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升格训练——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合集下载

《记叙文升格训练——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记叙文升格训练——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议论的作用及方法。

升格训练,能力内化课堂小结议论,并作赏析例1:魏巍《我的老师》例2:朱自清《背影》例3:茅盾《白杨礼赞》例4:鲁迅《故乡》例5:鲁迅《故乡》例6:萧乾《枣核》例7:杨朔《荔枝蜜》2、教师指点:抒情、议论的常见方法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缘事抒情、托物抒情、借景抒情……)议论:由物及人、因事寓理、以小见大……三、作文升格训练1、评析期终考试考场作文《有阳光真好》(1)点评五篇考场作文,重点点评三篇B类文,指出其得分点、提升点,评议是否做到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2)在三篇B类作文中任选一篇,针对其抒情、议论中的不足进行添改。

班内展示、交流、点评。

四、师生共同小结如何处理好记叙、抒情与议论的关系?本文教学的重点。

以学生考场作文为例,进一步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有机结合对文早咼下影响巨大。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明确注意事项。

记叙文升格训练一一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方法及注意点。

1、提高在叙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恰当地抒情、议论的能力,提升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英国诗人布莱克诗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白居易云:“感人者,莫先乎情。

”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情真意切。

记叙文中加入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深度,文章更有魅力。

二、名家名段赏析1、指出下列文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并作赏析例1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魏巍——《我的老师》(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师: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记叙文训练之升格:细节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训练之升格:细节描写、议论抒情

20因20/5/1为爱着,所以记得!直至永远!
42
课外作文训练:
以《微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 1、恰当进行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
并用红色波浪线标记。 2、不少于800字。
点夫已冻
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
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
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
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
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爱包裹着的孩子,你是
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
爱可以征服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
一个把观察变成习惯的人,才能对生活感受得细。 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人,才能对生活感受得深。 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才能对生活感觉敏锐。 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才能对生活感受得奇特。
二、 深刻:恰倒好处的议论抒情。
抒情议论可用来表现人物、事件的 “闪光点”,即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事件的原因道理性质影响等,并表现作者 的情感观点态度。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 乱发议论。
2020/5/1
40
佳作欣赏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 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 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我所爱的 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 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 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在我的生活中,妈妈一直都 在。有你在,爱便在,整个世界,便都在。
茅盾先生说,一个好的场面描写, 既要有全景鸟瞰,也要有局部特写,以 面托点,以点衬面,面上不透的在点里 淋漓尽致的加以表现。这样才能做到场 面描写的重心突出,层次分明,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个场面,做到了点和 面的有机结合。众主人的笑是“点”,仆人的笑态则 是面。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赵怀兵教学目标: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教材分析:重点:写作难点:写作教具:多媒体平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教师讲解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提问后教师归纳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

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项训练——抒情与议论(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项训练——抒情与议论(含答案)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热身练习】仔细阅读下面几个片段,并说说这几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这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吕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钉并不感到孤独。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囚绿记》【答案】抒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

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壶口瀑布》【答案】议论、抒情。

借助议论与联想,由黄河的雄壮之美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3.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永远执着的美丽》【答案】叙述、议论、抒情。

“丝毫没有”,“任何改变”表现出袁隆平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两个“依然”和题目中的“永远”相呼应,赞扬了袁隆平执著不懈的研究精神。

作文“升格”指导——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课件

作文“升格”指导——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课件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较 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仅有少量涂改, 不足600字。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语句不通 顺,语病较多,书写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 多,字数相差大。
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字 迹难以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很不整洁。
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少议论抒情性的开头和结尾。
评 分 标 准 (一类) 评议:
符合题意,立意深 1.题意不符合?
刻、新颖,中心突 2.中心不特别?
出,内容充实,结 构合理,语言准确,
3.内容不充实?
书写规范,标点正 4.结构不完整?
确,卷面整洁,600 5.立意不深入?
字以上。
打分: 35 三 类卷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爱长高了变成 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 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文章何处何时抒情议论为好?
——找准抒情议论的切入点
〔三〕水到渠成, 文末议论升华
《走一步, 再走一步》 结尾: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 慢慢爬下悬崖。最后, 我一脚踩在 崖下的岩石上, 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抽咽了一会儿, 然后, 我产生了一种庞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分值 50—45分 44—40分 39—30分 29—15分 14分以下
评分标准
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结构合理,语言准确,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 洁,600字以上。
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 完整,语言基本准确,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干 净,600字以上。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这几句以反衬手法强烈地烘托了父亲对儿子深 挚的关爱,以及自己其时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 并不理解的无边追悔和深深谴责。 感叹句式增强 了抒情效果。
2间接抒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十余年了。”
朴素的语言,貌似平静的叙述,其实蕴含着一 个儿子对父亲的复杂感情,既有莫大的遗憾,更 有无边的思念。
记叙中的议论
此时,春风拂面而来,裹挟着雨丝轻吻着我的脸颊。 我也投身春风,投身这三月的惬意之中。
是伴。转瞬晚春,我们形影未离。春风划过湖面, 掠起阵阵清波;日光穿透树丛,筛出斑斑影迹,你即将 赴中考考场,繁重的压力褪去了你的朝气。那日,在春 风下,我捧起你的芊芊玉手,将一张素白色的纸条放在 你掌心,又将你的手指合拢。春风吹红了我的脸颊。你 打开纸条,读着我对你的牵挂与祝愿,眸子里渐渐渗出 光亮。你说天涯若比邻,不必有诸多忧愁,你眸中的感 慨也悄悄隐埋。我不善言表,与你相拥在一起,你仿佛 将你的豁达灌进了我的心里。
窗外,天空中的乌云遮住了明日,却挡不住我心中 的阳光,悄然落下的雨水能洗掉泥泞,却冲不走我心 中的温暖。
被温暖照亮,心灵从此不会迷失方向;被温暖照 亮,即使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也不会丧失希望;被温 暖照亮,相信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从此不会孤单。
行文中,应该在பைடு நூலகம்里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呢?
首先应明确,抒情与议论是笔者在行文 中,自然地流露、自然的评说,不应机械地 固定抒情议论的“位置”。
是遇。二月初春,我们相遇。日光娇媚,春风绣出 满眼生机,吹出了满树桃花芬芳。你一袭粉色长裙,宛 若仙子般站在演讲比赛的舞台上。你的自信从容仿佛将 你变成了一只翩然飞舞的蝶,令我惊叹,令我崇拜。我 小你一届,但也是这次比赛的选手。胆怯的我在你的影 响下放松了紧咬的嘴唇,抚平了方才被攥得褶皱的衣角。 待我站上舞台,心中不免残存几丝紧张。你站在台下, 满眼鼓励地注视着我,一次次向我伸出了大拇指,似将 股股力量注入我心田。我倍受鼓舞,出色地表现了我的 实力。“你真棒!”我一下台你便递给我这令我感动的 三个字。从此,你我成了朋友,我也变得像你一般拥有 了自信的气质。

第五单元“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第五单元“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怎样才能使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 融合在一起?
叙事、抒情、议论(有时也包括描写)熔 铸在一起的表现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要抓 好叙事这一环节,也就是一定要抓住最能反 映生活本质和内心深情的举止行为。事件要 选典型、感人的,那么情缘事而发,议由感 而生,文章就会显得自然而真切。
其次,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融合 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要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 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当然,感情的 抒发要有恰当的寄托对象,据说,宋徽宗让画师 们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可是许多画 家的画都不能使他满意,因为这个“香”字没有 表现出来。是的,这“香”是无形之物,在画中 怎样表现呢?可是有一幅画得到了赏识。这幅画 上
如《都市精灵》一文的结尾关于一 个城市中有没有鸟、鱼、兽的议论,深 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属于点睛之笔。
记叙中的抒情与记叙常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记叙 中的议论往往要言不烦,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学会在记叙中作适当 的抒情和议论,对于提高写作记叙 文的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议论和抒情是建立在一定的记 叙或描写的基础上的,是一种自然 而发的情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议论需要精辟,需要精悍,所以建 立在对事实的深刻感悟与自身想法 的独特之上。
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 中直接将感情倾泄出来。
如《幽径悲剧》一文,写到古藤被砍, 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直抒胸 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 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一番 描写和议论之后又连呼“奈何,奈何”, 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 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表达看法,或 评价得失,或分析影响,以揭示事物的 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
1.材料安排详略得当,抓住事物给你感受 最深的地方进行描述。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苏教版初二)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苏教版初二)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苏教版初二)“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写作指导【技法点击】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

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匠心独具。

在记叙中作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文章更具魅力。

1.自然真切巧抒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抒情是要把文章写得感动人,以引起读者共鸣。

要在字里行间显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含蓄却真切,即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叙事抒情等。

也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浓烈而真挚的情感,即直截了当抒情,如呼告式、顿悟式、反复式等。

2.画龙点睛妙议论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议论是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感受,可显现在开头,总领全段、全文,可显现在中间,丰富内涵,也可显现在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

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3.叙抒议三位一体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与记叙要三位一体,水乳交融。

叙事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选择典型、感人的事件来记叙,才能做到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

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要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成效。

【佳作引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江苏省兴化市周庄镇初级中学乔小凡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安恬地躺在“家之湾”里。

但自从我呱呱落地起,我便开始了漫长的航行。

生活因此不是黑白的电影,她有声有色,海中的波涛也不时拍打着我的船底。

有时风平浪静,丽日蓝天,令我心中顿生欢乐;但也有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几乎要将我掀翻……有一天,我捕捉到了一朵小小的、略带晶莹的浪花,透过浪花那晶亮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小小姐,差不多连续高烧了几天几夜。

病魔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她,她几乎对生命丧失了信心。

我看了专门着急,不停地对她说:“坚强些,一定要撑下去呀!”“即使这只是小小的感冒,但也是一种令人难以忍耐的疾病呀!”小小姐虚弱地对我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升格训练——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方法及注意点。

1、提高在叙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恰当地抒情、议论的能力,提升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英国诗人布莱克诗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白居易云:“感人者,莫先乎情。

”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情真意切。

记叙文中加入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深度,文章更有魅力。

二、名家名段赏析1、指出下列文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并作赏析例1:“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魏巍——《我的老师》(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师: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朱自清《背影》(缘事抒情)例3: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白杨礼赞》(状物抒情)例4: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借景抒情)(师: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例5: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因事寓理议论)例6: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以小见大议论)例7:作者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杨朔《荔枝蜜》(由物及人抒情议论)2、教师指点:抒情、议论的常见方法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缘事抒情、托物抒情、借景抒情……)议论:由物及人、因事寓理、以小见大……三、作文升格训练1、评析期终考试考场作文《有阳光真好》(1)点评二篇A类文,朗读文中的抒情、议论部分。

(2)点评三篇B类文,指出其得分点、提升点,重点评议是否做到了记叙中融入了恰当的抒情、议论。

(3)在三篇B类作文中任选一篇,针对其抒情、议论中的不足进行添改。

班内展示、交流、点评。

四、师生共同小结如何处理好记叙、抒情与议论的关系?首先,把记叙的人、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抒情、议论也就无从真切、深化。

其次,抒情、议论要紧扣记叙、描写的内容,自然贴切。

记叙中的抒情、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抒情、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

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1)自然真切巧抒情;(2)画龙点睛妙议论;(3)叙抒议三位一体五、布置作业1、完成另一篇未修改完的的作文《有阳光真好》2、阅读散文《紫藤萝瀑布》、《我的老师》,体会名家在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的写作手法。

拓展阅读紫藤萝瀑布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我的老师魏巍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赏析: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如在较详细地叙述蔡老师为“我”排解纠纷一事后紧接着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这种朴素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衬托了蔡老师的伟大的人格。

在叙述“梦中寻师”之后,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一个疑问句,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老师强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适时地使用反问、排比、比喻等方法进行抒情议论,能够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教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名家名段赏析1、指出下列文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并作赏析例1: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魏巍——《我的老师》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朱自清《背影》例3: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