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离线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关系?

答:1)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可以说是人需要的产物,是满足人对产品及其他的需要产物。

2)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阶段性,是发展和变化着的。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人的不同需要导致人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人的造物行为和结果,不同程度的表现了上述五种需要的内在规定性。

4)不同形态的造物,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元。从造物的角度而言,人通过造物的方式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实现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造物和设计及创造本身的成功,构成了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着新的需要。

何为生态设计?其意义是什么?

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利用生态技术,在重视和保护生态的思想指导下,从事的有益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设计既是一种实践形态又是一种理想形态,它涉及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设计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以生态学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把设计创造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点上。

生态设计发展的意义:1)生态设计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第一次把设计自觉地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中2)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观,要求设计师改变仅在产品外观上标新立异的传统设计观,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真正意义的创新和发展上3)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论,以生态学方式从事设计4)生态设计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自然观,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设计的出发点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风格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设计认识的深化,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艺术设计中,科学选择材料,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和环保材料。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舒适消费必须是绿色消费”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绿色生态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合理的、高效能低功耗的环境。绿色艺术设计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这样可达到人、建筑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应是艺术、科学与生活的整体性结合,是功能、形式与技术的总体性协调,通过物质条件的塑造与精神品质的追求,以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为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通过对生态设计的分析,生态设计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纳:协调共生原则、能源利用最优化原则、废物生产最小化原则、循环再生原则、持续自生原则。

生态设计是一个整体性设计,单靠其中的一个工种是无法解决的。注重生态的艺术设计要求更高的科技含量,要求完美的计算机模拟手段,要求完美的实现手段,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设计师个人所能完成的,这需要各相关方面的专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帮助。

如何理解设计中的“民族性”?

答:世界上每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形成民族特有的文化。设计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的观念层面上,它能直接反映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设计风格特征。

设计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该民族的设计会表现

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因为设计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时期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该时代的现实的物质社会为基础,是传统设计文化的积淀和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设计作为一项创造活动,联系于一个特定的时空和人群,于是不可避免带有这两个特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将设计置于一个内向的纬度来看待其民族性与时代性,则意味着设计活动必须面对的身份认同问题及其与设计主题的关系。将设计置于一个外向的纬度来看待其民族性与时代性,则意味着设计活动必须面对它的商业、社会、文化价值。所以我们不妨就从这两个角度粗浅地来谈一谈设计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1)内向纬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民族性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大而空的,甚至离开了一定的参照物就如同不存在了一样。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外国来作为参照,哪里有中国这个概念,如果没有西方文明作为参照,东方文明也就弥散了。民族性就是建立在一个互相对照、区分、交流的基础上的一个国家、民族和人群所拥有的一些特性。同样,时代性即是以时间为参照来独立出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些特性。

从一个内向的角度来说,民族性和时代性对于设计来说,是与生俱来、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必然生活于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历史环境之中,民族性和时代性就是他无法回避的命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设计的终极使命是要表现一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恰恰相反,一旦将民族性和时代性作为对象分离出设计师这个主体,就离开了与生俱来的“天然”状态。

举个例子来说,我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这一点从我的相貌,我使用的语言,我的生活习惯,我的价值观念,等等细节中无一不渗透出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需要在我的脑门上另写上“中国”,或是“后现代”来标榜我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设计活动中,将民族性和时代性作为一个孤立的对象来表现的,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可笑的下场,那些零零碎碎的符号,就是写在脑门上的大字,唯恐他人看不见,故而用足了力气来描画一番。

除了设计师主动将民族性和时代性孤立开来作为主题来表现外,更多的时候,设计师本身被动地生活于一个民族和时代环境之中。民族和时代的群体特性不仅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影响设计师这样一个个体,有时强大的民族和时代潮流甚至是一种强权,让设计师作为一个个体无法反抗。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作为设计师的个人性的创造还包含有反民族性和反时代性的特征。

总的来说,设计作为内向的创造活动,确实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在各种可能性的探索之中,需要一些反思,需要返本溯源。

2)外向纬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设计终究不是纯粹内向的精神创造活动,设计更多的立足点是与外部的互动过程,即设计需要考虑其商业、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这其中尤其以商业价值为要紧。

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符号常常为市场提供卖点,设计师不过是最大程度上实现这些卖点,实现设计的商业价值。比如现在流行复古风,那设计中就多用些古典元素,若流行国际主义,那么不妨摆出一个国际公民的派头。设计师常常抱怨“身不由己”,即便自己认为恶俗的设计,只是因为有客户喜欢,也就由不得自己的喜好品味了。

从设计的商业价值来说,一度流行的“中式”设计,未必出于设计师本身的身份认同问题,而是简单地出于市场的需求。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日益壮大,有大量的消费者需要这样的身份认同,恢复一种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无可厚非。又有一度流行北欧风格,尤其受到小资品味的消费者追捧,于是“IKEA”,“北欧风情”这些家具品牌引领了白领阶层的消费和审美取向。作为设计师,不能舍这些潮流动向于不顾,总是在这些商业消费的潮流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