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以英汉语言对比为主轴,以翻译应用为目的。

2.从语音学、形态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语法学和结构学等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对比性探讨。

3.掌握英汉语言在形式形态、功能应用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4.掌握英汉语言在句子成分构成和功能应用方面的异同。

5.掌握英汉语言间的转化与应用原则和规律。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 2, 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及课外作业综合考评;2.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学习心得、课外作业综合考评;3.教学目标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综合考评;4.教学目标5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及课外作业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和课外作业。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出勤(10%)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者,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

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课堂提问及讨论(20%)课堂提问可不定时地考查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

主要考察对英汉语言对比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翻译实践中使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3.学习心得(20%)本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颇多,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东西,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思考,才能真正有所顿悟, 有所提高。

学习心得体会的撰写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反映了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教师可按知识单元布置心得体会的撰写,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课外作业(50%)本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在翻译实践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编码:0130502012122. 学分:2 学时:343. 课程类别:指定选修课4. 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 课程简介:英汉语言对比是为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以语言类型学、对比语言学、文体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流派为理论基础,目的是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各个语言层面上存在的共性和个性,为跨语言沟通、语言转换以及语言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议题包括英汉语言各自的语言特征、词汇层面的对比、句法层面的对比、语篇层面的对比、文化层面的对比以及修辞层面的对比。

6. 预备知识:语言学基本知识7.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以语言类型学、对比语言学、文体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在全面梳理英语和汉语这两门语言各自特征并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生的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贮备,使学生基本掌握英汉语言文化的异同、增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其跨语言文化的沟通能力、进行双语转换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研究能力。

8. 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平时成绩+ 学期论文组成及占分比例:平时成绩30%;学期论文70%9.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Xiao, Liming. English-Chinese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参考书目:Chen, Dezhang.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James, Carl. Contrastive Analysis. Qingdao: Qingdao Publishing House, 2005.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刘宓庆.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第2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培基. 英语声色词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学时:2 )第一节语言对比的目的第二节语言对比的理论基础第三节语言对比的方法第二章英汉语言各自的特征(学时:4 )第一节汉语的语言特征第二节英语的语言特征第三节两种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第三章英汉词汇层面的对比(学时:8 )第一节形态学与语言类型第二节英汉构词对比、词汇语义的对应性第三节英汉实词对比、英汉虚词对比第四节英汉词性、合成词、搭配、语块对比第五节英汉认知词义对比第四章英汉句法层面的对比(学时:8)第一节语言类型:主语突出与话题突出、词序第二节时、体、态对比第三节句法构式、定语、状语对比第四节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的对比第五章英汉语篇层面的对比(学时:8)第一节语段层面的对比第二节衔接和连贯层面的对比第三节篇章类型方面的对比第六章英汉文化层面的对比(学时:2)第一节文化的定义与英汉文化对比第二节英汉文化差异表现第三节英汉感知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第七章英汉修辞层面的对比(学时:2)第一节修辞的界定第二节表层修辞对比第三节深层修辞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第一章:英汉语言对比概述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介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1.2 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介绍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基本差异。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发音、语调、节奏和重音等方面的不同。

1.3 英汉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忠实原文、保持语义准确、文化适应等。

通过实例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章:英汉词汇对比2.1 英汉词汇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如词义范围、词义强度、色彩意义等。

举例说明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对词义的影响。

2.2 英汉词汇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词汇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词义空缺、词义混淆、词义过度或不足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3 英汉词汇的搭配和习惯用法介绍英汉词汇在不同搭配和习惯用法上的差异,如习语、俚语和固定搭配等。

通过实例说明英汉词汇搭配和习惯用法的不同。

第三章:英汉语法对比3.1 英汉语法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如句子结构、词序、时态和语态等。

举例说明英汉语法差异对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3.2 英汉语法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语法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语序调整、时态和语态的转换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3 英汉语法的特殊现象介绍英汉语法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等。

通过实例说明这些特殊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第四章:英汉表达习惯对比4.1 英汉表达习惯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如直接与间接表达、谦虚与礼貌等。

举例说明英汉表达习惯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4.2 英汉表达习惯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表达习惯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表达方式的不匹配、语气的变化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3 英汉表达习惯的实际应用介绍英汉表达习惯在不同场景和语境中的实际应用,如商务交流、日常对话等。

《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推荐下载

《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推荐下载

2.1 研究哲学问题的意义2.2 语言世界观问题的由来和分岐2.3 语言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2.4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的意义第三章汉英语简史及其比较(4课时)重点和难点:汉语和英语的发展史3.1汉语简史3.2 英语简史3.3 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第四章汉英语法研究史比较(4课时)重点和难点: 英语语法研究史和汉语语法研究史4.1 为什么要比较汉英语的语法研究史4.2 英语语法研究简史4.3 汉语语法研究简史4.4 比较英汉语法研究史的启示第五章汉英语法特征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隐性和显性,汉语的隐性和柔性,英语的显性和刚性5.1 什么是特征5.2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5.3 汉语语法的柔性与英语语法的刚性第六章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4课时)重点和难点:汉英音韵特点、文字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对比,本位6.1 从音韵讲起6.2 汉英文字的对比6.3 汉英语法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第七章汉英句子的宏观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英语的树式结构和汉语的竹式结构,主语一—谓语型句式和话题——说明型句式7.1 对比的前提:什么是句子7.2 树式结构和竹式结构7.3 主语一—谓语型和话题——说明型第八章微观的汉英语序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英语语序和汉语语序8.1 什么是语序8.2 微观的汉英语序对比8.3 微观研究之不足第九章宏观的汉英语序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逻辑律,形态律,音韵律,贴近律9.1 逻辑律对形态律9.2 音韵律对贴近律第十章汉英虚词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虚词,形态,语义虚化,语义补充10.1 汉语和英语的虚词10.2 汉英虚词的宏观对比10.3 汉英虚词的发展趋势10.4 格式——汉语虚词的又一表现形式第十一章汉英话语组织法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英汉语中不同的话语组织法11.1 意合与形合11.2 省略、替代与重复11.3 散行与骈偶第十二章汉英语言心理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悟性,理性,主客体意识,整体思维,个体思维,动词优势,名词优势12.1 悟性与理性12.2 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12.3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12.4 动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第十三章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 课时)重点和难点:中国不同时期的汉英对比研究13.1 对比与对比史的研究13.2 以实践为主的时期13.3 1977年以来的对比研究鸟瞰13.4 1977年以来汉英对比研究的八大趋势五、本大纲尚需说明的问题1.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2014年制订课程代码:022304课程名称: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设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英语系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基础英语、口语、听力等课时: 36学时/学期参考教材: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参考书: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汉英语对比纲要,潘文国,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2。

汉英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周志培,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彭宣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邵志洪,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方梦之,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何善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胡壮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对比语言学,柯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李瑞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英汉和汉英语义结构对比,陆国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字本位与汉语研究,潘文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汉英对比论文集,王还,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王武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英汉语比较导论,魏志成,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熊文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对比语言学概论,许余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英汉翻译论稿,姚念庚等,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杨自俭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张今等,商务印书馆,1981。

实用英汉语言对比教程,张良军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朱永生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1。

课程概述:《英汉语言对比》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将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句法差异出发,阐述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并讨论两种语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让学生掌握一种用地道英语复述汉语内容、以及用地道汉语重述英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依靠语境和语序来表达意义。
汉语句子结构以主题+谓语为核心,强调主题的突出和语序的自然。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具体动作,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01
02
03
0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
例如,“一”在英语中是“one”,在汉语中是“一”;“二”在英语中是“two”,在汉语中是“二”。
数字词汇对比
例如,“东”在英语中是“east”,在汉语中是“东”;“西”在英语中是“west”,在汉语中是“西”。
方位词汇对比
CHAPTER
04
语法对比
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包括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01
02
04
03
CHAPTER
02
英汉语言概述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主要依靠显性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和意义。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语+谓语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时态、语态和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的时间、方式和状态。
英语中常用名词化手段来表达抽象概念,使语言更加客观、正式。
CHAPTER
06
文化背景与语言对比
英语文化背景概述
01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起源于欧洲,后传播至全球。英语文化背景涵盖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历史、社会制度等。
英语文化特点
02
英语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实现,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达。在英语文化中,礼貌和得体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对比与翻译、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该课程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翻译的初步技巧的掌握,以便为较高级的翻译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翻译实践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使有志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同学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主要内容涵盖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以及其它一些翻译微技能。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1、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翻译的初步技巧的掌握2、使有志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同学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五、教学内容第1讲:导论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主要内容:从语言对比角度探讨翻译概念阐释、翻译标准厘定、翻译过程梳理、翻译方法运用等与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要求:了解翻译中的语言比较与对比概念,理解翻译概念、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等,掌握上述相关概念基本内容及其与语言对比相关的问题。

重点、难点:语言比较与对比概念差异及其之于翻译能力培养的终极意义。

第2讲:英汉语系统对比与翻译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6主要内容:英语为印欧语言,汉语属汉藏语系,两者相去甚远,个性大于共性,鉴于此,本讲将进行大量实证分析,从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等若干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与英汉互译相关的问题。

教学要求: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上的差异性,理解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基本差异,掌握英汉语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差异性及相互转换。

重点、难点:英汉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等差异与转换。

第3讲: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形与义两端,前者指向构词及构形两方面的差异,后者包括语义类型、语义关系、复义现象、词义褒贬差异等。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0
作业
17
5.2
5.2新闻的翻译
新闻的翻译
M1,M3,M4,M5
1
讲授+练习
0
作业
18
第六章
6文化及翻译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M1,M3,M4,M5
2
讲授+练习
0
作业
19
6.1
6.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M1,M3,M4,M5
1
讲授+练习
0
作业
20
6.2
6.2文化翻译的策略
0
上机
0
实践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本研一体化班(石油工程类)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限选)
本课程为校管选修课,主要定位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本课程注重英汉对比分析对英语学习的指导作用,着眼于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
该课程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及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同时通过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篇章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英汉语中重要信息位置及语序调整
M1,M3,M4
2
讲授+练习
0
作业
14
4.2
4.2主语与主题
英语主谓式,汉语话题说明式
M1,M3,M4
2
讲授+练习
0
作业
15
第五章
5时事翻译
新闻的翻译及英汉对比
M1,M3,M4,M5
2
讲授+练习
0
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研究哲学问题的意义2.2 语言世界观问题的由来和分岐2.3 语言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2.4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汉英语简史及其比较(4课时)重点和难点:汉语和英语的发展史3.1汉语简史3.2 英语简史3.3 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第四章 汉英语法研究史比较(4课时)重点和难点: 英语语法研究史和汉语语法研究史4.1 为什么要比较汉英语的语法研究史4.2 英语语法研究简史4.3 汉语语法研究简史4.4 比较英汉语法研究史的启示第五章 汉英语法特征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隐性和显性,汉语的隐性和柔性,英语的显性和刚性5.1 什么是特征5.2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5.3 汉语语法的柔性与英语语法的刚性第六章 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4课时)重点和难点:汉英音韵特点、文字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对比,本位6.1 从音韵讲起6.2 汉英文字的对比6.3 汉英语法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第七章 汉英句子的宏观对比(4 课时) 重点和难点:英语的树式结构和汉语的竹式结构, 主语一—谓语型句式和话题——说明型句式、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7.1 对比的前提:什么是句子7.2 树式结构和竹式结构7.3 主语一—谓语型和话题——说明型第八章 微观的汉英语序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英语语序和汉语语序8.1 什么是语序8.2 微观的汉英语序对比8.3 微观研究之不足第九章 宏观的汉英语序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 逻辑律,形态律,音韵律,贴近律9.1 逻辑律对形态律9.2 音韵律对贴近律 第十章 汉英虚词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虚词,形态,语义虚化,语义补充10.1 汉语和英语的虚词10.2 汉英虚词的宏观对比10.3 汉英虚词的发展趋势10.4 格式——汉语虚词的又一表现形式第十一章 汉英话语组织法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英汉语中不同的话语组织法11.1 意合与形合11.2 省略、替代与重复11.3 散行与骈偶第十二章 汉英语言心理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悟性,理性,主客体意识,整体思维,个体思维,动词优势,名词优势12.1 悟性与理性12.2 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12.3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12.4 动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第十三章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 课时)重点和难点:中国不同时期的汉英对比研究13.1 对比与对比史的研究13.2 以实践为主的时期13.3 1977年以来的对比研究鸟瞰13.4 1977年以来汉英对比研究的八大趋势五、本大纲尚需说明的问题1.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

2. 本大纲编制依据是:① 学院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② 我院设备及师资现有条件执笔教师: 教研室主任:教学单位主任: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日、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