(岩石大巷)位置 至煤层法线距:15 30m; 岩性稳定的岩层中; 不受上煤层采动影响,布置在压力传播影响角之外; 利于布置采区煤仓和车场; 岩层大巷施工: 按中线及腰线取直或分段取直; 煤层内设副大巷—探巷,超前勘探,及时为岩石大巷定向。 煤层稳定时不设副大巷,隔一定距离用探巷或钻孔探煤层位置;
2016/12/9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岩石大巷的优缺点 与煤巷相比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巷道维护费用低,并可少留或不留煤柱,能较好地 适应地质构造的变化,便于保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利于 列车行驶和保证运输能力,有利于预防火灾和安全生产, 有利于设置采区煤仓和采区车场。 缺点;如果在煤层底板岩石中的位置选择不当仍然会使岩 石大巷维护困难。 二、总回风巷 是全矿井或矿井一翼服务的回风巷道。
3
第一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三、 开采水平的设置
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主要根据: (1) 井田倾斜长度 (2) 阶段高度 (3) 能否进行上、下山开采 (4) 煤层倾角、层间距离、地质构造、井底车场处的围岩性质 (5) 排水 (6) 提升设备型号
对于倾角小于16°,井田倾斜长度小于2000米,可设一个水平, 采用上、下山开采。
小 Hb T长;井筒延深次数少;利于接 替
煤(矸)上运,能力低,费用低; 全矿无折返运输
第一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1.上、下山开采的比较
掘进
通风
排水
技术上 基建投资 生产经营费
工序简单,方便,成本低
工序复杂,装运困难,速度慢,成本高; 水大时困难
新风、泛风均向上,线路 短;漏风少;通风设施少; 管理方便,费用低。
可行




2
第一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1-主井;2-副井;3 -回风井;4-运输大 巷;5-总回风巷;6 -采区上山;
7-下山采区中部车场; 8-下山采区上部车场; 9-采区下山;10-大 巷配风巷(作为下山采 区总回风巷);11-下 山采区水仓
6 (C)
3 5
6
(A) 4
2 12 7
1
采 下水平煤层回风。 位置要求:服务时间长;处于不受或少受采动影
响的位置。 位置:1.岩石大巷,煤组的底板岩石中; 2.煤层大巷,煤组最下部煤质坚硬,围岩
稳定的薄及中厚煤层中。
2016/12/9
第二节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1.煤层大巷 煤层大巷位置 分煤层大巷 — 沿煤层布置; 集中大巷 — 布置在煤组最下部稳定的薄及中厚煤层中 分组集中大巷— 布置在煤组最下部稳定的薄及中厚煤层中 煤层大巷施工: i、按腰线沿煤层掘进—适合机车运输;
10
8
9
(B) 12
7
11
上下山开采的比较
2016/12/9
第一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2.下山开采一般的适用条件 (1)倾角小于16°的缓斜煤层,瓦斯及涌水量不大; (2)煤层倾角不大,采用多水平开拓的矿井,开拓延深后提升能 力降低的; (3)由于开采强度加大、水平服务年限缩短,造成水平接替紧张, 可布置一个或几个下山采区; (4)当井田深部受自然条件限制,储量不多、深部境界不一,设 置开采水平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在最终开采水平以下设一部分下 山采区。
①两下山相距近,负压大,漏风大;② 通风线路长,最困难时期比上山采区长 一倍; ③通风交叉点和设施多,④管理 复杂,CH4大时,费用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