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崇古》-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王崇古字学甫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崇古字学甫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崇古字学甫原文及译文解析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

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

数有功。

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

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其冬,把汉那吉来降。

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

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十五年,三封告成。

又二年卒。

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王崇古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王崇古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崇古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

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

数有功。

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

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其冬,把汉那吉来降。

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

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十五年,三封告成。

又二年卒。

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译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

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

跟随巡托曹邦辅在浒墅作战。

不久,与俞大猷一起追倭寇出海。

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2019版语文对点精炼测试题:文言文阅读 对点精练一 文言断句

2019版语文对点精炼测试题:文言文阅读 对点精练一 文言断句

文言文阅读对点精练一文言断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答案A解析该题关键处有两个:一是“谭兵”之后应断开,二是“捣巢寇屡残他镇"应在“巢”后断开。

画线处大意: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

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

思伯(指传主贾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学者善其议。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答案B参考译文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

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的.它们的方圆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

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官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

少负勇略。

元末,集众保乡里。

归太祖于濠,从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累官万户。

从破蛮子海牙水寨,定集庆。

从徐达攻镇江,斩元平章定定。

下丹阳、金坛,克常州,进统军元帅。

徇江阴、无锡,还守常州。

张士诚兵奄至,力战,败之。

追奔至长兴,连败之于高桥、太湖及忠节门,士诚夺气。

从援安丰,平武昌。

从徐达克庐州,下汉、沔、荆诸郡县,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沔阳。

从常遇春下襄阳,别将破安陆,擒元同佥任亮,遂守之。

克汝州、鲁山。

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

三年从大将军征陕西,败扩廓,擒其将。

又败扩廓于秦州。

征吐番,克河州,援汉中,拔南郑。

明年从傅友德平蜀。

又明年从邓愈平九溪、辰州诸蛮,克四十八洞,还守安陆。

七年进大都督府佥事。

巡北平还,授世袭指挥使。

十一年从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纳邻哈七站之地。

明年,师还,论功封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

充总兵官,剿捕诸蛮,遂由关索岭开箐道①,取广西。

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刺堡,筑安庄、新城,平七百房诸寨,斩获万计,转饷盘江。

是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

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世券。

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

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

在普定买妾杨氏,年十七。

复死,视殓毕,沐浴更衣,自经死。

封贞烈淑人。

子杰嗣,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

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

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

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

弘治六年,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

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八》)[注]①箐道:竹木丛中的山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B.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C.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D.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明朝太祖朱元璋,宋朝太祖赵匡胤。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C.坚壁不出壁:营垒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答案:B解析督:率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

帝以京营多弊,欲振饬之,遂加承勋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督团营。

寻兼掌都察院。

以疾,三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贼以四道兵讨之,不统于一人,故无功。

川、贵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胜再叛,宜命伍文定深计,毋专用兵,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仿唐、宋转对、次对故事,不时召见大臣。

”帝不允辞,下其议于所司。

时秦、晋、楚、蜀岁祲,诏免田赋。

承勋言:“有司例十月始征赋。

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

宜及其未征,遣官驰告以所蠲数。

山陬僻壤,俾悉户晓。

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

”帝褒纳之。

奏夺京营把总汤清职。

郭勋为求复,语侵承勋。

承勋因求退,给事中王准等劾勋恣。

乃敕责勋,而下清法司。

兵部尚书胡世宁致仕,诏承勋还部代之,寻命兼督团营。

言官攻张璁、桂萼党,并及承勋。

承勋连章求退,帝复温旨答之。

中官出镇者,率暴横。

承勋因谏宫李凤毛等言,先后裁二十七人,又革锦衣官五百人,监局冒役数千人。

独御马监未汰,复因给事中田秋奏,多所裁减。

而请以腾骧四卫属部,核诡冒,制可。

中官言曩彰义门破也先,东市剿曹贼,皆四卫功,以直内故易集,隶兵部不便。

承勋言:“彰义门之战,祸由王振,东市作贼,即曹吉祥也。

”帝卒从承勋议,归兵部。

寇犯大同,议遣大臣督兵。

众推都御史王宪,宪不肯行。

给事中夏言谓承勋曰:“事急,公当请行。

”承勋竟不请。

给事中赵廷瑞并劾之,会寇退,罢。

(节选自《明史·李承勋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B.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C.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D.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旧日的办事制度、例行的事,现指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原文】席书,字文同,遂宁人。

弘治三年进士。

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

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

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

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

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

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

”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

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

屡迁福建左布政使。

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

至则贼已平,乃返。

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

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

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

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

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

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

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

”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

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

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

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

甫闻命□卒。

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

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

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

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王崇古》|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明史·王崇古》|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嘉靖二十年进士。

除刑部主事,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

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

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

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自河套以东宣府、大同边外,吉囊弟俺答驻牧地也。

又东蓟、昌以北,吉囊、俺答居之,皆强盛。

俺答又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边臣坐失事得罪者甚众。

隆庆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

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

巡抚方逢时以告。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

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偕逢时疏闻于朝。

诏授把汉指挥使。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

巡抚逢时遣百户鲍崇德入其营,俺答盛气待之曰:“自吾用兵,而镇将多死。

”崇德曰:“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

”俺答疑把汉已死,及闻言,心动,使使诇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喜过望,崇德因说之曰:“赵全等旦至,把汉夕返。

”俺答大喜,遂遣使与崇德俱来,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

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

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有删节)
参考译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嘉靖二十年(1541)的进士。

授职为刑部主事。

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打击倭寇,在靖江追歼了一股倭寇。

跟随巡抚曹邦辅在浒墅作战。

此后,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

他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改任右佥都御史,辖治宁夏地区。

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隘要塞,亲身经历搏杀,组织抵抗防守,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屡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

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从河套以东到宣府、大同等边关之外,是吉囊的弟弟俺答扎营放牧的地方。

再向东到蓟镇、昌平以北的地区,吉囊、俺答居住在那里,他们都很强盛。

俺答又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招募数万名逃亡的人。

从嘉靖辛丑(1541)开始,骚扰边关达到三十年。

边防大臣因为失利而被治罪的人很多。

隆庆四年(1570)正月,诏令王崇古统辖宣府、大同、山西地区的军务。

王崇古禁止边军士兵擅自出关,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

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或者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归的人接踵而来。

当年冬天,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来投降。

巡抚方逢时报告了此事,王崇古考虑趁此制服俺答,那么赵全等人也可铲除了,(于是)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

他与方逢时上奏朝廷,朝廷诏令授予把汉指挥使的官职。

俺答刚刚掳掠了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

巡抚方逢时派遣百户鲍崇德到他的军营,俺答气势很盛地接待他,说:“自从我兴兵,镇将死了很多。

”鲍崇德回答:“镇将与你的孙子比,哪一个更重要?现在朝廷对待你的孙子很优厚,你举兵是招致他的死亡。

”俺答怀疑把汉已经死了,等到听说此话,动心了,派使者侦察。

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大喜过望,鲍崇德趁机游说:“赵全等人早晨送到,把汉晚上就能返回。

”俺答很高兴,就遣使者与鲍崇德一起回来,并请求进行互市。

王崇古都上报了,皇帝全部答复可以。

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

皇帝认为已经抓获叛贼,在郊庙祭祀,将赵全等人碎尸于集市。

加封王崇古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原来的辖区。

王崇古广招商贩,听任贸易。

从此边境安宁,数千里之地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分之七的费用。

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答案为: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嘉靖辛丑:即嘉靖年间辛丑月。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辛丑”指辛丑月,是用干支来纪月。

B: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外,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也叫“郊庙”。

C:什七:即十分之七,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若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与分子连写,如“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别称“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答案为: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王崇古是抗倭名将,屡败倭寇。

他担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抗击倭寇,将倭寇追至靖江歼灭。

不久,又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击出海。

B:王崇古喜论兵事,注重研究地形。

嘉靖四十三年在宁夏做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

C:王崇古长于谋略,巧抓时机。

当把汉那吉来降,他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厚待把汉,用反间计,制服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边贸,稳定边境。

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期间,他主张与俺答议和互市;他广召商贩,发展贸易,从此边境安宁,军民安居乐业。

答案为: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王崇古禁止边军士兵擅自出关,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
营充当间谍。

(2)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镇守的将领与你的孙子比,哪一个重要?现在朝廷对待你的孙子很优厚,你举兵是招致他的死亡。

上一试题:《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_现代文阅读题下一试题:《隋书·韦鼎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