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双液原电池及应用
4.1原电池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8张PPT)

ZnSO₄溶液
CuSO₄溶液
1.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分开为两池
2.负极池:负极材料及其对应的金属盐溶液 正极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3.两池用盐桥相连
作用:
1. 连 接 内 电 路 2. 平 衡 电 荷
Zn
Cu
稀硫酸
原反应。试分别写出两个电极上的反应及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电流表
盐桥
ZnSO₄溶液
CuSO₄溶 液
图4-1锌铜原电池示意图
例1、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 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氧化还原反应:2FeCl₃+Cu =2FeCl₂+CuCl₂。
(1)可以写成氧化反应:Cu -2e-=Cu²+ 还原反应: 2Fe³++2e-=2Fe²+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四: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
2.原电池工作原理
e-
外电路
导电原因:电子定向移动 电子流向: 负极 → 正极
e-
电势低→电势高
负 极 Zn
Cu 正 极
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Zn²*H
so}so H
H₂ 稀硫酸
内电路
导电原因:离子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正向正,负向负”
练习2、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 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 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 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Zn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课件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课件一、原电池的概述•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两个电极和介质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电极–阳极:电子从电池中流出,带正电荷–阴极:电子流入电池,带负电荷2.电解质–溶液或固体,负责电子和离子的传导–电解质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电池的电压和电流3.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反应的种类和速率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三、原电池的分类1.原电池按照电解质的类型分类–酸性电池:电解质为酸性溶液–碱性电池:电解质为碱性溶液–中性电池:电解质为中性溶液2.原电池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干电池:电解质为固体–湿电池:电解质为液体四、原电池的应用领域1.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使用锂离子电池–电脑、电视等家用电器使用铅酸电池2.汽车工业–汽车使用蓄电池作为启动电源–混合动力汽车使用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作为辅助电源3.军事领域–军用设备使用高能密度电池以满足高功率需求4.新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置需要电池来存储和供应电能五、原电池的优缺点优点•便携性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快速充放电,使用方便•环保,不会产生污染物 ### 缺点•电池会老化,寿命有限•部分电池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一些电池含有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处理六、原电池的发展趋势1.高能量密度–追求更高的能量存储密度,实现更长时间的使用2.快速充电–提高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3.长寿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4.环保绿色–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以上是关于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的课件,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领域、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了解了原电池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4.1.2双液原电池及应用111解读

1,原电池概念。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判断。
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负极
Zn-2e=Zn2+
阴离子
铜锌原电池 正极 2H++2e- =H2↑
阳离子
阳离子
电解质溶液
电 负极: Zn-2e- =Zn2+ (氧化反应) 极 正极:2H++2e- =H ↑ (还原反应) 2 反 +=Zn2++H ↑ (离子方程式) Zn+2H 总反应: 应 2 Zn+H2SO4=ZnSO4+H2↑ (化学方程式)
小 结
一、原电池原理探究及分析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定 三、原电池的设计方法
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Cu+2Ag+ = Cu2++2Ag 设计成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
Ag
Cu
AgNO3
CuSO4
课堂练习
1、依探究实验的原理,按以下反应设计一个能持
续产生电流的原电池装置,画出装置图。
一、对锌铜原电 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上图是我们将锌片和铜片置于CuSO4 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 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
电流表指针发生 偏转,但不稳定。
CuSO4 溶液
分析:
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 接触,铜在锌片表面析出,锌表面 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 锌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 强度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 盖后,不再构成原电池,也就没有 电流产生。 CuSO4 溶液
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

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
双液原电池是一种将两种液体作为电极和电解质的电池,其工作原理基于两种液体中化学反应的产生和电荷的转移。
双液原电池通常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阳极和阴极分别由不同的液体组成。
在双液原电池中,阴极液体和阳极液体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阴极液体中的还原反应会导致电子的释放,而阳极液体中的氧化反应会导致电子的吸收。
当电池连接外部电路时,电子就会从阴极流动到阳极,完成电路中的电流传输。
这种电子流动的过程是通过外部电路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建立的。
在阴极和阳极液体之间还存在一个电解质,它起到了导电和维持反应的离子平衡的作用。
电解质中的离子会在电解质中运动,维持电路的连通。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示意图来解释:
(示意图)
总之,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两种液体中的化学反应和电子的转移。
这种电子流动在外部电路中形成电流,实现了能量转化和储存的功能。
化学实验探究中双液原电池装置的应用

学法指导化学实验探究中双液原电池装置的应用■阮琴摘要:利用双液原电池装置把还原反应区域和氧化反应区域分开,通过排除外在因素,或者体系里面的其他存在对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研究产生干扰的问题,保障学生“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本文通过实验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能力,始终围绕氧化还原反应开展问题分析,进一步实现电化学学习目标。
关键词:双液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应用前言:在2017年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凝练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引导教学新的理念,从知识教学到能力教学再到素养教学的转变。
近年来,高中化学从理论逐渐转为实践,利用化学实验进行事实论证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电化学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科学研究与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
电解池装置和原电池通过与电流计或者电压表进行连接,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进行转移定量化、可视化。
学生可以从实验中分析原理,结合微观反应和宏观实验现象对实验反应历程相互关联,为总结化学实验原理提供分析依据。
双液原电池是高中化学教材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优点是能够将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区分开,可以让同学们更为细致地分析实验原理,加深理解。
一、探究外界条件对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影响反应物的还原性和氧化性会随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温度、浓度、酸碱度及有无杂质等,都会引起变化。
但是不同条件对反应物的还原性和氧化性是否都产生影响,还是只对其中一个发生改变?改变外界因素,氧化性的影响较大还是还原性的影响较大?为了进行问题的论证,利用双液原电池装置,通过改变外界因素的状态,比如物体形状、大小、浓度、温度、PH值等,改变其中的某一些因素,利用电流表数据的变化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体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情况。
例如,在研究c(H+)对cl-的还原性和MnO2的氧化性哪一个的影响更大,同样可以利用双液原电池装置,在电压表指针稳定之后,在U形管的左右两边分别滴加硫酸溶液,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证明猜想,c(H+)对MnO2的氧化性影响更加显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学课件

负极反应:Zn—2e-=Zn2+
正极反应为:Cu2+ +2e-= Cu 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ZnSO4
Cu CuSO4
基础闯关
3.(多选)铜锌原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复习回忆:判断以下哪些是原电池?
G
Zn
Zn
G
Zn
Cu
H2SO4
(1)
G
Fe
H2SO4 (3)
C
√
CuSO4 (2)
G
Zn
CuSO4
Cu
C2H5OH (4)
【思考】下面哪个反应能够设计成原电池?
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CO(g) + H2O(g) 高温 CO2(g) + H2O
化学反应与能量
原电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3、认识带盐桥的原电池,会设计合理的装 置。
生活中的电池
1号电池 笔记本电池
5号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
7号电池 手机电池
蓄电池
纽扣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2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 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构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四 4-1&2双液原电池 化学电源

(2)、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放电过程:就是原电池原理 充电过程:就是电解池原理 阴极(接电源负极):还原反应
PbSO4(s)+2e-=Pb(s)+SO42-(aq) 阳极(接电源正极):氧化反应 2PbSO4(s)+2H2O(l)-2e-=PbO2(s)+4H+(aq)+SO42-(aq) 充电过程总反应: 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2PbSO4(s)+2H2O(l)
--8e-=CO 2-+7H O CH +10OH 4 3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式 :
CH 4+2O2+2KOH=K2CO3+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 O CH4 KOH溶液 O2
减 少 污 染 节 约 资 源
2.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 ,总反应减去一极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
3.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 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 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
4.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成 H2O,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它与水结合成OH-。
x
2、一个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Cu2+=Zn2+ +Cu, 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
C
A 正极 Zn B Cu C Cu D Fe
负极
电解质溶液
Cu
CuCl2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参考课件 (共30张PPT)

电池反应的书写
• 正极(铜电极): Cu2+ + 2e- = Cu • 负极(锌电极): Zn = Zn2+ + 2e电池反应:Zn+ Cu2+ = Cu+ Zn2+(总反应)
知识拓展: 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半电池 中的反应就是半反应,即电极反应。所以半电 池又叫电极。
加入盐桥后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原电池工作原理:
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极反应
⑴电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通常是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电极 电子流出的电极,通常是 负极: 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 2H++2e-=H2↑
⑵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 Zn-2e-=Zn2+ 总反应: Zn+2H+=Zn2++H2↑
[设疑]若E中两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用能使阴
A
Cu Zn A
Zn
Cu
H2SO4
ZnSO4
H2SO4
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确定原电池正负极,以及两极上发生反 应的物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 原反应
(2)重视介质是否参加反应,注意两极得失 电子总数相等
(3)将两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原电池的总 反应式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及电极反应、
思考讨论
1、如何在一个地处僻远的
小岛上设置一 座灯塔?
(从能量角度考虑)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如铝等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等电 解质溶液:海水(NaCl、MgCl2等)
2、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 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 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 (D) 到的现象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6: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的主要成分为铁屑、
炭粉、木屑、少量氯化钠和水等。 “热敷袋”启
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
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
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1)“热敷袋”是利用 铁被氧化
放出热量。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与铁屑、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加速铁屑的氧化
Y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C__u__-_2__e_-__→____C_u__2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负__(_C__u_)电极流向
_正__(A__g_)__电极。
第3课时
6、原电池原理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1: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 (C)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
4.解释某些化学现象
研究性学习
在一 瓣橘子上相隔0.5cm分别插一小铜片 和铝片,把铜片和铝片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 触耳机的两极,试试能否听到“嘎嘎”声。能 够从耳机中听到“嘎嘎”声,说明了什么?用 其他金属、水果、液体再试一试。
铜片
铝片
上有H2气放出;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 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原电池原理应用:
(2)比较反应速率
例2 :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D ) A. 纯锌和1mol/L 硫酸;
B. 纯锌和18 mol/L 硫酸;
C. 粗锌和 1mol/L 盐酸;
参考教材
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
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2)将 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都住管口即可。
4、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关概念)
(1)盐桥----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 胶冻
(2)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Ag
Cu
AgNO3
CuSO4
(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 依据氧化还原反
应:2Ag+(aq)+Cu(s) = Cu2+(aq)+2AgA(s)
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盐桥 电流计
请(1)回电答极下X的列材问料题是:_铜__(_或__C_u_;) X
Ag
电(发2)解生银质的电溶电极液极为反Y电是应池_A为的_g____AN___g_O__正_+__3__溶_+_____液_e___-_极;_→_,C_uA_S_Og_4溶__液
解: 根据电极反应: 负极: Zn-2e-=Zn2+ 正极: 2H++2e- =H2↑
得: 2H+ —— 2e——H2↑
2
2 22.4
x
y 0.168
解得:
x =0.015 (mol) y =0.015 (mol)
∴ c(H+)余=0.2×0.1250×.22-0.015 =3.75× 10﹣ 4(mol/L )
D. 粗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
原电池原理应用:
(3)比较金属腐蚀的快慢
例3: 下列各情况,在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2) (1) (3)
例4: 下列装置中四块相同的Zn片,放置一段时间后腐蚀速 率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4) (2) (1) (3)
原电池原理应用:
参考答案
G
G(-)
(+)
Zn
Pt
Zn(-)
盐桥
C (+)
FeCl3 溶液
ZnCl2溶液
FeCl3溶液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Cu+2Ag+ = Cu2++2Ag
设计成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 电 池 (第2课时)
对锌铜原电 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原电池的优、缺点?
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
主要原因:(一)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 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 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二)铜离子 会在锌棒表面发生反应析出铜单质,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则负极为 Al-3e-+2OH-=H2O+AlO- ,
总反应方程为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原电池原理应用: 判断溶液pH值变化
例5: 在Cu-Zn原电池中,200mLH2SO4 溶液的浓度为 0.125mol/L ,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置中共收集到 0.168L升气体,则流过导线的电子为—0—.0—15— mol,溶 液的pH值变_大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4)木屑的作用是 使用“热敷袋”时受热均匀 。
拓展练习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 的现象:
镁逐渐溶解,铝极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两极反应式为:正极 2H++2e-=H2 ; 负极 Mg-2e—=Mg2+ 。
该装置将 化学能 转化为 电能 。
a.形成闭合回路。 b.平衡电荷。
导线的作用:传递电子,沟 通外电路。 而盐桥的作用:沟通内电路。
(3)双液原电池的 优点:
能产生持续、稳 定的电流。
5、原电池的设计:
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 计一个单液原电池,一个双液原电池(使用盐
桥),画出原电池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设计如图(书P71图4-1)所示的 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吗?
实验探索
实验三(书71页实验4-1)
实验现象: 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发
生偏转,即有电流通过电路。 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即回
到零点,说明没有电流通过。
分析: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 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
∴pH =-lg3.75 ×10-4 =4 -lg3.75
答:……
小 结:原电池
1、定义 2、工作原理
3、形成条件盐桥 4、双液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
工作原理
确定 负极材料(失去电子的金属
5. 设计原电池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
6、原电池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2.比较反应速率 3.比较金属腐蚀快慢 (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如 在铁器表面镀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